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国民革命军第九十三军的(二)卢浚泉所部
: :
该军于1945年6月由昆明行营第1路、第2路指挥部合并改编。1946年3月空运东北,与东北民主联军作战。1948年10月15日,该军所属在锦州、义县被歼。 :
第1方面军(1945年6月——1946年3月)
第1集团军(1946年3月——1946年9月)
第1兵团(1946年9月——1947年3月)
东北保安司令部(1947年3月——1948年1月)
第6兵团(1948年1月——1948年10月) 1945年6月成军时序列:
军长卢浚泉,副军长谢崇文/盛家兴、董汉三,参谋长安守仁
暂编第18师,师长许义浚/景阳
暂编第20师,师长李韵涛/王世高
暂编第22师,师长杨炳麟/龙泽汇
1948年6月盛家兴接任军长时序列:
军长盛家兴,副军长龙泽汇、张文博,参谋长殷开本
暂编第18师,师长景阳
暂编第20师,师长王世高
暂编第22师,师长李长雄(代) :
该军于1949年10月由新编第14军改称。12月9日,该军在昆明起义,所部改编为解放军暂编第13军,军长龙泽汇。 :
云南绥靖公署(1949年10月——1949年12月) :
军长龙泽汇,副军长杨朝纶、佴晓清,参谋长吴汉超
第277师,师长张中汉
第278师,师长陇生文
第279师,师长张秉昌 龙泽汇(1910—1991)云南昭通人。彝族。龙云之侄。中央军校第八期、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一期毕业。历任滇军教导第3团区队长、近卫第1团连长、营附、第1集团军参谋、第36补训处团长、第1方面军补给区司令、暂编第22师师长、第93军副军长、云南省保安第3旅旅长、新编第14军军长、第93军军长、解放军暂编第13军军长、云南省林业厅厅长、云南省体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云南省副主任。1991年3月3日病逝昆明
㈡ 国民党少将以上军衔将领姓名
据统计,国民党在1949年之前正式公布和未正式公布的将领有近5000人之多,其中中将就有近900人。书名:《国民党高级将领传略》 图书编号:1047163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定价:52.0 ISBN:750750397 作者:沉度 出版日期:2005-01-01 版次:1 开本:小32开特级上将1名:蒋中正(蒋介石,1935年4月1日授任)
2、一级上将17名:陆军一级上将16名,海军一级上将1名。
1935年4月2日授任8名:阎锡山(1946年7月留退延役)、冯玉祥(1946年7月退为备役)、张学良(1937年1月被褫夺)、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
1935年9月6日授任1名:陈绍宽(海军一级上将);
1938年1月22日追晋1名:刘湘(抗战中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二级上将);
1938年6月14日追赠1名:曹锟(死不附逆、忠贞爱国,原为北洋上将);
1946年10月19日授任1名:张贞(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
1946年11月22日授任1名:萨镇冰(海军上将,并予除役,即授予退役海军上将军衔,时年88岁);
1946年12月7日晋任1名:吕超(原加上将衔,并予退为备役);
1947年1月6日晋任1名:蔡廷锴(原中将,并予退为备役);
1947年1月19日授任1名:俞飞鹏(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
1947年2月28日晋任1名:姚以价(原中将,并予退为备役);
1947年6月13日授任1名:陈铭枢(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
1949年1月追晋5名:李明(内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黄百韬(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陈章(内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邱清泉(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熊绶春(内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
5、陆军中将加上将衔55名
1936年9月12日授加1名:张发奎;
1936年9月12日加衔1名:余汉谋;
1936年9月26日加衔9名:张治中、张之江、钱大钧、鹿钟麟、陈诚、卫立煌、马鸿逵、薛岳、刘建绪;
1936年12月16日加衔2名:庞炳勋、孙连仲;
1936年12月16日授加1名:盛世才;
1937年1月8日加衔1名:吕超;
1937年3月13日加衔1名:李品仙;
1937年3月31日加衔1名:邓锡侯;
1937年4月10日加衔1名:朱绶光;
1937年4月12日追加1名:黄慕松(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7年5月14日加衔2名:廖磊、夏威;
1937年6月7日加衔1名:王树常;
1937年9月2日授加4名:黄绍竑、黄旭初、陈仪、熊式辉;
1937年9月2日加衔1名:邹作华;
1937年9月18日加衔2名:刘文辉、杨森;
1937年10月15日加衔1名:杨杰;
1937年10月22日加衔1名:刘兴;
1938年1月28日追加1名:周浑元(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8年2月2日加衔1名:贺耀祖;
