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朱德有几个孩子
2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儿子朱琦(萧菊芳所生)。
女儿朱敏(贺治华所生)。
朱琦(1916.9-1974.6.10)原名保柱、谱名宝书,朱德之子,萧菊芳所生。四川仪陇人。青少年时期在延安学习、工作。
1948年从部队转业到石家庄铁路局机务段当练习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在石家庄铁路局担任火车司机。1974年因病去世。
朱敏(1926年4月18日—2009年4月13日),原名朱敏书,四川仪陇县人,朱德元帅唯一的女儿,1926年4月18日(一说为4月10日)生于莫斯科,母亲是贺治华,未满周岁时回到四川成都。
(1)朱得扩展阅读:
朱德孙子:
1.孙子朱援朝,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2.孙子朱和平,全国政协委员、空军少将军衔、空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
3.孙子朱全华,任朱德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执行主任。
4.孙女朱新华,任解放军总医院干休所门诊部主任。
5.孙子朱国华(1983年,死刑)。
朱德外孙:
1.外孙刘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副院长。
2.外孙刘康,从事中德之间的商务交流。
3.外孙女刘敏,法语译员。
4.外孙刘武,解放军某研究所大队长。
Ⅱ 朱得将军英雄故事
一块银元
三千多名战士驻扎一个村,吃饭吃菜成了一件大事。刚开始,由于地主老财造谣惑众,加上村民对红军并不了解,许多人弃家躲避,来不及逃的人关门闭户,筹集粮菜一时陷入了困境。朱军长严明纪律,让战士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一天,两名战士到村南一户人家,大门紧锁,听说已逃到外村亲戚家中。只见其家门口有一个南瓜大架棚,十分旺盛,棚上挂着两个黄艳艳的大南瓜,小战士心想:人家又不在,怎么个买呢?太个子战士说:“把两个南瓜割下,我写一张纸条,钱以后送来。”说完割下南瓜,写了一张字条“买两个南瓜,以后付钱。一~红军”.放在架上回去了。有一天晚饭,朱吃到香酥的南瓜饭后,询问谁买的瓜真是好吃时,他才知道南瓜没有付钱。他让人叫来那二位战士,从背包里带出一块银元,语气严肃地说:“人不在,也不能白吃呀。”说完要二位战士去还钱,两位战士原以为办了一件好事,却受到首长的批评,顿时面面相觑,等他们回过神来时,早已站在身旁的排长对他们耳语了一番,这时他俩才兴冲冲地走了。
再说红军进村后,帮助村民打扫庭院、挑水劈柴。一位大爷病了,还派医生为他诊治……一桩桩军爱民的好事在村里传颂着。村民们消除了误解,事实戳穿了地主们造谣中伤的阴谋,外逃的村民回来了,村子里家家户户敞开大门,争相帮红军做事,有送粮送菜的,有送儿子来帮丁当兵的,真是军民鱼水一家亲啊。又说村南那户种南瓜的村民叫陈亮,他携妻带儿回到家里,一切依然如故,十分高兴。只是棚上两个南瓜不见,他心里想:家在就好,两个南瓜算是让贼偷了罢,也不把它当回事,在村民会上他无意说了这事,没想到那二个战士又狠狠挨了一顿批,可他们心里不服气哪。
一天,陈亮的妻子上棚割南瓜叶准备煮了喂猪,不经意间看见被割走的一个南瓜蒂上用红布扎着一个小包,他拿下来一看,里面包着一个金闪闪的银元,还有一张小纸条,可他不识字,急忙拿到村里给丈夫看,只见字条写着:“老乡:买2个瓜送上一块银元。一一红军’’村里人顿时都聚拢过来,有的窃窃私语。陈亮顿时面红耳赤,捶胸顿足,大声说:“我好糊涂啊,原以为南瓜被贼偷了,没想到红军大哥纪律严明,买东西付钱,一银元可买好多南瓜呀。”说完他拉着郭夫爷一起找朱军长,一是把银元还了,二是要向两位战士赔罪。朱军长激动地对他们说:“这是红军应该做的。银元你留着,至于赔罪由我来吧。”回到家里,陈亮倾其所有,把鸡蛋、鸭蛋和鸡鸭装满箩筐,上面用红纸写着“拥军爱民”,一家三口人高高兴兴担着慰问品走向美魁堂,听说红军走的前一天,他还特地屠杀大肥猪前去慰劳。
一石激起千层浪。陈亮的“银元故事”在村里传遍了,拥军爱民在福鼎在横口成了时尚,蔚然成风。后来,一位诗人以此为题材写了一首《南瓜蒂上长白银》的诗还在省里获奖,而一位画家以此为题材的国画也得了奖。从此,拥军爱民的优良风尚在福鼎在横口在永春代代相传,永远相传。
伙夫式的形象特征一次又一次救了他
1928年12月,朱率领部队在资兴驻扎,敌人闻迅来抓朱。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朱见逃不脱敌人的包围,使走进一家祠堂的厨房,随手拉了一条围裙系在腰上。敌人冲进来就问:“你们的总司令在哪里。”朱指指身后:“在后面。”敌人又问:“你是干什么的?”朱干脆地回答:“我是伙夫。”但几个敌人仍有些不放心,把这“伙夫”拉到灯下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穿得破破烂烂,胡子老长,真是一副伙夫样。于是信以为真,便急忙到后面搜索。朱趁机打开窗子,逃之夭夭。
