⑴ 张鸣岐铜手炉价值一般多少钱
这样的品种,真品行情要超过100000,真品有收藏价值的,真品一定要好好保存。
⑵ 张鸣岐的人物生平
张鸣岐于1875年生于山东省无棣县段家村。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举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就馆于广东布政使岑春煊家,颇得器重,后充当其幕僚。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4月,岑春煊署理两广总督,张鸣岐被任命为总文案,兼管两广学务处,继而又兼管练兵处。1904年(光绪三十年) 5月,广西民变蜂起,岑春煊入桂督师镇压,张鸣岐随行,总理两广营务处,兼充广西巡抚李经羲的幕僚,并得李的保举,任广西太平思顺道道员,次年,岑春煊又荐张鸣岐署理广西布政使。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12月,任广西布政使,署理广西巡抚,翌年实授。张鸣岐在广西,一面指挥提督龙济光、总兵陆荣廷等镇压民变,一面大举推行所谓“新政”,一时朝野颇著虚名。1910年(宣统二年) ,得署理两广总督。1911年(宣统三年)4月,署广州将军孚琦被刺身亡,清廷命张鸣岐为两广总督兼任广州将军。此时他获得同盟会即将在广州举行起义的情报,立即与水师提督李准等会商, 派出大批侦探,抽调防营入城,实行戒严。4月12日广州起义爆发,黄兴率队攻破督署,张鸣岐丢下老父妻妾,翻墙越屋逃至水师公所,指挥清军反扑。广州起义失败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经张鸣岐下令杀害的革命党人有林觉民、喻云纪等43人。10月武昌起义爆发, 广东革命党人闻风而起,张鸣岐见军心动摇,危局难挽,被迫于11月5日宣布广东独立。经绅士提议,推举张鸣岐为临时都督。他避而不就,潜逃至沙面租界,不久经香港又逃往日本。袁世凯执政后,张鸣岐回北京闲居,挂名高级顾问。1913年10月, 出任广西民政长,会办广西军务。1915年7月改任广东巡按使。同年底,他窥知袁世凯有称帝野心,遂与广东督军龙济光上表劝进,被封一等伯。护国战争爆发后,张鸣岐从此脱离政界,隐居上海法租界。南京国民党政权建立后,移居天津租界, 笃佛长斋。 1937年12月,张鸣岐参加了汉奸王揖唐等发起的中华佛教会。1942年3月,充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议委员。1945年3月,又与王揖唐、殷汝耕等发起“乙酉法会”,祈祷“大东亚战争之必胜”。9月15日病死天津。
⑶ 张鸣岐银手炉
张鸣岐,明末浙江嘉兴人,工艺美术家。张氏制炉选用精炼红铜,铜质纯净,可塑性强,光泽柔和,造型朴实而富有变化。炉体娇小,小不盈掌,炉壁却厚约在3毫米左右,锻打而成不加雕凿。光洁圆浑、平整、素净,手感分量重。炉盖的工艺制作繁复,皆系手工制成再磨光。纹饰多为几何状的冰裂纹及缠枝菊、梅、牡丹等,华丽精美。张氏手炉的特色是炉体不锈蚀,炉盖炉身吻合紧密,经千万次开合而不松动。炉的内壁光滑。炉底部都有刻款,以小篆出之,书法自然有度,运刀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若为真品,市场价20万元以上。
⑷ 这个张鸣岐制铜手炉是真的吗价格大概多少。
张鸣岐,明末浙江嘉兴人,工艺美术家。张氏制炉选用精炼红铜,铜质纯净,可塑性强,光泽柔和,造型朴实而富有变化。炉体娇小,小不盈掌,炉壁却厚约在3毫米左右,锻打而成不加雕凿。光洁圆浑、平整、素净,手感分量重。炉盖的工艺制作繁复,皆系手工制成再磨光。纹饰多为几何状的冰裂纹及缠枝菊、梅、牡丹等,华丽精美。张氏手炉的特色是炉体不锈蚀,炉盖炉身吻合紧密,经千万次开合而不松动。炉的内壁光滑。炉底部都有刻款,以小篆出之,书法自然有度。你这个炉的底款是机器冲压的。
⑸ 求“张鸣岐”的资料,即作品价格
张鸣岐制铜手炉 起拍价: 15,000至20,000 成交价: -- 年代:明 规格:高5.5cm 预展时间:-- 类别:铜器 预展地点:—— 拍卖时间:2007-07-09 09:30:00 拍卖地点:上海四季酒店三楼宴会厅 上海市威海路500号 拍卖会专场:瓷器杂项专场 拍卖会:十五周年暨2007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拍卖行: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
