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现在中国大陆还有禽流感吗
国家卫生计生委9日通报,截至5月31日,我国内地共报告131例确诊病例,其中康复78人,在院治疗14人,死亡39人。目前病例仍处于散发状态,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建立起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采取关闭城市活禽市场、规范活禽调运等综合性传染源控制措施,并同世界卫生组织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近期,全国疫情继续呈减缓趋势,疫情扩散态势得到遏制,防控工作初现成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和湖南等启动应急响应的7省市已全部终止应急响应。
现在疫情已经控制住了 ,并没有继续发疫的新闻报道出现
㈡ 中国目前的疫情情况怎么样还有本土病例吗
中国目前的疫情情况怎么样?还有本土病例吗?中国目前的疫情情况相当好,国内本土已经没有了新增病例,现在的新增病例完全是从境外输入的,而且都在监控范围内,而且国内的生活秩序基本恢复,连跨省旅游也已经有序进行着。居民生活完全正常,除了少数习惯戴口罩,是比较讲卫生的一些人,大多数除了在公共场所,其他的大多数人已经可以尽情地呼吸了。
珍惜得之不易的成果: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定要珍惜这得之不易的成果,现在各个大学已经有序开学,在这最初的半个月里,大家都在封闭式管理,挺过这一段,就会进入国庆旅游热门季节,会有一次大范围的人口迁徙,再加上冬季前候鸟会从北方向南方迁徙,也会是一次考验,所以对于中国市民,做好个人防护是最必要的,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非常舒服的位置,世界上的众多国家都还在抗疫的混乱之中,我们不是趁人之危,但是属于自己的机会还是要把握的,不能浪费这些机会,成果要保持,还要继续向前看。
人人有责:其实世界从来都不是孤立的,网络和快速交通让全球一体化成为现实,信息和物资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任何地方,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事实也证明,那些想置身事外的目前正在水深火热之中,是教训。
㈢ 中国那个朝代爆发过霍乱
霍乱病传入中国,使用了传统的霍乱病名。早在《内经》中,就曾多次使用霍乱这一病名。如《灵枢•五乱》篇说:“乱于肠胃,则为霍乱”。《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土不及,民病飨泄霍乱”。《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汉书》说:“闽越夏月暑时,欧(呕)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
《伤寒论》对霍乱的症状和治疗都有比较系统的阐述,如“呕吐而利,此名霍乱”,这些都说明,霍乱在汉代已是众所熟知的病名了。
对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学者们多遵从伍连德在《霍乱概论》中的论述,认为是从清嘉庆二十五年即1820年传入中国的。他是依据宋如林在重刊林森《痧症全书》序中所言:“嘉庆庚辰(1820年)秋,人多吐泻之疾,次年辛巳更甚剧”。又云:“此症始自广东,今岁福建台湾,患者尤甚”。余云岫在《流行霍乱与中国旧医学》一文中考证,中国之有霍乱,约在1817年,由印度经陆地传入,此前虽有记载,皆不能确定为真正霍乱。对此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1817年的传入没造成特大流行,可从略。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1817年由印度源起造成世界大流行时,霍乱就传入了中国,故首次传入应从1817年算起。日本井村哮全也支持余云岫的观点。对于霍乱,我国似乎还有更早的记载,如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涂绅的《百代医宗》一书中记有“嘉靖甲子(1564年),人多患此疾,自脚心麻至膝上者,不胜其数,死者千万矣”。后世医生据此对霍乱有“麻脚瘟”的病名。医史学家陈邦贤认为,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记述霍乱的症状有吐利、腹痛、手足冷、烦躁、干呕、转筋等,似已认识此病。
在世界霍乱的七次大流行中,我国每次都是重疫区,并且在两次流行的间期也患者不绝,病毙者甚众。据伍连德《中国霍乱流行史略及其古代疗法概况》记载:“自一八二零年英国用兵缅甸,一旦霍乱流行,直由海道经缅甸达广州,波及温州及宁波两处,以宁波为剧。次年,真性霍乱遂流行于中国境内,由宁波向各埠蔓延,直抵北平、直隶、山东等省。一八二六年夏由印度传入中国。又自一八四零年由印度调入英印联军,遂造成第三次之霍乱流行”。陆定圃《冷庐医话•卷三•霍乱转筋》中说:“嘉庆庚辰年(1820年)后,患者不绝”。王清任《医林改错•下卷•瘟毒吐泻转筋说》中也说:“道光元年辛巳(1821年),病吐泻转筋者数省,死亡过多,贫不能葬埋者,国家发币施棺,月余之间,共数十万金”。在清代,以光绪十年(1888年)流行最盛。在民国时代,以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霍乱流行最广,波及城市达306处,患病者达10666人,死亡者达31974人。
