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壬辰倭乱与丙子胡乱一问
肯定是壬辰倭乱、丁酉再乱死伤、破坏较大,这在韩国历史书里都是有特大书写的。
『贰』 1592-1598年,朝鲜壬辰倭乱共死亡多少人
朝鲜:死亡约300,000 当时朝鲜人口大约140万人
中国(明):伤亡约30,000 日本:约10,000
『叁』 壬辰倭乱时的朝鲜皇帝是谁
注意,中日《马关条约》之前,朝鲜没有皇帝,只有王。朝鲜是中华的正统属国,中国皇帝也是朝鲜的皇帝,朝鲜采用中国皇帝年号纪元。朝鲜国王必须由中国皇帝同意并册封后才算合法,其地位与中国的亲王平级。朝鲜王死叫薨,同中国亲王礼。其死后谥号由中国皇帝决定,区别是,明朝时,明朝皇帝定的谥号,朝鲜全盘接纳。伪清时,清酋定的谥号,朝鲜礼仪上接纳,但内部不承认,而是自行制定正式谥号。
『肆』 谁能介绍几部关于壬辰倭乱的电影
《海神》,《不灭的李舜臣》88年,《天军》,《丰臣秀吉》
『伍』 急求壬辰倭乱简介
万历朝鲜战争,又称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日本称之为文禄之役,第二次称之为庆长之役,或合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朝鲜征伐,征韩;南、北韩称之为壬辰倭乱,第二次称之为丁酉再乱;中国称为朝鲜之役,与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称为万历三大征。这场战争由日本前关白丰臣秀吉在1592年(壬辰年,中国万历年间,日本文禄、庆长年间)派兵入侵朝鲜引起。因朝鲜的宗主国是明国,是故向中国求援,明神宗应请求派军救援,日本占领朝鲜并以之为跳板进攻明国的行动受阻,丰臣秀吉也在战争末期死去。他死后不久,日本军队全部从朝鲜撤退。
『陆』 明朝末年的壬辰倭乱有哪位大神很了解的
壬辰倭乱(万历朝鲜之役)是1592至1598年(大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日本文禄元年至庆长三年)间日本丰臣政权与明朝、朝鲜之间爆发的战争。中国称为朝鲜之役,与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称为万历三大征。1592年(壬辰年),日本太阁(卸任关白)丰臣秀吉派兵入侵朝鲜。朝鲜节节溃败,并向宗主国明朝求救。随即明朝派兵支援朝鲜。这场战争波及到了朝鲜全境,其间曾于1593年议和并休战;但于1597年(丁酉年)战事再度爆发。最后由于丰臣秀吉的病逝,日本军队于1598年(戊戌年)全部从朝鲜撤退。日本占领朝鲜并以之为跳板进攻明朝的行动最终失败。
『柒』 壬辰倭乱时韩语时态表现形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摘要 壬辰倭乱时韩语时态表现形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朝鲜认为是自己主动打败了日本,并把明朝的援助当成是累赘。
『捌』 一场改变东亚历史的战争,“壬辰倭乱”究竟有多大的影响
改变东亚历史的战争,源于“壬辰倭乱”,对当时造成很大影响。
『玖』 明朝军队在壬辰倭乱平壤战役中是怎样取胜的
壬辰倭乱即明朝万历21年(公元1593年),明军援朝之战。韩国和朝鲜称为壬辰之乱,日本称为文禄之役,中国称万历朝鲜之役。日本“关白”(官衔)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于万历20年(1592年)发动侵朝战争。意在占领和统治朝鲜后,以此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日军很快攻陷王京,占平壤,朝鲜八个道几乎尽失。朝鲜国王遣使向明朝求援,明即发兵援朝。
日寇手里没有大城市,真的是很难在朝鲜待下去。日军放弃王京,退据釜山,汉江以南千里江山复归朝鲜。平壤之捷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士气为之大振。毕竟在朝鲜粮食补给、军需输送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平壤之战的胜利,是李如松大军击败整个日本军队的关键,至少让他们有了栖身之所。碧蹄馆之战以后,李如松才可以轻松回到平壤休整部队。
『拾』 壬辰倭乱如果明军不援朝,会对东北亚局势有何影响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我发表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1、日本将完全统治朝鲜,使得日本的地缘政治扩大。
2、明朝东北的混乱加剧,理由是,日本占领朝鲜后,会有大批的朝鲜难民和王室迁徙到东北地区,而明朝肯定会给朝鲜王室划出一块封地(或者说根据地吧),而这样一来,朝鲜将会在东北形成独立的统治,或者被明朝要求统一。如果朝鲜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最后独立了,那么将会与东北地区的满族矛盾加剧,最后形成明朝-朝鲜-满族-日本之间的混乱。
3、日本对明朝发动战争更加容易,以朝鲜的国力想抗衡日本是不可能的,所以不援朝,日本早晚统治朝鲜,那么对明朝的侵略将会更加容易,日本可以通过朝鲜作为跳板侵略中国。
4、明朝的统治也许会延续或者加速,因为日本侵略东北将会和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接洽,那么接洽的结果可能是互相攻伐(那么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而明朝得利),可能是合作伐明(那么明朝会加速灭亡,或者更早的失去东北),这两种结果都不好说。
5、清朝可能不会建立,原因是壬辰倭乱时,满族还没有大一统,努尔哈赤还没有建立大金国,那么日本很可能会削弱满族的力量,从而导致满清不足以入侵中原。
6、朝鲜不复存在,一种是在战争中被杀戮殆尽,一种是被中国同化,不管是哪种,朝鲜都将存在于中国的历史当中,我更倾向于被中国同化,因为当时中朝的文化是相同的。
还有很多,但是实在是打字太累,先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