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渝德科技
扩展阅读
股票买10万手续费是多少 2025-07-13 23:06:40
股票开盘看盘 2025-07-13 23:04:37
金立股票价格查询 2025-07-13 22:57:24

渝德科技

发布时间: 2022-01-30 17:55:03

⑴ 渝德科技蚀刻部是做什么的,具体工作怎样,工作很累吗

是做电子元器件,蚀刻部是做电子元器件精密加工。具体工作要看你是在哪个岗位上工作了。大公司都比较正规,应该不会累。

⑵ 渝德科技和富士康

你不想被逼的跳楼就不要去富士康,你除非心理素质很好。

⑶ 深圳市普渝德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深圳市普渝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07月14日,主要经营范围为电子产品、数码产品的销售等。
法定代表人:张光勇
成立时间:2010-07-14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306104809291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宝安区石岩料坑西门工业区三栋六楼

⑷ 重庆渝德科技

茂德科技9.6亿美元建厂 重庆硅谷梦渐入佳境

然不遗余力。

为承接该项目,重庆市采用了先由地方政府投资约15亿元建好厂房及相关设施,待茂德科技搬迁完成后,再向地方政府买回这些厂房及设施的模式。这一模式大大降低了投资方的风险及财务压力。

重庆渝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学斯12日说,在茂德项目及另几个芯片项目落地后,重庆将逐步形成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等芯片产业链,基本具备发展集成电路相配套的产业资源和人才优势。他披露,重庆市政府目前着力打造的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旨在提升该市的产业层次,“是打造中国西部硅谷的重要举措”。

王学斯此前还曾任重庆市商委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他说,重庆市计划在2010年前实现芯片领域内投资30亿美元。

重庆西永微电子工业园的背后主要驱动者,正是黄奇帆。他今年1月在该市2007年年度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称,芯片业与软件业一样可以进行“无疆域生产”,在电子工业领域,重庆与北京、上海、广州在基础设施上没有差距,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这一块要“特别加大力度”,“其他的东西不能比,其他的因为有2000多公里的距离,物流成本就上去了。”

黄奇帆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曾称,未来重庆将是最重要的芯片生产基地之一。

不过,重庆要实现这个梦想并不容易。目前重庆市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在软件外包方面已经吸引惠普、IBM、EDS等三家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企业入驻,日本最大的软件企业NTT也已经入驻该园区。在茂德入驻该园之前,该园区更多的只是“一个梦想计划与一块土地”。

重庆是一个电子工业基础薄弱的城市,受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各城市定位的影响,重庆在电子领域内的工业基础远不如近邻成都市。尽管重庆目前有信产部“44所”和“24所”,有重庆邮电学院及重庆大学,但是这两个所及两所高校的长处在研发及设计上。“24所”几十年前曾在重庆市永川区拥有国内第一个净化车间,不过此前当地并无现代化的芯片生产能力。因此,该市最初在提出搞微电子工业园后,曾遭到一些人的质疑。

因为现代芯片生产厂动辄需投资几十亿元,因此当地一些人曾认为重庆做芯片工业是“痴人说梦”。这些质疑在该市与台湾日月光集团达成投资协议后逐渐消除,日月光集团计划斥资10亿美元在渝设立一座芯片封装厂。

如今,最先放出消息的日月光集团落在了茂德科技的后面。到目前为止,日月光集团在渝投资计划仍无明显进展。不过针对此项目,今年以来,重庆市多个政府部门的年度工作会议,均称“要在今年取得阶段性成果”。

此外,目前重庆市还在争取茂德科技的12英寸芯片项目进入。但目前情况是,因台湾当局阻挠,茂德科技的12英寸芯片可能面临与日月光集团重庆项目相似的处境。对此,温珍荻12日也以“敏感”为由,对记者有关“12英寸芯片项目”的相关提问笑而不答。

⑸ 重庆富士康地址在哪里

重庆富士康地址在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综保A区,重庆富士康厂区位于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去重庆富士康的坐车路线:乘坐地铁1号线至微电园站,换乘249路或276路公交车到终点站综保a区下车即到。

⑹ 渝德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工资高不高

还可以呀,我知道一个站 ,提供很多公司的薪水查询,你搜下一站看看

⑺ 请问成都富士康科技集团的地址在哪

成都目前没有富士康
不过重庆有富士康了
它的地址是:重庆富士康地处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镇,该处为微电园,那里还有有HP和渝德科技两家企业.

⑻ 7月18号,有人在陈家坪的夏季人才交流会上投了 重庆渝德科技 吗你们得到面试通知没有

怎么说呢,这种实在是不好说,只有等等看,但是一般情况下,基本上一个星期没通知你,说明没什么戏咯。。。。

⑼ 渝德科技好 还是 川仪6厂 好啊

渝德科技不是很清楚,但是川仪六厂还是稍微了解一点滴。
川仪六厂在原来四川仪表总厂中是生产薄膜电路的,后来在80年代末期,从意大利引进厚膜电路生产线,带来了六厂的大发展时期(黄金十年吧)。但随着产业更新和缺乏核心技术,现在引进沦为人力密集性的加工厂,给诸如华为之内的作配套。据说现在全厂基本上就是给人绕线圈,还在外面有其他协作单位帮助其绕线圈。
结论:现在状况勉强维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