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铜价上涨的最终原因是什么
近期铜价上涨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中国铜企减少国内精铜供给的原因。
技术上看3月中上旬铜价的大幅下跌行情需要修正,这给铜价的最初上涨以动力。铜价在2月底开始下跌并有所加速,3月10-12日铜价更是一举向下突破近1年以来的振荡区间下沿,在很短的时间内跌至43700点一线。这和当时融资铜大量涌入市场有关,也和铜价的长期下跌趋势有关。但无论如何,这种短期的大幅下跌之后形成很强的反弹需求。特别是这种大幅下跌引发国内铜企以减少国内铜供应来应对。3月20日前后江铜副总经理吴育能就在电话中对媒体表示中国大型铜冶炼厂已同意将精炼铜每月出口量增加至15万吨,同时并考虑减产。随后金川集团在其网站上称冶炼厂设备故障,将减少出货量。从最新的国家统计局数据看,3月份中国铜产量59.41万吨,4月份58.42万吨,均低于去年11-12月份的61-65万吨水平。可见国内铜企是真实地减产了,据报道铜陵有色和金川集团是减产的主力,二者以检修为名减少了产量。而且报道也显示江铜也实实在在地增加了精铜的出口。所有这些使国内现货市场铜供给紧张,现货铜升水大幅飙升,在4月中旬以后大部分时间在700-1000元/吨之间。
此外国际市场上lme铜库存由3月的26-27万吨减少至20万吨以下,同时一些迹象表明似乎有国际机构在控盘LME铜市,在5月14日即5月第三个周三的月度集中交割日当天更是有意拉高。这些也都给铜多头一些拉升铜价的理由。分析以上的看多因素,我们认为它们更多地是一种短期因素:技术性反弹动力本身就是一种长期下跌过程中的短期市场表现,而国内铜企非正当原因的减少供给也不可能长期持续,不符合企业长期经营规则,目前市场上铜精矿供给充足、铜冶炼能力不断增加也决定减少供给不可能长期持续。
LME铜库存减少可能是最有影响力的因素。但是LME铜库存自去年年中开始从67.8万吨的历史高点逐步减少,至目前的20万吨以下,更应理解为一个库存转移的过程,这些减少的铜大部分进入中国保税区仓库甚至可能是中国国储局的仓库。国际机构在月度集中交割日的多逼空行为经常出现,不足以成为长期上涨动力
⑵ 沪铜下跌是偶然还是必然
沪铜下跌是必然,因为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不足,沪铜处于回落周期。
⑶ 人名币贬值影响铜价吗
周三国内外铜价继续走低,沪铜(44900, 340.00, 0.76%)主力1405合约最终收盘价49680元/吨,成交量略有萎缩至366326手,持仓减少12374手至283850手。夜间沪铜指数的总成交量萎缩至163136手,但依然处于成交量较大的状体。
隔夜美元上涨,主要受益于最新公布的美国1月新屋销售环比上升9.6%,高于前值-7%,1月新屋销售总数为46.8万户,远高于预估值40万户,创了近五年新高。新屋销售数据走强或许将会成为此后美国 经济数据全面反弹的开始,因此美元反应较为激烈,由此铜价继续走低。
国内市场较为关注人民币连续贬值的情况,从一月底至今人民币已经连续贬值了1.5%,至6.1307。而外管局的态度认为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市场主体应主动适应、积极应对。态度偏积极,由此可以看出此次人民币贬值是政府有意而为之,其背后的意义在于针对1月较高的进出口数据,通过提高融资成本来抑制合法的融资贸易,这在融资铜方面或将逐步体现,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后期融资铜需求难有增长或有所萎缩,对铜现货形成直接的供应冲击。
无论从宏观还是基本面角度来看,铜价下跌仍未结束。
⑷ 融资铜的介绍
融资铜,进口来的铜,借助一张银行远期信用证,摇身成为部分国内企业获取低息资金的重要手段。而这些铜也有了一个专属名字“融资铜”。中国国内企业通过授信银行开立远期信用证给境外贸易商,到单T/R (信托收据)得到货权单证,“转卖”其他贸易商(通常就是原境外贸易商)或通关后国内市场销售,即期获得相应货款,信用证到期后再偿还银行资金,此做法给企业带来了几个月的流动资金,这就是所谓的融资铜、融资铝、融资锌、融资橡胶、融资油等等。
⑸ 融资铜的融资铜整顿
高盛2013年5月发布的报告指出,融资铜的整顿堪称中国的“雷曼兄弟事件”。高盛的统计认为,2012年初以来中国短期外汇贷款中约10%可能与铜融资相关。更广泛地说,近2013年的这几年来,中国保税区库存与短期外汇贷款一直存在正相关关系。不过,高盛认为这种好光景即将结束。
随着中国外管局《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即将实施,铜贸企业压力正在与日俱增,这些企业的调整甚至会带动全球铜市的震荡。
鉴于本轮外汇局要整顿的重点目标就是信用证的发放和贸易公司的活动,为满足政策规定,高盛认为铜融资的各方都需要调整原有做法,而调整的结果有可能是铜结清,铜融资的全面结清可能为铜价带来下行压力,因为用于利差套利的铜从正回报/利差资产转为负利差资产。
