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现代民航班机的诞生是怎么样的
现代运输机可以说问世于1933年2月8日。这一天,波音公司一架全灰色的247原型机载着10名乘客,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进行了首次试飞。波音247是一种悬臂式下单翼飞机,装有两台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生产的409.5千瓦气冷星型发动机,发动机上带有整流罩。波音247为全金属结构,装有单垂尾和方向舵,主起落架为可收放式。
在波音247问世之前,世界各国航空公司所使用的客机可谓种类繁多,包括各种双翼机、上单翼和下单翼飞机。这些飞机多为木制结构,罩以蒙布,但也有一些为全金属结构。福克单翼机采用了金属机身结构,外罩蒙布,机翼为木制悬臂式,但起落架不能收起。容克斯单翼机为全金属结构,但承载的飞机蒙皮却是皱纹式的,起落架也同样不能收起。在美国,尽管福特公司的“三发”式运输机对发展航空运输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它采用的却是福克飞机的布局和容克斯飞机的结构。
因此说,波音247完全摆脱了旧时的束缚;它所代表的一代新型运输机是早期飞机所不能比拟的。该机的巡航速度为250千米/时,航程780千米,实用升限5600米。
当时环球航空公司急于购买波音247,但波音公司不能按时交货,因此,环球航空公司希望有一种新型飞机(设想装3台发动机)并提出指标,拟与波音247竞争。道格拉斯公司决定满足环球航空公司的要求,设计了DC-1。该机的布局与波音247相似,但性能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其翼梁经地板上穿过,对客舱毫无影响。
1933年7月1日,DC-1首次飞行。1934年2月交付环球航空公司使用,交付时,带有邮件的DC-1由洛杉矶飞往纽约,创造了13小时4分钟的飞行记录。环球航空公司后又定购了28架改进型DC-2,该型号可载客14人,1934年7月投入使用,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客运飞机。DC-2型飞机一开始就装有变距螺旋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该机的性能,其单发性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双发飞机。
1934年10月,一架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DC-2参加了英国——澳大利亚航空比赛,并在“越野”组的比赛中获胜,它抵达墨尔本的时间只比速度竞赛的获胜者、专门设计的比赛飞机“彗星”晚几个小时。这次胜利,加之DC-2在美国航运服务中所显示的突出性能,使这种飞机赢得了一些国外订货。后来许多美国的主要航空公司以及欧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和中国的航空公司也都使用了1)12-2。1)C-2共生产220架,其中有160架被作为班机使用。DC-2装有莱特公司生产的528.95千瓦“旋风”式发动机,巡航速度274千米/时,航程1915千米。
继DC-2之后出现了有史以来最有影响的运输机——道格拉斯公司的DC-3。这种飞机为发展和建立可靠的世界航空网、促进航空运输所做的贡献,是其他任何一种飞机所不能比拟的。随着航空运输业的繁荣,便出现了现代四发客机。
DC-3是直接由DC-2发展而来的,尺寸较DC-2大。美国航空公司当时需要一种设有卧铺的客机,用于横越美国本土的航线。为了满足美国航空公司的要求,道格拉斯公司设计了DC-3。当时美国航空公司用柯蒂斯公司的“秃鹰”双翼机作为卧铺客机,但事实证明,这种飞机不是波音247和道格拉斯DC-2的竞争对手。很明显,如果美国航空公司要吸引一定数量的乘客,就必须采购一种新飞机。
DC-2由于机身狭窄而不能安装卧铺,但被称为DSt(道格拉斯臣卧铺机的缩写)的新设计型,却能为14名乘客提供卧铺。当白天使用时,其宽敞的机身可载21名乘客,与DG2相比,载客量增加了50%,而单价和使用费用只略有增加。
1935年12月17日,原型机首次试飞;BST(卧铺型)和DC-3(白天型)均投人生产。1936年6月,美国航空公司在纽约——芝加哥航线上启用DC-3。同年9月,DST被用于横越美国本土的航线,其向西行的飞行时间为1734小时,东行为16小时。
DC-3和DST开始采用的是莱特公司745千瓦的“旋风”式发动机,但不久,DC-3系列便改用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双黄蜂”式发动机作为主要动力装置。
