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东风11型内燃机车的发展历史
1987年,为了提高中国铁路旅客列车的运行速度、增加繁忙干线的客运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将新型快速客运柴油机车、电力机车的研制列入了“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经过评标过程后,戚墅堰机车车辆厂获中国铁道部选定为新型大功率客运内燃机车的研制单位 。1990年11月,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完成试制首台东风9型柴油机车,采用了16V280ZJA型大功率柴油机、轮对空心轴式牵引电动机全悬挂装置、高柔圆弹簧二系悬挂转向架等新技术,最高试验速度达到145公里/小时。
与此同时,中国铁道部决定对广深铁路既有线路进行技术改造,用较少的投资、较短的时间将既有线路改造成能够开行时速160公里旅客列车的准高速铁路,为未来发展高速铁路进行探索和试验 。1990年,铁道部发布《铁计【1990】1号文》,正式将“广深铁路实现旅客列车最高速度160km/h的技术方案研究”列入1990年铁道部科学技术发展项目,并将准高速客运柴油机车的研制列入“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1990年7月,中国铁道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及广东省委部门在广州召开了“广深线旅客列车最高时速160km行车实施方案论证”,明确要求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在东风9型柴油机车的基础上,立即着手进行160公里/小时客运机车的方案论证和设计;同时并要求对试制中的东风9型0002号机车,通过改变牵引齿轮传动比,使机车最高速度由140公里/小时提高到160公里/小时,以配合广深准高速铁路的科技攻关项目试验,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第一台准高速客运机车 。1990年11月,铁道部正式将正在研制中的时速160公里/小时准高速客运柴油机车定型为东风11型,车型代号DF11。
1990年末,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开始与铁科院机车车辆研究所、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四方车辆研究所、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学、上海铁道学院、永济电机厂等单位合作研制东风11型准高速客运机车 。1991年3月,铁道部以《铁科函【1991】99号文》下达“广深线准高速东风11型内燃机车设计任务书”。1991年8月,东风11型机车的技术设计审查在北京二七机车厂内举行,同年年底完成工程设计。而在试制东风11型机车之前,戚墅堰机车车辆厂通过改变东风9型0002号机车的牵引齿轮传动比,将机车构造速度由140公里/小时提高到160公里/小时。1992年3月至4月,北京环行铁道试验基地进行了“广深线准高速科技攻关项目综合试验”,东风9型0002号机车的最高试验速度达到163公里/小时 ,为东风11型机车的设计研制及准高速列车的运行提供了大量试验数据。 首台东风11型机车(0001)于1992年4月开始试制,同年12月完成试制并通过铁道部验收。1993年3月,东风11型0001号机车在北京环行铁道试验基地进行第一次调整试验,并于同月20日达到167公里/小时的试验速度。1993年8月,戚墅堰机车车辆厂试制完成第二台东风11型机车(0002);同时,0001号机车在南昌机务段进行了夏季高温冷却能力试验。1994年3月至6月,东风11型0001号机车在北京环行铁道继续进行牵引性能、动力学性能和制动性能等各种鉴定试验和综合性能试验;1994年4月11日,东风11型0001号机车牵引7辆25Z型客车,在北京环行铁道外环线试验的最高实验速度达到了183公里/小时,创下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
