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气荒
扩展阅读
康希诺生物股票申购价格 2025-07-28 22:52:43
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股票 2025-07-28 22:50:57

气荒

发布时间: 2022-02-14 14:58:33

㈠ 气荒的揭秘

谁是“气荒”元凶?
此前,曾有业内人士表示,天然气价偏低,生产商不愿意扩大生产是根本原因。目前,相比于油、电等,天然气价格是最便宜的,以同等热值计算,天然气价格仅仅相当于电价的两成左右。
针对外界质疑中石化、中石油不愿意扩大产能,而导致天然气供应紧张,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有关人士19日表示,“气荒”主要原因是极端气候导致的需求暴增,现已适当压减其他地区和工业、发电用气,以保证重点地区和居民用气。中石化新闻发言人黄文生18日对媒体表示,目前中石化正在满负荷运转,不仅按照全年计划量生产和供应,且略有超过。中石化一直按照保供的原则供应天然气,目前供应紧张主因是需求的突然增加。
中石油提供的数据显示,从11月以来,中石油的天然气供应一直在大幅度增长。但是,需求的增长更快。比如陕京系统(华北地区),11月1日—16日累计销售66595万立方米,日均4162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56%,是今年夏季的2.6倍,用气量则达到夏季的3.6倍。
目前,中国石油天然气市场供应量已经由月初的1.69亿立方米/日提高到目前的1.89亿立方米/日。中石油大部分管道日均输量已经达到设计最大输量,管网满负荷运行。
中石油提醒,储气库过早进行大规模采气,将直接影响到12月和1月高峰日的调峰气量,给整个冬季北京市和华北地区保供,以及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带来隐患和风险。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董秀成昨日对媒体表示,目前国家没有建立大的天然气应急库存,主要靠天然气调峰来实现。在南方,由于季节区分不明显,高峰低谷差距小,最初设计时没有预见、考虑到大范围雨雪低温天气的出现。此外,国内天然气管道布局比较分散,而且天然气生产和运输基本上由一家石油公司独自运营,各石油公司的管网之间没有联系,无法形成“沟通”和“联网”,在资源调配方面很难做到灵活机动。
天然气改革不会因“气荒”提速
中石油、中石化内部人士称,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已经结束。这一改革方案的原则是,天然气价格与替代能源价格挂钩,适度调整,逐步到位,并抑制不合理的天然气需求。一旦新价格机制运行,天然气价格将上涨。
鉴于成品油价格新定价机制,正是在油荒问题严重后加速出台的。这内部人士还称,此次气荒的出现,或许会促使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的出台。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对中新网等媒体透露,天然气改革今年不会出台。
中国石油大学董秀成教授对媒体记者表示,新的价格机制会是一整套方案,不会只是涨价,但客观讲改革一定要涨价,但这个机制不会一步到位,需要不断调整。从气田的出厂价格、管输价格,到进入各城市门站价格,最后到各户的终端价格,这是个牵一发动全身的环节,所以很复杂。
董秀成说,价改是大势所趋,但是需要渐进式地、温和地、缓慢地进行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尤其是需要形成天然气价格联动机制,稳步推行价格改革。

㈡ 全球面临天然气荒,A股哪些上市公司值得关注


富瑞深冷的LNG车用供气系统覆盖150L-1350L共计30多种气瓶规格,是国内最为成熟的LNG车用技术产品之一。公司与重卡整车生产企业(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中国重汽、华菱星马、山西大运、北奔重卡、徐工、上汽红岩等)、客车整车企业(宇通、金龙、中通、安凯、福田等)建立了战略性合作,并以强大的研发能力确立了公司在LNG车用瓶领域的领先优势。随着国际LNG市场发展,东南亚、俄罗斯、墨西哥和印度等国家或地区对LNG液化工厂装置及终端应用装备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公司采取与当地有资质、有经验的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借鉴中国国内市场成功经验,为当地清洁能源发展制定相应解决方案,扶持LNG在当地的应用和发展。公司正在积极跟踪马来西亚沙巴能源项目二期、乌兹别克斯坦60万方、墨西哥20万方、摩洛哥20万方等海外液化工厂项目。

