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吴冠中的丝网版画
我是版画专业出身的 吴先生没有只做过版画 那是画廊打的擦边球 只是他的水墨和油画画作的丝网复制品 说白了就是高仿 中国艺术品市场不成熟 这样的东西现在可以投机等大家都明白过来怎么回事 就不一定可以投机了 版画是绘画的一种 复制品不是绘画 高仿卖那么贵大概只有中国市场才会出现
版画是以印刷术为媒介 以印刷技法为画笔笔法 创造全新的视觉画面的 是创作 不是复制 批量印刷的复制品 未来值不值那么人民币吗 您自己盘算
㈡ 肖映川的丝网版画作品有哪些
回答
肖映川的丝网版画作品
㈢ 丝网版画比其它版画的优点或特色是什么
呵呵,我正在学丝网,它的优点是
一,没有尺幅限制可以做很大
二,颜色可以随心所遇的用,荧光色啊,金色什么的只要有就能用,其他的版就只有几种油墨
三,与商业结合最为密切,他是最年轻的版种
㈣ 版画是怎样画成呢什么叫丝网版画,什么叫水印木刻版画
广义的版画可以包括在印刷工业化以前所印制的图形普遍具有版画性质。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艺术在技术上是一直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的。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
丝网版画也叫孔版画,它有如工业上的花布印刷方法,将颜色进行刮压从网孔漏至承接物上,所以也称做丝漏版画,丝网印刷目前在商业上得到大量的运用。它可以用来印刷广告、包装物、路牌、衣饰图案等等,可以说随处都能见到丝网印刷的物品,它以制作快捷、经济,大小灵活,便于制作和印刷而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水印木刻版画就是套色木刻版画
用色彩套印的版画称为彩色版画或套色版画。色彩丰富了版画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套色版画以其瑰丽多姿的色彩而引人喜爱。套色木刻又分油印套色和水印套色二种,由于印刷颜料、纸张的不同产生出各自的特色。我国的水印套色版画具有明快、清新、淡雅、抒情的特点,水色淋漓,富有韵味和情趣,在技法上独树一帜,形成了东方艺术所独有的艺术魅力及鲜明的民族特色。 水印版画是用水性颜料印在吸水性的纸上,从而能产生出干湿、浓淡、虚实、强弱的对比效果和水韵、墨彩的交触变化,情趣盎然。 版画的色彩不同于绘画的色彩,无论套多少颜色,都要保持版画的特点,既不是油画,也不是中国画。一般说版画的色彩要单纯、精练、概括,用最少的颜色套印出丰富的色彩效果,从单纯简洁中求丰富,以少胜多。套色版画的方法步骤是先根据画稿进行分版,有几个颜色就要分别刻几块版。刻好后再一版一版地套印完成。水印的版可用木版,也可用纸版、吹塑版等。只有重视套色标记的运用,才能保证每块版都套印得准确。印刷纸张要保持一定湿度,印刷工具是特制的马连和棕擦。这是多版套色法(或者叫分版套色法)。也可用笔彩法和一版多色套印法,后二种方法较为简便。
㈤ 丝网版画的简介
丝网版画也叫孔版画,它有如工业上的花布印刷方法,将颜色进行刮压从网孔漏至承接物上,所以也称做丝漏版画。20世纪初,英国人塞缪·西蒙(SamuelSlmon)研究出以丝网作版印刷的方法。随后,丝网印刷术得到广泛应用与传播。最先将感光剂用于印刷制版技术的当属1914—1915年左右的美国,在此期间,欧洲人也正在尝试着运用这项技术。照相感光制版技术真正意义上的完善成型应该说是在1925年,但并未取得专利,原因是在它之前的1918年,做为网印技术的印染模型版法已经被认可,并已取得了专利。1915年,美国人C·M·彼得和A·伊梅里等人发明了用乳剂(阿拉伯树胶、牛皮胶、明胶、聚乙烯醇、聚乙烯醋酸盐)调和重硌酸钾和重硌酸铵等感光材料制成的感光剂。通过实验,第一张通过感光制片方法得到丝网印版的技术正式诞生了,但此时的感光剂极为简单,原始而不稳定。20世纪20至30年代,丝网印刷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纺织印染工业中。当时的艺术家被请来参与设计具有时代气息独特风貌的图案画形,然后利用丝印技术,限量而非大批量的生产。这些印染产品具有不同于一般产品的审美价值,首先应该归功于丝网照相制版技术在当时的应用。感光制版所用的正片底图使艺术家们可以无所顾忌的绘制图案底图,不会产生底图方向与印刷后产品图案方向的倒错问题。同时,艺术家可以尽自己的想象和发挥,创造出的任何精细纹样都可以被准确无误的复制出来。丝网印刷工艺的宽容性和适应性特点保证了它在纺织业中的延续生存。30年代纺织印染中的丝网印刷技术和印刷设备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大型自动化的丝网印刷机代替了手工操作,制版技术的发展也促使印制产品的图案花色精细程度有了质的飞跃。