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风物长宜放眼量
扩展阅读
广汽股票的价格是多少 2025-07-05 14:12:30
2019国庆 2025-07-05 13:11:42
买黄金股票在哪里买 2025-07-05 12:21:06

风物长宜放眼量

发布时间: 2022-01-22 10:58:03

㈠ 风物长宜放眼量,不畏浮云遮望眼全诗是什么

出自两首诗。

1、第一句话出自近代诗人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原文: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译文:

我们初次相识,在广州品茗畅谈的情景,至今使人不能忘怀,在重庆再次会晤,您向我索诗,那时正是秋天草木枯黄的时节。

我从第一次来北平,历经三十一年的风雨战斗,又回到这旧都,在这落花缤纷的暮春时节有幸读到了您华美的诗篇。

你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牢骚太多了,要提防有碍身心健康,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

不要说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水太浅,在这里观赏游鱼要远胜于富春江。

2、第二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登飞来峰》作品鉴赏: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诗的前四句追叙诗人与柳亚子的三次交往。表达了对柳亚子等倾向革命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深切关怀。后四句对柳亚子的牢骚提出开导规劝,并表示殷切的期望。

这首诗是老朋友之间的私人唱和之作。毛泽东的和诗针对原诗作者柳亚子牢骚愈盛而身体愈下的状况,借唱和的方式叙旧谈心,进行坦诚恳切的开导规劝,表达了对挚友的一片爱护之情。此诗清纯和雅,语言温婉秀润,情意绵长,看似清淡,味之弥甘,很有启悟和感化力量。

《登飞来峰》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㈡ 风物长宜放眼量另一句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其实是集句;一句来自来自宋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名诗《登飞来峰》;另外一句来自于毛泽东《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意思是:虽然有现实的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做人、看事要有长远眼光,不要过于计较个人得失,不要只顾眼前,眼光放长远一些。
一、宋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名诗《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释义:飞来峰上的应天塔高入云端,听说在上面可听见天鸡破晓,看见太阳初升。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二、毛泽东《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释义:毛泽东以老朋友的身份,勉励柳亚子应该把眼界放开一点,向远处、大处看,从革命的整体利益着眼。这联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和精湛而透辟的哲理。

(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意思是“对于各种事物,常常应该放开眼界去观察和思考”。做人、看事要有长远眼光,不要过于计较个人得失,不要只顾眼前,眼光放长远一些。风物:景物,喻指大环境,大气候;长:发展,变化;宜:应该;放:放开;眼:眼光;量:估量,看。
三、集句
集句就是从已有的不同诗文中选出句子重新组合一首新诗或对联。例如《牡丹亭》的结尾全用唐诗集句法,
请看“惊梦”的尾声的集句诗:
春望逍遥出画堂(张说)
间梅遮柳不胜芳(罗隐)
可知刘阮逢人处(许浑)
回首东风一断肠(韦庄)
这四句诗分别出自四人之作,现在作者把它们重新组合为一首诗,自有一番新的意境。
集句诗是中国传统诗句词领域中的一朵奇葩,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㈢ “风物长宜放眼量”全诗

《赠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㈣ “莫望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要提防有碍身心健康,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

前半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后半句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登飞来峰》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翻译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原文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翻译

我们初次相识,在广州品茗畅谈的情景,至今使人不能忘怀,在重庆再次会晤,您向我索诗,那时正是秋天草木枯黄的时节。

我从第一次来北平,历经三十一年的风雨战斗,又回到这旧都,在这落花缤纷的暮春时节有幸读到了您华美的诗篇。

你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牢骚太多了,要提防有碍身心健康,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

不要说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水太浅,在这里观赏游鱼要远胜于富春江。

(4)风物长宜放眼量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1、登飞来峰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2、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1949年3月28日夜晚,国民党左派人士柳亚子做了一首《感事呈毛主席一首》,称感于国民党的混乱现状,要回家乡分湖隐居。同年4月,毛泽东同志写《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词回赠,用严子陵隐居垂钓富春江畔这件事,劝柳亚子先生留在北京继续参加建国工作。

㈤ "风物长宜放眼量"啥意思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出自(毛泽东的《赠柳亚子先生》)