㈢ 如何应对“气荒”问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景春梅认为,伴随着气荒来临,竞价交易出现争议,上下游利益矛盾凸显,“表面上是价格问题,背后实际上反映出的是体制问题,根源是体制改革滞后。”她强调,只有加快体制改革,把竞争性环节放给市场,鼓励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天然气开采、进口,加快管道、LNG接收站、储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平开放,通过增加竞争来降低成本,只有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才能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形成由市场决定的价格机制,这是促进天然气普及利用的根本之道。

不过,苗莹莹表示,目前提出的加快储气库建设、铺设管道等,都非短时间内可以达成,因此随着煤改气的持续推进,当前国内液化天然气市场供应短缺的情况,在未来两三年内都难以改变,冬季短缺情况更为严峻。

㈣ 各地出现天然气供需不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1月份以来,天然气供需紧张,随着冬季采暖季的到来,最近几天天然气的供给缺口尤为明显,随之而来的天然气价格暴涨数据也频频刷新纪录。这次的“气荒”导致多地采取“限气”措施,对多个行业的生产、经济和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那么到底是很么原因呢?


进入冬季后,北方居民用气和燃气发电出现了时间相对集中的大幅上涨,供应紧张的情况因此突然爆发。同时,我国天然气储备建设严重滞后,天然气调峰设施严重不足,仅占天然气全年消费量的2.3%。为保证北京的供应稳定,相应周边如河南、山东等地,也需要做出一些“牺牲”,进行限气,也推动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

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不仅现在才开始体现出来,其实已经持续多年,今年受“煤改气”政策、经济增长等因素影响,今年的供需不平衡矛盾格外突出。当下,既要全力保民生用气,也要从长远着眼,从供给端入手,加快能源市场结构改革,充分挖掘我国气田生产运输能力,拓宽天然气进口源,打破行业垄断格局,升级天然气储存技术和设备,让天然气生产运输和储备具有灵活性,从而保证天然气为民、为经济、为环境做强劲动力。

㈤ 天然气紧缺的原因有哪些

继“油荒”、“电荒”之后,一场天然气短缺造成的“气荒”,再次引发了中国人的关注。伴随着大雪普降、气温下降,中国的天然气供应在本月出现了紧张。重庆、日照、西安、宜昌、扬州等大中城市的天然气消费受到限制,而武汉、杭州甚至部分中断了天然气供应。在中国的全部能源消费中,天然气只占三到四个百分点。即便到二0三0年,它占的比例也只有百分之六左右。但已有很多中国人的生活已与天然气联系在了一起。近年来,尤其是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城市,正积极推广这种清洁能源。加之价格低廉,从百姓家庭到汽车、工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天然气。随着汽油价格的不断攀高,越来越多的出租车司机改用天然气;因为比电价更低,一些百姓、工厂也倾向于用它替代电力、煤炭,用于取暖或者当作燃料。此次天然气短缺,已引发了他们的抱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安抚”百姓对天然气需求的迫切,不惜牺牲一部分工业产能,对工业企业暂时中断了天然气供应。

对此次天然气短缺,中国的两大天然气供应商——中石油、中石化解释说,它们的天然气产量、管道输送量已经发挥到最大,甚至已动用了部分储气库的天然气。造成供应紧张的原因是天气变化导致的需求突增。其中,中石油每天的供应量近两亿立方米,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值。目前,中石油华北地下储气库已提前严重超采。在华北、两湖、西北和华东四大气区联网后,华北地区天然气消耗猛增,也影响了其他地区的天然气供应。

