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法建交带来的影响
中法建交,是全球外交格局走向多极化的伟大开端,是上世纪60年代,新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巨大胜利。也让美国封锁、扼杀新中国的政策彻底破产。
『贰』 冷战时期,中法为何建交
中法建交本身对双方来说都是着眼世界全局的战略决策和战略行动。 对于法国来说是戴高乐向美国霸权挑战的重大行动,有其深层和长远的战略考虑。从根本上说,中法建交是戴高乐谋求超越集团对抗、在美苏把持的国际体制之外寻求事实上的盟友,冲击两极格局的战略行动。用戴高乐的话来说,“总得有一个倒转联盟的盟友。这是法国的一贯政策。”中法建交使得法国成为能同中、美、苏三家直接对话的惟一的西方大国。这就大大扩展了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空间。法国得以利用刚刚露头的中美苏三角关系,借助中国抗衡美国和牵制苏联,开拓法国外交的新局面。
中国对建交的方式和步骤采取灵活的态度以实现中法建交,也是一项高屋建瓴的战略行动。从建立最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的战略高度出发,通过中法建交,在第二中间地带取得突破。与此同时,冲破美国和国际反华势力的封锁包围,改善中国的战略安全环境,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回旋余地。
中法建交也是两国从各自独立的立场出发,反对两个超级大国图谋垄断世界事务的重大战略行动。地处欧亚大陆两端的中法两国在反对美苏双重霸权斗争中遥相呼应,成为事实上的盟友,或间接同盟军。 事实上,60年代中法两国在各自阵营里扮演类似的角色: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一个是在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中法反对美苏双重霸权各有侧重,而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是反对两个超级大国垄断世界事务,特别是反对和抵制美苏勾结损害第三国的利益。这是促成中法建交的基本因素。
『叁』 中法建交时间选择
中法建交指的是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中法建交标志着中国加强同西欧国家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
『肆』 中法建交时间是哪一年
1964年。
中法建交指的是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中法建交标志着中国加强同西欧国家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起因
戴高乐将军于1959年1月再主爱丽舍宫后,推行戴高乐主义,与美国相抗衡。20世纪60年代,中法的角色类似: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一个是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
这正是促成中法建交的基本因素。可以说独立自主是中法之间基本共同点,也是中法建交最重要的政治基础。
『伍』 中法建交55年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怎样的变化
55年来的变化,首先体现在由当年的两大阵营(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演变为多极化。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阵营消失了,而以美国为首的阵营也激烈分化,美国制裁欧洲、英国脱离欧洲、中国意外崛起并成为世界第二,都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在全球的分量与实力越来越重了,许多原来可以随便“霸凌”中国的欧洲强国已经不是对手了。
『陆』 中法建交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法国是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对中国来说,这是同西方国家关系的重大突破,其政治意义和影响远远超过了两国本身的范围。它对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也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中法建交后,意大利、加拿大、比利时、葡萄牙等西方国家也纷纷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原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英国、荷兰也唯恐落后,将同中国的代办级外交关系升格为大使级。
『柒』 中法建交是哪年
1964年。
『捌』 中法建交是那一年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中法建交标志着中国加强同西欧国家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
『玖』 中法建交的战略意义
在国际层面,中法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主张捍卫多边主义,促进自由贸易,维护文明多样性,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促进非洲发展等方面有着相同或相似立场,保持密切协调与配合,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经贸方面,中法务实合作以其战略性独树一帜,成功的例子数不胜数。中国第一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就是与法国合作建设的。文化上,中法两个文化大国长期相互吸引、相互欣赏,文化交流成为两国关系的一个突出强项。
过去,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为法国赴华投资提供了便利。现在,法方也承诺为中方投资提供便利,这体现了时代的巨变和中国快速发展对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时代在发展,情况在变化,但中法的共同点没有减少,还将进一步增多。
此次,双方除商定继续推进传统的核电、航空等领域的合作外,还将大力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和信息通信、高端设备制造、金融等新的领域挖掘合作潜力,打造中法合作新支柱,使两国在新世纪、新时期成为更紧密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贸合作好伙伴,以体现中法关系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9)中法建交扩展阅读
法国是首个同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最新数据显示,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3大投资目的国,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投资合作集中在能源、汽车、航空、医药等领域。
当前,中法关系发展迎来新机遇。两国相继完成国内重要政治议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法国则迈出了振兴法兰西新征程。
中法两国是东西方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大国,双方都十分珍视各自民族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是中法构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基石。胡主席对法国的成功访问极大地巩固和推动了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把两国关系恢复到新的应有高度。
因此,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访问,将给历史留下许多反思和回味。其中最重要之点是:国与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切实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才能使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政治体制、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国家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国与国之间的全面合作,并实现有利于全世界的繁荣共赢。
『拾』 中法建交的障碍有哪些并说明促成两国建交的原因
双方对如何处理法国同台湾的关系问题存在重大分歧。美国阻挠中法建交。戴高乐将军于1959年1月再主爱丽舍宫后,推行戴高乐主义,与美国相抗衡。20世纪60年代,中法的角色类似: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一个是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这正是促成中法建交的基本因素。可以说独立自主是中法之间基本共同点,也是中法建交最重要的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