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袁克定
扩展阅读
焦化万方股票今日价格 2025-07-13 03:51:49
股票中估值在那看 2025-07-13 03:51:18

袁克定

发布时间: 2022-01-07 23:40:48

⑴ 袁克定是谁,他的结局怎么样

在1915年袁世凯“洪宪帝制”丑剧里,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也是个扮演了滑稽角色的人物。

袁世凯的十七个儿子里,作为长子的袁克定,长期深受父亲器重。他不但曾留学德国,精通德语英语,且在琴棋书画等各方面,也都造诣精深。这么一个“才子”儿子,早在甲午年间袁世凯驻兵朝鲜时,就是他身边的好帮手。

待到袁世凯一脚踩翻了清廷,成了权势熏天的民国大总统,袁克定也跟着扶摇直上。以袁世凯机要秘书夏午贻的吐槽说:

当时袁克定给自己刻了一方“大皇子金印”老爹还没坐上龙椅,他先过把皇子瘾。

不过,就是在这袁世凯的人生巅峰时期,以“大皇子”自居的袁克定,主要就干了一件事:坑爹



待到抗战胜利,甘守清贫的袁克定,也是彻底穷困潦倒。除了坐吃山空外,他的儿子还卷走了他仅有的股票,房产竟被自家佣人偷偷卖掉。

到了1948年时,竟连生计都困难了。幸亏他的表弟,“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伸出援手,将袁克定夫妻接到自己家里居住。靠着张伯驹的救济,苦熬过了国民政府倒台前的黑暗年月。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文史馆给袁克定安排了工作,享受每月六十元的月薪,袁克定的生活才总算安顿下来。

有了收入的袁克定,经常领了工资后,就把工资交给张伯驹一家,但每次都被张伯驹婉拒:一家人嘛,讲这些干啥。20世纪50年代,这位昔日民国的传奇人物,在张伯驹的家中安然病故。

看过他的浮沉一生,那个动荡的民国时代,多少浮沉回味,尽在其中。

⑵ 袁克定后来的结局是怎样的有怎样的历史记载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长子,袁世凯对于自己这个儿子也是着意培养,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袁克定骑马的时候却不甚摔了下来。

袁世凯也是心疼的不行,将他送到了德国治病,其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因为有自己的图谋,一种图谋世界的狂妄想法,就多次向袁克定吹嘘帝制的种种好处,而袁克定当时也看到德国发展的如此强大,对此也深信不疑,回来之后对于恢复帝制当然充满了热情。

虽然贫苦,但是袁克定也算是善终。

⑶ 袁克定后来的结局怎样呢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嫡长子,出生于1878年,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32岁,比二弟袁克文大12岁。袁克定因为骑马摔断了腿,到德国治疗,德皇威廉二世怂恿他当皇太子。袁克定虽然在德国没有治好腿留下终身残疾,但回国后撺掇袁世凯当皇帝。袁世凯失败后,曾大骂袁克定欺父误国。袁克定晚年穷困潦倒,但不跟日本人合作,不当汉奸,还是有民族气节的。袁克定最后投靠远房表弟张伯驹,住在张伯驹家里,1955年去世,享年77岁。

其实此前,袁克定的仕途不很顺利。清末时,因为祖上荫庇,他受封为候补道员。之后,他历任农工商部参议、右丞,一直品级不高,几乎没有说话的地方。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所册封的官职更是完全失去意义。

⑷ 历史上的袁克定在后来的结局会是怎么样的

袁世凯是晚清到近代历史上十分著名的人物,他原本是清军统领,后与孙中山合作,推翻清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当上了新建立中华民国的大总统。

权力欲望的极度膨胀,袁世凯开始逆转历史,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天下一片哗然。八十三天的皇帝日子结束了,袁世凯气急败坏,身患尿毒症,很快结束了生命。

回望那段历史,袁世凯顺着历史的反方向行走,在经过短暂的辉煌之后,注定要跌入万丈深渊,注定要被历史和老百姓唾弃。

而袁世凯之所以恢复帝制,倒着开车,离不开他的长子袁克定推波助澜,狂热支持。那么,袁克定后来的结局怎样呢?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建立中华帝国。袁克定似乎很快就要成为帝国太子。但是,反对的声音犹如海啸般席卷而来,1916年3月,袁世凯不得不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

八十多天的皇帝生涯终于被粉碎了,袁世凯郁闷忧愤,身患疾病,不久病逝。而袁克定的太子梦想也戛然而止。他落下了“欺父误国”的恶名。

袁世凯去世后,袁克定失去了依傍的大树,他隐居天津,当国短暂的开滦矿务总局督办之后,陆续辗转颐和园、清华园居住,直到新中国建立。后来在章士钊的帮助下,袁克定在中央文史研究馆找到了一份差事,生活并不优裕,常常得到了表弟张伯驹的接济支持。1955年,七十七岁的袁克定病逝。

⑸ 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是怎么死的

袁克定是病逝的,1913年,袁克定骑马时把腿摔坏,从此落下终身残疾,袁世凯死后,袁克定迁居天津隐居。

1937年后再迁颐和园清华轩别墅。在抗战期间,他拒绝与日本占领军合作,生活陷入贫困。1948年,袁克定穷困潦倒,投奔表弟张伯驹,移居清华园。1949年后,在章士钊的安排下出任中央文史馆馆员,1955年病逝。