对于虚拟铜贸而言,整个交易环节,至少需要一家境内具有进出口资质的发起企业甲、境外的出口企业乙(以香港为主)、甲境外分支机构丙以及境内银行丁。为了避免被外汇局列为B类公司,参与交易的母公司及其境外分支机构可能会通过以下方法削减美元信用证负债:甲卖出流动资产来为美元信用证提供资金,而丙在境外借入美元为境外美元债务办理信用证展期。
这时的整体影响在于减少可用信用证的规模,进而可能影响融资铜交易。截至2013年5月,我们还不清楚一旦这些公司被划归B类将会有什么具体变化。不过,如果B类公司被禁止进行信用证展期,那么可能会加快融资铜结清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贸易公司可能被迫出售包括铜在内的流动资产,以偿还此前融资铜交易中积累的信用证债务。
对于银行丁而言,高盛认为为了满足外汇局规定,其可能会通过削减信用证发放及增加外汇(主要是美元)净多头的方式来调整资金头寸,这两种方式都可能会直接削减铜融资交易的总规模,并提高信用证融资成本。
而对于离岸企业乙而言,在没有较大收益的情况下,其可能没有理由支持让保税铜停留于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之上。高盛认为,如果上述调整发生会导致大量保税港或到港铜流向境外市场,导致2014年境外铜供过于求。
高盛的报告指出,未来1-3个月中国市场向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市场涌入的额外现货铜可能至少将达20万-25万吨,占全球季度供应量的4%-5%,从而引发期货升水扩大并可能对现货铜价带来下行压力,而且现货市场也会倒逼期货市场。高盛进一步调整其原有估价,认为8,000美元/吨的6个月铜价面临下行风险。未来12个月来看,铜价短期内的进一步上涨将是良好的卖出时机。
⑹ 什么叫 融资铜
信物宝了解到:
进口来的铜,借助一张银行远期信用证,摇身成为部分国内企业获取低息资金的重要手段。而这些铜也有了一个专属名字“融资铜”。一参与进口铜融资的进出口企业人士,向记者具体解析了融资过程。
首先,当伦敦以及上海两地铜比价合适时,先在伦敦金属市场上做一个买入交易,业内人通常将其称为“点价”。所谓两地比价合适,对于不同的企业尺度不同。通常情况下,上海铜价格与伦敦铜价格的比值在8.3以上,就是合理比价,有利于进口。不过由于存在无风险套汇和套利,一些企业融资后去投资的项目收益率很高,这一比价可以向下调整,进口的比价可以根据企业的目标收益做出一定的调整。
在伦敦点价的同时,企业需要在沪期铜市场上做一个相应的空头头寸,也可以称做“保值头寸”。这样就可以锁定进口、卖货整个融资过程中的价格波动风险和收益。比如,一批在去年12月点价买入的1000吨货,运输需要1个多月,在今年1月底被卖出。整个过程中,国内期铜价格从12月的54000元/吨涨至1月时的60000元/吨附近,在期货市场的空头头寸大约亏了600万;不过在现货市场上,进口铜的成本大约为54000元/吨,1个多月后在现货市场上约以61500元/吨的价格抛出,在这当中,企业赚了约750万元,风险和收益基本都被两地的期货市场锁定。
其次,企业在同外方签订了进口合同之后,就可以向银行开立信用证。所谓信用证,企业可以先不交付给外方货款,由银行先垫付,直到信用证承兑日到期后,企业才将货款支付给银行。根据不同企业的要求,信用证承兑日可以分两种:90天和180天。银行根据企业不同的信用,会在开立信用证时,让企业缴纳一定比例的信用证保证金。一般信誉好的企业,保证金比例大约在15%至30%之间。
再次,企业将这些进口铜在国内市场上按照市场价抛出,将资金套现。这部分资金由于可以在90天或者180天后才偿还,在此期间,企业的这部分货款就相当于一个短期的贷款。如果企业投资的项目收益很高的话,可以将以上的流程在接近90天或180天时,再操作一次,这样新获得信用证的资金可以偿还之前的信用证资金,前后衔接,就相当于一个更长时间的融资贷款。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除了进口融资以外,由于人民币升值和内外货币利差的存在,有不少企业还可以从中进行套利交易。开立进口信用证后,银行是以外币(大部分情况都为美元)交付给国外卖方,而买方可以在承兑期后以外币支付给银行,同样也可以通过购汇以人民币支付。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之下,90天后或者180天后的汇率肯定是有利于购汇方的,因此企业都选择后者,即以购汇方式还款。过去一年中,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7%,按照这样预期,90天后,这些融资者从汇率兑换套利中也能获得1.75%的收益,180天这种收益则为3.5%。
信用证承兑日之前买方需承担的利息为:Libor+100点,1月份美元的Libor利率大约在4%左右,那么这笔资金半年使用的成本大约在年利率5%左右,而我国目前人民币贷款年利率在6.57%,这之间又存在着1.57%的利差收益。随着美元的继续降息,这一利差套利空间将会更大。
