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心理异常
扩展阅读
三安光电股票价格多少 2025-07-05 06:47:37
鸿宝资源的股票行情 2025-07-05 06:22:00
金融界股票软件下载 2025-07-05 06:16:32

心理异常

发布时间: 2022-01-19 19:01:30

『壹』 常见的异常心理有哪些

常见的异常心理有哪些,带你认识常见心境障碍!

谢谢你颜值那么高还看我们的文章,如果您对文章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可以在文章的下面进行评论,小编也欢迎大家尽情来吐槽,祝各位看官天天开心,钱包鼓鼓,看完记得关注哦!常见心理异常,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平时人们所说的“心理困惑”、“心理困扰”等,指的就是这种常见心理异常,也常常被简称为“心理问题”。常见心理异常是人们在人生的各年龄阶段都会遇到的普遍的心理失衡状况,如青年大学生在社会适应、身心成长、人格发展中产生的学习焦虑、交往障碍、恋爱困扰等心理问题,成年人的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事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常见心理异常与其他各种类型的心理异常相比较,通常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情景性

常见心理异常常由特定的情景所诱发,与特定的情景紧密相关。也就是说,常见心理异常的发生仅局限于某种或某些情景刺激而尚未泛化,情景刺激具有特定性。例如大中小学生考试时的过度紧张反应(看错题、看漏题、回忆不起复习过的知识内容等),是由考试情景诱发的,与考试气氛紧密相关。这种紧张反应在其他各种非考试情景中通常不会出现。情景性的心理反应失常,在正常的活动中虽然也时有所见,例如第一次登台演出、第一次独自驾车外出等,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紧张反应,即正常心理活动中的紧张反应等心理反应失常,与某种情景也紧密相关,但这种性质的心理反应失常,通常可以通过不断适应某种情景而逐渐减少以致最终消失。经常登台演出,经常独自驾车外出,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而不再出现紧张反应。同时,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心理反应失常,在各种”第一次”或具有相当刺激性的情景中都会出现,其程度和表现也大同小异。然而常见心理异常的异常反应则不然,不仅只对某种特定的情景作出异乎寻常的强烈心理反应,以致不为常人所理解和认同,而且在其他情景,即使是在“第一次”或具有相当刺激性的情景面前也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应,似乎只对某种特定情景(例如考试情景)“情有独钟”。而且某种特定情景反复出现,也难以通过不断适应而逐渐减少异常反应,甚至还会出现“越演越烈”的趋向,以致最终演变成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2.偶发性。

绝大多数常见心理异常并不经常或持续出现,而是偶发的、暂时的。这一方面是指脱离某种特定的情景,常见心理异常就不复存在,例如对考试情景会产生强烈紧张反应的学生,在大多数非考试情景下都表现正常。而某种特定情景并非经常或持续出现,因而常见心理异常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有所显现。同时,在某种特定情景下,有时也会不出现异常的心理反应,或者这种反应比较微弱。另一方面是指常见心理异常常常会自行缓解,或者是出现异常反应的频率逐渐减少,或者是强度逐渐减弱,或者是一段时间后自行痊愈。当然常见心理异常也可逐渐演变成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3.无病理性变化。

常见心理异常的心理状态没有病理性变化,即精神活动正常,不存在智力迟滞、情绪淡漠、病态自信等心理过程障碍以及由心理过程障碍引起的怪僻、对立、麻木等行为障碍,不存在朦胧、梦幻、嗜睡、昏睡、昏迷等各种层次、各种程度的意识水平降低和丧失现象,不存在对时间、地点、人物识别错误的“定向力缺损”,不存在否认自己心理问题的“自知力缺乏”。

具有常见心理异常的人,其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在通常情况下给人的感觉都是正常的,即使在特定情景下出现了常见心理异常的某些征象,通常也不认为是一种心理异常的表现。其原因就是不存在与常人比较有明显不同的病理性精神症状。