㈥ 西安靠近天然气产地陕北,为何还闹气荒

是中石油故意制造的,忽悠着想涨价呢

㈦ 气荒的影响

尽管2010年受价格提高影响,部分需求量有所下降,但总体上全国天然气需求量保持较快增长。一方面,北京、广东、川渝等现有市场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另一方面,中部、西南地区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储备缺口之大,使得今年年底的气荒仍令人担忧。相对于北京、上海等调峰能力充足的地区而言,中部地区天然气需求量近年直线上升,却只能依靠常规管线供气,没有LNG及大型油田等调峰能力,因此被专家预测为年底气荒的重灾区。而西南地区尽管有川渝气田作为气源,并形成区域性管网,但该地区需求量日益上涨,而油田供气量的最大上涨幅度仅有10%,也已明显无法承担调峰 。
因此,杨建红通过对天然气供应和需求进行平衡分析,预计2010~2011年天然气仍然供不应求。西南、中南,尤其是两湖地区将存在较大缺口,且有相当一部分内陆二线城市天然气供应仍将受到限制。更令人关注的是,广东、广西、云南等地部分地区至今仍未用上天然气。

㈧ 华北等地区现“气荒”如何解决

“最近家里取暖没事,但做饭的气不够用了”,12月7日,一位保定市民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大概是从10天前开始,听说有关部门正在调气过来,但好像要一个月后才会好点。

公开信息显示,天然气使用主要集中在城市燃气、发电、化工和工况企业四个领域。据中石油提供的数据,城市燃气行业同比增长13%,发电行业同比增长28%,化肥化工同比增长25%,工矿企业同比增长21%。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预计超过2300亿方,增量超过330亿方,同比增幅达到17%。这个增量和增幅,相当前5年年均增量的2倍以上,刷新了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量的历史。

气荒暴露出来了储运设施设备(主要是管道和储气库)建设的短板。目前,我国的地下储气库有效工作气量还不到60亿方,仅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3%左右,而在一些天然气利用大国,这一比例普遍达到12%以上,如美国是16.8%,俄罗斯15.8%,德国27%,法国接近30%。

多家气田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

天然气涨价潮此起彼伏,以至于被称为气荒,保利协鑫石油天然气集团董事长于宝东认为,这主要是受宏观经济趋稳向好、气价较低、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北方清洁供暖以及政策集中配套等因素影响,天然气消费显著回暖,进入冬季以来增速更快,致使我国天然气需求的增速大于天然气供应的增速,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供不应求的局面。

因此,要维持天然气市场供需平衡和价格稳定,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增加供给。

卓创分析师冯海城也认为,“在天然气消费需求保持旺盛的情况下,为了市场平衡稳定,增加供应就成了必须面对且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石油在发给新京报记者的一份材料中称,目前其管存及LNG罐存已达警戒线,为保障管网安全运行,保障辖区内的居民用气,中石油已经采取多项措施。

目前,不少气田也步入了满负荷生产状态。12月3日,青海油田天然气日产量攀升至1870万立方米。涩北、东坪、马仙三大气田比去年同期提前10天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

LNG市场成为焦点

在加快产能释放的同时,跨地区调配天然气已经正在加速推进。

据记者从行业人士和油气企业了解的情况,目前气价大涨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南方省份由于在供暖需求上远不如北方地区,其市场较为稳定。

拥有涪陵页岩气等大型气源基地的中石化向新京报记者提供的材料显示,其正在积极与其他企业协调,加快管道互联互通,采取资源串换、代输等多种手段解决地区供需矛盾。

金联创分析师左晨表示,“目前南北方价差拉大,南气北上已经可达河南、安徽、山东南部一带,长远来看对北方价格或造成牵制,后期价格或有回落。但考虑到整体供需依旧紧张,整体跌势不会太大”。

海外LNG的获取也进入公众视野。

中石油方面表示,一方面正派出多个商贸团队全球搜寻可靠的LNG现货资源,一方面积极与资源国沟通,避免出现减供、停供、无需下载等不确定性风险。

“中国高度重视天然气供应保障,积极支持企业在增加国内天然气生产的同时,多元化进口海外天然气资源”,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12月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表示。