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工业发展,特别是军事的需要,丝网印刷得到大发展,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照相制版丝印技术在美、日等国普遍使用。丝网印刷目前在商业上得到大量的运用。它可以用来印刷广告、包装物、路牌、衣饰图案等等,可以说随处都能见到丝网印刷的物品,它以制作快捷、经济,大小灵活,便于制作和印刷而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版画创作过程是画家心灵释放的过程,是画家审美情趣的体现。版画的每一幅作品均需有画家本人亲笔签名、限定印数的作品编号、创作时间等,以保证版画充分体现画家的创作意图、艺术水准和市场的流通量。 一般丝网版画创作数量在30-50张之间,也有更多的。目前已知国内印量最大的丝网版画,是东方涂钦为筹集善款创作的1000幅丝网作品《佛》。
版画有其独特的绘画语言,其艺术水准可与国画、油画等其它艺术作品相媲美,但由于版画具有复数性特点,创作成本相对较低,因而同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其版画的市场价格相对于油画、国画等品种要低很多,所以版画当前已成为大众收藏知名艺术家作品的一条绝好途径。 1.设备简单。最基本的设备就是丝网、网框和胶刮。
2.制版及印刷方法简便、易掌握,尤其在多套色制版和印刷上,省时省力。
3.因网版是通透的,所以,底稿、版上画面与印刷后所得之画面是一致的,不必顾及反正。
4.印刷面积可以很大。
5.承印物不仅限于纸张,木材、皮革、玻璃、金属等都可以用来印刷。
6.承印物不仅限于平面,由于丝网有弹性,在弯曲的表面、粗糙的表面都可以印刷。
7,表现方法多变化。印刷的颜料可为油性亦可为水性,都能运用自如。
9.突破了版画以黑白为主的局限,实现了多色彩化。
㈥ 丝网版画得特点
楼主!
1.设备简单。最基本的设备就是丝网、网框和胶刮。
2.制版及印刷方法简便、易掌握,尤其在多套色制版和印刷上,省时省力。
3.因网版是通透的,所以,底稿、版上画面与印刷后所得之画面是一致的,不必顾及反正。
4.印刷面积可以很大。
5.承印物不仅限于纸张,木材、皮革、玻璃、金属等都可以用来印刷。
6.承印物不仅限于平面,由于丝网有弹性,在弯曲的表面、粗糙的表面都可以印刷。
7,表现方法多变化。印刷的颜料可为油性亦可为水性,都能运用自如。
9.突破了版画以黑白为主的局限,实现了多色彩化。
㈦ 丝网版画的制作
丝网版画的制作工具、方法及流程简介:
丝网版画也叫孔版画,它有如工业上的花布印刷方法,将颜色进行刮压从网孔漏至承接物上,所以也称做丝漏版画,丝网印刷目前在商业上得到大量的运用。它可以用来印刷广告、包装物、路牌、衣饰图案等等,可以说随处都能见到丝网印刷的物品,它以制作快捷、经济,大小灵活,便于制作和印刷而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1、丝网版画的工具和制作方法。
丝网版画所用的工具是:200目以上的丝网、丝网框、胶刮、绷网胶、桃胶、洗网液、透明胶片、感光液、颜色等。丝网版画的制作方法按其水印和油印的不同印刷要求,分刻膜制版法和感光制版法等,而运用最广泛也是最新的制版方法是感光制版法。
2、丝网版画的(感光制版)制作过程:
a 、将准备好的草图用透明胶片进行分色制版。
b 、把配置好的感光液在暗房内用刮药液槽刮至丝网上,进行烘干。
C 、将烘干的网框压在分色胶片上在曝光,曝光后用水把多余的胶膜冲掉、晾干。
D 、把晾干后的网框固定在印刷台上,对好版进行印刷。
㈧ 版画有几种啊什么是丝网版画啊
丝网版画
开放分类: 艺术、版画、东方涂钦
丝网版画虽为世人喜爱,但却是一种尚不为大多数人熟知的版画画种。提起"版画",一般人便想到木刻,其实"版画"的概念要大得多:除了木版画以外,尚有石版画、铜版画、纸版画、泥版画等。石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被人称为"三版",国内每隔几年都要举办专门的"三版展"。作为版画家族中的奇葩,丝网版画的出现,已成为世界版画的主流,是一种颇具当代性的版画品种。
版画创作过程是画家心灵释放的过程,是画家审美情趣的体现。版画的每一幅作品均需有画家本人亲笔签名、限定印数的作品编号、创作时间等,以保证版画充分体现画家的创作意图、艺术水准和市场的流通量。 一般丝网版画创作数量在30-50张之间,也有更多的。目前已知国内印量最大的丝网版画,是东方涂钦为筹集善款创作的1000幅丝网作品《佛》。
版画有其独特的绘画语言,其艺术水准可与国画、油画等其它艺术作品相媲美,但由于版画具有复数性特点,创作成本相对较低,因而同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其版画的市场价格相对于油画、国画等品种要低很多,所以版画当前已成为大众收藏知名艺术家作品的一条绝好途径。