认识常见心境障碍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情感改变为基本特征的障碍。广义的包括精神科所有常见的异常情感,如焦虑、恐惧等,这里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则仅限于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特征,其伴有相应认知、行为改变,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愈后一般较好,但有复发倾向。心境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疾病之一,发作较轻者未必达到精神病的程度。

心境障碍的病因仍不清楚,但有大量资料表明,它与某些生物因素尤其遗传、心理社会因素,如创伤性生活事件(亲人亡故、重大经济损失等)以及慢性心理社会刺激(失业、慢性疾病等)有密切关系。心境障碍的发作可表现为躁狂相或抑郁相及持续性心境障碍。躁狂症主要以情绪高涨、容易激惹等为主。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兴高采烈、兴奋不安、自我评价过高、激越甚至发生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出现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则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伴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精力减退,精神运动性迟滞,自卑、自责甚至自罪,思维迟缓,言语少,食欲下降,性欲减退,失眠等,可以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状态,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个别病例中焦虑和运动性激越比抑郁更显著。一般愈后较好,少数病程迁延。

『贰』 心理异常的类型及表现是什么

(1)神经官能症:是一种轻微的心理异常。常因挫折与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产生的一种持久性的精神紧张与焦虑,以致对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常见的有焦虑反应、恐怖症、神经衰弱、疑病症、癔症、抑郁症。(2)心理过程障碍:在认知、情感、和意志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困扰。如:感知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和意志障碍以及综合性的意志障碍和智力障碍。 (3)人格障碍:最主要特征是有一种引起不适应行为的显性人格品质,这种不适应是从社会的角度看的,他自己很少或根本不为自己感到焦虑。主要表现为人格型式障碍、人格特质障碍、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4)性行为异常:是一种性冲动障碍和性对象的歪曲。分为:功能障碍,对象歪曲,活动歪曲、反社会。(5)精神病:一般认为不正常心理、神经症或心理障碍、精神病三者之间是继续的或连续的,但在行为特征或症状上却是递增的。精神病患者的人格较神经症和心理障碍者更为紊乱,更少系统性,他们不能区分现实和幻想,从现实中退却,自囿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之中,无视社会的规范的约束,失去了生活的适应能力。它有精神分裂症、情感精神病和偏执精神病。 (6)心身疾病:亦称为心理生理反应。是一种具有心理病因的身体疾病。他包括的范围极广。如:高血压病、偏头痛、心绞痛、消化性溃疡、神经性厌食症、阳痿、阴冷、哮喘、周身疼痛症等。

『叁』 心理不健康和心理异常的区别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13

『肆』 简述心理异常及影响因素

一、心理异常可分为知觉(焦虑症)、注意(强迫症)、记忆(失忆症)、智力(妄想症)、思维(疑病症)、情感(相思症、反应性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意识(幻觉症)、意志(药物酒精成瘾)、行为(性变态)、人格(变态人格、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10方面的异常或障碍。
二、心理异常的影响因素:个人、家庭、学校、医院、部队、公司、工作、爱好、社会、政府、媒体等10个方面对心理状态和心理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个人、父母、单位、社会的影响最大,而关键在于自我(归纳为13自:自我心态、自我期待、自我意志、自我理想、自我价值、自我独立、自主、自尊、自爱、自强、自学、自修、自悟)。
三、各位象牙塔内的心理学家们尊敬的心理专家老前辈们须知:佛学是古代最高心理学;赛斯书(赛斯心法)是现代最高心理学和最高医学。

『伍』 心理异常是什么!

