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返景入深林
扩展阅读
2017年长春高新股票价格 2025-07-05 16:57:40

返景入深林

发布时间: 2022-01-17 23:02:20

『壹』 返景入深林的意思

1、返景入深林的意思: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
2、返景入深林出自唐代王维的诗《鹿柴》,全文如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该诗大意: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
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4、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望采纳谢谢!

『贰』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中的景是什么意思

景是影的意思

出处:《鹿柴》【作者】王维【朝代】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白话释义: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2)返景入深林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叁』 “返景入深林”的下一句是什么

“返景入深林”的下一句是:复照青苔上。

“返景入深林”这句诗出自唐朝王维的《鹿柴》。

『肆』 返景入深林下一句是什么

“返景入深林”下一句是“复照青苔上”。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绝句《鹿柴》。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3,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伍』 返景入深林,景指什么

景指落日的影晕。

返景入深林的意思: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

返景入深林出自唐代王维的诗《鹿柴》。

相关说明

一、古诗原文

《鹿柴》

作者: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二、白话译文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
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鹿柴 (王维诗作)

『陆』 返景入深林是什么意思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出自唐代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柒』 “返景入深林”的“景”的读音是什么

“返景入深林”的“景”读:yǐng,通“影”。

出自:唐 王维《鹿柴》

原诗:

鹿柴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释义: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但:只。闻:听见。

(7)返景入深林扩展阅读

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

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捌』 返景入深林是什么意思

1、返景入深林的意思: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
2、返景入深林出自唐代王维的诗《鹿柴》,全文如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该诗大意: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
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4、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玖』 唐诗《鹿柴》中返景入深林中的景念什么音

“景”读音是yǐng,古时同“影”,返景就是夕阳返照的光。

唐代王维《鹿柴》原文: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9)返景入深林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诗词赏析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境界顿出,此刻,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

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

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拾』 “返景入深林”的“景”字怎么读

这句话里的景读:yǐng,通“影”。

一、释义

[ jǐng ]

1、环境的风光:~色。~致。~物。~观。~气(a.景色;b.指经济繁荣现象,统指兴旺)。~深。

2、情况,状况:~象。~况。年~。

3、佩服,敬慕:~仰。~慕。

4、高,大:~行(xíng)。

5、姓。

[ yǐng ]

古同“影”,影子。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景,光也。从日,京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景,太阳的光。字形采用“日”作边旁,采用“京”作声旁。

三、造字本义

名词,太阳在高大亭台上投下的影子。

(10)返景入深林扩展阅读

字形演变(如图)

组词:美景、风景、景色、背景、景气、景致、情景、景仰、光景、景慕、近景、景点、应景、街景

一、风景[fēng jǐng]

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雨、雪)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点。~区。~宜人。秋天的西山,~格外美丽。

二、情景[qíng jǐng]

(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比起广州来,北京的冬天另是一番~。

三、即景[jí jǐng]

就眼前的景物(做诗文或绘画):~诗。~生情。西湖~。

四、近景[jìn jǐng]

指电影画面的一种取景范围。即摄取人物的上半身或物体某局部,使观众从画面中看清楚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

五、返景[fǎn yǐng]

夕照,傍晚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