霍乱传入我国后,因不知病源,医生则据症状名病和预防。徐子默在《吊脚痧方论》中,称此病为“吊脚痧”,同书又以付题称为“麻脚瘟”,田晋元则在所著《时行霍乱指迷》一书中,称为“时行霍乱”。民国初年,也有据英语者称此病名为“真霍乱”。此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在法定文献和教科书中便称此病为霍乱,而不再称“真霍乱”和其他病名了。在王孟英所著《霍乱论》中,提出在春夏之际,在井中投以白矾、雄黄,水缸中浸石葛蒲根及降香为消毒预防之法。
霍乱虽然与《伤寒论》之霍乱病源和轻重不同,但运用《伤寒论》的辨证和方药,如用理中汤、四逆汤等却能收到很好的疗效。徐子默在《吊脚痧方论》中就明确指出以温经通阳之药为治。这一观点,历代以来虽有徐灵胎、王孟英等人反对,谓霍乱属热不可以热药疗治,但从病证有腹痛、米泔样便、手足厥冷等一派寒象来看,用姜附四逆辈方为契合,这也为实践所验证。当年章太炎先生就指出,四逆汤之疗效,和西医的樟脑针、盐水针(补液)效果不相上下,而且原理也相同。在当代,治疗霍乱的几大原则不外乎是输液或口服药物以补充水及电解质,使用抗生素(如磺胺、呋喃唑酮、四环素、强力霉素等)治疗并发症和对症治疗。运用中医药治疗霍乱是值得重视的,早在《内经》的运气学说中,就指出不同类型的气候模式与某些疾病流行相关。1951年,郁维对上海1946~1950年霍乱流行的研究,证实了霍乱流行与大气的绝对湿度有关。
1961年的埃尔托型霍乱,也曾出现于我国广东沿海,后曾波及二十余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造成一定的危害。而1992年于印度及孟加拉等地流行的霍乱,已经证实是埃托型的变型所致,该菌定名为0139。现已波及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尼泊尔、我国香港及欧美等地,我国1993年在新疆首先发现0139,5年多时间报告300余例,仅占同期爱尔托病例的0.5%。目前,在发展中国家霍乱的流行仍然是一个令人困扰的公共问题。1997年霍乱在扎伊尔的卢旺达难民中大规模爆发,造成7万人感染,1.2万人死亡。这证明,霍乱仍是灾难性的,这也说明第7次流行还没结束。
㈣ 中国有哪些地方发现霍乱病毒
在中国基本上已经没有霍乱了
㈤ 18世纪霍乱为什么没有影响中国
没 有吧,因为当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外国商船进入中国的不多,所以应该没有传播
㈥ 中国古代历史上什么时候出现了霍乱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曼延,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外,其实居家环境卫生也相当重要。历史上传染病泛滥,让世人因此认知到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那就是霍乱
图为1919年台湾发生境外移入型霍乱传染,共造1300多人死亡,这是当时台北景尾等待施打霍乱预防针的人群。
「霍乱」这个单词中国古代医学就有,而非来自翻译。《皇帝内经》写道:「乱于肠胃,则为霍乱」;汉代医书《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对霍乱甚至有详细的描述,「呕吐而利,名曰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凡此种种,皆说明在汉代霍乱已是个常见的疾病。不过古代的「霍乱」是指单纯的上吐下泻的急性肠胃炎症状,与19世纪因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而引发全球流行的霍乱,是完全不同的疾病。
在19世纪前,霍乱弧菌所导致的霍乱仅发生于印度次大陆与周边地区,过去在全球引发7次大流行,并随着每一次的大爆发而传播到新的地区,累积下来已造成数百万人丧生,成为许多国家的流行病。面对与拉肚子极为相似,却会导致死亡的霍乱,人们对其传播方式摸不着头绪,且难以解释为何同村的几个住户没有得到霍乱。直到19世纪中叶,人们才弄清楚霍乱是怎么回事。
1849年,英国医师斯诺(John Snow,1813-1858年),透过实验与统计学的方式找到霍乱的传染途径,并著书《霍乱传递方式研究》(On the Mode of Communication ofCholera)。他指出,霍乱是透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与水传播,让人们意识到维持环境卫生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霍乱的最好方式。尽管今日霍乱依然存在,但在发达国家(DevelopedCountry)来说是个相当罕见的疾病,现在霍乱主要流行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依中国近代著名医学家伍连德(1879-1960年)研究,霍乱大约是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传入中国江南地区。为与古代霍乱区隔,近代中国相关文献多将霍乱称作「吊脚痧」、「麻脚瘟」或是「时行霍乱」。清代吴江震泽(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医家费善庆所着的《垂虹识小录》,为记载苏州吴江地区的地方志。该书卷七载,「道光辛巳(1821年)六七月间,江浙大疫,初起足麻不能伸,名为脚麻痧,又名吊脚痧,患此者或吐或泻,骤如霍乱,甚至顷刻殒命者,日数人」。这场霍乱大流行前后延续五年,是清代江南地区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最为广泛的传染病。
