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舌尖上的中国川菜
扩展阅读
现在行情买什么股票好 2025-07-14 08:12:47
股票的收盘价格是怎样的 2025-07-14 07:56:31
买股票看哪几个方面 2025-07-14 07:42:32

舌尖上的中国川菜

发布时间: 2022-01-06 14:55:31

『壹』 舌尖上的中国2第几集是播四川火锅的

第六集,川菜怎样。。四川的人生活方式,大家怎么看待川菜,
还讲到了火锅,都是讲到的正宗的川菜。。更讲到了有川菜背后的四川人是怎么样的。。

『贰』 舌尖上的中国多少集是讲四川

很少,我就看到一集讲辣的时候讲到四川多一些,其它都没有比较多的,我和朋友一起看我们都还纳闷川菜那么好都不多讲点

『叁』 舌尖上的中国哪几集有介绍川菜

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6集中介绍川菜。

五味的调和:

中国饮食素有“味”是灵魂之说。不同的原材料,不同的调味品,不同的调制手法,不同的调味大师,引领食物到达更加美味的境界。

咸鲜,甜咸,酸甜,酸辣,麻辣,香辣,苦香,鲜香……每一种美食,经过中国人的精心烹饪制作,呈现了不同的味型与气质。本集要探究中国人烹制各种口味所需不同调味料,展示丰富的调味料的制作工艺,解密中国人高超的调味技术。

10个故事,涉及川、鲁、粤、淮扬四大基础菜系和新疆、云南等有代表性的地域美食,通过展现丰富多彩的烹饪文化,讲述当下中国人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

(3)舌尖上的中国川菜扩展阅读

川菜:

1、麻婆豆腐

是四川省传统名菜之一,属于川菜。主要原料为配料和豆腐,材料主要有豆腐、牛肉末(也可以用猪肉)、辣椒和花椒等。麻来自花椒,辣来自辣椒,这道菜突出了川菜“麻辣”的特点。其口味独特,口感顺滑。

2、水煮牛肉

特色传统名菜,属川菜系。主料瘦黄牛肉。辅料豆芽、鸭血、肉汤、莴笋或者其他蔬菜、粉丝。调料葱、精盐、酱油、花椒、味精、熟菜油、干辣椒、辣椒油、胡椒粉、醪糟汁、湿淀粉、郸县豆瓣酱。因菜中牛肉片是在辣味汤中烫熟,故名水煮牛肉。

3、辣子鸡

辣子鸡,是一道经典的川渝地区的特色传统名肴。一般以整鸡为主料,加上葱、干辣椒、花椒、盐、胡椒、味精等多种材料精制而成,虽然是同一道菜,各地制作也各有特色。

『肆』 《舌尖上的中国3》开播,四川都有哪些美食上榜了

四川串串:

牛华麻辣烫历史超百年

2月20日,在“舌尖3”第二集《香》的篇章中,麻辣烫作为川菜的代表有长达数分钟的亮相,导演组重点讲述了媲美火锅的麻辣烫,那一根根竹签签里串起的麻辣生鲜如何“从乐山走向世界”。这也是麻辣烫/串串香首次登上《舌尖上的中国》舞台。



麻辣烫是起源于乐山岷江河畔牛华镇的一道民间美食。根据蜀国《华阳志》记载,牛华镇历史上以井盐开采生产闻名遐迩,牛华古镇的盐业历史地位,以及与盐业相关的盐业文化、码头文化,影响了整个川西南地区。

在“舌尖3”里亮相的这家麻辣烫,也是当地的“老资格”。张永贵,在家排行老八,因当时生活艰苦,父母为能顺利带大子女,故叫他“八婆”。张永贵是牛华麻辣烫最早的开创者之一,从最早的“八十年代街边站,电杆脚下烫串串。一口砂锅几样菜,一盘干碟大家蘸”,给下力工人吃的食物,演变到如今贫富皆爱、老少咸宜。

据说,早期,总店只有3桌,而如今,周末时最高纪录翻台八次,一个月要用掉50万根串串。导演黄鹤给予串串的点评是,“食物上的演进,有四川人的用心。小小的竹签,把每一天都有滋有味地穿在一起,串起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夹丝豆腐。

揭秘

《香》背后是40个T的拍摄素材

腾冲的稀豆粉,汕头的鱼丸,乐山的麻辣烫串串、凉糕,河南的胡辣汤,天津的煎饼果子、石花膏,西安的水盆羊肉……在《舌尖上的中国3》第二集《香》的导演黄鹤看来,这些小吃的背后是乡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伍』 舌尖上的中国,哪一集介绍川菜的

