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克里米亚战争
扩展阅读
2017年长春高新股票价格 2025-07-05 16:57:40

克里米亚战争

发布时间: 2022-01-18 00:19:38

A. 克里米亚战争的介绍

克里米亚战争(英文:Crimean War,法文:Guerre de Crimée,俄文:Крымская война ,意大利文:Guerra di Crimea.,土耳其文:Kırım Savaşı,又名“克里木战争”,东方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列宁语)。沙皇的失败,使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国内外威信扫地,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势的到来,促进了农奴制危机加深并走向崩溃。克里米亚战争是兵力与兵器、军事学术与海军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它对火炮枪械和水雷武器的进一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英国女护士南丁格尔(1820—1910年)在战争中赴前线护理伤员,使伤病员死亡率下降,由此导致战场医疗的改善和南丁格尔护理制度的诞生。

B. 克里米亚战争原因是什么

克里米亚战争是发生在欧洲大陆上的一场纷争,这件事情的导火索是因为欧洲大陆各国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这场扩日持久的国际战争是继拿破仑帝国崩溃之后最大的一次了,是一些帝国联合起来向俄罗斯帝国宣战的战争,那么这场战争在欧洲大陆影响有多大呢?克里米亚战争时间又是什么时候呢?共同向俄罗斯帝国发起宣战的国家有奥斯曼帝国、法国、英国。撒丁王国等国家,克里米亚战争发起的时间是1853年,俄军队在这段时间进入了多瑙河流域,同年的10月奥斯曼帝国向俄军队开始宣战。

这场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俄军队占领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这些领土是多瑙河两公国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不仅如此俄罗斯还拒绝了苏丹提出的撤军要求,后来土耳其政府就向俄罗斯宣战。本来俄罗斯是为了占领土地而发生战争,但是英法两国加入了这场战争向俄罗斯宣战,随着撒丁王国的加入这场战争越来越大,从俄土之间的矛盾变成了俄罗斯和英法为了争夺黑海和巴尔干的战争。1854年8月间联军对俄国发起攻击,战事越来越扩大,英法联军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到达黑海。之后联军的兵力集中在克里米亚半岛,就是为了从俄国手里夺取黑海的控制权。联军胜在人数众多,所以双方的第一次陆上作战俄军就损失了将近5700人,联军成功的将俄军击退回了塞瓦斯托波尔。在塞瓦斯托波尔联军和俄军进行了11个月的围攻战,最后在1856年双方共同签订了《巴黎和约》,这次战争直接导致了俄国从霸主的地位上跌落下来。

克里米亚战争也是战争上一个重要阶段,这不仅仅是人力之间的战争,更多的用上了现代化武器和战术。就像之前的战争无法传输信息,只单纯依靠人力的攻击,但是在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率先利用上了无线电技术,让指挥部的首脑人物做到了隔空下达战略部署。技术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无线电让大众传媒发展起来,人们可以知道战争的近况。不仅是技术方面,在后勤方面英法联军也采取了一种系统体系,让后勤供给和运输、医疗方面变得更加有秩序性,整个系统操作起来十分严谨。

虽然各国都拿出了最新研发的技术,也大力的推动了战争历史上的进程,但是在一场战争中最重要的始终是战术。各国都潜心研究技术方面的知识,就像英国想维持自己海上霸主的地位,一直处于海军军备的前沿地位。对于陆地上的兵器,法国就一直在研究新式步枪,奥地利注重的就是火炮的攻击力度,各个国家一直在加强自身能力。克里米亚战争的发生让英、法、俄等国推动了军事发展,也发扬了很多新的军事装备,是一次革新也是一次实验。战地记者们在战争中冒着风险捕捉真实情况,在这次战争中战地记者们首次采用了拍照记录的方式,这都是克里米亚战争发生后的影响。