截至日本袭击珍珠港为止,道格拉斯公司共制造DC-3飞机800余架,其中约450架(包括38架DST)已交付航空公司使用。战争期间曾大规模生产DC-3军用型,主要是C-47型和C-53型,英国皇家空军当时将这种飞机命名为“达科他”,现在很多人都用这个名字来称呼DC-3。前苏联专利生产了大量DC-3,最初代号是PS-84,后改称里-2;日本也生产了一些DC-3;在战争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DC-3民用型曾一度恢复生产。关于该机的总产量,说法不一,约在11000架左右,也就是说,DC-3及其改型在数量上要大大超过其他任何一种运输机。
即使在战后,DC-3仍是美国的主要商用飞机。不仅世界匕大多数国家的空军部队使用过DC-3,而且几乎所有的大型航空公司和许多小型航空公司也都使用过这种飞机。
DC-3几乎执行过各种民用和军用运输任务:它曾作为滑翔机的拖航机,有一架还被改为滑翔机;它曾使用过滑橇式起落架;还有一架是双浮筒水上飞机;在越南战争中,它甚至作为武装飞机来执行攻击任务。
按照设计,DC-3只有21个座位,但多年来一直布置28个座位,有些DC-3增加座位后可载客36人或更多。
已知有一架DC-3的飞行小时数已超过84000小时。当初DC-3所承担的绝大部分任务现在已由其他更新型的飞机来完成,但M1为研制一种全面替代DC-3的飞机,虽经多次努力,至今尚未成功。在该机问世35年后,一些空中运输任务仍只有DC-3才能完成。
DC-3的典型巡航速度为290千米/时,航程为2415千米。
洛克希德公司设计的“空中快车”单翼机,“维加”上单翼机以及“奥里翁”单发下单翼机均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其中一些“奥里翁”被航空公司作为班机使用——美国的瓦尼公司和欧洲的瑞士航空公司均使用这种飞机。这时,洛克希德公司决定制造一种双发、全金属结构的流线形下单翼飞机L.10“伊莱克特拉”。该机于1934年2月首次飞行,同年8月开始在西北航空公司使用。“伊莱克特拉”与波音2.47和道格拉斯1)(2-2大致相似,但尺寸要小得多,所不同的是装有两个垂尾和方向舵;该机只能载10名乘客,但飞行速度要大于早期的波音247和DC-2。“伊莱克特拉”共生产148架,大部分装有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小黄蜂”发动机,许多国家的航空公司都曾使用过这种飞机。
洛克希德14型,又称“超伊莱克特拉”,是“伊莱克特拉”的后继机。这种“伊莱克特拉”的改进型尺寸较大,并具有几个重要的新特点,其中包括用于增加翼面积的富勒襟翼(使飞机的失速速度保持适当值时,机翼可承受更大的载荷),双速增压器和地板下货舱。1937年7月29日,洛克希德14型首次飞行,并为航空公司所大量采用。英国航空公司拥有一批洛克希德14型,世界上其他几个国家的航空公司也使用了这种飞机。
1939年9月21日,洛克希德14型的发展型L.18“北极星”首次飞行。该机载客14人,装有两台莱特公司生产的149千瓦R-820发动机。1940年3月,内陆航空公司开始使用这种飞机。“北极星”共生产600余架,被广泛用于民航和军事运输。
以上几种洛克希德飞机的总产量约达1000架,它们为后来的4发“星座”和“超星座”系列飞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波音247和道格拉斯“商用飞机,”加上洛克希德“伊莱克特拉”系列飞机,为现代运输机奠定了基础,它们首先采用了光滑的承力金属蒙皮的悬臂式下单翼设计,可收放式起落架、襟翼、变距螺旋桨、机体除冰设备、自动驾驶仪、双套操纵系统和飞行仪表。后来的型号众多的4发单翼机,包括当今涡轮喷气式飞机的出现,都应归功于波音247和道格拉斯公司的双发飞机,这两种飞机在35~40年前就为航空运输机树立了新的标准。
B. 直升机旋翼有多长
直升机的旋翼各个品种是不一样的
和机身长度、载重量、发动机功率有关
如直8是 18.90米 ,直9是11.93米 ,而大型的米26的旋翼直径高达32米
C. 这架飞机的型号是什么谁认识叫什么名字
美国的A3攻击机,外号“空中武士”(Sky warrior)
A-3攻击机是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一种舰载重型攻击/轰炸机。原型机于1952年10月试飞成功,11个月后生产型下线开始服役。编号为A3D-1,次年换装推力更大的J57涡轮喷气发动机的A3D-2交付使用。美国三军统一军用航空器编号之后,改为A-3攻击机。后该机被美国空军采用,编号B-66“破坏者”。在美海军北极星导弹核潜艇服役前,A-3一直是美国海军核打击能力的主要力量。