尽管清政府对此采取一系列的救治防疫措施,但传统的救治方法、药方都对霍乱不管用,因此直到20世纪初叶,霍乱依然是中国相当严重的传染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6、7月间,杭州霍乱流行,据当时报导称死者有一万人。这是因为清代以来,江南地区如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人口逐渐稠密,在城市开发、排水与自来水系统不足的情况下,河川污染的情形越发严重,民众只好自行凿井取水。但水井深度不足,井水也容易受到污染。由于人们依然维持仰赖直接饮用河水井水的习惯,便成为霍乱流行的基础。
㈦ 霍乱病哪一年在中国发生
据记载,真性霍乱病的传入中国,始于清嘉庆二十五年庚辰(公元一八二○年)。
霍乱是因摄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乱弧菌污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腹泻性传染病。每年,估计有300万~500万霍乱病例,另有10万~12万人死亡。病发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数小时内造成腹泻脱水甚至死亡。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O1和O139这两种霍乱弧菌的血清型能够引起疾病暴发。大多数的疾病暴发由O1型霍乱弧菌引起,而1992年首次在孟加拉国确定的O139型仅限于东南亚一带。
非O1非O139霍乱弧菌可引起轻度腹泻,但不会造成疾病流行。最近,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发现了新的变异菌株。据观察认为,这些菌株可引起更为严重的霍乱疾病,死亡率更高。
(7)中国还有霍乱吗扩展阅读:
霍乱病的发生常为散发性,本病的传染途径一般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就是通过摄食和饮水而感染;病禽排出的飞沫常带有细菌,被健康禽吸入后亦可造成感染。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两季多发。各种飞禽和山鸡的接触,特别是麻雀到处乱飞,常到山鸡舍吃料,很容易将病带给山鸡。病鸡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了土壤、饲料、水、工具、房舍等均可成为传染源。
禽霍乱潜伏期4-9天,一般为7天。禽霍乱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①、最急性型 一般发生在本病流行的开始阶段,比如从外地或市场上购入禽霍乱病鸡,第2天就能爆发本病,这时鸡群中有的鸡突然死亡,死亡的病鸡基本看不出明显的症状。
②、急性型 最急性型病鸡没有死亡便转入急性型,病鸡表现精神萎顿,呼吸急促,有时张嘴呼吸并发出咯咯声。病鸡表现口渴,并从口腔和鼻孔中流出粘稠的混有泡沫的黏液。病鸡常排出黄色、灰白色或黄绿色稀便,眼圈发干呈青紫色,体温升高到43-44℃,一般经1-3天死亡。
③、慢性型 由急性型病鸡没有死亡而变为慢性型。也有些鸡从表面看是健康鸡,一旦遇到气候变化、饲养变化等不利因素,就显现禽霍乱症状而发生死亡。有些病鸡表现为水肿性关节炎症状,也有的病鸡歪脖子,还有些病鸡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慢性型病鸡病程较长,可达数周或数月,也有的病鸡不死而成为带菌者。
参考资料:
网络--霍乱病
㈧ 现在中国大陆还有鼠疫吗
病情分析:鼠疫是甲类传染病,基本这些年没看到大型的流行,当然如果出现大型流行,可能会引起数千万的人死亡,但是除了它,鼠还会有其它的传染病,可流行性出血热,每年都有不少。
意见建议:
㈨ 中国现在什么地方还有疫情
摘要 您好,现在中国疫情包括云南,江苏,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四川,重庆,河北,湖南等地区
㈩ 现在世界上还有霍乱吗
国家甲级传染病,非常可怕的,以前叫温,你也不要担心,我们国家会有对策。
霍乱是一种急性腹泻疾病,由不洁的海鲜食品引起,病发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数小时内造成腹泻脱水甚至亡。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通常是血清型O1的霍乱弧菌所致,但是在1992年曾经有O139的新血清型造成流行。霍乱弧菌存在于水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病人粪便污染过的水。霍乱弧菌能产生霍乱毒素,造成分泌性腹泻,即使不再进食也会不断腹泻,洗米水状的粪便是霍乱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