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黄忠达
扩展阅读
把亏损股票抛售没人买 2025-09-13 04:35:30
怎样看股票历史成交量 2025-09-13 03:59:30
股票中怎么看量价关系 2025-09-13 03:58:26

黄忠达

发布时间: 2021-12-08 03:20:50

『壹』 郭广昌是易太极创始人黄忠达的入室弟子吗

郭广昌拜师‏易太极黄师傅应该‏是真的,‏复星还投资易太极,至于是不是入室弟子有待考证,黄师傅的宗旨是‏希望标准化教学,让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太极宗师的可能,所以也就无所谓入室不入室了吧!天下的‏太极都是一样滴,哈哈,个人见解。

『贰』 你好 ,我想去陈家沟学太极,不知到去哪一家,哪一家好啊,还有谁写的书好

为什么黄忠达在陈家沟花了好几年时间后却得出”陈家沟没有实战太极拳“的结论呢?太极拳格斗技法和内功早就失传很多年了,现在追求是白白浪费时间精力。
很多想当然的纸上谈兵的太极拳爱好者都在一厢情愿的想象,明明是自己根本不掌握和具备太极拳实战功夫,却偏要以盲引盲乱下结论说太极拳能练出来,事实上他们从来没有亲自遇到和验证过哪个人有真正的太极拳格斗功夫。这种人是在害别人,是最让人痛恨的,人要有最起码的诚实,有多秒太极拳假大师在骗人坑人呢?缺德啊

『叁』 上海哪里可以学习太极

我最近在浦东花木那边一家太极馆学,熙华堂武当太极馆,那边的馆长和师父人都挺好的,主要就是教的武当太极,以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为主。

『肆』 谈谈你对易太极创始人黄忠达老师的印象

我来给你讲一个故事吧,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易太极创始人黄忠达老师。

黄忠达老师与太极拳结缘是在他15岁的时候。当时他偶然看到一本连环画,故事里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偷学太极拳的段落深深吸引了他,那时候黄忠达老师就想:“哦,太极拳室内家拳,是一种非常厉害的拳术。”
黄忠达老师的家在上海郊区的崇明岛上,家里没有人练武,但他却一心想成为武术高手。全国热映的电影《少林寺》更让年少的他热血沸腾;于是从18岁起,黄忠达老师开始学习少林拳喝散手,心里想着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一代大侠。
两年后黄忠达老师开始参加散打比赛,成绩提高很快,还得过不少比赛名次。但1990年比赛前的一次突发食物中毒,让他觉得命运弄人,他决定离开。
之后的10年黄忠达老师与武术彻底绝缘,开始经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物流、古玩、工艺品商场、化妆品,都有涉足。由于重信誉,生意越来越火,但身体却越来越差。
2000年的一天,黄忠达老师外出谈业务,不巧车坏了。由于路近,他借了辆自行车准备一路骑行;但不到10分钟,就觉得大腿不听使唤,根本没法再动,心里气愤愤就想当场把自行车丢了。“再不锻炼,人就报废了。”他决定坐言起行,太极拳又出现在黄忠达老师的视野中。
其实除了小时候读过的那本连环画,黄忠达老师从来没有接触过太极拳,但心里对它的崇拜却从来没有改变。练了一年多的拳架后,黄忠达老师却感觉不对,书上看到的太极拳魅力始终无从体现,于是四处寻找良师。寻找的过程失望不断,因为几乎没人能够解释他关于太极拳的疑问。他们只能摆出太极拳的外型,但对真正的内涵却一无所知。
于是之后黄忠达老师开始遍访名家,在几年的长途跋涉之后,黄忠达老师终于领悟了“太极拳的推广,本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发展才是最好的继承,抱残守缺,争论谁家是正宗、嫡传已变得不再重要。”
黄忠达老师开始以陈氏太极拳为基础,博采众家之长,精研经典拳论,结合易经的阴阳之理,中医的经络学说,道家的导引吐纳之术,通过继承和发展,根据现代人的身体状况和习练条件,以人体生理特点为依据重新规范每个动作,创建了一套新的易太极拳标准,将“以往太极拳动作缺少准确性,无法验证转变为可检验的标准化教学”这个难点得以解决。
2006年底,黄忠达老师在上海开办了太极拳养生馆,宗旨非常明确:让更多的人了解太极,学习真正的太极拳。他同时还提出,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必须有标准,要经得起检验,太极拳也要打假。
此言一出,业界哗然。来易太极拳馆切磋的挑战者络绎不绝。2007年的农历大年初九,易太极万体养生馆刚一开门营业,就有一个挑战者上门。他问黄忠达平时站不站桩,黄忠达老师回答说从不站桩。他又问,你不站桩,怎么会有功力?这位朋友练了很多年,黄忠达老师和他搭了一下手,他便立刻失去重心。黄忠达老师认为站桩只是辅助练法,因为人站桩再厉害,也不能站成混凝土,如果没根,照样一推就倒。黄忠达老师主张练拳时每个动作都要与经络和骨骼的最佳受力点吻合,站的是活桩。这件事让他察觉到很多人都用了错误的方法练习太极拳。
黄忠达老师的太极梦也在升级,目标室要影响全世界的太极拳爱好者,越多越好。开馆以后,黄忠达老师把学员练太极的门槛降低了。动作简单化,让学生们学得明明白白。
但前期的推广工作并不顺利。曾经有人让黄忠达老师现身说法写篇文章,说只针对老年人。但黄忠达老师说太极拳不是老年人的运动,他想让年轻人也参与其中。当时没多少人认同,让黄忠达老师心里不是滋味。太极室中国文化的精髓,现在却只被认为是老头老太们的专属活动。
眼见世人对太极拳误解很深,黄忠达老师觉得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每当沮丧时,他就想起父亲的鼓励:“人这一辈子如果碰到自己喜欢而又有益的事,就应该放手去做。”
有志者事竟成。2014年8月15日,首批22张由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印制的《国家太极拳教练行业资格认证》证书15日在上海颁发,这或将意味着太极拳未来“有标准可依。”易太极作为中国《国家太极拳教练行业资格认证》标准的唯一制定者,通过“标准化的教学体系” 编创了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的套路组合,利用“加外力的检验模式”,让习练者在简单有效的学习中体验到“太极拳差一厘米都不行”的神奇魅力。
现在黄忠达老师潜心研究中国传统国粹医学,秉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开拓发展的宗旨,将“易筋经”、“道医”等经典理论融入大健康产业,打造真正“中国制造”的“非药物治疗”途径,开创出一片新的健康康复领域。