舌尖上的中国的第一季第六集6五味的调和中介绍了川菜。
四川盆地气候潮湿,多阴雨,住在这里的人,正需要辣椒的刚猛热烈。在川菜中,无论是作主料、辅料还是作调味料,辣椒都是宠儿,它给川菜烙上鲜明的印记。
辣椒和花椒,是万能又霸道的神奇调味品。无论何种食材,用这两种调味炮制,入口后舌尖泛麻、满头涨汗,这种通体舒畅、过瘾爽快的感受,是其他菜系不能给予的。
中国烹饪,既能像麻辣的川菜一样如此凶猛地侵略我们的味觉,也能润物细无声地让我们的舌尖领略鲜味的美好。

『陆』 舌尖上的中国经典旁白

《舌尖上的中国》经典旁白如下:

1、东方和西方,江南和塞北。人们的迁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食物的离合见证了人的聚散。

2、半身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

3、在厨房里,五味的最佳存在方式,并不是让其中有某一味显得格外突出,而是五味的调和以及平衡,不仅是中国历代厨师和中医不断寻求的完美状态,也是中国在为人处世、甚至在治国经世上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4、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京剧昆曲,它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

5、一勺鱼酱,足以让最平常的食材陡然变得酸楚动人,这是一年中最美味的团聚,也注定是一顿百感交集的晚餐。

6、中国烹饪,既能像麻辣的川菜一样如此凶猛地侵略我们的味觉,也能润物细无声地让我们的舌尖领略鲜味的美好。

7、对于中国女性,克勤克俭,一直是传统的美德,只有一个阶段例外。(怀孕)在这个人生的特殊阶段,准妈妈们可以合情合理地尽情享受着无微不至的照顾。

8、不管在中餐还是在汉字里,神奇的“味”字,似乎永远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除了舌之所尝、鼻之所闻,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起自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也就是说,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的,不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包括中国人的心。

9、五味使中国菜的味道千变万化,也为中国人在况味和回味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境遇时,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10、一碗糖水,融化中国父亲的深沉内敛。然而第一次面对未来的女婿,每一个父亲心里的滋味,也许要比一碗糖水来得更为复杂。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拍摄过程

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最终,《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通过7个切面,讲述食物与人的故事,一个故事一段人生。但寻找关于食物的故事以及故事里的主人公,是摄制组最头疼的事情。作为编导的张铭欢把这个过程形容成“大海捞针”。

《时间的味道》一集中,原计划要去香港大澳岛拍摄咸鱼腌制,但到了岛上,却发现根本找不到初定的那个人,只能重新找人。

几经周折,张铭欢通过当地最受欢迎的虾酱牌子找到了岛上的一个偏僻小作坊,作坊门口坐着一位老奶奶于是成了该集故事的主角。

和很多纪录片一样,因为某些食物的季节性,《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摄制组经常要和时间赛跑。比如,在湘西,几乎家家都会腌制腊肉,真实的腌制时间是12月,但是,因为进度的关系,摄制组只能在九十月份完成这一部分的拍摄,一下就要提前两个月。张铭欢感慨,短短的7集篇幅,无法完全展示中华美食文化的广博精深,很多素材只能忍痛割爱。

『柒』 舌尖上的宋朝都城汴京,没有辣椒的川菜“横行”街头巷尾吗

今天依旧风雅“宋”。每天到了饭点,就会有一个很值得思考的哲学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那就是“吃什么”。我把这个哲学问题出现的原因归结于美食给了我们太多选择。我们该庆幸老祖宗留下的饮食传统是“一日三餐”,否则像我这种选择障碍症真的有可能把脑海中想吃的美食都尝个遍。

回到“一日三餐”饮食习惯开始的宋朝,我们来看看是什么让宋朝的百姓改“一日两餐”为三餐,是不是和我一样,美食太多吃不过来或者美食选择障碍症。

从“上”到“下”都爱吃的宋朝人

记录北宋汴京百姓生活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曾经有过一句话,描述了南食馆的经营范围,“更有南食店,鱼兜子、桐皮熟脍面、煎鱼饭”。有些美食现在虽已经难以考证了,单从字面意义上也能看出其主要的材料和风味以“鲜美”为主。

南方种植稻米为主,故在南食馆里多见的煎饭。北方种植五谷,所以在北食店的主食以面食为主,像是《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中都提到的“馉饳儿”,就是典型的北方面食,类似于现在的馄饨。相比于南人喜食海产品和猪肉,由于地域、气候的影响,北人更爱牛、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