根据1993年12月在广州召开的“广深准高速铁路第三次科技攻关和建设工作会议”,为了满足广深线未电气化改造前牵引准高速旅客列车的需要,决定扩大东风11型机车的试制规模,再制造另外三台机车予广深线使用,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分别在1994年8月、10月、12月完成试制了东风11型0003、0004和0005号机车。1994年9月21日,东风11型机车开始在广深准高速铁路进行线路开通前的线路、信号、安全评估试验,完成对从法国引进的U—T多信息自动闭塞及分级速度监控设备(UM-71型轨道电路、TVM-300机车信号系统)的测试,至同年12月8日完成了历时79天的提速试验,试验中准高速列车最高时速达到174公里 。1994年12月22日,经提速改造后的广深准高速铁路正式开通,首批5台东风11型机车均配属广州铁路集团广州机务段运用,担当牵引25Z型准高速旅客列车投入商业运行,初期每日开行2对广州东—深圳的准高速列车(准高1/2次、准高3/4次)。1995年3月28日起,东风11型机车并开始牵引广九直通车,全程运行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40分缩短到1小时59分。
1995年6月,基于广深准高速铁路提速改造的成功经验上,为即将实施的中国铁路第一次大面积提速进行技术准备,中国铁道部决定在沪宁铁路、京秦铁路、沈山铁路、京广铁路郑州至武昌区段等既有干线上进行大规模提速试验。1995年10月,铁道部在沪宁铁路组织进行中国铁路史上首次既有线提速试验,主要试验项目包括列车起动加速度、制动性能、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及提速道岔等,东风11型0005号机车牵引10辆25B型双层客车、1辆发电车、2辆试验车共13辆编组时,最高速度为150公里/小时;当牵引5辆25Z型准高速客车、1辆发电车、2辆试验车共8辆编组时,最高试验速度达到173.5公里/小时。1995年11月,东风11型0005号机车在京秦铁路进行第二次提速试验,最高实验速度175.7公里/小时。
1996年4月1日,由东风11型机车牵引的中国第一列快速旅客列车“先行号”在沪宁铁路投入商业运行,南京和上海之间的单程运行时间缩短到3小时之内 。1996年7月1日,北京铁路局在京秦铁路开行了“北戴河号”快速旅客列车,北京至北戴河的运行时间仅需2小时30分钟。同月,东风11型0019号机车又在沈山铁路进行了既有线提速实验,最高速度达到183.7公里/小时。以上提速试验为1997年4月展开的中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奠定了技术基础,东风11型机车于1996年2月通过部级技术鉴定,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4月1日,时任铁道部副部长刘志军视察戚墅堰机车车辆厂时,指出“没有戚墅堰工厂的东风11,就没有中国铁路的四次大提速”。 通过部级技术鉴定后,戚墅堰机车车辆厂于1996年开始批量生产东风11型机车;同年3月,上海铁路局上海机务段配属了二台东风11型机车(0006、0007),担当牵引“先行号”快速旅客列车;同年6月,北京铁路局北京机务段配属了二台东风11型机车(0010、0011),担当牵引“北戴河号”快速旅客列车。此后广州铁路集团、上海铁路局、北京铁路局、沈阳铁路局、济南铁路局相继增配东风11型机车,成为牵引准高速旅客列车的主型大功率快速内燃机车。在1997年和1998年实施的中国铁路第一次及第二次大提速之中,京哈铁路和京沪铁路上的大部分特快列车均由东风11型机车担当牵引任务。