C. 克里米亚战争是怎么回事

克里米亚战争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作战的一方是俄罗斯,另一方是鄂图曼帝国、法国、英国,后来皮德蒙特-萨丁尼亚也加入了这一方.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七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战争的起因
这场战争的表面起因是宗教问题.俄罗斯向鄂图曼帝国提出为保护鄂图曼帝国境内的东正教徒在“圣地”建立俄罗斯的保护地的要求,这个要求被君士坦丁堡的苏丹否决.法国的天主教徒和英国的新教徒也反对俄罗斯在巴勒斯坦建立据点的企图.俄罗斯在苏丹拒绝后决定以此作为采取军事行动的理由.1853年俄罗斯与鄂图曼帝国断交并开始占领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属国.
战争的真正原因是鄂图曼帝国逐渐的、内部的瓦解,俄罗斯认为这是它将它在欧洲的势力不断扩大的好机会,尤其是它获得一个通向地中海和占领巴尔干半岛的好机会.鄂图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统治此时显然摇摇欲坠,而俄罗斯则争取获得对恰纳卡莱海峡和伊斯坦布尔海峡的控制.英国和法国反对俄罗斯的扩张,它们不希望俄罗斯获得这些战略要地以维持它们自己在东南欧的势力和兴趣.
1854年底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宣战,1855年皮德蒙特-萨丁尼亚加入这个同盟.奥地利迫使俄罗斯从多瑙河撤军,但并没有帮助英法围攻克里米亚上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舰队.因此奥地利在这场战争中起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虽然它并没有主动参加这场战争.塞瓦斯托波尔被围攻近一年后英法联军占领了一个重要的堡垒,此后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
战争时间表
1853年7月3日:俄军开入多瑙国家.
1853年10月16日:鄂图曼帝国向俄罗斯宣战.
1854年3月27日和3月28日:英国和法国向俄罗斯宣战.
1854年4月20日: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防御联盟协议,这个协议在这场战争内有效.
1854年7月底至9月:在奥地利的压力下俄罗斯撤出多瑙国家.
1854年8月16日:俄罗斯在波罗地海奥兰的一个要塞被占领.
1854年9月14日: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登陆并开始围攻塞瓦斯托波尔.
1854年12月2日:英国、法国和奥地利在维也娜签署反俄同盟.
1855年1月16日:皮德蒙特-萨丁尼亚加入战争.
1855年5月22日:英法舰队进入亚速海,但没有获得任何成果.
1855年9月8日:英法联军在围攻349日后占领塞瓦斯托波尔.俄军战败.
1856年3月30日:鄂图曼帝国、俄罗斯、萨丁尼亚、法国、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巴黎和约正式结束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放弃所有占领地区,鄂图曼帝国的领域被保证,黑海内不得驻军.
战争后果
克里米亚战争的后果之一是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之间的神圣联盟终止.普鲁士在这场战争中持中立,战后普鲁士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好,与奥地利的关系变坏,而俄奥之间的关系恶化.英国与法国在战后也开始与俄罗斯修好,因此奥地利日趋孤立.到此为止奥地利在德意志联邦中取支配地位,但这个地位日益减弱,而普鲁士的地位则日益增高.由此欧洲各强国之间的势力均衡开始对奥地利不利地变化.奥地利的削弱同时也使皮德蒙特-萨丁尼亚不断增强.皮德蒙特-萨丁尼亚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起了一个支配性的地位.1861年在法国的支持下皮德蒙特-萨丁尼亚达到了建立一个意大利王国的目的.
战争的意义
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今天大多数人已经将这场战争遗忘了,但它从军事上和从政治上改变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地位和关系.它与巴黎和约是19世纪既1815年的维也娜会议后的第二次重大事件.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铁甲船和现代的爆炸性的炮弹第一次被使用.它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壕沟战和静止战.电报首次在战争中被使用,火车首次被用来运送补给和增援.
随军记者首次参加并可以在同日将战况报告给家乡的报纸.由于一个英国军官的错误在一次攻击中在20分钟内900名英国骑兵丧身,当晚《伦敦时报》就报道了这个损失,在英国掀起了一场危机.此外在这场战争中记者还第一次使用了摄影术来记载战争的残暴和英雄事迹.
损失和英军对其野战医院的改革
在这场战争中共约50万人死亡,其中英军的损失最高.大多数士兵不是阵亡,而是因饥饿、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和野战医院的条件差而死于其战伤.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改善了野战医院的卫生条件,仅此一项改革就大大地提高了受伤战士的生存率.战后南丁格尔在伦敦创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

D. 克里米亚战争

这场战争的表面起因是宗教问题。俄国向奥斯曼帝国提出为保护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东正教徒在“圣地”建立俄国的保护地的要求,这个要求被君士坦丁堡的奥斯曼帝国苏丹拒绝。法国的天主教徒和英国的新教徒也反对俄国在巴勒斯坦建立据点的企图。俄国在苏丹拒绝后决定以此作为采取军事行动的理由。1853年俄国与奥斯曼帝国断交并开始占领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属国。
战争的真正原因是奥斯曼帝国逐渐的、内部的瓦解,俄国认为这是它将它在欧洲的势力不断扩大的好机会,尤其是它获得一个通向地中海和占领巴尔干半岛的好机会。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统治此时显然摇摇欲坠,而俄国则争取获得对恰纳卡莱海峡和伊斯坦布尔海峡的控制。英国和法国反对俄国的扩张,它们不希望俄国获得这些战略要地,以维持英法它们自己在东南欧的势力和利益。1854年底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宣战,1855年皮德蒙特-萨丁尼亚加入这个同盟。奥地利迫使俄罗斯从多瑙河撤军,但并没有帮助英法围攻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舰队。因此奥地利在这场战争中起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虽然它并没有主动参加这场战争。塞瓦斯托波尔被围攻近一年后英法联军占领了一个重要的堡垒,此后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

