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新加坡模式
扩展阅读
N地铁股票行情 2025-09-12 06:17:06
申购成功股票怎么买 2025-09-12 05:32:24
股票买五万的跌幅是多少 2025-09-12 05:31:44

新加坡模式

发布时间: 2021-12-30 17:16:07

『壹』 新加坡模式的简要介绍

新加坡于1959年成立自治政府,1963年并入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被迫独立建国,经过短短40年的发展,从贫穷落后发展到和谐繁荣,这一切都与其所走过的发展道路、采用的经济模式以及所制定的政策密切相关。
2004年,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一项决议: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长子李显龙被推选为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的接班人,出任新一届政府总理。 作为新加坡历史上第三任总理,李显龙上任之初就因其父亲的特殊身份而备受关注。尽管是精心挑选的接班人,但在当时就有分析认为,他将继续低调地延续父辈的政策,而不是激进地改革。 新加坡已经建立一套精英治国机制,拥有一支具有多领域专业技术的行政队伍,行政决策过程已经有一定的轨道和程序;再加上李显龙担任副总理已经14年,是行政决策中心的一员;因此,一般预料李显龙或许会作出政策调整,但会基本延续现有政策。
据了解,新加坡国会实行一院制,议员由公民投票选举产生,任期5年,占国会议席多数的政党组成政府。现任总理李显龙领导下的人民行动党自新加坡1965年独立以来一直是执政党,在新加坡的政治生态中稳如泰山。不仅如此,从得票率来看,行动党一直代表主流民意,与主流媒体也关系融洽,象征着整个国家权力的核心力量。

『贰』 新加坡模式是何种模式

Technocratic吧。
专家治国。

『叁』 新加坡的住房模式是什么这种住房模式好在哪里

新加坡在建国之初,全国大概有40%的人还居住在贫民窟或者是搭建的窝棚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成立了建屋发展局,开始实行居者有其屋的政策,新加坡公民可以用非常低廉的价格向政府购买组屋,再通过卖掉就组屋换新房。

新加坡对居民财产的掌控性强,居民财产是获得购房资格的重要因素,财产高的家庭不能购买组屋房,严格按照限定户均一套,有房家庭要想组屋,需要卖掉现有房屋,避免有房有钱家庭资产而买安排更多房的情况。这有效控制了新加坡房屋市场,避免了一家几户房子的情况

『肆』 新加坡模式的介绍

新加坡模式,是指新加坡建国后几十年里建立起了一个政治民主、政府清廉、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人民幸福和谐、环境优美国度的治国方略和模式。新加坡社会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功,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的样板和追求的模式,故又称为新加坡经验。

『伍』 什么是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模式,又称为新加坡经验,是指新加坡建国后几十年里建立起了一个政治民主、政府清廉、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人民幸福和谐、环境优美国度的治国方略和模式。是让新加坡社会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功,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的样板和追求的模式。

新加坡于1959年成立自治政府,1963年并入马来西亚,1965年被迫独立建国,经过短短40年的发展,从贫穷落后发展到和谐繁荣,这一切都与其所走过的发展道路、采用的经济模式以及所制定的政策密切相关。

(5)新加坡模式扩展阅读:

新加坡模式的好处

1、从纯粹经济方面来看,新加坡的发展依赖的是开放的市场和有力的人力资源战略,秉承开放的原则建立资本市场的。一方面利用外部资金的流动弥补本国资金的短缺;另一方面其税收为公共财政提供了税源,也为制造业建立了融资平台

2、在人力资源方面,新加坡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在国内实行义务教育为主导和职业技术教育为辅助的普通劳动者的培养体制;另一方面大量引进最优秀的人才到新加坡工作,甚至不惜代价帮助年轻人进入新加坡接受教育。

3、建立了普惠的社会保障体制,使每一个公民享有尽可能高的社会保障。政治上的专制、家天下的管理模式与开放的经济环境相结合,加上以儒家文化的价值理念为基础,以吸引精英治理为手段,也许就构成了新加坡经济增长之谜的谜底。