丝网版画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钟声进入中国的,宽松的社会环境与开明的文化政策,为其发展提供了自由而广阔的空间。中国第一幅丝网版画是广军先生创作的《秋天你好》,当时还是用油印机印制的,带有明显的木版画的痕迹。中国丝网版画走出木刻版画的阴影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80年代中期的现代艺术运动为丝网版画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契机,整个美术界“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西方”的整体取向,使得没有传统重负的丝网版画在技法完善的同时,以相比其他版种更为开放的姿态广泛吸纳国内外的艺术养份,并自由地借鉴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发展速度蔚为可观。
90年代中期以来,丝网版画呈现出三世同堂的新局面:第一代丝网版画家渐次成熟,第二代丝网版画家崭露头角,近几年第三代亦浮出水面。从知识结构上看,新一代的丝网版画家与其前辈存在很大差异,如果说第一代所接受的还多是传统教育的话,那么年轻的丝网版画家则是在现代主义艺术的洗礼中接受版画教育的。因此观念新,接受新事物快,注重物性探索,加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设备材料的改进,以及大量国外媒材的输入,使得丝网版画语境转换、图式更新、技法精进,加速了自身的现代化进程。
丝网版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979年—198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李桦先生的倡导下,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建立了大陆第一个丝网版画工作室,从此,中国的丝网版画开始了它的发展历程,至今仅有短短20多年的历史。
1981年—2003年,连续八届的全国铜版、石版、丝网版画展(也就是经常提到的“三版展”),对推动中国丝网版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82年至今,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和四川美术学院丝网版画工作室相继建成的基础上,一批批美术学院毕业的学子奔赴全国和各学院选派的进修教师学成回校,全国各大美术学院陆续建立起一批现代化、系统化、规模化的丝网版画工作室,大大加速了丝网版画在中国的发展速度。
2001年5月,在北京展览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和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丝网版画作品展”;2004年9月,在天津美术学院现代艺术学院展览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和天津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丝网版画作品展”;2005年5月,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由广州美术学院和《中国版画》联合主办的“中国丝网版画回顾展”;2005年7月,在北京四分之三画廊举办的“丝网—中国当代丝网版画20人邀请展”。这一系列关于丝网版画的大中型展览,积极影响和推动了丝网版画在中国的发展规模。
在材料方面,从筹建之初依赖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和中国印刷技术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使用气味浓重的溶剂型油墨作为印刷油墨,开始了中国丝网版画最早的探索之路。制版方面用重铬酸铵和明胶或聚乙烯醇混合制感光版,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被勒令停止使用,探索不得不停止,制约了丝网版画的进一步发展。后来,无污染重氮感光胶的研制成功,使得丝网版画在中国的“生命”得以延续至今日,使其发展成为版画家族中与木版、石版、铜版具有同等地位的四大版种之一。特别是2002年年末,由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从英国进口了丝网版画专业的水基油墨,让中国的丝网版画在材料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带动了丝网版画向前发展的步伐,使一批具有新时代特色和新型版画语言的优秀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耳目一新!
