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缝肛门""八毛门"和"挂号门"三个事件的报道记者是谁
不知道,不过最后好像都有澄清,不过影响没有开始发新闻时候大
2. 关于八毛门的作文
患儿小涵诊断为手足口病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期间,其家长录音、录像,全程记录诊疗过程,还找院外医生求证诊疗方案,医生则步步要求家长签字,医患双方各有说法,引起社会关注。近日小涵病情恶化,治疗效果不佳,再次受到关注。(11月1日《羊城晚报》)
医患上演仿若敌我较量的“暗战”,这本是谁也不愿看到的“戏”。患儿父亲坦言“也觉得很悲哀”,医生慨叹“为你服务你却提防”,彼此之间是否发生过瓜葛,是否有诸多的无奈,双方立场的孰是孰非,其实已不十分重要。即便双方各执一词始终难辨真伪,都不能不问:为什么患者一开始就想到医生不负责任或者要敛财,医生一开始为什么就想到患者要闹事?医患间本应是相互信任的“朋友”,演变成处处设防的“敌人”,情何以堪?
深圳“八毛门”刚刚闭上,“录音门”就接踵而至,这只是横亘于医患间厚重的“隔膜”带来的其中两扇“门”。从医护态度差、看病“走后门”、开大处方“吃回扣”、乱检查,到医护失职致产妇胎死腹中,医院将欠医药费的婴儿藏起来逼债,乃至患者家属打护士杀医生事件的频发,医患关系紧张几乎到了“惨不忍睹”的程度,岂止是浅层的“不信任”所致?站在医学的角度,任何病都可能存在复杂内因,不排除患者或家属缺乏医学知识而误解医生诚意、医疗程序及手术用药,但是,如果没有诸多耳闻目睹的事例佐证,患者或家属又何来一开始就起提防之心?
诚然,不能因医患纠纷事件频发而给所有的医院、医德、医风一概抹黑色,也相信几乎没有一个医护人员会存心害患者。“八毛门”最终以真相大白、患儿父亲道歉而关上就是一个例证。而且,必须承认的是,接着发生的这场极为罕见的医患“暗战”不仅是医患关系紧张的“标本”,也是社会互信缺失的“标本”。在社会诚信体系崩溃的语境之下,“八毛门”、“录音门”的发生有一定的必然性。这不仅是医患关系的悲哀,也是社会诚信惨遭蹂躏的悲哀。事实上,某些“医闹”事件、某些地方诞生的“医闹专业户”,加重了医患关系紧张的负面效应,应该说医护人员也是“受害者”。
无疑,医院并非藏于“真空”,医风医德的改善有赖于良好社会风气的沐浴。但是,医疗卫生主管部门与医院不可据此用“难以独善其身”来自我宽解。医患关系带有人命关天的特殊性,社会敏感度极高,一举一动都足以掀起轩然大波,不容等闲视之。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整顿医风医德呼声日急,早已迫不及待,各级医疗卫生主管部门与医疗单位当拿起真刀真枪,捍卫“白衣天使”的本色,以期拆除医患间不信任的坚固“围墙”。如果医风医德不正成“风”,公众凭什么重拾信任?