心理异常:心理和行为失常的统称。

心理异常一词是对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和行为失常的统称。其表现可以是严重的,也可以是轻微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精神病、变态行为、情绪障碍这样的词来对此加以描述和区分。

『陆』 怎样看待心理异常

所谓心理异常,就是指人的心理发生了畸变,变得不正常。这是一种由于人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失调、大脑生理机能障碍,从而引起对客观现实反映错乱的现象。

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统一规定的标准,心理异常共分五类:

.严重的心理障碍。它损害了病人整个的心理活动,俗称重型精神病(或简称精神病)。病人处于“他自己之外”,完全失掉自知力,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全部紊乱,精神错乱,言行怪异,疯疯癫癫,其行为无法由其自身负责。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是两种最常见的重型精神病。

.轻型心理障碍。俗称神经症和神经官能症。它主要是因精神紧张因素的长期作用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形成的。实质上,这是一种心因性精神病。患者的神经系统并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或损伤,只是部分的心理活动受到损害,个人生活能够自理,社会生活正常,有自知力,因而需对其自身的行为负责。神经衰弱、癔病和强迫性神经症等,均属此类心理障碍。

.产生于躯体疾病的心理障碍,叫心身疾病或心身障碍。它实际上是由于在精神紧张状态下产生的机体内部功能的适应障碍而造成的内脏功能失调,如原发性高血压、心律不齐、偏头痛、消化性溃疡、厌食症、习惯性便秘、神经性皮炎、周身疼痛等等。

.由大脑及躯体缺陷引起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大脑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心理障碍,叫脑器质性精神病,如梅毒螺旋体侵入大脑的结果造成的麻痹性痴呆,以及在老年期出现的老年性痴呆:二是因大脑发育不全引起的心理障碍,如果傻、白痴等;三是因聋、哑、跛、盲等躯体缺陷所引起的心理障碍,如有的跛脚残疾人因过分自卑而出现的自责、自罪心理等。

.是一些在特殊状态下,如催眠状态、梦期以及药物作用期中所出现的心理障碍,如服用致幻剂后产生的各种幻觉等。

综上所述,心理异常虽然包含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但在前四类心理异常表现中,均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心理活动的障碍,重则精神错乱,轻者心理变态。它们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使人们对健美的追求化为泡影。因此,讲究心理美,为健美而付出努力的青年朋友们,一定要注意维护心理健康,谨防心理异常。

『柒』 心理异常的表现有哪些

心理障碍顾名思义也就是异常的精神活动,就叫做心理障碍,异常精神活动是通过人的外显行为,比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这些也称为精神症状。判断是否有异常,或者是病态的精神活动,一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纵向比较,也就是与以往的表现明显有改变。第二、横向的比较,基于大多数正常人来比较,精神状态是否有明显的异常,超出了持续的时间,也超出了一般的限度。第三、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分析和判断,如果都已经超出了以前的正常表现,这种异常行为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都超常,这都属于心理障碍的表现。

『捌』 什么叫异常心理现象

精神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问题,关键是这些症状的产生背景、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对个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如何。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异常现象,时间短、程度轻,尚不能贴上精神病的标签。

1.疲劳感:

通常有相应的原因,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即可消除。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咨询科李秀芳

2.焦虑反应:

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现实性焦虑)如面临高考,并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3.类似歇斯底里现象:

多见于妇女和儿童。有些女性和丈夫吵架尽情发泄、大喊大叫、撕衣毁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胁自杀。儿童可有白日梦、幻想性谎言表现,把自己幻想的内容当成现实。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充分、不成熟所致。

4.强迫现象:

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了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5.恐怖和对立:

我们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会出现恐怖感,有时也想到会不会往下跳,甚至于想到跳下去是什么情景。这种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6.疑病现象:

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特别是当亲友、邻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和意外死亡后容易出现。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接受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7.偏执和自我牵挂:

任何人都有自我牵连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对自己影射着某种意义,特别是对自己有不利影响、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这时往往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通常是一过性的,而且经过片刻的疑虑之后就会省悟过来,其性质和内容与当时的处境联系紧密。

8.错觉:

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9.幻觉:

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经过确认后,自己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士称之为心因性幻觉。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体验,不能视为病态。

10.自笑、自言自语:

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

『玖』 什么是异常心理及成因

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者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既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反映了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

异常心理的概念与自我判断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亦即其行为符合社会常规,是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本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不适应的时候,则认为此人有心理异常。

