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力是什么
扩展阅读
2017年长春高新股票价格 2025-07-05 16:57:40

力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1-18 00:48:25

❶ 四大基本力是什么

宇宙的四大基本的作用力,依强弱次序分别为:

1强核作用力-核子中的结合力-有效范围10^-12公分

2电磁力(强核作用力的1/137-精细结构常数)-有效范围:远程力

-原子中的结合力及分子中的结合力(分子间还有凡得瓦力)

3弱核作用力(约强核作用力的1/100,000)-太阳辐射光的能力-有效范围10^-16公分

4万有引力(约强核作用力的10^40分之1)-太阳系的结合力-有效范围:远程力。

这四种作用力分别由四种玻色子来传递(见下四图):

1传递强核作用力的粒子:胶子内部结构模型图

图中+-号代表不可分割的最小正负电磁信息单位-量子比特(qubit)


(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Wheeler曾有句名言:万物源于比特Itfrombit

量子信息研究兴盛后,此概念升华为,万物源于量子比特)

注:位元即比特

❷ 力是什么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力”。当物体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后,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速度或动量发生变化)或者发生形变的都称为“力”。它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力学的范围内,所谓形变是指物体的形状和体积的变化。所谓运动状态的变化指的是物体的速度变化,包括速度大小或方向的变化,即产生加速度。力是物体(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受力物体,后者是施力物体。只要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但施力物同时也是受力物,受力物同时也是施力物。主要是看哪种物体或哪种物质是主动,哪种物体或哪种物质是被动来判断施力物与受力物。平常所说,物体受到了力,而没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是存在的。不管是直接接触物体间的力,还是间接接触的物体间的力作用;也不管是宏观物体间的力作用,还是微观物体间的力作用,都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力的作用与物质的运动一样要通过时间和空间来实现。而且,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量或物体形态的变化量,取决于力对时间和空间的累积效应。根据力的定义,对任何一个物体,力与它产生的加速度方向相同,它的大小与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成正比。且两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是该两力分别作用于该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物理学中所指的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是指一个物体的运动会因为其他物体的存在而改变。如何定量地描述相互作用呢?我们定义某时刻作用在某物体上的力这种相互作用正比于该物体此刻速度的变化率[1],也正比于该物体的质量。如果选取一定的单位制取比例系数为一就是牛顿定义的力的定量方法,即F=ma.其中m代表物体的惯性质量,a代表加速度。此公式使用国际单位制,质量单位用千克,加速度单位用米每二次方秒,所以SI中力的单位是千克米每二次方秒(kg·m/(s^2)),即牛顿(N)。 为什么要这样定义呢?因为定义任何概念的原则就是要便于使用。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事实出发研究这种定义的合理性。这些事实是:时空的均匀性与各向同性,任意惯性系的平权等等
基本信息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❸ 力是什么东西/

1、对力的认识和理解(1)力不能脱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且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人们为研究方便而规定的。事实上,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2)物体是否接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作用的依据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若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说明物体一定受到力了的作用;若物体受到力了的作用,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2.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❹ 力的概念是什么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力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形变的外因。在动力学中它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力的概念在牛顿力学中占有最根本的位置。牛顿在1664年就提出了力的定义是动量的时间变率(动量等于质量乘速度)。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是力的定性的定义,它给出力在什么条件下存在和什么条件下不存在的定性条件。

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力的定量的定义,即力等于动量的时间变率;如果质量不变,力也等于质量乘加速度。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每一个力而言,必有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存在。它指出所有的力都是成对的,只在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才能实现(见牛顿运动定律)。

(4)力是什么扩展阅读:

根据力的性质可分为: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注意,万有引力不是在所有条件下都等于重力)。(重力不是所有条件下都指向地心,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是向心力,只有在赤道上重力方向才指向地心。)

根据力的作用方式可分为:非接触力(如万有引力,电磁力等)和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❺ 什么是力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也可定义为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
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这是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而命名的。
1 N=1 kg·m/(s^2)