1929年2月,国民党刘士毅部乘黑夜包围了驻扎在项山的红四军军部。此时,朱的妻子伍若兰要朱先走,随部队突围,自己掩护,朱不肯扔下妻子不管,正在争执之时,房门“哗啦”一声被踢开,十几个黄蜂似的敌人揣着枪,气势汹汹冲了进来。伍若兰迅速夺过朱手中的枪,随即故意对冲进来的敌兵呵斥说:“你们不在前边打仗,跑到我屋里来干什么?”说着,回头对站在一边的朱大声命令:“老伙夫!还不出去打一桶水来给军长洗脸!”朱“唔”了一声,点头答了个“是”,抽身欲走。一个瘦猴模样的家伙用枪拦住朱,另一个敌兵用枪口对准伍若兰,第三个敌人旋即夺下伍若兰手里的驳壳枪。 “他是你们什么人?”敌人逼问道。
“他是我和朱的伙夫!”伍若兰异常镇静地答道。敌兵见朱满脸胡须、身着普通士兵装束,觉得不象当大官的样子,也就将主意力转向伍若兰:“妈的!朱睡在哪里?”此刻,朱乘机提着一只小桶走出房门。
“他在后边那间屋里睡觉,”敌兵为抢头功,争相往里边那间屋冲去,伍若兰扭身飞出房门,飞也似的朝村外跑去,由于她当时身怀有孕,加上一颗流弹射穿她的脚踝,不幸被敌人抓获。1929年2月8月,伍若兰英勇就义,敌人还将其头颅解送长沙示众。
伍若兰的死是朱终身的一个遗憾和隐痛。然而,如若不是不起眼的普通相貌和装束作护身符,即使有伍若兰的机智勇敢,朱也难以脱身。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伙夫式的形象特征再一次帮助他出脱了危难和火海。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朱的平易近人,与士兵打成一片,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潜在的护身符,在危难时候大显身手……
Ⅲ 朱德同志生平简历
朱德
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927年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同年4月,率起义军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毛泽东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春和周恩来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严正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坚决拥护和支持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长征途中,对张国焘的分裂红军和叛党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总司令)。转战晋察冀鲁豫等省,建立和扩大抗日根据地。1940年冬,提出“南泥湾政策”,对发展大生产运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随后又和毛泽东一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指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49年11月至1955年5月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是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1959年4月起任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Ⅳ 朱德的后代子女都干啥
朱德的后代:
1、儿子朱琦(萧菊芳所生)和儿媳赵力平
2、孙子朱援朝,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3、孙子朱和平,任重庆警备区司令员。
4、孙子朱全华,任朱德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执行主任。
5、孙女朱新华,任解放军总医院干休所门诊部主任。
6、孙子朱国华(1983年,死刑)
7、外孙刘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副院长。
8、外孙刘康,从事中德之间的商务交流。
9、外孙女刘敏,法语译员。
10、外孙刘武,解放军某研究所大队长。
(4)朱得扩展阅读:
朱德孙子被枪毙事件:
警方展开行动后,在搜查葛志文家时,取得重大突破,查获了一本记载着众多女性姓名和通讯地址的通讯录,根据这个线索,警方找到了大量的受害人,对六人进行指认,收集了充分的犯罪证据。到1985年2月15日,六人全部被抓获。
1986年1月17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说:“高级干部及其子女绝大多数是好的。但是现在确有个别干部子弟泄露经济情报,卷入了情报网,出卖消息,出卖文件。
越是高级干部子弟,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他们的违法事件越要抓紧查处,因为这些人影响大。犯罪危害大。抓住典型,处理了,效果也大,表明我们下决心克服一切阻力抓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天,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胡启立在中央党校毕业典礼上也说道:“现在要从抓大案、要案入手,特别是那些有高级干部及其子女插手的大案要案,一定要冲破阻力,一抓到底。杀一儆百,挽救一批干部。
