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今天是几号
今天是2020年1月8号,星期三。
公元2020年,公历闰年,共366天,52周零2天;其中1月1日~1月24日为农历己亥年(猪年),1月25日~12月31日为农历庚子年(鼠年),该年闰四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
一月:
1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奥林匹克频道(CCTV-16)开播。
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开始施行。
1月2日——中国与厄瓜多尔建交40周年。
1月7日—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三乙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五号。
1月8日——周恩来逝世44周年。
1月11日——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1月9日~1月22日——2020年洛桑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瑞士洛桑举行。
(1)长三乙扩展阅读: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20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和中秋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元旦:1月1日放假,共1天。
二、春节:1月24日至30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19日(星期日)、2月1日(星期六)上班。
三、清明节:4月4日放假,4月6日(星期一)补休。
四、劳动节: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6日(星期日)、5月9日(星期六)上班。
五、端午节:6月25日至27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28日(星期日)上班。
六、国庆节、中秋节:10月1日至8日放假调休,共8天。9月27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
⑵ 长三乙火箭发射实践二十一号卫星,实践卫星到底是干什么的
近日我国成功发射实践二十一号卫星,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疑惑,实践卫星到底是做什么用途,对我国卫星也有很多好奇,实际上我国已经发射并投入使用的卫星主要分为四种,主要是通讯卫星、气象卫星、遥感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除此之外我国的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也肩负着这四种卫星的发射和管理。
实践二十一号卫星
此次实践二十一号卫星的发射同样也是为了取得科研资料,然而此次却和以往有些不同,这此次二十一号实践卫星进入空间是为了解决太空垃圾而战,太空垃圾在宇宙中并不是一动不动的,而是高速运行状态,这些太空垃圾随时会造成碰撞等其他危害地球的影响,因此实践二十一号是以太空清道夫的身份进入太空,目的就是为了验证我国的空间碎片减缓技术,一旦验证成功我国对于航空事业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
⑶ 用于发射嫦娥三号的长三乙火箭与长二E火箭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用长二E
长3B大体上相当于长2E加了一个第三级火箭。不用长2E的原因当然是运力不够。
⑷ 96年2月14号,长征三号火箭是不是发生事故死了500人
没有几个人,这是一个英国作家的恶意造谣,咱们可不要相信他;咱们这能忍吗?然后咱们有机会造人家的谣
⑸ 我国的长三乙与欧洲的阿里安五相比各有哪些优缺点
长征1号
“长征1号”运载火箭是一种三级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小型有效载荷。火箭全长29.86米,最大直径2.25米,起飞重量81.6吨,起飞推力112吨,能把300千克重的卫星送入440公里高的近地轨道。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东方红1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奠定了长征系列火箭发展的基础。
长征1号D
“长征1号D”运载火箭是“长征1号”火箭的改进型。主要的改进有:提高一子级发动机推力;提高二、三子级性能;采用“平台-计算机”全惯性制导。经过改进,“长征1号D”火箭可以发射各种低轨道卫星,并已投入商业发射。“长征2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的航天运载器的基础型号。
长征2号
“长征2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的航天运载器的基础型号。在“长征1号”的技术基础上,发展了“长征2号”、“长征3号”和“长征四号”系列运载器。 “长征2号”火箭是一种两级火箭,全长31.17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190吨,能把1.8吨的卫星送入距地面数百公里的椭圆形轨道。1975年11月26日,“长征2号”火箭完成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任务。 改进型“长征2号C”火箭,采用了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箭长增加到35.15米,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增加到2.4吨,火箭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
长征2号D
“长征2号D”火箭,也是一种两级液体火箭。主要在“长征2号”火箭的基础上采取增加推进剂加注量和增大起飞推力的方法,使运载能力进一步提高。火箭全长38.3米,起飞重量232吨。
长征2号E
“长征2号E”捆绑火箭,是以加长型“长征2号C”为芯级,并在第一级周围捆绑四个液体助推器组成的低轨道两级液体推进剂火箭。火箭总长49.68米,直径3.35米。每个液体助推器长为15.4米,直径2.25米,芯级最大直径4.2米。总起飞重量461吨,起飞推力600吨,能把8.8吨至9.2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经适当适应性修改后,还可以用来发射小型载人飞船。
长征3号
“长征3号”运载火箭是在“长征2号”火箭基础上于1984年研制成功的,增加的第三级采用低温高能液氢液氧发动机。火箭全长44.86米,一、二级直径3.35米,三级直径2.25米,起飞重量204.88吨,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1.6吨。“长征3号”火箭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是中国火箭发展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首次采用了液氢、液氧作火箭推进剂;首次实现火箭的多次启动;首次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长征3号A
“长征3号A”火箭长52.52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240吨,主要运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有效载荷,也可以运载低轨道、极轨道或逃逸轨道的有效载荷。