⑺ 融资铜为什么会造成铜价的下跌
铜价的下跌不是单单因为融资而下跌,铜价的下跌是根据各个地区的囤积量,和建设用量有关的,所以铜价下跌不能认为是融资这方面造成的
⑻ 融资铜的融资铜与融资矿的三点差异
首先,融资铜的主体多数是贸易商,而融资矿的主体是钢厂和贸易商,但钢厂占比略高。据我们了解,很多钢厂通过有信用额度的矿贸商来开立信用证。铜贸易商进口铜需要马上卖出或在期货市场卖出保值,价格下跌过程不易出现现货集中抛压的局面。而对钢厂来说,进口铁矿石既可以用来生产,也可以用来融资,因此我们看到2013年12月份BDI指数、铁矿石的进口量均开始出现攀升。如果2014年钢材下游需求能如期释放,那么融资需求产生多余的铁矿石或会通过增加开工率消耗掉,但是今年钢材下游需求释放程度明显逊于往年。在银行收紧贷款资金和信用证额度的情况下,信用证到期了钢厂多余的铁矿石只能通过现货市场卖出兑现来给银行还钱,这加剧了对铁矿石价格的抛压,去年11-12月份铁矿石融资的信用证恰好今年3-4月份需要还钱给银行,这就不难理解近期铁矿石现货价格跌跌不休的原因了。
其次,和融资铜多数参与了套期保值不同,融资矿通过期货市场保值的比例或不大。由于融资铜市场和铜期货市场发展时间较长且成熟度较高,很多融资铜的贸易商会对现货铜进行卖出保值。国内融资矿市场和铁矿石期货市场发展时间均不长,成熟度都不太够。同时,铁矿石期货市场总体量能比较小,截至3月7日,大商所铁矿石期货指数空头持仓约2500万吨,而融资矿量约4500万吨,期货持仓中再扣除部分投机的头寸,可见融资铁矿在期货市场参与套期保值的量很小。这意味着,在铁矿石现货价格不断下跌的时候,融资的铁矿石价值在不断下降,没有保值的结果必然逼迫融资方通过抛售铁矿石减少损失。
最后,铁矿石现货市场的流动性远不如铜,仓储运输成本高,没有铜容易保存。铜市场成熟度较高、现货流动性较好,而铁矿石作为大宗干散货,很多买卖都是双方长期建立起来关系的延续,违约成本高决定了新的商家不易介入,铁矿石流动性很差。与铜相比铁矿石的单价比较低,这意味着单位价值的仓储和运输成本远高于铜,目前日照港港杂加上港建费29.6元/吨,2个月的免费存放期,2个月后每天0.1元/吨,一年后增加至0.2元/吨,若持有等待行情反弹,单位价值的成本高昂。
⑼ 融资铜的授信方式
融资铜授信方式分为贸易融资和传统融资两种。中国的融资铜是传统融资模式,即国内融资客和国内融资银行之间的融资,融资企业主要是通过各类担保、不动产抵押等形式向国内银行申请授信额度,实质是传统融资。
国外的融资铜是做真正的贸易融资,“融资铜”庄家和境外融资银行之间的融资,主要是通过对仓储管理公司的捆绑,对融资项下货权进行监管,最终对回款实施封闭管理,典型的贸易融资。
“融资铜”的一手庄家,多为大型贸易商,国有、民营企业为主,如五矿、迈科、万向等公司,在境外有成熟的融资结算平台。国内融资客主要是通过这几家主要进口商进行融资铜操作。贸易融资和传统融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融资体系,铜价的涨跌对国内融资客没有任何影响。
⑽ LME库存变化有什么用
当某一商品出现供大于求时,其价格下跌,反之则上扬,同时价格反过来又会影响供求,即当价格上涨时,供应会增加而需求减少,反之就会出现需求上升而供给减少,因此价格和供求互为影响,体现供求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库存。
铜的库存分报告库存和非报告库存,报告库存即交易所库存。
非报告库存是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商、贸易商和消费上首中持有的库存,由于这些库存不会定期对外公布,因此难以统计,故通常都以交易所库存来衡量。
(10)融资铜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LME库存变化因融资铜吸纳稳定的库存使得价格仍偏高,当持续下降的库存不足以改变铜价下跌趋势,但近期正接近可能引发铜价局部反弹的水平,需注意防范。
2、当LME库存变化由于仍存在较大的中美利差,使得融资铜能够维持较大且稳定的库存,从而使得尽管当前铜处于中库存时代,但剔除这部分库存后,真实库存应该接近较低。
3、LME库存如果继续维持超低利率水平,那么总体上中美利差还将稳定较长时间,这意味未来的铜在中库存水平上,其中仍有相当一部分被融资铜所吸纳,使得铜价高于与中库存水平相适应的区间。
4、长期以逢高抛空操作为宜,而中短期来看近期应关注附近的水平,如果跌破则需注意防范局部反弹,反之则维持偏空操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伦敦金属交易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库存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铜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