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921年到1941年中国的历史背景
1、1927年3月24日南京发生“三二四”惨案(南京惨案)
1927年3月24日, 英美军舰炮轰南京,这是北伐战争时期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罪行之一。1927年北伐军向长江下游进军时,美、英、法、意、日等国增兵上海并调集军舰去南京江面进行威胁,企图阻止革命的发展。
月24 日,程潜指挥的有共产党人参加领导和作战的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和第二军在击溃敌军几十万之后,进占南京。当晚,英美帝国主义借口侨民和领事馆受到“暴民侵害”,下令炮轰南京,打死打伤中国军民2000余入,房屋财产损毁无数,酿成大规模血案。事件发生后。
英美等国继续向中国增兵的同时反向中国提出惩凶、通缉、赔偿等无理要求。而蒋介石则派特使到南京和各国领事疏通,并下令通缉第六、第二军政治部主任共产党人李富春和林伯渠。这一事件是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中国革命的信号,也是蒋介石加速同帝国主义勾结、背叛革命的重要步骤。
2、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等发动平江起义
1927年7月22日,驻湖南平江等地的国民党一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起义,即平江起义。1928年春,我党在国民党湖南独立第五师中秘密建立了自己的组织,该师第一团团长彭德怀也在这时参加了共产党。不久,独立第五师调到平江地区担负“清剿”任务。
平江处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具有革命斗争的传统。早在大革命时期,平江的工农运动就风起云涌,是全省有名的革命地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这里的斗争仍然没有停止,群众在县委的领导下,组织了临时政府和义勇军,与反动派进行坚决的斗争。
7月上旬,中共湖南省委派滕代远到湘鄂赣边界地区恢复湘鄂赣边特委,并同独立第五师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准备必要时举行起义。7月中旬,敌人发现独立第五师第三团营长黄公略是共产党员,下令立即逮捕。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第一团,于22日在平江起义。
这天上午,彭德怀召集全团军官会议,进行起义的总动员。部队随即按照部署,趁敌人午睡时,一举捣毁了平江县城的反动军政机关,消灭了反抗的敌人,救出关在狱中的500多名工农群众。前后不到一个半小时,起义部队就占领了整个县城。
后来,贺国中率领随校100多名学员从岳阳赶到平江,与一团胜利会合。黄公略带着于前一天就先行起义的三团三营,从嘉义赶到平江城五里处的地方。起义部队改编为红军第五军第十三师,共2000余人,彭德怀任军长兼师长,滕代远任军党代表兼师党代表。
3、1923年2月1日二七惨案
二七惨案指1923年2月7日北洋政府直系军阀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流血事件。 "二七"大罢工是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残酷统治,中国工人运动从要求改良生活的经济斗争转向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的情况下发生的。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会代表在郑州召开总工会成立大会。吴佩孚丢弃"保护劳工"的假面具,命令军警用武力加以阻挠和破坏,并封闭总工会会所。总工会当即组织全站2万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并将总工会移至武汉江岸办公。2月4日总罢工开始,各站工人一致行动。
全线所有客货车一律停开,长达千余公里的京汉线立即陷于瘫痪。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纠察队长、共产党员曾玉良,领导工人粉碎了军阀企图破坏罢工的阴谋。2月6日,湖北工团联合会和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
发动武汉各工团代表2000余人赴江岸慰问 ,并和铁路工人万余人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2月7日,曹锟、吴佩孚等派大批军警分别在长辛店、郑州和武汉江岸等处进行血腥镇压,工人被杀40多人,伤200多人,被捕60多人 ,遭开除1000多人。
林祥谦、施洋及京汉铁路总工会委员长、共产党员史文彬均被逮捕。林祥谦被捕后,拒绝下令复工 ,慷慨就义。施洋也在武昌被杀害。这次惨案暴露了军阀的残暴,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革命坚定性和组织纪律性。
4、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5、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长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贰』 《民国1924》txt全集下载
民国1924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远处夕阳落下了最后一丝余辉,耳旁的风呼啸不停的在吹,方鸿渐俯视着埃菲尔铁塔下夜色灯火阑珊的巴黎,
“来干什么?”这个问题不经意间再一次浮上他的心头,“我能改变什么?”“有必要去改变什么?”“存在意味着什么”,心中的小天使和小恶魔紧紧搂在一起嘶吼:
离开真的残酷吗
或者温柔才是可耻的
或者孤独的人无所谓
无日无夜无条件
前面真的危险吗
或者背叛才是体贴的
或者逃避比较容易吧
风言风语风吹沙
往前一步是黄昏
退后一步是人生
风不平浪不静心还不安稳
一个塔锁住一个人
我等的梯还不来
我等的人还不明白
寂寞默默沈没沈入海
一生一世如梦初醒
……
“向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是人生”方鸿渐喃喃自语……
脚下是300米的高度,耳旁风依然在执着的呼啸,往前一步是不是就可以把自己带回未来?还是说,会穿越到下一个过去?再或者,烟消云散,掉下去成一滩血肉横飞的饼?