原句的意思是:人生往往会遭到很多困扰与烦恼,主要是来自于自己。说明一个人要淡泊名利。

我们虽有有限的失望,但是还有无线的希望。生活依旧简单、平静、恬淡。要以宽阔的胸襟,长远的眼光,去辨证的分析问题,排解心中的“牢骚”,社会上的“浊事”。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对挫折、苦难,是否能保持一份豁达的情怀,是否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需要博大的胸襟,非凡的气度。如果你感到痛苦,证明你的心还不曾麻木。在逆境中磨炼出你的意志,不必计较一时的成败得。"风物长宜放眼量",去追寻长久的精神底蕴。

㈥ 风物长宜放眼量什么意思

原句的意思是:人生往往会遭到很多困扰与烦恼,主要是来自于自己。说明一个人要淡泊名利。

我们虽有有限的失望,但是还有无线的希望。生活依旧简单、平静、恬淡。要以宽阔的胸襟,长远的眼光,去辨证的分析问题,排解心中的“牢骚”,社会上的“浊事”。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对挫折、苦难,是否能保持一份豁达的情怀,是否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需要博大的胸襟,非凡的气度。如果你感到痛苦,证明你的心还不曾麻木。在逆境中磨炼出你的意志,不必计较一时的成败得。"风物长宜放眼量",去追寻长久的精神底蕴

我也很喜欢这两句,与君共勉!

㈦ 风物长宜放眼量全诗是什么

风物长宜放眼量全诗如下: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词句注释:

①饮茶粤海:指柳xx和毛xx于1925年至1926年间在广州的交往。粤海:广州。

②索句渝州:指四五年在重庆柳xx索讨诗作,毛xx书《沁园春·雪》以赠。渝州:重庆。

③叶正黄:秋天。

④牢骚:1949年3月28日夜柳xx作《感事呈毛xx一首》,也就是诗中的“华章”,称要回家乡分湖隐居。见附诗。

⑤长:通“常”。

⑥放眼:放宽眼界。

⑦昆明池:指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昆明湖取名于汉武帝在长安凿的昆明池。

⑧富春江:东汉初年,严光不愿出来做官,隐居在浙江富春江边钓鱼。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老朋友之间的私人唱和之作。毛xx的和诗针对原诗作者刘亚子牢骚愈盛而身体愈下的状况,借唱和的方式叙旧谈心,进行坦诚恳切的开导规劝,表达了对挚友的一片爱护之情。

首联两句回忆同柳亚子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相见,表明彼此并非初交。

㈧ “风物长宜放眼量”啥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看待。

长:通“常”。放眼:放宽眼界。

这句诗出自于毛泽东的诗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诗的全文如下: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白话译文】

我们初次相识,在广州品茗畅谈的情景,至今使人不能忘怀,在重庆再次会晤,您向我索诗,那时正是秋天草木枯黄的时节。

我从第一次来北平,历经三十一年的风雨战斗,又回到这旧都,在这落花缤纷的暮春时节有幸读到了您华美的诗篇。

牢骚太多有碍身心健康,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

不要说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水太浅,在这里观赏游鱼要远胜于富春江。

(8)风物长宜放眼量扩展阅读:

这首诗写于1949年4月19日。诗的前四句追叙诗人与柳亚子的三次交往,后四句对柳亚子的牢骚提出开导规劝,并表示殷切的期望。此诗清纯和雅,语言温婉秀润,情意绵长,看似清淡,味之弥甘,很有启悟和感化力量。

这首诗是老朋友之间的私人唱和之作。毛泽东的和诗针对原诗作者刘亚子牢骚愈盛而身体愈下的状况,借唱和的方式叙旧谈心,进行坦诚恳切的开导规劝,表达了对挚友的一片爱护之情。

全诗有意淡化了二人间三次交往的政治内容,而强调友人间的文化层面,从而使这首诗带有较浓的人情味,深深体现了诗人的宽广胸怀。

㈨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出自何处

这并不是一句诗,而是两句拼凑在一起的,分别有不同的出处。

“莫为浮云遮望眼”化用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

“风物长宜放眼量”引用自近代诗人、思想家 、政治家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一句。

两首诗的原文如下:

《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9)风物长宜放眼量扩展阅读: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远眺的视野。

“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意思是: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

长:通“常”。放眼:放宽眼界。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登飞来峰》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1949年3月28日夜晚,国民党左派人士柳亚子做了一首《感事呈毛主席一首》,称感于国民党的混乱现状,要回家乡分湖隐居。同年4月,毛泽东同志写《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词回赠,用严子陵隐居垂钓富春江畔这件事,劝柳亚子先生留在北京继续参加建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