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薛定谔的猫通俗解释
薛定谔的猫是指盒子中猫的死或生,必须要打开盒子才能知道。
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但是,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则必须在打开箱子后才知道结果。
(1)薛定谔猫扩展阅读:
显然,既死又活的猫是荒谬的,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薛定谔想要借此阐述的物理问题:宏观世界是否也遵从适用于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
“薛定谔猫”佯谬巧妙地把微观放射源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旨在否定宏观世界存在量子叠加态。然而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科学家已先后通过各种方案获得了宏观量子叠加态。此前,科学家最多使4个离子或5个光子达到“薛定谔猫”态。如何使更多粒子构成的系统达到这种状态并保存更长时间,已成为实验物理学的一大挑战。
『贰』 薛定谔的猫是什么意思
之所以是24小时半衰期,就是因为会在24小时之内发生衰变现象,出现放射性射线。不过,发生衰变的时间具体在什么时候是个未知数,没有办法预测,有可能是刚刚开始试验的时候,也有可能是在实验结束的时候。所以,在这个阶段内,是无法得知猫咪的死活的,但按照哥本哈根的意思就是,这只猫有可能既是活的,也是死的,这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只能是有可能是活着,也有可能是死了……
『叁』 薛定谔的猫🐱是什么品种
薛定谔的猫是一个思想实验,有时也称为薛定谔的猫悖论,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在1935年提出;薛定谔试图用它说明将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应用于日常宏观物体时会产生的问题,该试验场景中展示了一只假想的猫,它能够同时处于活着和死亡的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量子叠加态,由于与一个具有随机性的亚原子事件相关联,这个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薛定谔的猫的思想实验也经常出现在关于量子力学各种诠释的理论讨论中。薛定谔在描述该思想实验的过程中创造了“纠缠”这一术语。
『肆』 薛定谔的猫什么意思
“薛定谔的猫”其实是物理学家薛定谔1935年在奥地利做的一个实验,这个物理实验是为了论证量子力学对微观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认识和理解。
接触过物理学科的人,对于“薛定谔的猫”一定是不陌生的,但是对物理知识一窍不通的人,可能认为这就是一个叫薛定谔的人有一只猫,那么“薛定谔的猫”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现在就来一探究竟吧。
01
实验过程:
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放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在一小时内,大约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样有50%的概率是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
02
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其中的一个,但是外部观察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
03
可在量子的世界里,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时,盒子内部的整个系统保持不确定性的波动,猫的生死叠加,就是说猫是生是死都能存在;只有观察者打开盒子去观测时,物质以粒子形式表现后才能真正确定结果。
04
又死又活的猫显然是违背常理的,而这个实验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使量子力学的微观世界不确定性变为宏观世界的不确定性,微观的混沌变为宏观的荒谬。
05
用通俗易懂的形式来表达,就是你在拆快递之前,快递盒里的东西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好和坏是同时存在的,只有在打开盒子的一瞬间,两种可能性才会最终变为一种可能性,这就叫”薛定谔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