方鸿渐低头看了一下自己身上,一身剪裁合体质地上乘的黑色中山装而已……
『叁』 《现实与欲望塞尔努达流亡前诗全集(1924—1938)》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现实与欲望塞尔努达流亡前诗全集(1924—1938)》([西班牙] 路易斯·塞尔努达)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现实与欲望塞尔努达流亡前诗全集(1924—1938)
豆瓣评分:8.8
作者:[西班牙] 路易斯·塞尔努达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6-1
页数:365
内容简介:
塞尔努达的作品是一条通向我们自己的路。……很少有这样的现代诗人,无论何种语言,能给我们带来这样不寒而栗的体验,当我们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说出真理的人。他击中了我们每个个体的内心,那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真理。—— 奥克塔维奥·帕斯※自上世纪20年代起,塞尔努达的诗歌作品漫步涉足二十世纪欧洲和西班牙诗歌几乎所有的风格、音调和抒情领域:一方面,是纯诗、超现实主义、新浪漫主义和反抒情主义(或可称为无韵主义);另一方面,是歌诗传统、哀歌、颂歌、牧歌、戏剧诗歌、叙事诗歌、冥思短诗和亚历山大体律诗(或可称为文化主义诗歌)。这种创作风格上的多元化与诗人的生命轨迹完全相应,使塞尔努达在“二七年代”众多伟大诗人中独树一帜、被西班牙尤其是1960年后涌现的诗人尊崇为典范的根源。他屹立于传记记录与形而上冥思的交汇点上,每个个体的体验与一个至高的同一体验在他的诗里相遇。——何塞·特鲁埃尔·贝纳文特
作者简介:
路易斯·塞尔努达(Luis Cernuda),西班牙著名诗人,“二七年代”代表之一。1902年出生于塞维利亚,1938 年因西班牙内战开始流亡,此后二十五年辗转英、美、墨西哥直至去世,终其一生未再回国。他的创作生涯是对欧洲诗歌财富的缓慢继承,风格先后受到法国超现实主义、荷尔德林以及十九世纪以降英国诗歌的浸染,堪称西班牙诗坛的“欧洲诗人”,被西语世界二十世纪下半叶的数代诗人奉为经典和偶像。
『肆』 《现实与欲望塞尔努达流亡前诗全集(1924—1938)》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现实与欲望塞尔努达流亡前诗全集(1924—1938)》([西班牙] 路易斯·塞尔努达)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现实与欲望塞尔努达流亡前诗全集(1924—1938)
豆瓣评分:8.8
作者:[西班牙] 路易斯·塞尔努达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6-1
页数:365
内容简介:
塞尔努达的作品是一条通向我们自己的路。……很少有这样的现代诗人,无论何种语言,能给我们带来这样不寒而栗的体验,当我们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说出真理的人。他击中了我们每个个体的内心,那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真理。—— 奥克塔维奥·帕斯※自上世纪20年代起,塞尔努达的诗歌作品漫步涉足二十世纪欧洲和西班牙诗歌几乎所有的风格、音调和抒情领域:一方面,是纯诗、超现实主义、新浪漫主义和反抒情主义(或可称为无韵主义);另一方面,是歌诗传统、哀歌、颂歌、牧歌、戏剧诗歌、叙事诗歌、冥思短诗和亚历山大体律诗(或可称为文化主义诗歌)。这种创作风格上的多元化与诗人的生命轨迹完全相应,使塞尔努达在“二七年代”众多伟大诗人中独树一帜、被西班牙尤其是1960年后涌现的诗人尊崇为典范的根源。他屹立于传记记录与形而上冥思的交汇点上,每个个体的体验与一个至高的同一体验在他的诗里相遇。——何塞·特鲁埃尔·贝纳文特。
作者简介:
路易斯·塞尔努达(Luis Cernuda),西班牙著名诗人,“二七年代”代表之一。1902年出生于塞维利亚,1938 年因西班牙内战开始流亡,此后二十五年辗转英、美、墨西哥直至去世,终其一生未再回国。他的创作生涯是对欧洲诗歌财富的缓慢继承,风格先后受到法国超现实主义、荷尔德林以及十九世纪以降英国诗歌的浸染,堪称西班牙诗坛的“欧洲诗人”,被西语世界二十世纪下半叶的数代诗人奉为经典和偶像。
『伍』 有什么小说是穿越国民党抗战的小说
1、《民国投机者》:
主角庄继华穿越到黄埔军校时期,由于没有身份,只好冒充从美国回来的华侨二代,在这里结识了蒋先云、陈赓、贺衷寒、李之龙等一代革命先烈,成为赫赫有名的二雄三杰,之后给随蒋校长北伐,打的一干军阀丢盔弃甲。
2、《铁骨》 :
一个卑微的生命来到战火纷飞的民国,一次次的挫折与伤痛导致他一次次的迷茫与觉悟,面对军阀遍布、民不聊生的动荡世界,面对强权、国耻、沦丧、热血……这个只为了好好活下去而苦心钻营的麻木看客,不知不觉被卷入一次次的历史大事件中......
3、《抗战雄心》:
一个灵魂穿越到抗战时期的现代特种狙击手!在抗日战场上率领部队,与日寇展开殊死血战!一场场血战,从一二八第一次淞沪抗战到远征缅甸;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游击战,每一处都展现出中华民族过人的智慧和凝聚力!
4、《太行智将》:
一个大学毕业的年轻村官,牺牲在暴雨抢险之中,重生在那个纷乱的年代。在最好的年纪他选择了投身疆场,为国家而战。从此,抗日战场上第二战区之中出现了一位堪称传奇的团长。
5、《抗日狙击手》:
1938年,武汉战役时,国军少校营长罗月松率部镇守大别山东麓,被日军猛烈炮火震晕,醒来全营弟兄阵亡,自己独自坚持敌后抗战,无意中缴获日军狙击手狙击步枪,在实战中成为出色的狙击手。
『陆』 穿越民国经历黄埔军校的小说(10分,满意加分,十分满意分翻倍)
红色脊梁,写的可以,就是好像断更了
始于黄埔,东征北伐,南昌秋收起义,上井岗!长征抗日解放战争,缔造热血军魂!
『柒』 1924~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方面:
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阵营里去了。
2、主观方面: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7)风起1924扩展阅读:
1924年至1927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运动席卷全国,规模之大,发动群众之广,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们通常称它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
广州市越秀区东山恤孤路上,一个小型广场掩映在红砖墙的古建筑群中,安静肃穆。广场中间大理石墙上“全中国国民革命者联合起来”的大字简约庄重,诉说着一段激荡人心的历史。
这里曾经是一幢两层砖木结构金字瓦顶的房子,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遗憾的是,会址在抗战期间被日机炸毁。如今,人们只能走进广场旁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里,感受当时的风起云涌。
中共三大确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针。很快,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在中国大地上发动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大革命。
在国共合作的推动下,自1923年海陆丰“七五”农潮失败后归于沉寂的广东农民运动很快恢复。共产党利用国共合作的条件主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六届近800名学生从这里毕业,很快在全国各地发动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
『捌』 1924年的鲁迅
鲁迅有两次远行讲学,一次是1924年去西安。适逢易俗社成立20周年,鲁迅题写了“古调独弹”四字,制成匾额送易俗社,表示祝贺。临行前又与孙伏园一起将讲学酬金现洋50元捐送易俗社。鲁迅说,这叫“取之于陕,用之于陕”。当时的西安十分残破,现存的遗迹远不是古籍上说的那么一回事。残破还不要紧,政治人文空气颓唐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鲁迅西安之行,7月7日起程,14日到西安,走了7天,在陕州到潼关180里黄河水道里就泡了4天。可谓路途艰难,代价不小。如上所列,有得有失。从“得”方面来说,还引出了两篇著名的杂文,一篇是《看镜有感》,另一篇是《说胡须》。鲁迅西安之行,把自己的学术和思想直接传播到西安乃至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