张鸣岐(1875—1945) 字坚白,一作健伯,号韩斋。山东无棣县段家村人。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举人。
张鸣岐,明末浙江嘉兴人,工艺美术家,关于他的平生资料不多.他是中国最有名的手炉制作者.他制作的手炉多姿多样、工艺精湛、性能优越,为人们所重.张氏制炉选用精炼红铜,铜质纯净,可塑性强,光泽柔和,造型朴实而富有变化。炉体娇小,小不盈掌,炉壁却厚约在3毫米左右,锻打而成不加雕凿。光洁圆浑、平整、素净,手感分量重。炉盖的工艺制作繁复,皆系手工制成再磨光。纹饰多为几何状的冰裂纹及缠枝菊、梅、牡丹等,华丽精美。张氏手炉的特色是炉体不锈蚀,炉盖炉身吻合紧密,经千万次开合而不松动。炉的内壁光滑。炉底部都有刻款,以小篆出之,书法自然有度,运刀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⑹ 市委书记张鸣岐是什么电视剧
市委书记张鸣岐是电影《张鸣岐》。
电影《张鸣岐》由中央电视台、北京森林影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旭辉执导,肖尹宪编剧,张少戈任艺术总监兼主演,陆今龙、章伟秋等主演。片长85 分钟。上映时间为1995年。讲述了锦州市委书记张鸣岐,从上任到在抗洪抢险中殉职的七个半月时间内的感人政绩。
(6)张鸣岐扩展阅读:
《张鸣岐》讲述了1993年11月,张鸣岐在锦州市走马上任,任市委书记。 看到公安局长儿子的结婚车队造成严重的交通阻塞的情况,张鸣岐非常气愤,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对领导干部的约法三章。 张鸣岐为解决锦州市人力车过多而造成的交通堵塞问题.亲自蹬起“神牛车”。
深入了解到人力车过多是企业停工停产,工人难寻生计造成的。他提出解决“神牛车”问题不在于取缔,而在于整顿和管理,并鼓励把工厂搞活,让待业工人重新上岗。 他患病住院,从收音机里听到发生山火,他不顾阻拦,坚持去灭火第一线。
他边指挥,边扑火,伤口淌血,巨痛使他汗如雨淋。 张鸣岐微服私访,亲自到工厂了解企业不景气的情况,他在市委常委会上建议树锦钢这面红旗,强调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 为改变企业的亏损局面,他动员好友、沈阳企业家杨联伟到锦州投资。
经过斟酌,杨联伟决定带几个企业家一同帮助救厂。 在他的领导下,市纪委提交了吴次仁以权谋私问题的审查报告,吴次仁被撤去公安局长职务,市民们为此深感振奋。 锦州市又遇有史以来最大的洪水,张鸣岐同市委领导干部冒雨在大堤上察看水情,指挥抗洪抢险。
洪水已超过警戒水位,他跳入齐腰深的水中,与大家共同与洪水搏斗,凌晨1点40分,张呜岐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献给了锦州市三百万人民。
⑺ 张鸣岐的是非功过
张鸣岐一生,为人诟病者有三:一是任两广总督时,镇压了黄花岗起义;二是曾上表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三是抗战时出任伪职。
张鸣岐在广西任职期间,一方面镇压各地风起云涌的民变,另一方面也施行了一些“新政”。
广西地处南疆,处于边防前线,军事地位非常重要。因此,1907年陆军部要求广西应练新军一镇(清末新军基本建制单位,每镇官兵定额12512人,由兵、马、炮、工、辎重等兵种组成,设统制率领。镇下设协、标、营、队、排、棚,基本相当于后来的旅、团、营、连、排、班),限五年编练足额。张鸣岐对陆军部的计划积极支持,年底就设立了督练公所,专意训练新军,实行军事改革。广西是一个穷省,编练新军经费难筹,张鸣岐想方设法,最后从粤海关洋税中得到白银15万两,作为编练新军费用。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张鸣岐要求从龙济光、陆荣廷等旧军中挑选精锐,编练成新军。由于经费不足,到1910年,广西只在龙州编成新军一标,在桂林编成一个混成协,距一镇(合三协)尚有不小差距。