所谓异常心理,就是偏离正常的心理。这是一个相对性极强的概念。首先,因为人类的身高、体重、智力等都是呈常态分布的,即大多数人接近平均数,只有极少数偏于两端。因此,高与矮、重与轻、智与愚等两端者,均可视为异常。但异常心理却不同,如远离平均数的高智商是一种优秀状态,心理学者不愿以异常来称呼,而称之为超常。异常即带有否定的意思。再则,人们所居的地域环境、社会环境不一样,所持有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有差异,因此对异常的看法也就有出入,甚至大相径庭。所以,从统计角度看异常是不含否定意义的,但从社会角度看异常却可能含有否定的意义。于是,我们可把异常理解为偏离正常,但却很难对异常心理作同样的理解。

所以,判断自己心理是否异常,只能通过比较的方法,首先是与社会认可的行为常规比较,看其行为能否为常人所理解,有无明显离奇的行为。

例如,一个人突然当众脱衣赤身裸体,其行为不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份和地位,不能为社会上的人们所接受,对本人和社会有害,那么,这个人就可能有心理障碍存在。

其次,还要与一个人以往一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相比较,看其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是否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即与其常态有无明显不同,如一个一贯精明能干、积极工作的人,近来变得生活懒散、孤独少语,使人觉得前后判若两人,则要认真考虑此人有无精神疾病的问题。经过认真比较,发现行为改变极其明显,那么,做出心理变态的判断是不难的。但如果心理变态程度较轻,发现行为改变并不极其明显,则判断比较困难。

判断自己的心理是不是属于异常,通常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分析:(1)是否有人际交往的障碍?比如,是否对于人际交往感到恐惧?人前是否感到自卑?社交场合是否手足无措、脸红心跳?

(2)情绪是否恶劣?比如经常悲观、抑郁、焦虑、烦躁,或者易怒、喜欢攻击?

(3)是否有查不清楚原因的躯体痛苦?比如,长期慢性疼痛、植物神经紊乱、体力下降、长期失眠等。

(4)工作、学习和注意能力是明显下降?

(5)是否有反常的、自己控制不了的行为?比如,反复洗手、关门、做鬼脸等。

(6)是否极度讨厌自己和厌恶别人?

以上6方面的表现,每一个健康人都或多或少地会表现一些,只有达到一定强度和一定时间的,才算得上是心理障碍。所谓一定强度,是指这些症状比较严重地影响了一个人的快乐和工作能力;所谓一定时间,是指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要在3—6个月以上。

异常心理的成因

分析引起异常心理的原因,情况错综复杂,从微观研究提示分子生物学水平的某种异常,到宏观研究有人际关系障碍或心理社会因素作用,均可以找到有关的答案。目前,较一致的看法倾向于以下一些因素的影响。

生物学原因

指遗传、生化、生理、脑及躯体损伤等因素导致的心理不健康。

(1)遗传:大量的调查研究资料表明,在心理疾病中,遗传因素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在精神分裂症、狂躁性抑郁症等疾病中,遗传因素的致病作用较为明显。

(2)生化:近代神经化学研究表明,中枢神经递质中的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物质代谢失常,可以成为诱发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3)机体损伤:机体损伤或患病可以引致心理变态。例如脑外伤可引起变态行为;癌症、糖尿病等可以引起适应不良的人格变态等。

素质因素

素质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也指易患某种心理异常疾病的遗传因素,它包括一个人内在的躯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1)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本身不是致病因素,但敏感的心理素质,如过敏、脆弱与内向的性格,在有害的外界致病因素冲击之下,易于出现心理障碍;而稳定、坚强与外向的性格,在同样外界有害致病因素冲击之下,能表现较高的耐受能力,避免出现精神障碍。

(2)躯体素质。躯体素质包括体型大小、体力强弱、营养状况、健康水平、疾病抵抗能力、损伤的恢复或代偿能力,对体力、精力消耗的耐受性等。

社会文化因素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生物学因素决定着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存在,而社会文化因素决定着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方向。此处社会文化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条件、生活与文化水平、伦理道德、教育程度等。