2005年,一套直接针对普及中国青少年丝网版画制作,培养他们版画审美情趣的“组合趣味网版”产品开始上市,它将掀起中国丝网版画普及的一次热潮,也定会迎来中国丝网版画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丝网版画的制作工具、方法及流程简介:
丝网版画也叫孔版画,它有如工业上的花布印刷方法,将颜色进行刮压从网孔漏至承接物上,所以也称做丝漏版画,丝网印刷目前在商业上得到大量的运用。它可以用来印刷广告、包装物、路牌、衣饰图案等等,可以说随处都能见到丝网印刷的物品,它以制作快捷、经济,大小灵活,便于制作和印刷而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1、丝网版画的工具和制作方法。
丝网版画所用的工具是:200目以上的丝网、丝网框、胶刮、绷网胶、桃胶、洗网液、透明胶片、感光液、颜色等。丝网版画的制作方法按其水印和油印的不同印刷要求,分刻膜制版法和感光制版法等,而运用最广泛也是最新的制版方法是感光制版法。
2、丝网版画的(感光制版)制作过程:
a 、将准备好的草图用透明胶片进行分色制版。
b 、把配置好的感光液在暗房内用刮药液槽刮至丝网上,进行烘干。
C 、将烘干的网框压在分色胶片上在曝光,曝光后用水把多余的胶膜冲掉、晾干。
D 、把晾干后的网框固定在印刷台上,对好版进行印刷。
㈨ 丝网版画有什么特点
底稿、版上画面与印刷后所得之画面是一致的,不必顾及反正;
印刷面积不受限制;
承印物不仅限于纸张,木材、皮革、玻璃、金属等都可以用来印刷;
表现方法多变化。印刷的颜料可为油性亦可为水性,都能运用自如;
突破了版画以黑白为主的局限,实现了多色彩化。
㈩ 丝网版画的共性
若想得到完美的网印印品,必须了解手工丝网印刷的全部工艺过程。不同材质和形状的承印物的网印工艺基本步骤相同,但所用印料和印刷调整略有不同,现着重谈谈其共性。 1、检查印版
检查印版封胶情况,印版有无砂眼破损,印版与底板安装有无松动,网距是否恰当,印刷规矩定位是否正确,多套色有无走版现象。
2、刮刀的选用
刮刀的长度应稍长于印刷图文,不同的承印物应选用不同形状的刮刀。橡皮刮刀应有一定的柔性,以利改善网版与承印物接触性能,使印墨均匀。刮刀口要求平整,如不平整应用砂纸磨平,刮刀材料可选用5mm的耐酸橡皮制作。
3、印料配制
印料的配制应根据印物材质和印刷要求来确定其种类和成分,调配时关键是调色、调干燥度、调粘度,力求适应刮印的要求。印料应先调好,存放一天,使其性能稳定,调金色除外。还应查视印料内有无异物,以防刮印时划破印板。
4、施放印料
印料一般倒在网框前方处于起始位置和刮刀宽度范围内,网框内印料不可放置太多,随时添加,以利刮印操作时易控制墨量。
5、刮印
①手持承印物摆放在装有规矩的台板上,放下网版框架,印版与台板间留有一定的网距。
②手持刮板压向丝网,刮刀刮动时应保持50-60°角,刮刀以一定的速度作刮墨运动,使印料在刮刀压力的作用下,从镂空图文部分的丝网孔中漏印到承印物上,刮刀刮过后丝网回弹与承印物分离。视印刷面积的大小和刮板的长短,可采取单手或双手刮印操作,但要控制好印料的量,印版版面要刮干净,不能有印料留在印版的图文处。
③抬起网框,从台板上取出承印物。
6、擦洗网版
印刷过程中,发现印迹模糊和网孔堵塞时,便要擦洗印版,用脱脂药棉或软布蘸溶剂轻擦网版正反两面,擦洗时应先擦洗图文处,然后擦洗其它地方。印版的正反两面都要擦洗干净,堵网处要疏通,并吸干印版上的溶剂。印刷完成后也应将印版擦洗干净。