『伍』 黄忠达的太极功夫怎么样

我与黄忠达本人没有直接接触过,不做不负责任的评论。这里转引一位朋友的客观评价,供你参考。

最近,听我的一个学生说起一个陌生的名字--黄忠达,于是我就上网看了一下他的陈式太极的录像,以及有关他的各种争论。感到这里面有很深的东西,所以决定写出来,归纳一下自己的看法,并供大家讨论。
首先,对于黄的太极功夫,我作为陈式太极拳的嫡传的业内人士,还是有点发言权的。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过黄的录像后,我认为他还是有些功夫的,并非一些反对人士所说的是个江湖骗子。同时,他的陈式太极功夫,应该说并非一流水平,应该属于较好的有一定真功夫,技巧不错,但内功较弱,整劲稍欠。他的优点是明白了太极的一下很根本的道理,甚至比很多大师们懂的都深,并且很好的表述了出来,具有化繁为简的能力,和作为一个优秀老师的人格魅力。当然,他最突出的优点的有商人的头脑,并且十分聪明。对他的一些优点和他的行动的重要意义,我下面会再详细的论述。
那么,黄的太极的缺点是什么呢?作为一个只练过7,8年太极的人来讲,他是属于最好的了,因为他过去练过散打,有武术的底子,而最重要的就是他从道理上知道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所以企图向这个方向追寻。他到处寻师,就是因为他明白好师傅的重要性。而更重要的是,他有判断师傅好坏的眼光,这是一个高手的必须具有的能力。但可惜的是,他接触太极的时间太短,接触的除了他自己找到的练蛇形陈式太极的老师外,其他大师们的名声虽然很大,但并不是他真正想找想学的。换句话说,他除了后来他的那个老师外,没有真正找到让他动心的陈式太极的高手。所以,我看了他练的陈式太极,依然是陈家沟的路子,就像陈小旺陈正雷他们一样,包括他们这套套路的优点和缺点,都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具体的说,其缺点就是“刚”有余,“松”不足。其表现就是发劲不好,不能将全身的内力以整劲的方式发出。好的发劲是看着柔和,实际上浑厚,力量巨大而又毫不费力。这点上陈家沟的拳比较欠缺,虽然比起国家推行的院校派的“艺术体操”式的太极拳已经好了千百倍了,但里太极拳的根本原理,还是差了很多。
而黄的太极功夫,恰恰是在这一点上,和他批评的陈家沟太极实际上是完全一样的。看他表演他自编的陈式套路,同样可以看到他的某些式子上,一只手丢了,硼劲没了,这是违反太极原理的。打太极拳应该从起式到收式,用内气和意识将自己的周围的一个圆圈撑起,不能扁了。黄虽然绝顶聪明,虽然他的老师是有些真功夫的好老师,没有遇到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将一些最关键的道理和方法告诉他,所以他要自己找到这里,还需要很多年,甚至一生也找不到。
(援引自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b60c4a0100s797.html )