(1)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对某些心理疾病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与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给人们的心理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适应调整不良,就会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文化水平低、迷信巫术的人,心理与行为变态就容易发生。

(2)社会文化关系的失调。社会文化关系包括阶级、民族、宗教、职业、道德、两性关系,等等。关系失调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来自社会生活事件。例如,配偶死亡、离婚、失业、考试失败、失恋、家庭不幸、职业紧张等,也有地震、火灾等突发原因。如果这种失调的强度大、时间长,就可能导致人发生心理和行为异常。

(3)社会动乱的心理创伤。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或者暴动会对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

(4)社会紧张状态的心理作用。人口过密、拥挤、噪声骚扰、生活贫困、工作紧张、社会犯罪、歧视;等等,都可以造成紧张状态。伴随紧张状态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例如忧愁、悲伤、焦虑、恐惧,等等,可以扰乱人的心理和行为。

机体的功能状态

机体功能状态指疾病发生时机体所处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儿童期大脑发育尚未成熟的功能状态,青春期内分泌系统、心理与生理功能明显改变的生理状态,更年期性腺功能减退、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的功能状态与老年期各种躯体功能逐渐衰退、防御与代偿功能明显削弱的功能状态,都可能成为某些潜在的心理异常开始显现的时机,成为整个机体维持稳定状态的防御系统被突破的薄弱环节,即成为心理异常的诱发因素。

异常心理的层次与类别

人的异常心理根据程度的轻重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不良状态

即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时间短暂、影响轻微并能够自己调整。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它的特点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及动作行为等),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很正常。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能。

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它可引起强烈的心理反应,出现明显的躯体不适感,只能勉强完成部分社会功能。

根据异常心理发展的程度分析,异常心理有以下类别。

病态心理

自私、贪婪、吝啬、空虚、迷信、虚荣、嫉妒、自卑、孤僻、固执、多疑、自我封闭、病态怀旧、定式错位等。

情感缺陷

焦虑抑郁、暴躁、淡漠等。

神经症

常见的有焦虑反应、恐怖症、神经衰弱症、疑病症、抑郁症等。

心理过程障碍

如感知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和意志障碍以及综合性的意识障碍和智力障碍。

人格障碍

主要表现为人格形式障碍、人格特质障碍和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有偏执型、分裂型、自恋型、回避型等人格障碍。

性行为障碍

表现为性冲动障碍和性对象的歪曲。

(1)功能障碍。如阳痿、性冷淡、性厌恶等。

(2)对象歪曲。如同性恋、恋阴癖、恋物癖、兽奸等。

(3)活动歪曲。如露阴癖、窥阴癖、异装癖、口交、施虐淫、尸奸等。

(4)反社会。如强奸、乱伦等。

精神病

一般分为精神分裂症、情感精神病和偏执精神病三类。

心身疾病

亦称心理生理反应,是一种具有心理病因的躯体疾病。所包括的范围极广:

(1)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心绞痛、心动过速等。

(2)胃肠系统。消化性溃疡、溃疡结肠炎、神经性厌食症等。

(3)泌尿生殖系统。排尿障碍、阳冷、阴冷、月经失调或痛经等。

(4)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障碍、糖尿病等。

(5)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慢性呃逆等。

(6)皮肤系统。荨麻疹、突然性斑秃、神经性皮炎等。

(7)肌肉和骨骼系统。周身疼痛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拾』 如何解决心理异常

最好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找个心理咨询师,因为他们更专业。
还有,心理暗示对你的心理活动,你的行为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每天告诉自己:生活是很美好的....只要是积极的暗示就好,不要老是把自己往消极的情绪里面套,当你觉得生活没有喜悦可言,回忆吧,你的记忆中肯定存在快乐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其实在我看来吗,生活平淡未必不好,俗话说:平平淡淡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