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消费
扩展阅读
华光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2025-07-22 04:15:04
股票交易软件F10打不开 2025-07-22 04:07:59

消费

发布时间: 2022-02-04 13:22:29

❶ 消费日是什么意思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是一个国际性的活动节日,活动时间为每年的3月15日,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

它的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以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是基于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于1962年3月15日在美国国会发表了《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的“四项权利”,即:有权获得安全保障;有权获得正确资料;有权自由决定选择;有权提出消费意见。肯尼迪提出的这四项权利,以后逐渐为世界各国消费者组织所公认,并作为最基本的工作目标。

1898年,全世界第一个消费者组织在美国成立。

1936年,建立了全美的消费者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种反映消费者利益和要求的组织,在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出现。在此基础上,1960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宣告成立。之后,消费者运动更加活跃,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建立了消费者组织,使消费者运动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全世界已有90多个国家共300多个消费者组织在开展活动。

1962年3月15日,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有关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寻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的4项权利,即安全消费的权利、消费时被告知基本事实的权利、选择的权利和呼吁的权利。随着消费者权利保护工作的开展,肯尼迪提出的4项权利和国际消费者协会确定的另外4项权利,即满足基本需求的权利、公正解决纠纷的权利、掌握消费基本知识的权利和在健康环境中生活工作的权利,一并成为全世界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8条准则。

1983年,国际消费者协会把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此后,每年3月15日,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及有关组织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推动保护消费者权益运动进一步发展。

1985年4月9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保护消费者准则》,督促各国采取切实措施,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1984年12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中国消费者协会于1987年加入国际消费者协会。

199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部的编导们在激情和探索欲的鼓动下推出现场直播"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

2010年1月3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开办3·15晚会新浪官方微博。

截止2020年7月16日,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已经举办30届。

❷ 如何合理消费

1、先要记账,看自己的钱到底花在哪了,怎么去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可以选择一些记账的APP来帮助更好的管理自己的钱财,总结每个月自己的消费账目,认真审视,不必花钱的地方下次减少或者不会出现。

2、每个月发的工资认真做一个规划,比如可以把一份大的工资分成不同的等份,一份存着,一份当基本的生活开销,一份可以去进行一些小投资,可以去投资一些小基金,前期还是求稳健,后期资金上来了可以考虑往大方向走。

3、自我投资,只有自己的能力提升上去了,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接触更多优秀的朋友,可以把一小部分钱放在阅读上和身体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成长也是最有升值潜力的投资。



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是指组成消费的不同类别在各自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消费支出的不同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构成了消费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居民全部消费支出中,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食品、衣着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大幅下降。

而体现发展与享受需要的交通通讯、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出比重迅速上升。物质消费的水平在提高,精神消费的比重在增加。因此消费的总体满足程度在提升。

❸ 消费的意义是什么

1、从微观经济来说,消费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实现商品的价值,使人感到满足。消费是自我价值的满足与体现,激发人们为实现消费层次,就需要努力工作赚钱,从而使得劳动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价值,得到个人能力的提升,使社会能够不断前进,生产力不断发展。

2、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后一个环节。在社会再生产环节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缺一不可。消费反过来影响生产,消费对生产有着导向作用,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引导生产的发展,消费促进了生产,因为只有能被消费的东西才有生产的价值。

3、从宏观经济上看,消费促进了货币流通,促进了商品流通,增加了就业岗位,促进了经济增长,对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重大作用。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国家的“扩大内需”政策就是鼓励消费与投资,刺激消费,使商品能及时销售,实现社会的再生产。

4、消费对企业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为了更好地使自己的商品更好地销售出去,就会进行市场调查,进行科学研究,依靠自主创新,生产出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的高质量的商品,促进企业内部结构优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严密科学的结构管理体制。

(3)消费扩展阅读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不仅要求从体制与机制的高度解决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更是首次强调了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不仅是对中国经济所处的新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更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一目标的实现打开了空间。要想进一步有效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尽快适应与福利水平改善相伴的经济增速下滑。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只要居民福利水平得到提高,即使经济增长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也是可以接受的。为了消除这些担忧,政府需要增加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占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居民潜在的高品质消费需求。居民消费是由需求与供给两端共同决定,如果供给端难以提供居民所需的产品与服务,那么即使居民存在扩张消费的欲望,也难以实现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