因为遭受连年战争,广西不少地方田园荒芜,老百姓贫困潦倒。张鸣岐认为首先必须从开矿、垦荒着手,才能恢复生产。在垦荒方面,他一方面实行官垦,一方面鼓励商民领垦。1909年,颁布《广西新订开垦章程》,对领垦卓有成效者,实行奖励。在政府的鼓励下,民间出现了一股兴办公司、领垦荒地的热潮,全省共建立垦殖公司几十家。在开矿方面,他做了这么几件事情:一是勘测矿产。他委任留美矿师王宠佑为矿师,负责全省矿产的勘测、开采事宜,并聘请巴黎国立矿业学堂毕业的张金生,到贺县(今贺州市)西湾一带实地勘测煤矿;二是开办矿厂。张鸣岐奏请清政府开设富贺官局,开办了一个富贺煤矿、一个西湾锡矿。煤矿虽然亏折,但锡矿有盈利;三是招徕华侨投资矿业。他派人到海外招徕华侨回国兴办矿厂,先后有朱博文、叶恩等人回国投资开采贵县(今贵港市)、南丹、贺县等地矿产。此外,张鸣岐还鼓励私人集资开采锡矿,“任由官绅商民自来、自炼、自运出口售卖”,使锑砂出口大增,生锑及纯锑由1910年的四万零八磅(英美制重量单位,一磅合453克)增加到1911年的七十七万二干六百磅,将近增加20倍。在举办近代企业方面,他也做了不少事情。其中最重要的有:设立“劝业道”, 奖励工商业发展;在桂林开办“省立公费纺织习艺厂”,招收三百名学徒,采用新式技术织布;在梧州设立炼锑炉厂,购置设备,招募技师主管炼锑、验锑;在梧州设立丝业有限公司。这样,广西开始有了一些近代化的企业,为广西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在全国各地兴办新式学校。张鸣岐在广西执政时对这一政策非常支持,陆续兴办了各类学校。为了推动广西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将前广西巡抚黄槐森创办的体用学堂改为优级师范学堂,目的是培养初级师范学堂教师和中学教师。这所学校是广西最早培养师资的场所,是后来广西师范专科学校乃至广西师范大学的前身。各地还设立了简易师范传习所。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当时的省城桂林还成立了一所女子师范学堂。张鸣岐认为,发展实业需要有专门的人才,所以非常重视实业教育,先后在梧州创办了蚕业学堂,在龙州创办了边防中等实业学堂,在临桂开办了广西农业试验场附属讲习所。1909年,三所实业学堂分别改为广西第一、第二、第三中等农业学堂。这些学校聘请国内外教师来广西讲授科学知识,并购买新式仪器、种畜、种子,发展农牧生产。此外,他还创办了陆军小学堂、陆军干部学堂、陆军测绘学堂、法政学堂、警察学校、典狱学堂等军事、政法学校,培养军事、政法人才。1907年,他在桂林设立土司学堂,训练土属人才。各地土州县也设立了小学,对促进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有所贡献。
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改革官制。按照清政府的设计,在中央设立资政院,在各省成立谘议局,作为民意机关,筹办地方自治。经过筹备、谘议局议员选举以及议长选举,广西谘议局于1909年9月在桂林王城正式成立。为了筹办地方自治,张鸣岐于1908年设立自治局,随后在各地开办自治研究所,并设立地方自治筹办公所。在改革司法制度方面,根据清政府的要求,将广西按察使司改为提法司署,负责全省司法行政。下辖总务、审判、监狱三个科。1910年6月,广西法院成立,同时设置高等审判厅。同年11月,梧州设立梧州地方审判厅和苍梧初级审判厅,均设置民事和刑事法庭。在清朝垮台前,广西初步建立了现代的司法制度。
此外,张鸣岐还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各国学习,并创办报纸、建立图书馆等,在文化建设上也有所建树。
广西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省份,人才尤为缺乏。要举办“新政”,非得向异地借才不可。张鸣岐在人才引进上还比较开通,大胆地吸纳了一批人才。1907年,陆军小学堂成立时,他聘请蔡锷为学堂总办;1908年,广西兵备处成立时,他邀请日本陆军士官学堂毕业的王孝缜、李书城、孙孟戟等来广西,一起筹办新军。随后又从各地招聘人才,先后来桂的军事人才近八十人。张鸣岐还延揽了一批金融、矿业、法政方面的人才。总之,张鸣岐执政时的广西,曾经是新人物荟萃之地。人才的引进无疑有利于广西的经济、军事、文化建设以及社会的进步。