E. 当时为什么会出现克里米亚战争

说起克里米亚战争,需要先追溯到20多年前的纳瓦里诺海战。1827年10月英国、法国和俄罗斯的联合舰队在纳瓦里诺与土-埃舰队进行了海战。这次海战的胜利,使得土耳其海军全军覆没,有力推动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当然俄国在巴尔干的影响也有所增强。在这场战争中,俄国又获得了黑海东北岸的阿纳帕和波季。

至于战争的赢家,英国、法国、土耳其都有各自的收获,相对而言法国收获大一些,因为扩大了在欧洲的影响。当然美国有了意外收获,俄国以低价将阿拉斯加卖给了它。

F. 简述克里米亚战争始末 克里米亚战争有何影响

克里米亚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

"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列宁语)。沙皇的失败,使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国内外威信扫地,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势的到来,促进了农奴制危机加深并走向崩溃。

克里米亚战争是兵力与兵器、军事学术与海军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它对火炮枪械和水雷武器的进一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军事知识。

G. 什么是克里米亚战争

1853~1856年发生的克里米亚战争,是沙皇俄国为获取出海口,扩展在欧霸权而同同盟国(英、法、土和撒丁王国)争夺近东统治权的战争。俄国的战败显示了其农奴制的腐朽性,自此,沙俄农奴制日趋崩溃,而俄国则向资产阶级君主制道路上前进了一步。

19世纪上半期,奥斯曼帝国日趋衰落,中央政权不断削弱,处于奥斯曼帝国长期统治下的地区此时已是四分五裂或名存实亡,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遗产”。这其中,首都君士坦丁堡和两海峡(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对各列强最具有吸引力。因为它们是沟通黑海与地中海的咽喉要道,是联结欧、亚、非三大洲的“金桥”,只有一个港口作为出海口的沙俄极力想开辟一条通向地中海的出路。

为获取出海口,同时挽救走向死亡的农奴制度,沙皇政府于1853年10月向土耳其开战,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英、法为保持和扩大在土耳其的势力,参加了土耳其方面对俄作战,所以,这一场战争实际上是俄国与同盟国(英、法、土和撒丁王国)争夺近东统治权的战争。

1853年2月,俄沙皇尼古拉一世派遣他的特使科施科夫海军上将前往伊斯坦布尔,要求土耳其政府承认俄皇对苏丹统治下的东正教臣民有特别保护权。土耳其拒绝了俄国的最后通牒。俄国遂与土耳其断交,并于1853年7月3日派兵进驻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这两个多瑙河公国。1853年10月16日,土耳其苏丹阿卜杜—麦吉德在大不列颠和法国的支持下对俄国宣战。揭开战争序幕的是锡诺普海战。

俄国舰队比土耳其舰队强大得多,不仅可以利用它来对付土耳其的海上力量,而且还可以利用它来协助陆军的行动。11月,在高加索战区,双方陆上作战均无成效。但从战争一开始,俄国黑海舰队就卓有成效地活动在敌海上交通线上,将土耳其舰队封锁于各港口之内。1853年11月30日,在锡诺普港湾全歼土分舰队和俘虏其指挥官奥斯曼一帕夏。锡诺普海战的胜利,是俄国在战略上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俄国的胜利就意味英国和法国在地中海地区利益的损失,因此两国很快参战。俄国政府遂于1854年2月21日宣布与英国和法国处于战争状态。