1938年10月24日加衔1名:唐式遵;
1939年5月2日加衔2名:张自忠、孙震;
1939年5月13日授加1名:卢汉;
1940年5月25日加衔3名:潘文华、王瓒绪、王陵基;
1941年3月19日赠加1名:贾德耀(追赠为陆军中将,特加上将衔;生前为民国将领);
1945年10月3日加衔1名:胡宗南(黄埔一期,国民党军在大陆期间唯一的“上将黄埔生”);
1945年11月19日赠加1名:井勿幕(生前为民国将领);
1946年1月12日赠加1名:方策(追赠陆军中将特加上将衔,生前为民国将领);
1946年2月18日加衔1名:汤恩伯;
1946年6月13日加衔2名:黄祺翔、罗卓英;
1947年6月特加1名:伯达马宁尔;
1947年8月9日加衔1名:林蔚;
1948年3月26日追加1名:鲁英麐(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
1948年5月17日追加2名:刘戡(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严明(破格追晋陆军上将衔;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少将);
1949年2月21日加衔1名:李汉魂;
1949年5月24日加衔1名:刘士毅;
1949年8月17日加衔1名:马步芳。
胡三余中将 国民党炮兵司令
史泽波中将 国民党第十九军军长
马法五中将 国民党第四十军军长
陈长捷中将 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
周毓英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五十壹师师长
王靖国中将 国民党第十兵团总司令
赵承绶中将 国民党第七集团军总司令
梁培璜中将 国民党第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
孙楚中将 国民党第十五兵团司令官
牟中珩中将 国民党第十战区副司令
杜聿明中将 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副总司令
李仙洲中将 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
宋希濂中将 国民党华中"剿匪"总部副总司令
范汉杰中将 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
汤尧中将 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
黄维中将 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官
韩浚中将 国民党第七十三军军长
罗历戎中将 国民党第三军军长
廖昂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六师师长
陈金城中将 国民党第九十六军军长
王耀武中将 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
康泽中将 国民党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官
文强中将 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前进指挥部副参谋长
曹天戈中将 国民党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兼第八军军长
林伟俦中将 国民党第六十二军军长兼天津防守副司令
向凤武中将 国民党第七十壹军军长
邱行湘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二零六师师长
郑庭笈中将 国民党第四十九军军长
廖耀湘中将 国民党第九兵团司令官
黄正诚中将 国民党第壹师第壹旅旅长
杜建时中将 国民党北甯线护路司令兼天津市市长
宋瑞珂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六十六师师长
马励武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二十六师师长
卢浚泉中将 国民党第六兵团司令官 封少君中将 陆军总司令部政治作战部中将参谋长
武庭麟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十五师师长
喻英奇中将 国民党粤桂东"剿匪"指挥部司令兼三壹二师师长
张淦中将 国民党第三兵团司令官
陈林达中将 国民党新编第五军军长
霍守义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十二军军长
区寿年中将 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官
李涛中将 国民党新编第六军军长
张岚峰中将 国民党国防部保安第三纵队司令
孙殿英中将 国民党新编第四路军总司令
郝鹏举中将 国民党鲁南绥靖区司令兼第四十二路军总司令
孙渡中将 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张绩武中将 国民党津浦路护路司令部司令官
王景宋中将 国民党第三兵团副司令官兼桂中军区司令
莫得洪中将 国民党湘桂黔护路司令部司令官
段霖茂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七师师长
锺彬中将 国民党第十四兵团司令官
熊新民中将 国民党第壹兵团副司令官兼第七十壹军军长
赵锡田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三师师长
陈颐鼎中将 国民党第七十师师长