2000年开展的第三次大提速中,重点提速范围移至中西部地区,东风11型机车开始担当兰新铁路、京九铁路、以及陇海铁路郑州至徐州区段的旅客列车牵引任务,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并为乌鲁木齐铁路局、兰州铁路局提供了东风11型高原型机车,郑州铁路局、南昌铁路局也开始配属东风11型机车。2001年,中国铁路实施第四次大提速,东风11型机车承担了京九铁路、汉丹铁路的提速列车牵引任务。至2005年停产,戚墅堰机车车辆厂累计生产了459台东风11型柴油机车 ,均主要配属于北京铁路局、上海铁路局、广州铁路集团、乌鲁木齐铁路局、兰州铁路局、南昌铁路局、沈阳铁路局、武汉铁路局及郑州铁路局。
⑵ DF11的功率
3610千瓦
⑶ 东风11型内燃机车牵引10节车厢的速度是多少
根据规定速度一般让它跑60到80不会让它跑太高的,现在这车都让它在货场调车用
⑷ 东风11有没有一颗小男孩原子弹威力大
该弹采用惯性制导方式,射程620 英里,动力装置为固体火箭发动机,战斗部重1100 磅,带常规高爆炸药,也可携带核弹头。 所以其威力看其携带的弹头。
⑸ 为什么DF11型机车停产了
不 05年DF11停产 因为戚厂没有了铁道部的DF11订单 而后开始接DF11G的订单 之后戚厂开始全力生产DF11G 再之后08年戚厂就生产HXN5了 顺便说句 DF11G不是因为11不能重联而设计 而是DF11单机18节上不了160而直特又得机供开发的直特机 DF11G也已停产 共80组 也是没了订单 况且直特只有50几组 有部分直特是客电车Z62 Z55都是SS车牵引
⑹ 东风11g为什么两节
内燃机车功率不足,一台机车不能保证牵引20辆客车运行在160km/h速度上,所以只能将两台机车重联使用。
东风11G型内燃机车(DF11G),是中国铁路使用的固定重联准高速柴油机车,由中国戚墅堰机车车辆厂为中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而专门研制,其设计借鉴了东风11型、东风11Z型机车的技术,能够满足单司机值乘、长交路连续运行的应用条件,并具有向客车供电功能,同时也是中国第一种采用全微机控制技术的内燃机车。
名词解释:
首两台机车出厂后随即赴北京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环形铁道试验基地,先后进行了机车的称重、制动、动力学性能、起动加速和供电性能、牵引等一系列安全评估试验。
⑺ 东风-11号各项性能参数分别是多少
东风-11号(DF-11/M-11)中国研制的近程地地战术导弹,其出口型称M-11。1985年开始研制,1992年定型生产并出口。导弹全长975米,弹径08米,起飞重量38吨,采用一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最大射程300公里。可携带一枚800公斤的高爆弹头或9万吨TNT当量热核弹头,命中精度300米、150米(改良型)。
⑻ df11a和df15b有什么不同
东风11甲地对地导弹 中国陆军现在除装备有大量远程火箭炮外,也开始在战区一级列装地对地近程战术导弹,每个战区都组建了一个导弹旅,从公开的新闻照片看,装备的是东风-11型或东风-11甲型近程地对地导弹。主要用于攻击敌战术纵深重要目标。位于台海前线的南京战区最早装备,大约在97年开始列编军区直属地对地导弹旅,该旅应下编4个导弹营,每营应编约9辆东风-11/11甲型近程地对地导弹发射车,全旅应有36辆导弹发射车。到今天各大军区,应该都已列装了一个军区直属地对地导弹旅。
东风-11/11甲型近程地对地导弹:装备二炮与陆军导弹旅
导弹最大射程300公里,该导弹的改进型,东风-11甲型近程地对地导弹射程约在600公里左右,它们在弹头处的4个小翼是用来在导弹再入段修正弹着点的,因此命中精度应高于东风-15型导弹,而这两型导弹的命中精度应该优于40米,与俄罗斯“圆点”地地导弹相当。
该导弹可携带的弹头战斗部据说有六种以上:除常规EY-115型破片/高爆战斗部外,还有带有反坦克和破片子弹药的集束型战斗部;侵彻战斗部,可摧毁加固目标;在平流层引爆的电磁脉冲战斗部,低当量核弹头战斗部等在内的多种攻击弹药,可有效攻击敌方机场,港口,洞库电子设备和其它地面重要设措。
