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克己
扩展阅读
济南相关的股票代码 2025-07-08 05:36:30
股票行情出现q 2025-07-08 05:35:03
光洋科技集团股票行情 2025-07-08 05:35:03

克己

发布时间: 2022-01-25 11:35:54

1. 克己啥意思

克己
克己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è jǐ,意思是克制和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也指旧时商店自称价钱公道,不多赚钱。
基本信息
词目:克己
拼音:kè jǐ
英文:self-denial
解释:克制自己的私心;对自己要求严格。

2. 求关于“克己”的故事

"克己"有以下几种意思:

  1. 克制私欲,严格要求自己。

《论语》有颜渊:"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春秋时代的颜回认为,"仁"的解释就是孔子所说的,人人要克制私欲,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不要自私自利。颜回认为自己的老师孔子所宣讲的仁,只要大家都能花一天时间来做,恢复圣王贤人要求的礼制境界,那麼天底下所有的人都会了解仁,也能实践"仁"的理想。

2.节俭、俭省。

清代的武训是山东省堂邑县(今属冠县)柳林镇武庄人,家境贫苦,因家中排行第七,人称武七,后改名武训。

武训终身行乞办学,身边不留分文,平日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克己了大半辈子,都拿去捐资兴学。

3.旧时称物价便宜、低廉、公道为"克己"。

《官场现形记˙第八回》说:「陶子尧道:『这个自然,价钱克己点。』」

这本小说讲述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晚清官场腐败而人民生活痛苦,这本书是晚清谴责小说,共60回,作者李宝嘉(1867年-1906年),字伯元,号南亭亭长,江蘇武进人,写作此书讲了那时社会与官场上的人物,非常真实。

又如《文明小史》是晚清讽刺小说,作者李伯元, 《文明小史》记载八国联军前後的中国,书中没有固定主角,以流动式的人物,反映了中国维新运动期间的时代面貌,《第十八回》就有一句:「现在学堂开的多了,所以敝学堂格外克己,以广招徕。」讲当时的知识分子想开学堂,有别於一般富家或官家的学堂,自己省吃俭用,才能扩大影响,招到更多出身中下阶层想读书的人民来入学。

3. 克己的意义

1、奉公克己

【拼音】: fèng gōng kè jǐ

【解释】: 指严以律己,一心为公。

【出处】: 《东观汉记·周泽传》:“[泽]为渑池令,奉公克己。”

【拼音代码】: fgkj

【近义词】:克己奉公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一心为公

2、复礼克己

【拼音】: fù lǐ kè jǐ

【解释】: 克:克制,约束;克己:约束自己。指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

【出处】: 《晋书·李充传》:“室有善言,应在千里,况乎行止,复礼克己。”

【举例造句】:

【拼音代码】: flkj

【近义词】:克己复礼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约束自己

【英文】: restrain oneself and restore the rites

3、省身克己

【拼音】: xǐng shēn kè jǐ

【解释】: 检查自身过失,克制自己非分之想。

【出处】: 明·钱德洪《王文成公〈大学问〉跋》:“吾党各以己见立说,学者稍见本体,即好为径超顿悟之说,无复有省身克己之功。”

【拼音代码】: xskj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4. 论语中关于克己的句子 谢谢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翻译:颜渊请教如何行仁(仁,人生正途),孔子说,能够自己作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就是人生正途。不论任何时候,只要能够自己作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天下人都会肯定你是走在人生正途上。走上人生正途是完全靠自己的,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希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努力做到这些话。 解读仁:在学生心目中,只知道行仁很重要,但不明白“行仁”所指的就是人生正途,这种人生正途又与择善固执有关。孔子的回答正是指点个别学生如何择善,因而没有标准答案。克己复礼:这四个字不能分两段说,而是一气呵成,否则己与礼互相对立,难免沦于性恶之说或以礼为外加于人的观点。这句话是指:人应该自觉而自愿,自主而自动,去实践礼的要求;礼的规范是群体的秩序与和谐所不可或缺的;个人与群体的紧张关系在此化解与无形,使“仁”字“从人从二”的通感意义充分实现,然后天下自然肯定你是走在人生正途上了。为仁由己:克己与由己并观,更显示人的主动性是行仁的关键。至于复礼,则扣紧以下四目而言,因为所谓实践礼的要求,在具体做法上必须先求四勿,犹如在固定的航道上,人生之行才可一帆风顺。 背景知识
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可惜英年早逝(营养不良)。颜渊的死对孔子打击非常大,孔子曾恸哭颜渊,旁边的学生都觉得孔子哭得过分伤心,因为孔子的儿子死时,孔子都未曾像这样痛哭过。孔子反驳,有吗?我不为这样的学生恸哭,又要为谁这样恸哭呢?(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足见颜渊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因为孔子认为颜渊才是唯一了解孔子思想的人,能为孔子传道,而颜渊却先孔子一步离开人世,等于是断了孔子的“后路”,实属“不孝”。因为曾有“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孔子被匡城的群众所围困,颜渊后来才赶到。孔子说:“我以为你遇害了呢?”颜渊说:“老师活着,回怎么敢死呢?”)” 。可见孔子与颜渊的关系非同一般,犹如父子,难怪子恸哭。
“克己复礼”中的“克己”并不是克制、约束的意思。“克”的意思在此为能、能够的意思。孔子教学生因材施教,颜渊是孔子学生里面最没有欲望的。(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对于一个最没有欲望的学生你跟他说你要克制欲望这不是搞错了吗?如果前面“克己”讲成克制自己的欲望,后面“由己”讲成要由自己来做。这不是矛盾吗?难道是将一个自己分两半,一个是不好的自己要克制,一个是好的自己要由己?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孔子非常认真看待颜渊请教是仁这件事,而孔子的回答也一定是孔子一生学问的精华,就是把人生从被动变为主动。
http://ke..com/link?url=d2-Vm3oXCE-4EZ4VU8eb-