因为医患关系紧张度迟迟无法降温,乃至发生这“门”那“门”的“怪事”,更证明加快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步伐、务求实效的紧迫性。如果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病”得不到根本改变,“以药养医”的体制没有实质性革新,医生“吃回扣”、“拿红包”的问题无法根除,医疗事故鉴定的权威性一再经不起考验,就无法拔掉过度医疗、藐视生命等引发医患关系紧张的“根”。医风医德需要制度的救济,这应该是“录音门”提出的一个警示。
3. 八毛门是什么事件,什么意思
就是某人带儿子去深圳儿童医院看病,手术费要10万,后来被某一家医院8毛钱就治好了,此事一出,舆论哗然… 后续:后来小孩又复发,并确诊得病,家长和媒体纷纷道歉…
4. 八毛门的事件简介
据报道,2011年9月7日,一个出生仅6天的婴儿因为无法正常排便,深圳市儿童医院经过检查后,建议对婴儿实施造瘘手术,手术费用需10万元;因婴儿的父亲陈先生本身就是学医的,陈先生对检检查结果表示质疑,同时另外一所医院仅开了0.8元的石蜡油,孩子症状有所缓解。
事件一时甚嚣尘上,10万元手术费与8毛钱间的巨大反差,引起公众对此事的极大关注和讨论。后来证实,该患儿最终诊断的结果确为先天性巨结肠,当事人陈先生已于事后做出公开道歉。
(4)八毛门扩展阅读:
“八毛门”的发生,反映出医患之间缺乏信任,这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新闻媒体不够详实的报道,促使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不能换位思考。
部分医务人员没有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而是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而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
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不仅正在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而且已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当前和谐医患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医护人员同时承担着管理者、沟通者、照顾者、代言者、保护者及教育者等多重角色。
因此,医护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而且要有高深的专业素质、广博的人文素质、道德水准,患者及家属也应该用理性、客观、冷静的态度来看待医生。
5. 八毛门的各方回应
深圳儿童医院倍感困扰。在“八毛门”事件曝光后,社会舆论一时间哗然,给该院带来巨大压力。
5日内接连出现了三起家长拒绝手术治疗的病例,而这在该院以前是非常罕有的。该院外二科任锋医生说,2011年9月10日下午2时,任锋接诊了另一名10岁的阑尾炎患儿,当时出现了局限性腹膜炎,符合急诊手术指征,但家长拒绝手术要求再观察两三天,还质疑“难道药物不能治好这个病吗?”医院只好继续每隔几个小时进行例行观察,而到当日下午5时左右,女孩症状明显加重,而直到晚上11时30分左右,孩子疼得满床打滚了,家长终于同意手术。在手术中,医生发现孩子阑尾已膨大至拇指粗,“再过几个小时就可能穿孔了”。
深圳市儿童医院无奈地发出呼吁,希望“八毛门”不要对市民的就医理念造成负面影响,医患之间要互相信任,通力合作共同面对疾病。
听到孩子康复出院的消息,李苏伊“很欣慰”,并接受了家属的道歉。他现在最希望看到“孩子健健康康的就好,希望他早日康复”;“至于之前的的不愉快,既然已经发生了,也改变不了,就让它过去吧。”
“八毛门”发生后,李苏伊和深儿医院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李苏伊坦承,自己“多少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同事的关心,朋友的支持,还有老病友“专门打来慰问电话”,都让他很受鼓舞。而且他从未怀疑过自己当初的诊断。他认为,患者对医疗的不理解、对医生的不信任都可能发生,但“只要在工作中按照规章操作,遵循相关程序,通过科学的判断,就不怕出问题”。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一直在微博上关注“八毛门”事件。廖新波认为“八毛门”不能直接和医德挂上钩,但公众对医院大检查、大处方的不满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大检查是存在的,主要分为四个原因:一是完全的大检查,为了奖金和医院的发展基金、人才发展和科学研究,因为政府的投入不足和没有投入,是医院走市场化道路的结果;二是医生为防止医疗纠纷发生之后的一种事前防范,是‘举证倒置’的结果;三是民众要求,尤其是有医疗保障之后的一种需求释放;四是有通过大检查来获取回扣,这是一种道德的问题。”
