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汽车行业分析
扩展阅读
年后股票行情预测 2025-09-11 18:09:27
中通国脉股票价格一 2025-09-11 18:01:54

汽车行业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1-02 00:48:06

Ⅰ 国内汽车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

汽车整车制造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相关上市企业有上汽集团(600104)、长城汽车(601633)、比亚迪(002594)、宇通客车(600066)、长安汽车(000625)、中通客车(000957)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汽车产销数据、中国汽车销售结构数据等

2021H1汽车产销均有回升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消费市场,2018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各大汽车整车制造企业进入休眠状态,汽车消费市场受到较大影响,随着疫情的好转,行业景气度虽有所提升,但下降势头仍为逆转。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滑1.9%和1.8%,下降幅度较上年均有收窄。

2021年上半年,随着我国疫情的逐步控制,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逐渐回暖,上半年全国汽车总产量为1256.9万辆,同比增长24.20%;汽车总销量为1289.1万辆,同比增长25.6%。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Ⅱ 汽车行业分析的介绍

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的分析判断,与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认为应该从全球产业分工的角度来看待中国汽车行业。未来五到十年,将是中国汽车产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关键时期。单纯从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导出对行业发展前景和利润水平的预期则显著低估了发展潜力。产业链的全球配置是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发生的根本性格局变化,“到中国去”已经成为趋势,使中国有望获取更多的汽车价值链环节。产业转移将显著提高中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实力和制造能力。基于广阔的国内市场、显著的劳动力要素优势、相对完善的制造业发展基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快速提升。

Ⅲ 汽车行业分析的汽车产业比较优势显著

中国汽车产业工人的工资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美国、日本、欧洲)平均水平的1/25,显然远大于劳动生产率上的差异,随着中国公司的技术水平和中国市场的消费环境得到改善,在汽车上具备的比较优势应该说将逐步发挥作用。 首先是中国要素禀赋结构利于汽车产业发展。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要素禀赋结构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也是过去近三十年中国不断深入参与全球分工,并获取全球化的显著收益的基础。从中国生产要素和全球生产要素的比较来看,中国劳动力资源依然充裕,继续深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世界工厂”的地位依然稳固。接受全球制造和服务分包,在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将显著提升。 由于劳动力、资金、技术之间的比例关系明显改善,中国具备竞争力的产业和价值链环节不断扩大。对于汽车制造这样的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并且兼具劳动密集的高端制造业,中国已经初步具备承接产业转移并有可能实现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进军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我们认为,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将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参与产业分工、自主发展。而另一方面,从企业层面上,将看到合资合作型公司和自主品牌型企业并存,而且都有可能获得良好发展。 其次,产业政策改革将促使企业进行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由于汽车行业影响因素众多,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更改将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产业政策的关注点主要在于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和降低汽车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负外部性。 从中国汽车产品进出口的表现可以看出,中国汽车的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显著提升。1991年至2006年期间,进口年平均增速18%,而出口平均增速则达到42%,整车出口增速则超过50%。2005年起,整车出口量和汽车产品出口金额都超越进口,中国汽车行业呈现净出口态势。2006年汽车行业贸易顺差快速扩大,中国汽车行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我们认为,出口快速增长背后存在两股推动力量。首先,跨国公司在竞争压力下不断扩大在中国投资和采购量,“到中国去”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一股新的潮流。其次,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产业技术进步积累已经使得中国整车出口成为新的增长点,而自主品牌则是整车出口的绝对主力。中国汽车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将步纺织和家电等行业的后尘,汽车产品的“中国制造”将改变未来国际市场的格局。

Ⅳ 汽车行业的前景怎么样

对于笔者而言,是一个利益相关问题。笔者14年左右从某211高校车辆工程专业毕业,在某一线自主品牌和某合资品牌中都有工作过,现在仍然从事汽车行业。众所周知,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不景气,甚至可以用“寒冬”来形容。大批的汽车厂商面临困境,很多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辞职,被裁,或者是换行业发展。因此很多人都看衰汽车行业,包括看衰汽车行业的就业前景。但是笔者认为,还是要分实际情况来讨论的。