D. 关于飞机的电影(急啊!!!!!)
名称:空中惊魂(PANIC IN THE SKIES)
导演:保罗-日尔珥 Paul Ziller
类型:剧情/灾难
主演:凯特-杰克逊 Kate Jackson
伊得-玛丽娜奥 Ed Marinaro
罗伯特-吉尔劳姆 Robert Guillaume
马克-布兰顿 Mark Brandon
Maureen McCormick
Billy Warlock
Erik Estrada
影片资料:
这部电影讲述一架波音747音飞机在一次去欧洲飞行期间被闪电击中,引起爆炸致使驾驶员无法操控飞机,整个飞机进入一种致命危险状态。Laurie, 一个资深空中服务员, Brett 一个年轻的乘客。他们确定,自动驾驶仪可能带着飞机着陆, 但很快获悉, 自动驾驶仪被锁住无法使用。并且面临信号丢失、小机场与跑道太短以至于不能容纳波音747 飞机等困难。同时,联邦官员与地勤人员讨论着是否击落飞机防止更加惨重的灾难,空军也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考验。。。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将巨型飞机降落在地上。
参考资料:http://www.mov8.com/dvd/dvdnews_show.asp?id=41499
E. 直升机的螺旋桨
直升机的叫旋翼,高速旋转中,在特定的转速下,有时会有视觉差的,看上去好像不转或者很慢,实际上不是的,是在不断的高速旋转的。
F. 直升机有几个螺旋桨
直升机有两个螺旋桨。
直升机有两个螺旋桨的原因:
保证机体稳定不发生转动并实现航向的操作。直升机是一种由至少二个或多个水平旋转的旋翼提供向上升力和推进力而进行飞行的航空器,由西科斯基于1939年9月发明。
直升机具有垂直升降、悬停、小速度向前或向后飞行的特点,缺点是速度低、耗油量较高、航程较短,是典型的军民两用产品,可以广泛的应用在运输、巡逻、旅游、救护等多个领域。两个螺旋桨的作用不同,大螺旋桨提供升力,负责升降,小螺旋桨克服直升机旋转,为机身提供稳定。
直升机的时速
直升机的最大时速可达300km/h以上,俯冲极限速度近400km/h,实用升限可达6000米(世界纪录为12450m),一般航程可达600~800km左右。携带机内、外副油箱转场航程可达2000km以上。根据不同的需要直升机有不同的起飞重量。
当前世界上投入使用的重型直升机最大的是俄罗斯的米-26(最大起飞重量达56t,有效载荷20t)。当前实际应用的是机械驱动式的单旋翼直升机及双旋翼直升机,其中又以单旋翼直升机数量最多。
G. 直升飞机的主螺旋桨大约有多少米
直升飞机的主要升力部件是“旋翼”,也叫“升力螺旋桨”,应称为“主旋翼”而不应叫做“主螺旋桨”,其尺寸应为“直径”!直升机型号各异,轻型、中型、重型直升机均有。需要在各种级别的直升机中举例说明:
轻型直升机:(3吨及以下吨位直升机)
罗宾逊R22型,主旋翼直径:7.67米;
美国MD500型,主旋翼直径:8.05米;
法国“小羚羊”型,主旋翼直径:10.50米;
轻型直升机主旋翼直径一般小于10米,或10米左右。
中小型直升机:(3至5吨级直升机)
直九/“海豚”直升机,主旋翼直径:11.93米;
欧洲EC155直升机,主旋翼直径:12.60米;
印度“北极星”直升机,主旋翼直径:13.20米;
中小型直升机主旋翼直径一般>10米,不超过15米左右。
中型直升机:(10吨、13吨级直升机)