1986年2月17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刑事裁定,维持一审判决,以强奸罪、流氓罪判处胡晓阳、陈小蒙、葛志文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同案犯陈冰郎、陈丹广、康也非三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5年、3年。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权,核准对此三人的死刑。
陈小蒙得知后说:“想不到现在共产党动真格的了!”经胡耀邦等领导人过问后,于1986年3月对三人执行枪决,此事引起社会轰动。除了胡晓阳、陈小蒙等人外,在京津沪等主要城市的官二代、军二代聚居区,警车穿行,人人自危。
天津枪毙了朱德的孙子朱国华以及天津警备区的军队子女等,杭州枪毙了将门之后熊紫平、熊北平兄弟……不少作恶的干部子弟在“严打”中落网甚至被处以极刑,“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被认为是这次“严打”的一个突出“亮点”。
Ⅳ 朱德是怎么死的
朱德去世是因感冒转成肺炎,因糖尿病引起肾衰竭,最后去世;
朱德外孙子刘建回忆:“1976年6月底,爷爷因感冒发烧住进医院,爷爷自生病住院到去世一共10天。
爷爷病重的时候我陪着奶奶和妈妈在病房值班,爷爷的病一天天的加重,由感冒转成肺炎,因糖尿病引起肾衰竭。
由于排不出小便,导致身体浮肿。
前来探望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着急并指示医生们要全力抢救。”当时朱德不知道自己病得这样严重。
1976年7月6日下午3时,朱德逝世,享年90岁。
(5)朱得扩展阅读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朱德同志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并在党内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朱德同志身经百战,历尽艰险,功勋卓著,在每一个重大关头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作出了杰出贡献。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朱德同志怀着“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的决心,率领抗日将士挥师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朱德同志坚决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抗战,力挽狂澜,为挺进敌后、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0年5月,朱德同志从太行前线回到延安,协助毛泽东同志领导各敌后根据地的抗日战争。为克服陕甘宁边区的严重经济困难,朱德同志响应毛泽东同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亲自指导和推动大生产运动,倡导培育了“南泥湾精神”,成为人民军队的一个光荣传统。
Ⅵ 朱德简介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建国初期,兼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为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组织纪律,克服党内各种不良倾向,保持党的优良作风,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还多次出国访问、会见外国领导人,增进了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友谊。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曾遭到林彪、江青集团的侮辱和打击,但受到毛泽东的保护。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
(6)朱得扩展阅读
朱德的故事
1、以身作则
朱德有个侄孙,不太安心在农村工作,曾几次写信给朱德,请求朱德把他调到北京工作,朱德都拒绝了。后来这个侄孙参了军。一次从东北回老家探亲,途经北京时去看望了朱德。
朱德对他说:“你参军了,咱们是革命同志关系,而后才是其他关系,你要遵守部队纪律,好好学习,严格训练,努力进步。”
几年后,这个侄孙临近复员时到北京请求朱德帮他在城里找个工作,朱德说:“使不得,回原籍安置是政府的政策,我要带头执行,不能有半点特殊。你在部队入了党,共产党员更应该服从组织纪律。