『陆』 黄忠达的太极拳

在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情况下,各位就别要猜测什么了,也不要别人是真的是假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中国太极拳又有几个是内行呢?你是么?

『柒』 江苏上佳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江苏上佳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创建于2003年7月,座落于南通市通州区张芝山工业园北区,是一家集高空升降作业平台和施工升降机专业制造、销售、租赁、安装、改造、维修、拆卸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
法定代表人:黄忠达
成立时间:2003-07-30
注册资本:8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20683000015739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南通市通州区张芝山镇工业园北区

『捌』 易太极创始人黄忠达是中国好作业导师是咋回事

“中国好作业”是由上海教育新闻网发起的暑期学生网上公益活动,征集了来自教育界、文化界、体育界的近百份作业,最终甄选出33道。易太极黄忠达老师的“解密太极拳背后的中国文化”也是其中一道题目

『玖』 读《我与恩师的故事》有感

汪石钟教练,还不到三十岁。然而每位熟悉他的人,在惊讶于他一身太极功夫之外。对他超过自身年龄的沉稳与容智。更加赞许。同时也相信,这与他多年习练太极拳,密不可分。
以拳悟道得智慧
汪石钟教练,现任教于“易太极北京太极拳会所”。在此之前,汪教练一直在上海,担任“易太极”老会员俱乐部的首席教练。“易太极”是汪教练的恩师黄忠达先生所创,汪教练追随恩师多年,深为黄先生所重。为黄先生麾下第三位^室弟子。“易太极”在北京的一经建立。汪教练就奉师命到馆领席教职。
虽是黄先生的得意门生,汪教练待人却极为谦和。也可能与记者同为“八零后”,一席谈话。十分畅快,尤其是谈到在传播太极拳、弘扬太极文化时,更是把很多生动的事情,一一道来。汪教练感触很深的是,很多拳友、学员在学习太极拳之后,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这种精神状态的提升,在汪教练看来,是太极文化的一种核心价值。
太极拳能够带给人的,是一种心智上的成熟。与心性上的沉稳。太极拳理讲求动静捭阖,归于一本,上下左右,一以贯之。为求“一以贯之”之道。必须“按步就序、循次渐进”。
通晓了这个道理,练习太极拳时自然心无旁骛,心态上也会不急不躁。于是无论是因为自己身体素质的提升。还是融入在太极拳爱好者的圈子中交流促进,平和的心态与身体素质、人际交往,结合在一起形成良性循环。
汪教练的在“易太极”指导过的学员,不下千名。其中许多学员,特别愿意介绍自己的至亲好友,前来学习,把太极拳作为一种健康,馈赠给家人朋友。曾有一位学员,一个人就介绍了四十多位好友前来学拳。
汪教练说,一旦人们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认知到提升心态心智的方法,对太极拳、太极文化都会有一种欲罢不能的喜爱。
少年学拳艰辛路
对太极拳的深刻认知,绝非一日可就。汪石钟教练与太极拳的缘分,也似冥冥中早有安排。在刚上初中的时候,更多的孩子还在适应繁重的课业,汪石钟却开始与太极结缘。
当时电视剧《太极宗师》正在热播,汪石钟对太极的喜爱也到了痴迷的程度。恰好有一位已是八十八岁高龄的老者,一直在各地奔走,为自己的太极功夫寻找传人。在老者来到汪石钟的家乡时,汪石钟的父母就把他留在家中,传授汪石钟太极拳。
那时每天三、四点钟就需要起身,到郊外练功。可是汪石钟又要坚持读书、做功课,如此辛苦的练习太极,没有办法做到两全其美,汪石钟的父母只好将老者送走。
这次经历虽然短暂,却给汪教练极深的印象,尤其是老者对待武术的认真,给汪石钟打下深深的烙印。随后上了高中,汪石钟巧遇了一位练习太极的老师,又号召了十几个伙伴一起和老师学。但这些伙伴往往一个月、几个月就半途而废,而汪石钟却真正在这三年中,做到了风雨无阻。