曾扩情中将 国民党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
封裔忠中将 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作战部参谋长
邱维达中将 国民党第七十四军军长
王雷震中将 国民党第三十五军副军长
萧以觉中将 国民党第六编练司令部副司令官
吴绍周中将 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兼第八十五军军长
侯吉晖中将 国民党第十二兵团政治部主任
刘嘉树中将 国民党第十七兵团司令官
王韵琴中将 国民党第十壹兵团参谋长
周振强中将 国民党浙西师管区司令官
杨光钰中将 国民党第三军副军长
方靖中将 国民党第七十九军军长
王淩云中将 国民党河南第壹路挺进军总指挥
郭壹予中将 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办公室主任
刘镇湘中将 国民党第六十四军军长
王秉钺中将 国民党第五十壹军军长
陈士章中将 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军长
黄淑中将 国民党第九军军长
米文和中将 国民党第壹八壹师师长
理明亚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五师副师长
王继祥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八十三师副师长
盛永兴中将 国民党第九十三军军长
胡临聪中将 国民党第四十壹军军长
杨宏光中将 国民党第六兵团副司令官
王泽浚中将 国民党第四十四军军长
张义纯中将 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兼皖南行署主任
李以匡中将 国民党第五军副军长兼独立第五师师长
张鸿文中将 国民党第四十八军军长兼滇桂边区绥靖司令部副司令
李益智中将 国民党第五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师长
高建白中将 国民党第二十四军军官总队总队长
王靖宇中将 国民党西康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官
袁鸿逵中将 国民党第六编练司令部高参
孔庆桂中将 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官
杨安铭中将 国民党国防部部员
徐锺端中将 国民党川鄂边区绥靖公署高参
李九思中将 国民党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官
庄村夫中将 国民党豫鄂皖边区绥靖总司令部总司令
宋清轩中将 国民党晋陕边区挺进纵队司令
汪宪中将 国民党豫鄂皖边区自卫军司令
王绪镒中将 国民党第六编练部新兵纵队司令
胡靖安中将 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设计委员
杨文泉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二师师长
聂松溪中将 国民党山东省保安副司令
郭天辛少将 国民党第19军68师师长
杨文彩少将 国民党第19军暂编37师师长
王震少将 国民党第30军30师师长
李旭东少将 国民党第40军参谋长
韩世儒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51师副师长
李献中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51师参谋长
李琰少将 国民党第73军副军长
周剑秋少将 国民党第73军参谋长
李纪云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30旅旅长
李昆岗少将 国民党第1军167师师长
罗哲东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70师副师长
韩尹明少将 国民党第42集团军参谋长
李铁民少将 国民党第42集团军1师师长
于泽霖少将 国民党第49军105师师长
刘润川少将 国民党第53军116师师长
㈢ 陈明仁为什么能守住四平,因为有三个军拼死相救,军长都是谁
在1947年的6月份,第三次的四平战役开始打响,经过了长时间的拼死搏斗,最终战胜了林彪大军,那么你们知道守卫四平的是谁吗?
他就是陈明仁将军。
那么,陈明仁将军为什么能够守住四平,其中的原因,想必大家应该都清楚吧,这些功劳离不开陈明仁的三个大将,如果没有他们的拼死抵抗,估计四平战役也不会胜利。
那么,你们知道是哪三个大将吗?下面我就给大家一一介绍一下吧。
杜聿明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陕西省米脂县人,黄埔军校毕业,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陈明仁真的是一个特别执拗的人,就是说一不二的性格,自己做的决定,别人怎么劝阻都没有用,谁的面子都不会给,在四平战役的时候,陈明仁的亲弟弟都被林彪当俘虏,但是对于陈明仁来说这并没有什么,还是要继续守城的,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心,而坏了大事,也正是有这种性格,才会成功的守住四平。
你认识他们吗
㈣ 卢浚泉的主要作品
著有《锦州蒋军被歼回忆》,《昭通文史资料选辑 第四辑》。
㈤ 杜聿明在东北的时候到底有多少兵。。
几百万是夸张的说法。
东北战场,国民党军总兵力约五十五万人。人民解放军已达一百零三万人,东北地区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土地和百分之八十六以上的人口已获得解放,人力物力充足。