仪陇县天地广阔,需要你,你要愉快地回老家去,由地方组织安排,无论干啥都要干好。”这个侄孙听从了爷爷的教诲,愉快地回到了家乡,当地政府安排他当了公社的放映员。
2、普通一兵
1929年的一天,朱德的通讯员在行军路上病倒了。朱德硬要通讯员骑上他的大黑马,自己挑担子。当部队要到松源的消息传开后,当地群众比过年还高兴,都巴不得立刻见到朱军长,但是因为谁也没见过朱军长,不知道哪个是他。
党代表告诉大家,朱军长骑的是大黑马。于是,队伍出现在面前时,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那个骑大黑马的人身上。
只见黑马背上坐着一个约莫二十来岁的青年,面色也不太好,而且显得有点疲劳;前面走着一位挑担牵马的人,是一个浓眉大眼的壮汉。他正是朱德,他身穿一套黄灰色旧军装,脚踏草鞋,腿打绑带,肩上弯弯的扁担挑着四五盏船灯。
在乡亲们疑惑的目光中,只听朱军长洪亮的嗓门冲着大家说道:“乡亲们好啊!”乡亲们这才明白,敬爱的朱军长原来已经来到了他们中间。
Ⅶ 朱得是那个德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朱得大将军,癸丑太岁,是汉族民间奉祀的神灵,属于六十甲子神之一。在明代时降生在灵壁(今安徽省灵壁县)。朱得,洪武(1368-1398年)初年,率领上万户民众,跟随明太祖渡过长江,进入江东地区,收复了常州和婺州(今江苏省常州市和浙江省金华市一带),攻克了武昌,还平定了苏州和湖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和浙江省湖州市一带),转战大江南北,因为建有战功而升迁为常山中护卫佥事,后调任福州右卫。
Ⅷ 朱得有后人吗
朱德的子女
朱德与萧菊芳在1916年生下儿子朱琦,1974年朱琦病逝。
朱德与贺稚番在1922年生下女儿朱敏,
朱德1958年认的儿子叫王书富
朱德有一个孙子叫朱援朝
另一个孙子朱和平,是空军某研究所所长,大校。
最小的亲孙子朱国华在1983年“严打”期间,因为强奸妇女罪在天津直接被判死刑被枪毙
朱德的第六任妻子康克清一生没有生育。
Ⅸ 被朱得总司令称为天下第一山的是
1962年3月,朱德视察井冈山时,称井冈山为“天下第一山”。的确,“山因革命而高,地以人杰而大”。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今日,井冈山又第一批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代著名作家魏巍,1982年专程来瞻仰井冈山,赋留的“不朝圣来不拜仙,我来朝拜井冈山,人说你五千八百尺,我说你天下第一山”的诗句,就代表了成千上万的参观旅游者来朝拜井冈山的心情。那么,井冈山的参观者,可知道井冈山曾开创过多少个第一呢?并从中得到教育与启迪。
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包括江西的永新、宁冈、遂川、莲花四县和湖南的酃县(炎陵)、茶陵两县。总面积为13000多平方公里。
第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第一块军事根据地---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介在永新、宁冈、酃县、遂川、永新四县之交,北麓是宁冈的茅坪,南麓是遂川的黄坳,两地相距90里,东麓是永新的拿山,西麓是酃县的水口,两地相距80里。山上有茨坪、五井、下庄、行洲、草坪、白泥湖、罗浮各地。周边共计550里,称五百里井冈为井冈山军事根据地。
第一支工农武装---中国红军第四军。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在砻市与毛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后,5月4日,朱毛两部在龙江河畔召开了会师庆祝大会。宣布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中国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士兵委员会主任。
第一次从组织上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支部建在连上。营以上设党委,班设小组,并在连以上派党代表,全军归前委统一领导。
第一次在军队中实行民主制---成立士兵委员会。1928年4月28日,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会决定成立士兵委员会,在军中实行民主制,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规定士兵委员会对军队长官的工作可进行监督,使“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礼节,经济公开”。
第一次提出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第一次制定红军《三大纪律、六项注意》---1、行动听指挥;2、打土豪筹款要归公;3、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①、上门板;②、捆铺草;③、说话和气;④、买卖公平;⑤、不拉夫,请来夫子要给钱;⑥、不打人,不骂人。