7、套色印刷
用于彩色的套色版刮印时要分清墨色层次,一般来说应先印浅色后印深色,先印次要后印主要,在制印版时就应安排好。套色版一定要套印准确,尤其是第一色版规矩要印得非常准确。在有混合色的刮印时,应视混合色走向变更印版的上版形式,以利于刮印。
8、印刷后的干燥
每次印刷后都要进行干燥,但两色中间的干燥只要求下道印刷不会沾污上道印迹,最后的干燥还要考虑外墨层干透,以保证墨层附着牢度。有些承印物因气候变化极易膨胀和收缩,如套印不及时,长时间搁置会引起套印不准,这在干燥时应引起注意。 开始印刷后,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稳定地获得理想的印刷质量,必须对一些可变因素加以调整。
1、印版堵网
刮印时应避免没有印物的空刮印和停印时间过长。天气炎热时,印料也常常将印版网孔堵塞,以致印不出图文。这时在印料中可适当添加二丁酯之类缓干剂解决,但像二丁酯之类粘性重,所以刮印好的印物不宜过厚堆积存放,以防印物产生粘连现象。
2、版面发粘
版面发粘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刷制刻版纸时增塑剂使用量过多,刻版纸发软,引起发粘,可用吹风机冷风吹干版面。
②版面上残留有刷制刻版纸时作隔离层用的粘液,应用溶剂清洗干净。
③网距过小,弹力不够,引起刻版纸发粘,应适当增大网距,一般为3-5mm为宜。
3、版面漏墨
版面漏墨的主要原因,是在上版后封网时有些地方未封好胶,或是上版时刻版纸有些地方溶化,明胶印版可用明胶液修补,腊克印版可用腊克液修补。
4、印版、印迹发糊
印版反面蹭脏,印迹发糊是调配的印料太稀,刮印时印料渗漏到底层引起的。印迹发糊,可把印料适当地加稠,也可用刮板对印料量适当加以控制。
手工丝网印刷从绷网上版、镂刻制版或感光制版、调配印料到印刷,设备简单投资少,适当面广泛,操作灵活方便,收益大见效快,它可平面物上操作,也可以在球面物、曲面物上操作,还可以在凹凸面上操作。它可以在各种纸品上印刷,也可在皮革、漆布、漆纸、纺织物品上印刷,还可在金属、玻璃、塑料、瓷器、器皿、木材等上印刷,印刷后的墨层厚实,立体感强,美观醒目。因此在丝网印刷业向高新技术、现代化发展的同时,手工丝网印刷在一定范围仍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仍处于相当优势的地位。 照相制版是利用照相复制和化学腐蚀相结合的技术制取金属印刷版的化学加工方法。
照相制版的原理是把所需的文字和图像按要求缩放到底片上,再将底片贴合在涂有感光胶的金属板上进行曝光,经过显影便可在金属板上形成所需要的文字或图像的感光胶膜。然后对胶膜进行抗蚀性处理,使之成为一种有很强的耐酸碱性、有光泽的珐琅质薄层。再将金属板浸入硝酸或三氯化铁溶液中,无珐琅质胶膜的金属表面便被腐蚀溶解,形成凸出的文字或图像的印刷版。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首先进行了照相制版的实验。1839年,苏格兰的庞顿阐明了现代照相制版方法。1850年,法国的吉洛发明了铜锌版的照相制版法。1948年,美国发明了无粉腐蚀法,照相制版开始获得广泛使用。
照相制版是光刻和化学雕刻等加工工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