3、缩小贫富差距,尤其要解决财产差距过大的问题。由于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一般低于低收入群体,所以贫富差距的扩大会使得居民整体消费倾向趋于下降,从而减少全社会的消费。要增加消费需求,既需要缩小收入差距,又需要缩小财产差距。

❹ 什么是消费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 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 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 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 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 要的行为和过程,是 “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 它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不可少的条件。通常讲的消费, 是指个人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影响生产。 因为只有在消费中产品才成为现实的产品,并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 生产的目的是消费,但并不都是为了消费。例如, 资本主义生产就是以剥削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 这就决定了劳动人民的消费被限制在很狭小的范围内。 劳动人民消费水平的低下又阻碍甚至破坏生产的发展, 经济危机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社会主义制度下, 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这就消除了生产和消费的对抗性矛盾。 并且消费也成为推动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的强大动力。

❺ 什么是消费

消费是一种行为是消费主体出于延续和发展自身的目的,有意识的消耗物资资料和非物资资料的能动行为

❻ 消费是什么意思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具体说来,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在经济学中,消费是指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❼ 消费的概念是什么

消费(consumption)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 “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它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
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它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不可少的条件。通常讲的消费,是指个人消费。
消费类型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计划型,按家庭收入的实际情况和夫妻生活目标制定计划,消费时大致按计划进行,非常理智,很少出现盲目和突击性消费。
二是随意型,这种类型的人完全按个人喜好和临时兴趣进行消费,较少考虑整体消费效益,所谓钱多多花,钱少少花是这部分人的突出特点,较易出现盲目和浪费性消费。
三是节俭型,消费时精打细算,能省即省,并且善于利用再生性消费。这一类型的消费方式能够使家庭逐渐殷实,然而过于节俭的意识有时可能因过量购买便宜货而造成积压性消费。
材料来源;http://ke..com/link?url=aJEGOZT-4r5YFB_nLQ45dZI5SumI_zs-do3uD6HrlvNDb1d0eIOL7ackZJ1u-kpETwM-_

❽ 消费什么意思

消费(consumption)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 “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它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
宏观经济学中,指某时期一人或一国用于消费品的总支出。严格地说,“消费”应仅指这一时期中那些完全用掉了的(分享过的或“吃掉了的)消费品。但在实际上,消费支出包括所有已购买的商品,而这其中许多商品的使用时间要远远超出考察时期,如家具、衣物和汽车等。
20世纪30年代以前,关于消费理论的研究比较简单。当时处于支配地位的正统理论是马歇尔的需求理论。这种需求理论的要点是:假定消费者收入不变,消费者所获得的商品数量依价格的升降向反方向变动。恩格尔系数是衡量消费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30年代以后,凯恩斯把消费问题引入到宏观经济领域,他把消费看做是国民收入流通的基本形式之一。购买消费品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从全社会看,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在两部门的经济中,社会总需求等于消费和投资之和,从总需求中去掉投资支出,就是消费支出。凯恩斯在分析了消费概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等概念,使消费理论增添了新的涵义。消费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变量。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消费取决于一个人的当前收入。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一个人会在其一生中,综合考虑消费和收入e问题,消费取决于一个人一生的收入和支出的综合衡量。
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提出,一个人的消费取决于过去的消费和周围人群的消费。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消费理论提出,一个人的消费取决于他的长期的持久性的收入。

❾ 什么是服务型消费

服务型消费通俗来讲就是别人为自己服务,我为这个服务买单,这其中并不存在商品的交换,传统的消费就是用钱去买东西。

比如去海底捞吃火锅就是比较典型的服务型消费占比大的一个火锅店,海底捞的服务在总消费里面是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所以很多人就会接地气的说去吃海底捞吃的不单单是食品,还吃的是服务。

官方说法就是服务提供者赚钱,消费者花钱,服务型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经营,为别人提供必要的服务,也就是花钱的同时赚钱。

服务性消费支出是指用于支付社会提供的各种文化和生活方面的非商品性服务费用。包括为别人付款的服务。服务性消费和商品消费不同,其特点在于其劳动过程和消费过程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