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风光摄影作品的未来走向
“中国风光摄影作品的未来走向”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话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一些有识之士甚至组织了“中国风光摄影高端论坛”来梳理这个话题。尽管这个命题很不好阐述,但是摄影家和文艺理论家对于这个问题的不断探讨,却在一定程度上使风光摄影的未来走向有了一个相对比较明晰的脉络。
关于风光摄影有种种不同的看法,袁毅平老师为丁遵新先生所著《摄影美的本性与创造》再次作序时,对摄影的本性提出了“真与美直接结合”的理念。是的,摄影的“真”与“美”,可以说打从摄影术诞生以来就自然形成。近十几年来随着摄影流派、摄影理论的不断发展、分裂,加之近几年摄影器材的科技含量高速发展,对摄影图片“真”与“美”的争论更是喋喋不休、众说纷纭,但绝大多数同仁还是认可、认同“真”与“美”是摄影的最基本、最根本的本性。虽然每个人对摄影的本性因所处的年龄、社会、环境、地位、条件不同,因此在认识和认同上也有差异,但“天然去雕凿”的纯自然美总是被绝大多数人首肯的。风光摄影也不例外,也要首先追求它真实、纯朴的自然美。尤其是中国的风光摄影作品,还要在结合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这一特性,更加应该注重追求我们中华民族情感之一的自然美、真实美、纯朴美。可以说,自然美是一切艺术美的基础。
就风光摄影而言,如今的风光摄影已经不仅仅限于自然风光,它包括的题材还有工业风光、农业风光、城市风光等等。我们所追求的“自然”应从整体形象上给人以综合的无比丰富的欣赏感受,如它们自身的空间感、运动感、生命的繁荣、多姿多彩、音响、颜色的丰富、流动、和谐、变幻、将这一切天然存在的东西一一有选择的、真实的表现(拍摄、制作)出来。
基于摄影的本性是“真与美直接结合”的这一理念,而以自然型为代表的中国风光摄影恰好又是真与美直接结合的代表,因此就有必要重视和探讨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摄影界争论得最多的一个“美是误区还是潮流”问题。以拍风光见长的摄影家李少白先生明确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唯美”是一种境界。他说:“应该承认摄影除了记录社会、历史,揭露丑恶,批判现实或者表现自我,发泄情绪等实用功能外,更有意义的就是参与审美。面对目前轻视艺术与美的时尚之风,不管它以什么名义——大众的、人文关怀的道德的、历史伦理的,还是前卫的、后现代的、观念的;不管它是严肃的,还是轻浮的,还是别的什么,统统不要轻信,摄影的高级形态,必然是艺术,而艺术的本质必然是‘唯美’。‘唯美’不是一种霸权,一种垄断,而是一种抵御,抵御粗鄙、庸俗、虚伪;又是一种坚持,坚持人性中的至洁至纯;还是一种呵护,呵护善良、柔弱……”他还说:“唯美真的是一种境界,一种很高很高的境界……无论批判现实,审视自我,还是歌颂自然,唯美都可以让你体会精神的永恒价值,使你手中的相机成为物化这种价值的利器。”
我们纵观中、外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无一不是以“真”为本,以“美”取胜,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经典的传世之作。对风光摄影而言,更不应该回避这个“真”和“美”字。大自然的环境从来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大自然的重视,甚至把大自然人格化,所谓“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特性。在中国几千年里的文化艺术传统里对大自然的可以说贯穿了所有的媒体。山水画一直是国画的主流,诗词文学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描述、借鉴和引申。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下,以大自然为题材的风光摄影很顺利地替代了笔墨纸砚,顺利地进入传统绘画的精神诉求,让中国摄影师们运用摄影术,表现高远、空灵、逸世、伤怀、优雅、朴素的古老文化精神。逐步形成了上个世纪20——30年代以郎静山为代表的“集锦摄影”;70——80年代的纪实风光摄影;90年代初的专题摄影风光小品摄影;90年代中、后期以后的全民大众风光摄影。无论时代怎么变迁,自然型的风光摄影在摄影作品中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以至于在当前中国的公众印象中,一提到摄影,便联想到风光摄影(人像、科技……例外)。可见形成这种看法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山水绘画,中国文学诗词和传统文化审美意识,有多么大的影响。因为在审美或诗意中,蕴含着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想象。