点击进入看图评论

首先,汽车业的寒冬是属于非常正常的现象。中国的汽车业已经正向发展二十多年了,现在正好是拐点到来的时候。而且中国本土的汽车品牌的确是太多了,单就自主品牌而言,就有几十个(加上数量众多的造车新势力之后,甚至可以达到一百多个);而合资品牌也有很多个。但是,增速放缓的中国汽车市场需要这么多的汽车品牌和汽车公司么?显然是不需要的。作为汽车工业强国的德国,日本和美国,本土汽车公司就集中在几个集团上。因此,可以说,汽车行业的寒冬属于正常的市场调整,不必太过惊慌。

点击进入看图评论

与此同时,现在的汽车行业是朝着智能化,新能源化的方向发展的。所以说,汽车行业的从业者要找准自己的方向,从事目前热门的发展方向,比如说新能源汽车或者是智能汽车方向。而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智能汽车方向,目前都急需大量人才,而且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汽车发展方向。

点击进入看图评论

最后,汽车从业者最好不要在一些过气的或者是即将被淘汰的汽车公司任职,因为在这些不主流的汽车公司任职,很有可能会被下岗。

Ⅳ 汽车行业SWOT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继续呈现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其中:汽车生产888.24万辆,同比增长22.02%,比上年净增160.27万辆;销售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比上年净增157.60万辆。其中,商用车表现明显好于上年,产销250.13万辆和249.40万辆,同比增长22.21%和22.25%;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提高6.96和8.02个百分点,高于全行业增幅0.19个百分点和0.41个百分点。乘用车产销分别达到638.11万辆和629.75万辆,

Ⅵ 求汽车行业分析~

用“理想很丰满,显示很骨感”来形容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再确切不过了,按照政府部门的规划,到2015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要达到50万台,占汽车销量的5%左右,而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划则更加宏大,根据各个省市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进行加总,2015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将达到800万辆左右,与国家相关部门的差距极大。

规划毕竟是理想,这也说明了各级政府的意愿(但意愿不代表决心与现实)。根据《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数据显示:201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552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2411辆。即使以今后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的销量也不过是10万辆左右,与国家规划相差40万辆左右,与各个地方规划之和的差距就更大了。

新能源汽车的规划销量与实际销量的巨大差距充分说明,相关部门都希望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都希望把它做好做大,都知道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好处:节能减排。这也符合我国经济长远发展需要,但现实确实如此惨不忍睹。其实消费者也知道新能源汽车节能,能省下不少油钱,能节能省钱。但是为什么消费者始终没有实际购买的冲动呢?

Ⅶ 汽车行业近几年的趋势

在现代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逐步进入到汽车行业,使汽车更加智能化,但是有些因素却制约了汽车发展,今天就对汽车行业分析,来聊聊未来十年汽车发展趋势。

汽车行业前景分析

西面看一下汽车行业前景分析,截止2019年6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辆,汽车2,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4.22亿人,汽车驾驶人为3.8亿人。未来十年汽车发展趋势是动力系统将被混动、纯电驱动取代;车身轻量化;汽车自动驾驶;车联网。

在新能源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4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37%,纯电动汽车仍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主流选择,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74%,保有量达到281万辆。

汽车维修前景:目前我国汽车维修厂低学历工人占比例极高,通晓现代汽车原理,会用仪器、设备诊断和排除汽车故障的技术工人不超过35%,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分布大概如下:初中及以下占48%、高中占20%、中职占1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5%。而在日本和美国的汽车维修企业,故障诊断、技术工人合格率都在70%以上,因此还是比较缺乏高素质高技能型的汽车维修人员。

至于现在开汽车厂行业前景如何,其实在如此大的汽车保有量情况下,修车还是有很多生意的,如果聘请的师傅技术可以,维修价格合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口碑。但是开汽修厂主要考虑场地问题和工具配置,这些都是成本最高的,而且容易出现新开汽车店没人脉,因此开店前应先调查当地情况,以及成本预算,还要了解一些修车创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