美国UH60“黑鹰”,主旋翼直径:16.36米;
苏联/俄罗斯米-8“河马”,主旋翼直径:21.29米;
欧洲EH101型,主旋翼直径:18.59米;
直-8/“大黄蜂”型,主旋翼直径:18.90米;
中型直升机主旋翼直径一般大于15米,不超过20米;
重型直升机:(>13吨)
美国CH-47“支奴干”型,主旋翼直径:18.79米(该机有两个主旋翼);
美国CH-53型,主旋翼直径:22.02米;
苏联/俄罗斯米-26“光环”,主旋翼直径:32米(该机为世界上现役最大的直升机);
前苏联米-12“信鸽”,主旋翼直径:35米(该机有两个主旋翼,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已退役。)
重型直升机的主旋翼直径超过18米,最大不超过35米,未来研制出更大型的直升机有破纪录的可能!
H. 什么是直升机螺旋桨的桨距
直升机螺旋桨的桨距指的是,直升机的旋翼或固定翼的螺旋桨旋转一周360度,向上或向前行走的距离。
旋翼是直升机的重要部件,在直升机飞行过程中,旋翼起产生升力和拉力双重作用,螺旋桨每转一圈,就会向前进一个距离,连续旋转就形成一段螺旋。同一片桨叶旋转一圈所形成的螺旋的距离,就称为桨距。
直升机桨叶的角度越大,桨距也越大,角度与旋转平面角度为0,桨距也为0。这个“距”,就是桨叶旋转形成的螺旋的螺距。
(8)北极星直升机扩展阅读
直升机螺旋桨的作用:
1、产生升力:用以平衡直升机的重力以及机身、平尾、机翼等部件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力。
2、产生向前的水平分力:克服空气阻力使直升机前进。
3、在悬停时,产生侧向或向后水平分力,使直升机进行侧飞或后飞。
4、产生分力及力矩对直升机进行控制或机动飞行,类似于飞机上的各种操纵面。
I. 莫斯科号直升机航母的概述:
“莫斯科”号外形高大,带有强烈的俄式舰艇风格,舰身前半截与导弹巡洋舰无异,而自中段烟囱开始,后半截如刀削般出现了一大块直升机起落平台。该舰设计直指美国当时可携带“北极星”A1潜射导弹的战略核潜艇,隧以反潜为主。
J. 除了北极星弹道导弹,还有哪些朝鲜武器被严重低估
朝鲜新型的北极星-2型公路机动弹道导弹在2月12日试射成功,让外界对朝鲜核武器投射工具发展有了全新的认知。
虽然美韩日等国多年来紧盯朝鲜的大浦洞2、火星13等新型远程地地导弹,以及包括氢弹在内的核武器发展进度,但这之外,朝鲜自力更生研制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却频频开花,在近3年依然出现了不少外界意想不到的武器装备。
但朝中社2016年4月2日的报道打消了这一疑虑,朝鲜首度披露了“新型防空拦截制导武器系统”的测试情况,图中有多套这种新型地空导弹发射,导弹的外形和S300如出一辙,才让人完全相信这种地空导弹已经具备了实战能力。
据外媒推测,这种被西方称为KN-06的地空导弹,技术来源很可能是已经仿制成功S-300PT并于2014年底装备的伊朗“信仰-373”型地空导弹,以作为对朝鲜提供给伊朗弹道导弹的回报。
从这五种新型武器来看,核力量及其载具,海上和防空打击能力能力都是朝鲜自行研制新型武器系统的重心所在,在伊朗、缅甸等外援技术渠道的帮助下,朝鲜自产武器性能不容小觑,而且发展速度惊人,至少在项目发展速度这一环节,不知道比只知道一味画饼、吹牛的印度高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