(5)袁克定扩展阅读:

袁克定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穷困潦倒,靠一个忠于他的老仆人,到街上捡白菜帮子,蒸窝窝头充腹。每次当老仆人端上饭菜,他仍不改老规矩,戴好餐巾,用西洋刀叉将窝头切成片,佐以咸菜进餐。

世人都知袁克定是瘸子,袁世凯就曾拿他腿瘸这事,搪塞别人关于“帝制”的话题。袁克文写了一本《辛丙秘苑》的书,其中有一段《袁克定坠马》,讲述的就是袁克定瘸腿的原因。

⑹ 袁克定的介绍

袁克定(1878-1955年),字云台,别号慧能居士,河南项城人,袁世凯长子,原配于氏所生。辛亥革命爆发后,拉拢汪精卫。后鼓吹帝制,帮助其父袁世凯复辟。袁世凯去世后,袁克定迁居天津隐居。曾任开滦矿务总局督办。1955年袁克定在张伯驹家中去世,时年77岁。

⑺ 袁克定书法

袁克定,袁世凯之长子;学识渊博,精通英语、德语;善狂草、篆隶,也能作画。
其书法作品,当前市场价位不低,例如:
“北京翰海”2008-04-19拍品号0877,袁克定《书法对联》(145×36cm×2),成交价RMB 22400元。折合单价为2400元/平尺。

⑻ 为什么说袁克定是个残疾人

1912年初袁克定在河南老家骑马的时候不慎摔伤,因为医治不及时而落下病根,走路有点跛态。

⑼ 袁克定的人物经历


袁世凯一生中妻妾众多(一妻九妾),其原配于氏是他当年返回河南乡试不第时在乡完婚的。两年后,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出生,这也是于氏唯一所出。
袁世凯到朝鲜后,陆续添了多房妾侍并生了众多子女(总共十七子,十五女),但这些弟弟妹妹们都与袁克定的年龄相差很大,譬如次子袁克文就比袁克定要小足足12岁,因此袁世凯对袁克定当然是另眼相看,好生培养。袁克定从小就跟着袁世凯,无论袁世凯是驻节朝鲜还是小站练兵,或者巡抚山东、总督直隶,袁克定就未曾离开过一步。
要说起袁克定,倒也算是出落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一改他父亲那种身材五短、赳赳武夫之形象。袁世凯在清朝为官的时候,袁克定也供职于农工商部,但天有不测风云,1912年初袁克定在河南老家骑马的时候不慎摔伤,因为医治不及时而落下病根,走路有点跛态,作为父亲的袁世凯看了十分痛心,便于次年送他到德国继续治疗。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见袁大总统的长子前来就医,自然十分重视,招待也极为殷勤。威廉二世是个有野心的人,他当时正想在远东扩展势力,于是趁着宴会的时候在袁克定耳边吹风:“中国现在搞的*共和制,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要想发达,必须向德国学习,非帝制不能发达。大公子回国后一定转告大总统,中国要恢复帝制的话,德国一定尽力襄助。”
不仅如此,威廉二世在袁克定回国的时候还特意写了一封信让他转交袁世凯,信中的大概意思也是中德亲善提携并劝告袁世凯称帝云云。
在德国期间,袁克定为德国所取得的成就惊叹不已,由此也对德国帝制之功效深信不疑。1914年,36岁的袁公子在德国脚伤没治好,倒是怀揣着一个皇帝梦回了国。由此,袁克定在家中刮起了一阵“德国旋风”,他给自己和弟弟们都定做了一套威风凛凛的德国亲王将校服,隐然以“太子”自居。
可惜的是,袁世凯当上总统后却对家人、亲戚十分避嫌,他几个成年的儿子在前清的时候倒在官府里做过一些事情,但到了民国后,在袁世凯的坚持下,反而没有一个人在外做官,这让袁克定十分郁闷。
好在机会很快就来了。在民国建立后,袁世凯发现他的北洋军已经暮气沉沉,而且派系林立,自己掌控起来也已不再得心应手。从上次“北京兵变”中,袁世凯已经感觉到,原来他手下的那些将领们,都已经大都各有山头,指挥不易。
于是,袁世凯在掌握政权之后便着手重建自己的军队,而这时保定陆军学校的校长蒋方震(字百里)提出编练“模范团”以重整军威,袁世凯便采纳了这个意见。所谓“模范团”,就是从各师中抽调各级军官分别充当军官和士兵,建制为团,训练半年后派到各师充当军官,以改造优化军队中的军官结构。
最开始的时候,袁世凯打算让云南来京的蔡锷(日本士官学校的高才生,辛亥革命时任云南都督)担任“模范团”团长,但这一提议因遭到北洋系将领的反对而作罢。袁克定在听说此事后,便也想学习袁世凯当年小站练兵的经历,于是他就向老头子提出由他来担任“模范团”团长。袁世凯开始觉得不妥,袁克定便说自己在德国的时候,发现德国皇族在国内只能担任军职,不得干涉内政,这是一个值得效仿的好办法。

⑽ 袁克定是谁袁克定后来的结局又是怎样的为什么

袁克定,就是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的长子,也是唯一一个由原配所生的孩子,因此得到袁世凯的另眼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