❻ 力是什么

力lì “力”是个象形字。“力”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 ① 有学者认为:力颇像古代的犁形,上部为犁把,下部为耕地的犁头,古代称为“耒耜(lěisì)”。耕田要用力,所以“力”字就用为“力量”之“力”。 ② 有学者认为:力是手连臂的象形,手和臂加起来表示有力量。 ③ 有学者认为:力像“人筋之形”。《说文》:“力、筋也。象人筋之形。”筋下曰:肉之力也。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一、名词: 1.“力”的本义为:“力量”之“力”、“体力”之“力”。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诗·邶风·简兮》:“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2.后引申为:“兵力”或“兵士”。 《汉书·高帝纪》:“沛公兵十万,号称二十万,力不敌。” 《宋书·谢诲传》:“率见力决战。” 3.引申为:一切事物的效能、能量、能力。 生产力、控制力。 《史记·淮阴侯列传》:“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 脑力:(人的记忆、理解、想像等的能力)。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如:摩擦力、斥力、引力、合力、冲力、压力、阻力、推力、拉力等。 二、动词:致力、努力、从事于。 《汉书·王莽传》:“力周公正先天下。”注:“勉力也。” 《汉书·召信臣传》:“郡中莫不耕稼力田。” 三、副词:极力、尽力、竭力。 《聊斋志异·促织》:“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汉书·南粤王传》:“楼船力攻烧敌。” 有时当副词“甚”讲。 《汉书·汲黯传》:“今病力,不能任郡事。” 四、姓 “力”是个部首字,凡由“力”所组成的字,大都与“力量”、“力气”、和“行动”有关。如:“励”、“劳”、“男”、“动”、“劲”、“势”、“勤”、“助”等。 参考资料:网络词典。 在哲学上,力可以定义为有助于实现目的的事物。对规律的认识有助于实现目的,是一种力。

❼ 什么是力

1、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力量;能力:人力。物力。目力。脑力。药力。理解力。说服力。战斗力。

3、特指体力:大力士。四肢无力。用力推车。

4、尽力;努力:力争上游。维护甚力。

5、姓。

汉语拼音:lì

力的部首:力

汉字结构:单一结构

造字法:象形

相关组词:

得力、动力、法力、出力、人力、电力、马力、活力、火力、拉力、借力、有力、能力、风力

(7)力是什么扩展阅读:

一、字形演变:

造字本义:名词,强壮有劲的手臂。

文言版《说文解字》:力,筋也。象人筋之形。治功曰力,能圉大灾。凡力之属皆从力。

白话版《说文解字》:力,筋骨。像人的筋骨形状。平治天下的功能也叫“力”,这种“力”可抵御大灾。所有与力相关的字,都采用“力”作边旁。

二、词组释义:

1、动力[dòng lì]

使机械做功的各种作用力,如水力、风力、电力、畜力等。

2、法力[fǎ lì]

佛法的力量,也泛指神奇的力量:法力无边。

3、出力[chū lì]

拿出力量;尽力:出力不讨好。他为人耿直,干工作又肯出力。

4、电力[diàn lì]

电所产生的做功能力,通常指做动力用的电。

5、活力[huó lì]

旺盛的生命力:身上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❽ 力是什么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根据力的性质可分为: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注意,万有引力不是在所有条件下都等于重力,重力不是所有条件下都指向地心,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是向心力,只有在赤道上重力方向才指向地心。



(8)力是什么扩展阅读:

力的图示包含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准确的表达出来的方式称为力的图示。大小用有标度的线段的长短表示,方向用箭头表示,作用点用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力的图示用于力的计算,判断力的大小时,一定要注意线段的标度,因为即使一条线段比另一条线段长,但长线段的标度也长的话,那短线段表示的力不一定比长线段表示的力小。

❾ 力是什么意思

所谓“拙力”就是人的本力,没有协调性的力,本力大就是力量大,凡能抬举、提拉重物而不能运力达于四肢者,称之为有“力”,但叫它为死力、拙力。而能将全身之力运送身体的某部分,称之为有“劲”,也叫劲力,“劲”有透力,可由表及里;“力”无透力,仅及于表面。“劲”有爆发力,但不能持久;“力”能持久,但无爆发力。

❿ 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或形态的根本原因,在动力学中它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