⑻ 张鸣岐手炉
张鸣岐手炉,真品是清代的风格;时代特征比较显著;真品收藏价值比较高的。
⑼ 张鸣岐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当汉奸之路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老汉奸的所作所为——1937年12月,抗战伊始就参加了汉奸王揖唐等发起的中华佛教会。1942年3月,又与王克敏等汉奸参加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充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议委员。
1945年3月,又与王揖唐、殷汝耕等发起“乙酉法会”,祈祷“大东亚战争之必胜”。
那么看到这里,大家会问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当汉奸之路呢?其实此人曾经是大清朝的功臣良将,官至两广总督,显赫一时,他就是汉奸张鸣岐。
张鸣岐一生,为人诟病者有三:一是任两广总督时,镇压了黄花岗起义;二是曾上表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三是抗战时出任伪职。
我们来看看他的发迹史——光绪元年,张鸣岐生于山东无棣,1898年开始,他交结上了岑春煊,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岑春煊是近代颇有影响的大吏,张鸣岐追随岑春煊十余年间做到了广西巡抚。1910年,宣统朝的大政实际掌握在庆亲王奕?恋氖稚稀U琶??醋际被??ü?贿赂庆亲王,居然弄到了两广总督这样一个肥缺。要知道,他既非进士出身,又不是满人,当时也年仅三十五岁,这在晚清官场上可谓很瞩目的一匹黑马。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12月,任广西布政使,署理广西巡抚,翌年实授。张鸣岐在广西,一面指挥提督龙济光、总兵陆荣廷等镇压民变,一面大举推行所谓“新政”,一时朝野颇著虚名。1910年(宣统二年),得署理两广总督。1911年(宣统三年)4月,署广州将军孚琦被刺身亡,清廷命张鸣岐为两广总督兼任广州将军,一时风光无两。但是好景不长,他就任清朝末代两广总督后不久,满清就覆亡了,他假装参与共和,却携款潜逃往香港,后来又从香港逃亡到日本。
张鸣岐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袁世凯执政后,张鸣岐回国,前往北京,挂名袁世凯的高等顾问。名为闲居,实际是在寻找复起的机会。在镇压二次革命后,为监视西南军阀,袁世凯在1913年10月派张鸣岐为广西民政长,后改官名为广西巡按使,从此,张鸣岐又投靠在袁世凯的旗下,开始充当袁世凯的鹰犬爪牙。1915年,张鸣岐又调任广东巡按使。年底,袁世凯阴谋称帝,张鸣岐又与广东都督龙济光竟上表劝进,鼓吹复辟帝制,因此被袁世凯封为一等伯爵。张鸣岐还与张勋暗通音讯,以期复辟,留下后路。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一命呜呼,张鸣岐被迫脱离政界隐居上海法租界。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张鸣岐又移居天津英租界。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与白坚武狼狈为奸,勾结日本特务。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1945年9月15日,张鸣岐在民众的一片骂声中死于天津寓所,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⑽ 张鸣岐的介绍
张鸣岐(1945-1994),祖籍山东省昌邑县,1945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66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7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