该导弹发射车采用8x8两栖越野车为基础,可水陆两栖行驶, 导弹发射车安装有新型车载式自动射向校准仪和连续发射换接器可不经测量,使该车在任何时候,地点都知道自己目前所处发射阵地的位置,该车还应该安装有差分式GPS(外贸型)和我军自用型(北斗双星定位系统)导航系统,由于有了这个系统,该发射车可以全速行驶,在停下来后2分钟,降下支撑装置,将数据输入发射车电脑系统中,系统自动进行导弹自测,接下来发射手按下接钮,一个自动程序将按照发射顺序执行,打开舱盖,向导弹加载发射数据,2分半到3分钟预热导弹系统和环型激光陀螺,在发射前15秒,导弹从发射舱中抬起到80度位置,数秒后导弹随即被发射出去。从该车停下来到发射出第一枚导弹,整个发射过程只用约了5分钟左右。导弹发射后,导弹舱排气,时间很短,支架收起, 导弹舱盖关闭,发射车快速从危险发射阵地撤离。
东风-11甲型近程地对地导弹从福建境内发射,其射程可以覆盖整个台湾地区。同时对美军住日本冲绳基地也构成极大威胁, 可以说,我陆军有了东风-11甲,敌人的飞机和其它部队想在中国周边找一个安全的基地都难。因此,奉劝台湾岛上的台独分子们,赶快悬崖勒马,停止分裂祖国的活动,两岸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否则的话,一旦台海开战,当心从天而降的我军“蓝天霹雳”把你们炸上天。
⑼ 东风11型内燃机车的技术特性
东风11型机车采用交—直流电传动,装用一台额定功率3600千伏安的JF204C型三相交流同步发电机,和六台额定功率530千瓦的ZD106型直流牵引电动机。柴油机通过弹性联轴节直接驱动一台三相交流同步牵引发电机,通过硅整流装置把牵引发电机发出的三相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再将电能输送给两台转向架上的六台并联的直流串励牵引电动机,通过传动齿轮驱动车轮。机车标称功率3040千瓦,最高恒功速度为160公里/小时,最高运行速度为170公里/小时。东风11型机车单机牵引定额640吨的旅客列车(约12节车厢)时,在平直道上的最大平衡速度可达167公里/小时;牵引定额1100吨的大编组旅客列车(约20节)时,在平直道上的最大平衡速度可达143公里/小时。
机车采用基于英特尔80C186微处理器的微机控制系统,具有恒功励磁控制、防空转防滑行控制、故障诊断显示功能,能使机车在任何工况时处于最佳状态下恒功率运行,并具有全功率自负荷试验功能的电阻制动系统,以及电空制动系统、TVM-300机车信号系统、移频机车信号及轴承温度检侧等新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戚墅堰机车车辆厂也对东风11型机车进行了改进。早期的东风11型机车微机控制系统采用黑白显示屏,显示清晰度低,从1998年开始生产的机车改为采用大屏幕彩色液晶显示屏。东风11型机车原设计空气制动风源系统采用了二台供风量为1.6立方米/分钟的W-1.6/9型空气压缩机,但投入运营后发现提速客车的空气弹簧、塞拉门、集便器等车用设备大量使用压缩空气,使得空气压缩机长期处于工作状态,因而研制了供风量为2.4立方米/分钟的V-2.4/9型空气压缩机,从1999年开始使用。同时空气管路改用双管供风系统,一路供列车制动用风,另一路供客车设备用风,以确保列车制动用风的需要。由0367号机车起,改用标准化司机室。
由于中国铁路在2000年10月21日开展第三次大提速,兰新铁路特快旅客列车速度提升至最高140公里/小时。兰新铁路具有风沙大、高海拔、温差大、坡道大四大特点,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对配属乌鲁木齐铁路局、兰州铁路局的东风11型高原型机车作出了相应改进。机车安装完善的双侧进风空气滤清/滤沙装置,柴油机空气滤清器系统由2级滤清改为4级滤清,进风口增设了一道防沙网。但由于这些措施增加了进气阻力,故每个增压器改从机车两侧同时进气以加大进气面积,增加空气流量满足柴油机对进气量的要求。另外又修改了微机控制软件的柴油机海拔功率校正参数,以保护柴油机和涡轮增压器。由于兰新线长大坡道多,故加大了齿轮传动比,由76:29改至65:22,并加大了增压器的功率,机车最大起动牵引力从原来的245千牛提高到277千牛,提高了13.1%;持续牵引力从原来的160千牛提高到181.5千牛,提高了13.5%,但最高运行速度降至153公里/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