俄国被迫以70万兵力与拥有约100万军队的同盟国进行战争,在军事技术装备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战斗在几个战区同时展开。1854年9月14~18日,盟国舰队以强大的兵力支援和掩护一支远征部队在克里米亚半岛耶夫帕托里亚以南实施登陆。9月20日与防守在阿利马河地区的缅施科夫军遭遇,俄军惨遭失败,被迫向塞瓦斯托波尔退却。联军统帅部采取了迂回机动的方法,从南面抵近塞瓦斯托波尔城。1854年9月25日,塞瓦斯托波尔城内宣布戒严,由此开始了历时349天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1854~1855年)。联军指望以海陆两面的猛烈炮火摧毁要塞的陆上工事,尔后一举攻占塞瓦斯托波尔。但是,俄军海岸炮台的还击使联军围城火炮和舰只受到较大损失。缅施科夫也曾组织兵力进行反击,使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1854年,交战双方在奥地利的调停下开始进行停战谈判。俄国认为同盟国所提条件无法接受,和谈于1855年4月中断。1855年1月26日,撒丁王国参战,向克里米亚派去了一支1.5万人的军队。1855年,战事在所有战区持续未断,在波罗的海交战的双方舰队均未取得实际成效。

在高加索战区,联军采取一系列积极行动,最后于9月8日对塞瓦斯托波尔发起总强攻,结果夺取了塞瓦斯托波尔防御配系中的关键阵地马拉霍夫岗。俄军统帅部决定放弃城市,撤到塞瓦斯托波尔港湾北岸,将弃置的舰船全部沉没。

1855年底,双方在维也纳恢复谈判,俄国政府被迫做出让步。1856年3月30日在巴黎签订和约,俄国被迫接受了苛刻的条件。在整个战争中,俄军损失52.2万余人,土军损失近40万人,法军损失9.5万人、英军损失2.2万人。俄国为这场战争大约耗资约8亿卢布,同盟国耗资约6亿卢布。

H. 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是什么 克里米亚事件始末

1955年,苏联把克里米亚送给乌克兰,当时大家都是联邦制,一个国家,也没人说什么。1991年,苏联解体,克里米亚成为了乌克兰的一部分,当时黑海还驻扎着俄罗斯的军队,半岛内的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又非常不满,战争随时有可能爆发。幸好大选失利,紧张情况有所缓解。1992年,克里米亚宣布独立,成为了一个自治国,俄罗斯租借其军港作为基地。

乌克兰内部有两种势力,大体上说是亲欧和亲俄。2013年时,乌克兰与欧盟有经济合作协定,但总统最终没有签署,亲欧派认为总统受到了俄罗斯的压力,于是示威。一年后,乌克兰总统因此下台。

新领导班子上台,但这时乌克兰东部、南部的一些居民又不乐意。克里米亚于是把俄罗斯这股势力引了进来。乌克兰指责俄罗斯干预内政,俄罗斯否认

当时克里米亚有个新的主席叫阿克肖诺的上任,乌克兰总统认为他当选违反宪法。所以普京同时俄罗斯出兵帮助新上任的克里米亚主席。

在俄罗斯的帮助下,阿克肖诺举行公投,决定克里米亚的未来。当晚,乌克兰总统下令乌克兰进入备战状态。

第二天一早,乌克兰海军总司令向克里米亚宣布效忠。又过一天后,乌克兰一个航空旅宣布向克里米亚效忠。

2014年3月4日,有300名乌克兰士兵进入俄控制下的基地。3月5日,俄罗斯凿沉一艘反潜舰以阻止乌克兰舰队。

3月11日,克里米亚通过独立宣言。3月15日,乌克兰解散克里米亚议会。3月16日,克里米亚开始公投。3月17日,克里米亚脱乌入俄。3月18日,签署入俄条约。

影响当然是不好的。有不少亲俄派人员占领乌克兰一些城市,决定效法克里米亚,也加入俄罗斯。乌克兰球迷写歌骂普京。乌克兰总统在就任后发誓夺回克里米亚。乌克兰境内百姓开始抵制俄货。北欧原本一些中立的国家,开始考虑加入北约。

国际上,联合国与欧洲国家积极反对。亚洲一些国家保持中立态度。古巴、叙利亚这些国家积极支持俄罗斯。西方国家与俄国之间互相制裁

I. 有关克里米亚战争的电影

战场上的布谷鸟 战场上的布谷鸟/春天的杜鹃( Кукушка/Cuckoo)是在2002年由Александр Рогожкин/Aleksandr Rogozhkin执导。 主演的演员有:
Анни Кристина Юусо/Anni-Christina Juuso
Вилле Хаапасало/Ville Haapasalo
Виктор Бычков/Viktor Bychkov
电影简介
一个苏联士兵,一个芬兰士兵(芬兰在二战时被迫成为德军盟国),一个拉普族(lapp)女人,在二次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在言语不通的情况下鸡同鸭讲的构成了一部电影,影片相当有个性,摄影构图色调明暗十分讲究,该年捧回俄罗斯国内及欧洲的众多奖项。
这部片子与克里米亚战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