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康熙给奶奶的六十大寿写了一个“福”字,为什么被誉为“中华第一福字”
康熙所写的【福】字有几个特点,一来加盖了皇帝印玺,因此不可倒挂,寓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二来因为御笔亲书,印玺震福,所以珍贵无比。除此之外,康熙所写的【福】字形窄而狭长,为“瘦福”,寓意“长寿之福”。其次此【福】字的左边偏旁似“才”字;去掉一点之后形似“子”字;
和珅倒台后,嘉庆曾经多次想把这个【福】字拿回皇宫,却因为害怕破坏了龙脉,最终没有付出行动。不过嘉庆也将此【福】封在了秘云洞中。1962年,周总理曾经下令整修恭王府,后来工作人员发现了秘云洞中的福字碑。周总理得知后,将此福字碑命名为了“天下第一福”,又称“中华第一福”。
Ⅱ 被誉为中华第一福字是谁写的为何会这么说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长河当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康熙就是这位这样的人,在位时不仅创造了盛世,还被人称为十全老人。当时是康熙为了自己的祖母孝庄皇太后续命写了一个“福”字,被后人称为“中华第一福”。不仅说明他的书法造诣高,同时这个字还包含了多子、多才、多寿等等多重的含义。
当时因为孝庄皇太后年老多病,康熙为了给奶奶续命于是写下了这个“中华第一福”。这个福字不仅仅包含着康熙帝的孝心,同时这个字还有福寿双全的意思。康熙帝的书法成就很高,但是他很少会留下墨宝,现在传于世的只有“无为”和“福”这三个字。因此这个福字也就显得更加的弥足珍贵。
Ⅲ 康熙给奶奶的六十大寿写了一个“福”字,为什么后被誉为中华第一福字
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福字,有两个原因:一是历代君王从未提过福字,另一个原因便是康熙的亲笔题名!
综上两点,就是康熙在其奶奶60大寿时期没有亲笔题字的缘由!
Ⅳ 康熙给奶奶的六十大寿写了一个“福”字,为什么被誉为中华第一福字
康熙皇帝的奶奶就是著名的孝庄皇太后,康熙帝在孝庄皇太后60大寿时为她写了一个福字,后来这个福字被誉为“中华第一福字”。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福字赢得了如此高的美誉?
康熙帝写完这个福字后,在它的正上方加盖了印玺,这样一来这个福字就更加意义非凡了。所以康熙帝的这个福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福字”实在是当之无愧。
Ⅳ 康熙给奶奶六十大寿写了一个“福”字,为何被誉为中华第一福字
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谁是康熙爷的奶奶?让有书君先给大家背一下康熙爷的家谱:
康熙的父亲是爱新觉罗·福临,即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她便是孝庄文皇后,所以康熙的奶奶是孝庄文皇后。
纵观康熙大帝亲笔所书的这个福字,刚劲有力,颇有气势,右上角的笔划很像一个“多”字,下边为“田”字,而右偏旁极似“寿”字,所以这福字又蕴含着“多子多才多衣多田多福多寿”的深厚含义。
更为珍贵的是碑的正上方刻有康熙的御玺之印以镇福,这更是其他历史传碑无法相比的。而后,这个福字辗转到民间,普惠大众品吗。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文物局对“福”字碑进行修缮,定为“中华三绝”文物之一。众多海外名流纷纷慕名前来求福,以拓印挂轴孝敬长辈,外国访华元首也纷纷前来景仰。
古时,这个“福”字是康熙为其奶奶“请福续命”,而今这个“福”又是百姓们争相为自家老人添福添寿的珍品。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个“福”字已经完完全全的成为天下所有百姓的“福”,这个天下第一福当之无愧~
Ⅵ 康熙给奶奶的60大寿写了一个“福”字,为什么被誉为中华第一福字
康熙给奶奶的60大寿写了一个“福”字,被周总理誉为中华第一福。
周总理见此福字寓意深刻,非一般福字,况且总理是个奇才之人,自然懂得书法寓意,便将此福称为“天下第一福”,这才有了这个称号。
Ⅶ 康熙给奶奶的60大寿写了一个“福”字,为何被誉为中华第一福字
其实之所以有着这样的一个称呼,就是因为当时的周总理他在看到这一个福字的时候,那么就对这个福字给予了他的称赞,所以说就被誉为是中华的第一福字。那么关于这一个福字其实也有着很多的记录,大家都知道这一个福字,他是康熙为他奶奶在60岁大寿的时候所写下的一个字。
所以说他就偶然之间得知了在之前的时候有着一个可以延续寿命的说法,那么他就决定自己要亲自为祖母来请福。其实这样的一个过程相对来说并不是比较简单的,在经历这一个过程的时候,康熙他就开始沐浴戒斋,然后在三日之后就写下了这样的一个福字,并且加盖了他的玺印,期待能够通过自己这样的一个做法来保住自己祖母他的寿命。
而这样的一个福字,他在被写下之后,当时孝庄太后身体的状况也慢慢的有了好转。所以说后来就在这样的一个福字变成了牌匾的形式,留存下来。
Ⅷ 天下第一福的来历