长征3号B
“长征3号B”火箭是在“长征3号A”和“长征2号E”火箭的基础上研制的大型三级液体捆绑火箭,芯级基本上就是“长征3号A”,而助推器及其捆绑结构则与“长征2号E”相同。“长征3号B”火箭的主要任务是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重型卫星,亦可进行轻型卫星的一箭多星发射或发射其它轨道的卫星。火箭长54.84米,最大直径8.45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5.0吨。
长征3号C
“长征3号C”则是在“长征3号B”的基础上,减少了两个助推器并取消了助推器上的尾翼。其主要任务是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有效载荷,可以进行一箭多星发射或发射其它轨道的卫星。火箭长54.84米,最大直径8.45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3.7吨。
长征4号
“长征4号”系列运载火箭包括“风暴1号”、“长征4号”、“长征4号A”、“长征4号B”等火箭。“风暴1号”为两级液体火箭,主要用于发射低轨道卫星,并成功完成一箭三星的发射任务。火箭长32.57米,最大直径3.35米。1982年停止使用。
“长征4号”是在“风暴1号”基础上研制的三级常规运载火箭,作为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运载火箭的另一方案,其后改型为“长征4号A”,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火箭长41.9米,最大直径3.35米。
长征4号B
“长征4号B”是在“长征4号A”基础上发展的一种运载能力更大的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的对地观察应用卫星。火箭长45.58米,最大直径3.35米。
发射历史
目前为止中国共研制了12种不同类型的长征系列火箭,能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的卫星。 从1970年到2000年的30年间,我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共计67次,成功61次,6次失败或部分失败,发射成功率为91%。在1994~1996年间曾一度几次发射失败,使我国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声誉处于低谷。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经过一系列质量整顿后终于打了个翻身仗。自1996年10月到目前已连续25次发射成功,这在世界卫星发射界也是不多见的。
在我国运载火箭的发展初期,探空火箭的研制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它是结构简单的无控火箭,但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枚真正的火箭。从1958年开始,我国陆续研制出包括生物、气象、地球物理、空间科学试验等多种类型的探空火箭。
相关资料
(1)长征一号(LM-1)系列运载火箭。
1970年4月24日,中国使用长征一号(LM-1)运载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长征一号是在两级中远程导弹上再加一个第三级固体火箭所组成,火箭全长29.86m,起飞总重81.57t,起飞推力为1040kN。
(2)长征二号(LM-2)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LM-2)运载火箭是从洲际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于1975年发射了1t多重的近地轨道返回式卫星,成功地回收了返回舱。此后,又根据发射卫星的需要,陆续衍生出长征二号丙(LM-2C)、长征二号丙改进型(LM-2C/SD)和发射极轨卫星的长征二号丁(LM-2D)运载火箭。在长征火箭大家族中,长征二号系列主要用于发射各类近地轨道卫星,LM-2C/SD曾以一箭三星方式发射了12颗美国的铱星移动通信卫星。
1986年初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后,航天飞机被停飞,美国用了很长时间分析和处理故障,其后美国停止用航天飞机发射一般商业卫星。趁此时机,我国仅用了18个月就研制成功长征二号E(又称长二捆,LM-E)运载火箭,可以发射原来准备用美国航天飞机发射的商用卫星。长征二号E火箭是以长征二号为芯级,周围捆绑了4个液体助推器,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高达9.2t。长征二号E于1990年试射成功,从1992年到1995年曾发射多颗外国卫星。
为满足发射神舟号飞船的要求,保证宇航员的安全,我国又在长征二号E的基础上改进了可靠性并增设了故障检测系统和逃逸救生系统,从而发展出了长征二号F(LM-F)运载火箭,专门用来发射神舟号载人飞船。
由于长征二号火箭的质量和可靠性非常高,1975~1996年连续成功地把17颗返回式卫星送上天,这使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国际卫星发射市场上获得了非常好的可靠性声誉。
(3)长征三号(LM-3)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是在长征二号二级火箭上面加了一个以液氢、液氧为推进剂的第三级,所用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可以二次启动,在技术上是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是我国火箭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84年长征三号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试验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二号。1985年中国宣布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1990年我国首次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此后,长征三号系列不断增加新成员,如长征三号甲(LM-3A)、长征三号乙(LM-3B),主要用于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是在长征三号的基础上研制的大型火箭,它的氢氧发动机具有更大的推力,性能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也从长征三号的1.6t提高到2.6t。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在长征三号甲和长二捆的基础上研制的,即以长征三号甲为芯级,再捆绑4个与长二捆类似的液体助推器。长征三号乙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的大型卫星,也可进行轻型卫星的一箭多星发射,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1t,跃入了世界大型火箭行列。
(4)长征四号(LM-4)系列运载火箭
目前投入使用的是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是长征火箭家族中用于发射各种太阳同步轨道和极轨道应用卫星的主要运载工具。
长征”二号F型火箭作为发射载人飞船的运载器,是以“长征”二号E型即“长2捆”火箭为基础,按照载人航天工程总体任务和技术指标要求而重新研制的。