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1949年11月2日;国民党军队被歼灭改编共计47.2万人)
东北“剿匪”总司令部
总司令 卫立煌
副总司令 杜聿明 郑洞国 范汉杰 梁华盛 孙渡 万福麟 张作相 马占山 陈 铁
参谋长 赵家骧
锦州指挥所
主 任 范汉杰(被俘)
副主任 贺 奎(被俘)
第1兵团
司令官 郑洞国(兼)(投诚)
新7军 军长 李 鸿(投诚)
新38师 师长 陈鸣人(投诚)
暂56师 师长 张炳言(投诚)
暂61师 师长 邓士富(投诚)
第60军 军长 曾泽生(起义)
暂21师 师长 陇 耀(起义)
暂52师 师长 李 嵩(起义)
第182师 师长 白肇学(起义)
第6兵团
司令官 卢浚泉(被俘)
第93军 军长 盛家兴(被俘)
暂18师 师长 景 阳(被俘)
暂20师 师长 王世高(被俘)
暂22师 师长 李长雄(被俘)
第184师 师长 杨朝纶(逃脱)
第5军 军长 刘云瀚(逃脱)
第26师 师长 张越群(逃脱)
暂50师 师长 罗先之(逃脱)
暂60师 师长 陈膺华(逃脱)
新8军 军长 沈向奎(逃脱)
暂54师 师长 黄建镛(被俘)
暂55师 师长 安守仁(投诚)
第88师 师长 黄文徽(被俘)
第54军 军长 阙汉骞(逃脱)
第8师 师长 周文韬(逃脱)
暂57师 师长 朱茂榛(逃脱)廖定藩(逃脱)
第198师 师长 张 纯(逃脱)
第8兵团
司令官 周福成(投诚)
第53军 军长 周福成(兼)
暂30师 师长 张儒彬(投诚)
第116师 师长 刘德裕(投诚)
第130师 师长 王理寰(起义)
第207师 师长 戴 朴(逃脱)
第1旅 旅长 李定一(被俘)
第2旅 旅长 王启瑞( )
第3旅 旅长 许万寿( )
第9兵团
司令官 廖耀湘(被俘)
新3军 军长 龙天武(逃脱)
第14师 师长 许 颖(被俘)
第54师 师长 宋邦纬(被俘)
暂59师 师长 梁铁豹(投诚)
新6军 军长 李 涛(被俘)
新22师 师长 罗 英(被俘)
暂62师 师长 刘梓皋(逃脱)
第169师 师长 张羽仙(被俘)
新1军 军长 潘裕昆(逃脱)
新30师 师长 文小山(被俘)
第50师 师长 杨 温(被俘)
暂53师 师长 许赓扬(投诚)
第49军 军长 郑庭笈(被俘)
第79师 师长 陈 衡(逃脱)
第105师 师长 邹玉桢(被俘)
第195师 师长 罗莘求(被俘)
第52军 军长 刘玉章(逃脱)
第2师 师长 平尔鸣 尹先甲 郭永和(逃脱)
第25师 师长 李运成(逃脱)
第71军 军长 向凤武(被俘)
第87师 师长 黄 炎(被俘)
第91师 师长 戴海容( )
第17兵团
司令官 侯镜如(逃脱)
第62军 军长 林伟俦
第67师 师长 李学正
第151师 师长 陈 植
第157师 师长 何宝松
第92军
第21师 师长 李荻秋、张伯权
第39军 军长 王伯勋
第103师 师长 曾元三
第147师 师长 张家宝
独95师 师长 朱致一
“剿总”直辖骑兵司令部
司令官 徐 梁( )
骑1旅 旅长 关邦杰( )
骑2旅 旅长 张志恒( )
骑3旅 旅长 李荣春( )
㈥ 1955年特赦战犯十人都是谁
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陈长捷、邱行湘、曾扩情、郑庭芨、杨伯涛、周振强、卢浚泉。本来是特赦11人,后来去掉一个人,后来成了这10人!
㈦ 卢浚泉的介绍
卢浚泉(1899年—1979年),字子惠,云南省昭通县炎山人,彝族,是卢汉的叔叔。国民党陆军少将(1948年铨叙)。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8期、黄埔军校轮训班毕业。
㈧ 卢浚泉什么军衔
海军基地是正军级单位,基地司令和政委都是正军职,也就是少将
㈨ 国民党现任各级军官
台湾空军将领名单
总司令:李天羽上将
副总司令:葛光越中将 冯世宽中将
司令部:参谋长-沈国桢 副参谋长-李贵发少将
作战司令部:司令-陈家麟中将
政战部:主任-刘创黎中将 副主任―徐旭东少将
作战署:署长—彭进明少将 副署长-陈宪兴少将
计画署:署长-周梦白少将
联勤部:台南后令部司令-黄康群中将 测量署长-杨安康少将
第一后勤指挥部():指挥官-吴庆升少将
第二后勤指挥部(台中):指挥官-刘瑞成少将
第三后勤指挥部():指挥官-陈立嘉少将
教准部:司令-刘翼天中将
情报署:署长-蔡竹有少将
后勤署:副署长-张国华上校
人事署:署长-贾宝仪少将
人力规划组:组长-崔鸿喜上校
主计署:署长-何屏东少将
防炮警卫部:司令-陆蔚荣中将
战管联队:联队长-胡台虎少将
第二中队:中队长陈光铭中校
通信航管资讯联队:联队长-陈万军少将
气象联队:联队长-李纪恩少将 气象中心副主任-潘大纲中校
督察长室:飞安组长―金秉和上校
东指部:
三军防空炮兵部队训练中心:指挥官-黄兆勇上校
空军官校(高雄县冈山):校长-彭胜竹中将 副校长-林荣发少将
飞行指挥部指挥官-刘介岑少将 政战部主任-王建华少将
㈩ 卢浚泉的人物介绍
曾任黄埔军校第3期中尉区队长,1930年任第38军98师3旅6团营长,1931年任第10路军军士大队大队长,1934年2月任云南省补充大队大队长,1935年任滇黔绥靖公署近卫第1团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任滇黔绥靖公署近卫第1旅少将旅长,1941年任第1集团军第1路军1旅旅长,1943年任第1集团军暂编第18师师长,1944年任第1集团军第1路军代理指挥官,1945年6月任第93军中将军长,抗战胜利后赴越南接受日军投降,并兼任河内警备司令,1948年5月任第6兵团司令官兼锦州警备司令,10月15日在锦州被解放军俘虏。1959年12月4日获特赦,后任云南省政协专员,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9月20日在昆明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