『陆』 新加坡模式的模式历程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总是与政府的影响和介入分不开,这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背景渊源。新加坡独立时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落后的经济基础; 有限的国内市场; 教育不普及; 高失业率; 种族冲突; 无社会和居住保障; 面对外来威胁。
贫穷落后的现实迫使新加坡把吸引外资作为发展经济的核心策略。吸引富国投资,不仅是出于尽快摆脱生存的危机的考虑,更是出于其自身安全的考虑。如何吸引外资是新加坡当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新加坡的做法是:政府以补贴的方式鼓励外资落户。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奏效的。但用于补贴的资金从何处来呢?在这个问题上, 新加坡有其独到的做出:通过强制推行个人储蓄中央公积金来解决国家资本的来源和积累问题。中央公积金不仅为吸引外资提供了补贴来源,同时也为兴建政府组屋(相当于我国的经济适用房)提供了资金支持。
在初创的1965~1973年之间,新加坡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以补贴的方式加大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度,重点发展转口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外来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推动了经济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大力兴建政府组屋,不仅实现了“居者有其屋”,而且有力地拉动了国内消费市场,即使人民安居乐业又有助于国家资本――中央公积金的扩大积累,形成了特有的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随着形势的变化,虽然后来政策有所调整,但基本模式并未改变,而是在原有基础上逐渐完善。例如,在1974~1985年之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并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新加坡在贸易转口占经济主导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加工业,出现了国内劳动力资源短缺的问题,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来雇佣劳动力。当时的政府一方面通过制定移民法,利用廉价外来劳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中央公积金的缴纳率,限制本地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
1986~1997年,针对房地产投资过热和劳动力成本增长过快等问题,新加坡大力发展服务性行业,将服务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二引擎,特别是金融和信息资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把新加坡变成地区金融和信息中心,使其具有贸易和金融的吸纳和辐射能力。
1998年后,亚洲金融危机使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以及高昂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原有的发展模式遇到了挑战,其经济政策的调整,主要集中在利用成熟的经济体制,积极发展知识型经济产业,鼓励国民创新创业,政府努力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

『柒』 为什么新加坡模式被称为社会主义

新加坡实行的究竟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在早期曾坚称自己是“民主社会主义体制”,李光耀本人参与建设的人民行动党,早期具有鲜明的左翼政党特征。李光耀本人早年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也深受社会主义理念影响。一直到1980年代,人民行动党仍坚称自己是“有新加坡特色的社会主义体制”。丹尼斯·约翰·盖勒称之为“市场社会主义”。而美国学者克里斯托弗·林格则称之为混合了有选择的经济自由、私人财产权加对政治生活的强力控制的“威权资本主义”,他甚至把源出新加坡的亚洲价值观也视为一种新型的威权主义,一种依赖高压统治、裙带资本主义、受过良好训练的技术官僚的专业化腐败和“寄生”经济的社群资本主义。

『捌』 新加坡的住房模式是怎样的

新加坡住房养老模式多样第一种,允许符合条件的组屋拥有者出租全部或者部分居室来换取养老收入。第二种,对于一些居住在原来较大面积的已退休夫妇来说,如果子女长大成人并且已经搬到他处居住,老年夫妇可以将现有住房置换成面积较小的住房,以大换小后获得的净收入用作老年日常开支,或者投资一些风险小的产品来获得收益。新加坡允许当事人根据经济状况选择一次性或者分步地完成住房的以大换小。比如,卖掉私人住宅后换取5房式的组屋,然后再换取3房式的组屋,依次类推。 第三种就是平常所说的倒按揭。退休者将自己的住房抵押给金融机构,按月从该金融机构获得现金收入,退休者仍居住在自己的住房内。当该退休者死亡、出售该住房、搬出或原先商定的贷款期限到期时,抵押变现并结算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