廖新波也承认“大处方”的存在,而且相当普遍,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缘于“以药养医”政策和政府的补偿政策、扭曲的医疗价格政策没有体现医生的知识价值所造成。
廖新波认为,“大处方”的存在也与“大检查”成因相似,而大检查更有市场,很多医院“盲目”地购买大型设备,有设备就有资金来源,就可以还贷,甚至可以分红。
但廖新波也提到,患者把不满和怨气全部撒到医院是不合理的,“不仅仅是医院的问题,更多的是制度的问题!” 中国医师协会医疗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副总干事邱蓬鹭表示:“一名医学院毕业生,从成为主治医生大约要6~7年的时间,进而成为主任医师,天梯是非常狭窄的。医学有其复杂性,因人因事因时因机构对病情有不同的判断。”
邱蓬鹭说:“医疗是稀有资源,更需要保护,否则对社会的伤害更大。全国340万医师队伍里,害群之马不超过1%。”
针对“八毛门”事件,她表示,建议陈先生先为孩子办理少儿医保,可分担一部分的医药费用,同时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她说,患者确实有权利去质疑,但是由于缺乏医学背景,很难听懂,即使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但是不同科室也很难体验,加上社会现实,本能对医生产生了不信任。
她表示,“这其实与医疗机构一直不太重视公共关系处理,医生和患者之间沟通缺乏相关的专业环节”。深圳是国家关于建立“医患纠纷社会管理体系”的试点,具体内容包括“医疗责任险”、“人民调解”、“第三方调解制度”等。而目前,深圳已经在全市12家医院设置了医调室,由司法局所聘请的专职人员作为中立方来调解医患之间的沟通,以避免双方的情绪化冲突。而深圳市宝安区已尝试在司法系统下建立“第三方医调纠纷专家鉴定库”,以保证医疗鉴定结果的公正客观性。 患儿家属陈先生在了解到有家长拒绝为孩子进行手术时深感不安。他本身也是医生,目前很担忧自己的案例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也影响到其他患儿家长的判断。他多次强调说,自己的案例只是个例,很担心其他不懂医学的家长不听医生的建议,而延误自己小孩病情。他说,“建议家长们还是要听医生的,我也是听从了广州医生采取保守治疗的建议,而不是自己下的判断。”
他说,深感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尽管不乏客观公正的报道,但是也有的是为了吸引眼球,令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已经治愈,“我的孩子并未治愈,而是目前根据广州专家的建议,实行保守治疗,如果被确诊为巨结肠,要等到孩子再大一点再做根除术。”他说,不想再引起对深圳儿童医院的负面影响,但是他本人有选择医院的权利。
广州地区某三甲医院一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专家说,他从医30多年,以前医生在患者面前享有绝对的权威,患者一般都很相信医生。但近几年医患间的信任度却急速下滑,医患的信任危机不仅会影响到医疗秩序,而且反过来也会伤害患者,可以说双方两败俱伤。
6. 八毛门怎么回事
是说广东一个人带小孩去医院看病,开始医院说要十多万的钱住院,结果他带小孩去广州医院只花了8毛钱就治好了,就在媒体上爆光。后来就不行,孩子还是有大毛病的样子。
7. 八毛门的介绍
八毛门,2011年9月7日曝光,一个出生仅6天的婴儿无法正常排便,深圳市儿童医院建议做造瘘手术,全部费用需10万元;而学医的父亲陈先生拒绝了手术,到另外一所医院仅开了0.8元的石蜡油,即缓解了孩子症状。10万元手术费与8毛钱间的巨大反差,引起公众对此事的极大关注,该患儿最终诊断的确为先天性巨结肠,当事人事后已做道歉。
8. 八毛门
八毛门,2011年9月7日曝光,一个出生仅6天的婴儿无法正常排便,深圳市儿童医院建议做造瘘手术,全部费用需10万元;而学医的父亲陈先生拒绝了手术,到另外一所医院仅开了0.8元的石蜡油,即缓解了孩子症状。10万元手术费与8毛钱间的巨大反差
但是后来陈发现自己错了,因为病情恶化了,医院没诊断错.,给医院道歉了
9. 八毛门事件反映了医患关系中哪些问题
2011年,被深圳儿童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经另一医院开出8毛钱处方治疗后症状缓解,患儿父亲陈刚公开此事,并要求巨额赔偿。不料此后患儿病情反复,10月在武汉同济医院最终确诊为巨结肠并成功手术,陈刚留下致歉信,对自己的“无知”向深圳市儿童医院表达歉意。
“八毛门”事件反映出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病人对医生缺乏信任的现状~
10. 制造八毛门那个混蛋现在在哪里
南方周末柴会群那个派系的人捧出来的,现在还好好地当着记者并不断地知道激化医患矛盾的医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