恭王府福字碑号称“天下第一福源”,位于北京恭王府花园秘云洞内,花园一进门有一个“福”字碑,这个碑上的福字是康熙御笔。乾隆时期,此碑神秘失踪。196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下重修恭王府,考古人员在王府后花园的秘云洞内意外地发现了失踪的福字碑。总理得知后欣然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福”,又称“天下第一福”。
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在写法上暗含“子、田、才、寿、福” 五种字形,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从书法角度看,将数个字合为一体却流畅自然,已属罕见,更为珍稀的是,这也是世上惟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它又被称为“长寿福”和“天下第一福”。
以中国传统文化来概括,几无外乎“福[1]、禄、寿、喜、财”。这五个字中,又以“福”为首。“福”的内涵既可浅显又可高深。相比起后面的四个字来,它更形而上一些,它并不具体,但是它统领了其他。故天下第一为"福"。
天下第一福
Ⅸ 在恭王府的天下第一福有什么讲究
这个“福”字这福御宝有意无意间,创造了许多空前的纪录,细品之下,真有佳作天成的味道。
首先,这个将人们期待的五福临门的美好心愿溶为一体了。康熙皇亲笔所书的这个『福』字刚劲有力,颇具气势。
右上角的笔画像个『多』字,下边为『田』,“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
而左偏旁极似『子』和『才』字。
右偏旁像个『寿』字,此『寿』字采用了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也是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的将“福”“寿”写在同一个字里的福字。
整个『福』字又可分解为“多田、多子、多才、多寿、多福”,巧妙的构成了福字的含义,极富艺术性,且意味深长。更为珍贵的是福字的上方,加有康熙的玉玺以镇福,御“福”加玺后,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得以传世的惟一一枚不可倒挂的“福”字。其次,此“福”的书写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其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百病全消。为了永久保存这福世上独一无二的“福”字,孝庄亲命将其刻为石碑,成为皇家至宝。
真正拥有过此“福”字碑的仅有5人,孝庄、康熙、雍正、乾隆和和坤。冥冥之中,有时你不信也不行,拥有“福”字碑的人无不是有福之人。
1、孝庄:以75岁高龄得以善终,按当时平均年龄40岁算,也算是个百岁老人了。
2、康熙:请福聚福,送福得福。执政61年,69岁高龄善终。政绩卓著,开疆拓土,合了“多田”之兆;一生共有35子、20女,活到成年的也有24个儿子、7个女儿,恰应“多子”之端;与孙乾隆帝各执政逾一甲子,均以高寿善终,正是“多寿”之人;康乾盛世,国富民强,为“多才(财)”、国泰民安则是万民“多福”。
3、雍正即使是劳模的命,也是58岁才累死的。
4、乾隆:不仅执政60年,以89岁善终,还活的最滋润,游山玩水、写诗作画,乐得逍遥,享受着大清王朝最强盛的财务和国力。
5、和坤:权倾朝野,疯狂敛财,一生抓权,抓钱,抓女人,查抄的财产相当于当时大清20年的国民收入。即使这样一个人,原本廷议凌迟处死,就是一刀一刀的割直到死,到最后也改成让他狱中自尽。除了处死他一人外,没有再处理和他一党之任何人,包括他那个作了附马的儿子。并且唯一只有他这个府邸被完整的保存到现在。
乾隆的儿子一直想把本该是他家的“福”字碑,给搬回去,但一直没能成功。原来聪明的和坤把这块“福”字碑安放在园中用太湖石堆砌的假山的洞中,此假山上隐约象一个“寿”字,碑上的“福”字正好是那个“寿”字的一点。假山上有双龙戏珠的形状,拆卸这个“福”字碑必然会断龙脉。要以“毁龙头,断龙脉,损福折寿,动江山”的代价才能拆卸,这是任何一个皇帝也不敢做的。
所以嘉庆皇帝一直没能得到这块本该属于他的东西,郁闷而死,更郁闷的是没有了“福”字碑的皇帝们从嘉庆开始国运日渐衰弱。
Ⅹ 康熙给孝庄太后写了一个“福”字,为什么被誉为中华第一福字
康熙十二年,正当康熙为祖母孝庄太后准备六十大寿的时候,孝庄太后突然病了,并且病得很严重,宫中的御医看了个遍,也看不出太后究竟得了什么病,更无从治起。眼看着太后身体越来越差,康熙帝很是着急。
这块福字碑,它本是是康熙御笔所题,且是为孝庄太后祈福去灾,本身的历史性和文物性确定了它的价值,况且康熙的这个“福”字又别出一格,寓意丰富,在书法上和文化上有很有价值,再加上它身上的传奇故事,更增加了它的价值。
因此被命名为“中华第一幅”,又有“天下第一福”之称。
随着恭王府的开放,世人也就知道了这“天下第一福”,到恭王府参观,就不能不去看一看这“天下第一福”,沾一沾它的福气,希望能有个幸福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