课余时间在室友们享乐消闲的时候。汪石钟也在默默地练习太极拳;早晨刮风下雨,汪石钟也从不间断,正是汪石钟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深深地感藻了老师。老师动情地说,
“即使只有你一个人,只要你肯学,我都教!”老师的耐心指教、倾囊而赠,为汪石钟的太极功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常言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刻苦地努力得来坚实的功底。后来汪石钟学习太极的道路上,得遇黄忠达先生的青睐,与他在中学、大学期间的勤修苦练是分不开的。
黄忠达先生与汪石钟教练的缘分,是从上海开始的。上海,既是“易太极”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武术的一个中心。武术界很多前辈,都居住于此,也是因为这点,汪石钟决心到“上海滩”闯荡一番。
2007年3月14日,汪石钟来到了藏龙卧虎的上海,并没有像许多青年那样,迅速地“投入”到养家糊口的工作中。还是念念不忘自己的太极功夫。仿佛是命运的安排,竟在网络上结识了黄忠达先生。
精准定势易太极
初次见面,看到黄忠达先生精神炯炯,身着西服皮鞋,应该三十多岁。汪石钟还暗自琢磨,“很年轻”“不像练太极的”是黄先生给他的最初印象。黄先生示意汪石钟打几个动作,汪教练从起势刚打到“揽擦衣”,黄先生一看。说道“下过功夫的,但是一个都不对。”汪石钟心下不由得十分郁闷。黄先生又问道是否会推手,汪石钟的勇气又上来了。
来上海前。汪石钟的推手在长沙也算是小有名气。他有功夫、力量大。几十斤的太极球在手中玩弄如同篮球一样轻松。
听到黄先生提出推手,汪石钟不免也有“展示功底”的意思。哪成想一搭上手,汪石钟只感觉浑身的力气没处使不说,更是很是在的感到自己“动不了了”。手推不动,甚至想用脚踢,腿都也提不起来,汪石钟心里晴叫奇怪,停下手来。挠头琢磨了半天。还是想不明白怎么回事。
这样连续试了几次。依然不明所以。汪石钟顿时知道今天遇到高手了,“遇高人不能交臂失之”,汪石钟从此就跟从黄先生。开始重新学习太极。在黄先生处,汪石钟领略到了一个崭新的太极天地。师父告诉他。太极拳有一个准确性的问题,这真是闻所未闻。一招一式,差之毫厘,缪之千里。师父为他纠正了几个动作,嘱咐他一丝一毫马虎不得。结果那一天汪石钟练上了,除了吃饭就没停过。
刻苦永远异乎常人的汪石钟,终于有了名师的引领、指教,功夫进境可谓今非昔比。
一开始刚入师门三个月的师兄和他推手,都能把他摔得没脾气;到后来众多师兄弟中,他的功夫已是最为纯熟的几人之一;从和师父交手。虽然不免依旧被摔,但是自己的身体却能像皮球一样,刚摔在地上,一下就反弹起来;到如今作为“易太极”在北京的代表人物,传授“易太极”的体系给学员拳友之外,还负责对其他教练的进阶辅导;汪教练的太极功夫,获益于“易太极”创始人黄忠达先生,至为深远。
如同汪教练获益与黄先生一样,现在众多太极拳友,自“易太极”的体系中。都得到了身心双方面的提升。
黄先生与弟子们,开创出了一套可检验的太极拳。对于每招每式,头、身、手、足,其精确的位置,都在黄先生的指导下。众弟子的反复核对中,得到了精准的确定。一套严谨的体系,带给学员、拳友的,是事半功倍的学习太极。在正确的定势下,更多人在短时间内就可以体会到太极的妙处,也使得更多人愿意沉浸在太极文化之中。
除了这些技术问题外,最后还要说的是,黄忠达先生与门下弟子。研习、传授太极的开明与无私,也正是太极文化的一个美好体现。

『拾』 太极拳的概念和名称是什么

中国传统武术中,每一个动作圆柔连贯,每一式都是绵绵不断,犹如太极图的拳术。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骑兵的枪法、长柄大刀法。其基本用法是:开、合、发。踩着高跷来使用长枪、长柄大刀。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另有电影以此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