5. 克己是什么意思

守心:坚守节操之心。《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戊 之为人也,远不亡君,近不逼同,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

克己:谓克制和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守心克已是指坚守节操与本我,克制和约束自己。

造句:

1、焦裕禄是个守心克己的好干部。

2、他这个劳模,只知守心克己,自己有什么私事,从来不提。

3、他一直是一个奉公守法、守心克己的人。

(5)克己扩展阅读

守心克己近义词:克己复礼、奉公克己、克己自制

守心克己反义词:为所欲为、假公济私

守心克己英文翻译:Keep your mind and keep your mind。

英文例句:

他是一个守心克己的人

He is a man who keeps his heart and mind.

他一直守心克己,从不麻烦别人。

He has always kept himself in mind and never troubled others.

6. 朱熹 克己

何谓“克己复礼为仁”?虽是清清楚楚的几个字,可是千古争论颇甚。

朱熹《四书集注》中注此章时说:“仁者,本心之全德也。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盖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坏于人欲。故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全德复全于我矣。”

朱熹把“仁”看作是抽象的“本心之全德”,显然是错误的。末学前已论述过,孔子的“仁”是“爱人的感性实体”,是有具体所指的。这里的“为仁”,是建设或实现“仁体”的意思,具体说来,是指全社会成员能以礼相爱的社会,犹如我们今天说“建设和谐社会”。克己复礼则是“为仁”的手段,或方式方法,或途径。

那么,朱熹所说的“己,谓身之私欲也”,对不对呢?不对。谁没有私欲?诸如满足食色之欲。如果“克”掉这些欲望,还活不活?朱熹提出“灭人欲”,当然也是不确当的。也许有学人说,朱熹所说的“欲”是指“贪欲”,是指理不当取之“欲”。这样理解,也可以。但孔子有“欲仁而得仁”句,说明“欲”有“良欲”。朱熹唯指“贪欲”,便是用辞不规范,容易造成混乱。即便是朱熹说清了自己将“欲”是指“贪欲”,将这里的“己”说成“身之私欲”也不妥当。为什么呢?“欲”者存在于意识中,克己,是指战胜自己意识中有贪欲吗?哪些是意识中的贪欲呢?须要判断。这只是“思想斗争”,而不是行为约束。孔子已有“约之以礼”的说法,意思是:用礼制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假定朱熹所说的“身之私欲”是指“贪欲”,贪欲未必有行动。规范行为易,节制贪欲难。为什么这样说呢?用制度规范行为,有自觉的也有不自觉的,通过节制贪欲来规范行为必须是自觉的;但约之以礼,便有可能是不自觉的,如乐礼乐便可形成不自觉的规范效果。在孔子看来,如果创造一部文明之礼,不论你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守礼,都是“为仁”的行为。也就是说,你只要不表现出“非礼”来,就不会损害别人,你与别人就不会产生对抗性的矛盾,也就是有礼了,社会也就“无讼”而成为仁之体了,社会当然也就和谐了。所以,孔子的“克己”不是“克制自己的贪欲”而是约束自身的非礼行为。

实际上,在《论语》的“克己复礼”章中,孔子已就其“克己”的含义非常明确地表白出来,

当颜渊说“请问其目”时,孔子便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目”,就是具体项目的意思。孔子的“非礼四勿”中的“视、听、言、动”实际上是指一切别人可见或可判断的行为。

所以,历史上其他一切对“克己复礼”注释都不准确,还是唯有孔子自己注释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最准确。也就是说,孔子的“克己复礼”就是“非礼四勿”的意思。如此解,则够了。

7. 克己慎独,是什么意思

无论何时何地,都克制和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1、克己

读音:kè jǐ。

释义:克制自己的私心、对自己要求严格;商店自称货价便宜,不多赚钱;节俭、俭省。

近义词:自制、公道、好处。

2、慎独

读音:shèn dú。

释义:儒家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指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需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7)克己扩展阅读

克己:谓克制私欲,严以律己。《汉书·王嘉传》:“ 孝文皇帝 欲起露台,重百金之费,克己不作。”

慎独: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

出自《大学》《中庸》,对于其含义,东汉郑玄注《中庸》“慎独”云:“慎其家居之所为。”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8. 克己什么什么成语

克己复礼

【拼 音】:kè jǐ fù lǐ

【解 释】: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出 处】:《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示 例】:~,以奉始终.(汉·班固《东都赋》)

克己奉公

【拼 音】:kè jǐ fèng gōng

【解 释】: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出 处】:《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示 例】:我们要学习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9. 克己为人是什么意思

你好,克己为人释义是: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度,来自一个典故: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人的风度。孙泰娶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儿。之前,姨母年纪大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姐妹俩中,姐姐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妹妹。”姨母去世后,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有人不解,问起这件事,孙泰说:“她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

克己为人涉及的是忠德主体本身的道德修养,克己方能修身,克己就是克制私欲,严以律己,严格要求自己,每个人都要以克己为人、终身廉洁为根本的立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