由于当前国内油气体制限制原因,目前民营企业也将海外作为扩张目标。

保利协鑫石油天然气集团董事长于宝东表示,其在东非地区的埃塞-吉布提油气项目的基础设计已经全部完成,预计2018年具备全面开工建设的条件,“近期,受益于气价大涨的因素,埃塞-吉布提项目的长约销售协议谈判进展顺利,预计可于近期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一场持续蔓延的严重“气荒”,引起了有关部门及市场的广泛关注。11月中旬以来,国内多个地区相继公布限气政策,华北地区LNG价格涨幅超过60%;12月1日,液化天然气挂牌价创出9400元/吨的历史新高。

“气荒”及其带来的价格上涨,也给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带来了新的课题和任务。这次气荒的成因是什么?谁能从中受益,谁受到的负面冲击最大?未来天然气供给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避免诸如此类的气荒?

气荒源自供需结构不平衡

目前我国天然气/LNG主要供给渠道有哪些?近几年来的供需结构是怎么样的?

刘广彬:国内天然气的主要供应渠道有两类:一是国内自产,二是国外进口。2017年1-10月份,我国天然气产量121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2%;天然气进口量722亿立方米,增长27.5%;天然气消费量1865亿立方米,增长18.7%。在天然气供应端,2017年整体涨势明显。

即使如此,面对快速增长的下游需求,特别是随着冬季采暖季的来临,国内天然气市场出现明显的供不应求。中石油预估,整个冬季采暖期,北方资源供应缺口约48亿立方米。

于宝东:目前我国天然气的主要供给渠道分为国产气、进口气两种。国产气已逐步形成常规、非常规的多元供气局面,进口气已形成管道气和LNG多渠道供应格局,资源进口国超过10个。近年来,随着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进口气的占比逐步上升。

供需结构方面,我国于2006年开始进口LNG,2009年底开始进口中亚管道气,2013年中缅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标志着西北、西南进口天然气管道和海上LNG进口通道初步形成。整体看,目前国内的天然气供应以管道气为主。

今年的气荒,某种程度上说是不是这种供需结构下的必然结果?

刘广彬:目前,国内并没有新的进口管道投产,LNG接收站数量亦不多,天然气资源开采短期内增长潜力有限,加之储气调峰设施建设不足,管网联通程度以及建设规模较小,面临较大的下游需求增速,天然气市场出现供应缺口也是必然。

于宝东:随着我国清洁能源政策的大力推行,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不断增长,国内天然气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已经到来,我们预计天然气将在2020年后逐步向供不应求转变。

下游终端用户受冲击较大

当前“气荒”在华北表现得特别严重,华北天然气市场主要的供应商是哪些企业?

于宝东:华北地区的天然气市场,主要的供应商以三桶油为主,在三桶油以外,还有不少第二梯队企业,例如京能、北京燃气、新奥等企业。当前,国家正在力促基础设施(LNG接收站和长输管网)向第三方准入,第二梯队企业为弥补缺少上游资源的先天劣势,积极参与三桶油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基础设施领域抢滩布点。

刘广彬:天然气冬季供暖的主要地区是华北地区,主要气源供应商为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海油等,其中以中石油西气东输以及陕京系统为主要气源来源。

随着气价上涨,哪类企业受益于气荒,哪类企业受到的负面冲击较大?

刘广彬:年内天然气需求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刺激各供应商的上游生产增产增效,同时天然气价格的上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这些企业的收益。而对于下游终端,首先,因价格上调导致成本上浮;另外,冬季供暖用气高峰期,部分地区工商业领域限制用气,天然气供应不足。

于宝东:随着气价上涨,我们认为受供需形势趋紧的影响,供应商将受益于气荒,下游终端用户将受到负面冲击较大,如果气价上涨过快,甚至可能会出现煤改气逆替代或者电代气的可能。

作为国内大型能源企业,协鑫受到的影响怎样?

于宝东:近期,受益于气价大涨的因素,协鑫的埃塞-吉布提项目的长约销售协议谈判进展顺利,预计可于近期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HOA。但这是个双刃剑,协鑫国内天然气电厂的成本压力会上升。

加快建设储气调峰设施

近期出现的气荒问题,短期内如何解决?