第一次提出红军《三大任务》---1、打仗消灭敌人;2、打土豪筹款子;3、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组群众建立革命政权。
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第一次组建党的边界特委---湘赣边界特委(由茅坪迁茨坪)。
第一次组建团的边界特委---共青团湘赣边界特委。
第一次成功改造绿林武装---改造袁文才、王佐部队。
第一个防务机关---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
第一个发展农业机关---农业处。
第一个边界贸易组织---竹木委员会。
第一个公卖处---新遂边陲特区政府公卖处。
第一个红军物资转运站---黄坳天主堂。
第一所红军医院---小井红军医院(由茅坪迁小井)。
第一所红军军官学校---红军教导队(创办于砻市、后又由茅坪迁茨坪)。
第一个红军兵工厂---茨坪军械处。
第一个红军造币厂---上井红军造币厂。
第一所红军被服厂---井冈山红军被服厂(由桃寮迁茨坪)。
1960年董必武、1965年郭沫若、1995年马万祺视察井冈山时,颂扬井冈山为“革命摇篮地”、“革命母胎盘”、“不负专崇第一山”。1987年彭真视察井冈山时题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块奠基石是井冈山”。井冈山,以其历史地位和作用,“已奠千秋建国基”,故称“天下第一山”。
Ⅹ 朱德什么职务南昌起义
朱德在南昌起义的时候是第九军副军长。
从军队体制来说,朱德一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统帅。从1928年5月4日朱德成为中共第一支主力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那一天起。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新型革命军队的序幕。
在这场彪炳史册的起义中,朱德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保证了南昌起义的顺利进行,也在起义最为艰难的时刻为中国革命保存了生生不息的火种。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在上海和武汉等多地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1927年7月12日进行改组,停止了陈独秀的领导,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和张太雷组成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
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军事部部长周恩来召集秘密会议,朱德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正是在这个会议上,朱德向大家建议,由于他在江西南昌工作了一段时间,对江西的情况很了解,可以在江西发展革命力量,号召大家到江西去。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在武昌举行会议,决定在“东征讨蒋”的口号下,以九江、南昌一带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叶挺率领的第11军第24师以及朱德原领导的第3军军官教育团为基础,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随后,由于对南昌情况非常熟悉,朱德受中共中央指派,前往南昌为起义做各项准备工作。
朱德的坚定、信心、执着和激情感染了大家,起义部队的官兵又重新树立了革命必胜的信念,重新树立了战斗的决心,重新鼓起了前进的勇气。朱德的坚毅和执着,使其成为这支部队当然不让的领袖,陈毅和王尔琢则成为他的主要助手。
随后,朱德等人将部队进行改编,整个部队编为一个纵队。朱德任纵队司令员,陈毅任纵队政治指导员,王尔琢任纵队参谋长,下设一个士兵支队,辖3个步兵大队以及一个特务大队。整个部队剩下一门82迫击炮、两挺手提机关枪、两挺重机枪,合编为一个机炮大队,剩余下来的军官编成一个教导队,直属纵队部领导,整个部队共计800人。
后来,朱德带领这800人不断转战,不断壮大,并于1928年4月份与毛泽东会师与井冈山,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正是朱德率领的这支800人的队伍,为中国革命保存了将来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在这800人的队伍里,走出了将来的朱德元帅、林彪元帅以及陈毅元帅,还有粟裕大将。这800人,是将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基本班底和基础,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永不熄灭的火种和永不停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