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对记者说,从1992年开始研制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可靠性指标达到0.97,航天员安全性指标达到0.997,是目前国内可靠性、安全性指标最高的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F型火箭首次采用了包括故障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在内的55项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火箭全长58.3米,起飞重量479.8吨,是目前我国研制的火箭中最长、最重的。与发射“神舟”四号的那枚火箭相比,用于这次发射的火箭有68项小改动,其技术状态原则上保持不变。
到目前为止,“长征”二号F型火箭已经成功地将四艘“神舟”无人飞船送入太空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达到100%,其可靠稳定的飞行性能得到了检验。“这一枚火箭比前几次‘神舟’飞船发射用的火箭质量更好、测试更严格。”黄春平说。
美国《飞行国际》2006年9月18日报道欧洲增强型“阿里安”-5上面级(将携带欧空局“自动转移飞行器”ATV)结构加载验证试验将于9月底结束。由于要携带“自动转移飞行器”(重2.05万千克)和最终的轨道飞机,因此“阿里安”-5ESATV火箭与当前的“阿里安”-5ECA不同,前者拥有一个更加稳固的上面级结构,和一个可以在真空状态下多次重复启动的发动机。这次结构试验是为期30月、耗资0.89亿美元(0.7亿欧元)研发计划的最后一个阶段。首架“自动转移飞行器”儒勒·凡尔纳将于2007年5月飞往国际空间站。
⑹ 长征三号乙火箭坠毁事故”到底造成多少死伤
原文在这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关于网络上谣传“1996年长三乙火箭首飞失败造成500人死亡”的声明
原标题:中国航天科技澄清“长三乙火箭事故”:造成6人死亡
中新社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张素)承担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研制、生产和发射试验任务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18日发表声明称,1996年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事故造成6人死亡、57人受伤住院,而非有网友所说的“至少造成500人死亡”。
声明称,1996年2月15日凌晨3时01分,中国新研制的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国际708通信卫星,点火起飞后约两秒,火箭飞行姿态出现异常。约22秒后,火箭头部坠地,撞到离发射塔架不到2公里的山坡上,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俱毁,事故造成6人死亡,57人受伤住院。
声明写道,《人民日报》、《中国航天报》等媒体均及时跟进,对事故调查情况进行了报道。随这份声明一并发布的报纸影印图证实,“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事故原因查明,火箭控制系统惯性基准发生变化是这次发射失败的原因,针对故障的改进措施已在实施中”。
“这是长三甲系列火箭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发射前肯定充满信心。”时任长三乙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的龙乐豪院士在受访时回忆说,发生事故后他几乎“一夜白头”,研制团队想的是“赶快查明原因”,并最终发现了制造工艺质量的缺陷。
这份声明也称,经历了此次发射失利后,广大航天人汲取教训,严慎细实、严抓质量,中国航天科研生产的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迄今为止,长征三号乙火箭后续发射任务全部取得成功。龙乐豪说,该型火箭已成为近十年来在国际发射服务市场的主推火箭。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功发射了86箭138星,发射成功率达97.7%,居世界首位。其中2015年共发射19箭45星,成功率100%。
相关补充:媒体当年跟进报道“1996年长三乙火箭首飞失败”
《人民日报》在1996年2月16日、3月3日、9月12日发文,多次就此事调查进展进行报道,对伤亡人数、环境影响、事故原因进行了详细说明。
《人民日报》1996年2月16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失利我有关方面正组织调查》报道截图
“我国新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今天(2月15日)凌晨3时0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国际708通信卫星时失利。这是该火箭首次发射。有关方面对这次事故正在组织调查。”
——摘自《人民日报》1996年2月16日4版《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失利我有关方面正组织调查》
《人民日报》1996年3月3日《航天界人士就长三乙火箭发射失败答记者问故障部位确定调查仍在继续》报道截图
“本次事故造成6人死亡,57人受伤住院。在受伤的57人中,目前已有49人治愈出院,各项善后工作业已结束。”
——摘自《人民日报》1996年3月3日4版《航天界人士就长三乙火箭发射失败答记者问故障部位确定调查仍在继续》
《人民日报》1996年9月12日《长征三号乙火箭事故原因查明》报道截图
“经过大量的分析、验证,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今年(1996年)2月15日首次飞行失败的原因已经查明,火箭控制系统惯性基准发生变化是这次发射失败的原因。”
——摘自《人民日报》1996年9月12日4版《长征三号乙火箭事故原因查明》
《中国航天报》在当时紧急跟进,陆续发出相关报道。
⑺ 长三乙火箭成功发射风云四号02星,发射卫星的目的是什么
发射卫星的目的是可以更好的监测地球,长三乙火箭成功发射可以让我国更好的监测天灾,提前预警。
⑻ 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到底是长三甲还是长三乙火箭发射
公开报道有,长三甲,号称北斗专递,成功率100%。
⑼ 中国1996年长三乙火箭首飞失利 死多少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声明说,1996年2月15日凌晨3时零1分,我国新研制的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国际708通信卫星,点火起飞后约两秒,火箭飞行姿态出现异常,约22秒后,火箭头部坠地,撞到离发射架不到2公里的山坡上,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俱毁,事故造成6人死亡,57人受伤住院。
⑽ 火箭(长三乙改型)嫦娥三号2013年,时隔五年(2018年)嫦娥四号将发射,嫦娥五号明年是在文昌吗
4月25日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巍24日在首届中国航天大会上透露,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预计在2019年发射,采集月球样品并返回地球,全面实现月球探测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
是胖五带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