刘广彬:短期来看,应加快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建设进度,快速投产进气;另外促进天然气管网的互联互通,使得南北东西天然气资源的合理调配。再者,尽快解决中亚天然气限供问题,保证这一主干渠道的气源供应。

于宝东:短期而言,政府可以利用综合政策手段解决供应短缺问题。其一,进一步推进价格的市场化改革,设计合适的市场激励机制,提高供给侧的积极性;其二,从雾霾治理角度出发,加大对于“煤改气”的补贴力度,在必要时候,可以牺牲一定程度的工业用气来满足居民需求。

中长期内如何解决气荒这一问题?

于宝东:对于中长期而言,建议加大油气行业改革力度,加大储备设施建设和管道建设,加快推进第三方行业准入机制,共同参与国家的能源保障。关于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建议坚持“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改革路线,这样可以使得市场参与主体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下,公平计价,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有利于天然气行业的健康发展。

刘广彬:未来,应积极加快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对储气库,提别是战略储气库的建设应尽快提上日程,各主要天然气消费地区,特别是季节峰谷差较大的北方供暖地区,应尽快完善天然气储备站建设。另外,积极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机制改革,完善定价机制、管输制度等在内的天然气市场机制。

还是南方好,暖和。

㈨ 气荒的主要现象

专家指出,中国部分地区遭受冰雪灾害导致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目前,浙江杭州有1/3的城区居民用气受影响,因天然气短缺截至周二已关停11家企业;湖北武汉所有出租车停止供气,周一凌晨开始,武汉市26座加气站全面停止供气。
与此同时,西安、重庆等地纷纷启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主要是为确保居民生活用气而减少非必须的商业用气、工业用气和车用气需求。其中,重庆为了保证出租车加到气,在工作时间限量给其他车辆加气。记者了解到,也有不少地区出现管输居民用气管压不足,气量较小的现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天然气价暴涨,国内天然气批发价平均每吨已暴涨500元以上,涨幅超过两成。专家指出,气荒、气价暴涨的原因主要是突如其来的雨雪天气导致国内天然气需求急剧反弹,导致全国多处天然气供应告急。记者从广东省经贸委有关人士处了解到,广东的天然气供应暂无影响,不会出现“气荒”。 继沈阳、合肥、长沙等多个城市举行天然气涨价听证会之后,2010年11月12日,中国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城市———北京举行居民用气价调整听证会。这是5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提高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的通知》之后,城市居民用气价格调整依法举行的后续规定动作。
这一轮气价调整,对我国天然气市场供需将带来哪些影响?几乎每年冬春之季都会大面积暴发的“气荒”现象,如果按照目前天然气市场无序增长的势头,中国“气荒”问题也许将不可避免。

㈩ 空气能和天然气到底哪个更省钱

天然气和空气能热泵采暖应用最为广泛,在煤改清洁能源的推动下,近年来改造的老百姓非常多。那么,二者相比,哪一种更有优势呢?
先说天然气采暖
与电采暖相比,天然气采暖的运行费用要低一些,而且清洁环保,所以选择天然气采暖的用户非常多。不过,天然气也有一定的缺陷,一是天然气不足的问题,2017年,由于天然气改造人群过多,引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气荒”,导致出现居民半夜被冻醒、医院大量缺气、学生跑步取暖等后果;二是安全问题,农村安装天然气除了主管埋藏在地下,通往各户的管道都是明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再来说空气能热泵采暖
空气能热泵只需少量电能驱动,主要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来制热,耗电量比电采暖要节能三分之二左右,自然比天然气采暖还要省钱。而且,空气能热泵没有有害气体排放,不会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的隐患,安全又环保。正因如此,空气能热泵就算是大范围推广也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影响,有电就能驱动,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可以使用。
各地更倾向于“煤改电”,以节能环保的空气能热泵来代替燃煤锅炉,经过电价补贴之后,使用空气能热泵采暖的运行费用并不会比烧煤高出多少,每个月也就是五六百元左右,舒适度提高了,也不用怕气荒了,所以老百姓都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