当然自然型的风光摄影其表现形式和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形式和方法有:追求自然光影,突出唯美的物象,对景观、物象纪实,对民风、民俗、民情的抓取和再现,都市风光进行研究、寻找和表现。有人提出,风光摄影有两类走向:一是景观纪实,真实再现大自然的生态和资源,偏重追求文化和科研价值;另一种是写意抒情,借景表现摄影家心情和感悟,偏重于追求审美价值。通过画面倾诉自己陶醉于自然的诗情,赞颂山河的美丽,咏叹天、地、人的和谐。因为摄影是视觉艺术,不能像诗歌直接表达摄影家内心所悟见诸画面的是景物外表,这就要摄影人调动各种造型元素(如光影、色调、构图、瞬间和空间透视等),做到用光影抒情,用色表意,捕捉大自然的光线美、色彩美、造型美、线条美、影调美、节奏美、流动美,借以表达自己的心象世界,来润色被摄对象,从而拨动读者心弦,唤起感情共鸣,表达自己向往的“天人合一”境界。
推崇“自然型”风光摄影作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理由:一是风光摄影是直接取材于现实客观存在,是大自然的真实写照。“自然型”的风光摄影以它的真与美直接结合的摄影本性,决定了它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然。二是由于“自然型”的风光摄影作品具有中国特色,深受中国人所喜爱。三是“自然型”的风光摄影在表现方式、表达感情上贴近人心,深得人心,有丰富的亲切感,更加使大家割舍不得。现代美离不开传统美、自然美。因此,“自然型”的风光摄影和作品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将永远成为中国摄影界人士的追求和挚爱。
在回顾中国风光摄影的历程里,在经历了近百年的中国摄影史上,风光摄影不仅占领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和优秀的摄影家。随着历史时代前进的步伐,风光摄影在艺术流派上也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创作巅峰,给未来风光摄影的生存、发展、创新奠定了基础,随着摄影走向全民的态势形成,一个由“多元型”构成的中国风光摄影态势已经形成,并将在未来的风光摄影艺术创作道路上越走越远。“多元型”的风光摄影无疑是新时期风光摄影的必然。可以预测,这种“多元型”的风光摄影,不仅要普及、提高,还将会形成新的流派和潮流。
早期的风光摄影以郎静山为代表,从中国古典诗词中寻找摄影灵感,以山川、云霭、孤舟、帆影为素材对象,复制水墨画的意韵,模仿水墨画的结构章法,在照片上题词落款,利用暗房叠放技术拼凑影像,形成了郎氏的“集锦摄影”。郎静山大师开创的这种“集锦摄影”虽然对象是风景,但又绝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风光摄影。真正的风光摄影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初期开始,新中国为数不多的摄影人在歌颂、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时出现的。
风光摄影大规模地崛起是在“文革”结束后的1979—1980年时期,在重新获得审美的权力和自由以后,中国的摄影师在纯净的自然中寄予自己的情感,然后又从自然中净化自己的心灵。以细腻敏感的视觉,捕捉了秋天惆怅的落叶,春天羞涩的白杨,夏日午后的雨滴,冬天雪后的阴霾。与此同时,带有报道、观光性质的,专为印刷传媒使用的风光摄影作品也在蓬勃地发展。这期间,以香港陈复礼沙龙格调的唯美风光摄影,强劲地影响和改变了大陆摄影师的口味和走向,迎合了时代、社会需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沙龙的风光摄影已经在中国摄影生态中占主流地位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风光摄影又转向到以李元为代表的风光小品。李元的风光作品都是从大景里取局部,抓住一景、一物、一光、一色的抒情小品,富于诗味。他善于巧妙、准确地运用光影语言来捕捉形象,选择景物,用以表达自己的心象世界、意象世界。李元所拍风景灵动,真实和富于生命感觉,充满了活力,反映了他内心对大自然深刻的理解和诚挚的感情。这期间,风光摄影的领军人物层出不穷,各有各的“高招”,他们在创作上坚持“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以体现“物我相亲”、“天人和谐”的自然山水审美观。在表现自然美的同时,让作品使观众在审美愉悦中得到启迪。欢迎的作品以深刻的哲理,渗透着音乐艺术的韵律,抽象而有一定的内涵,象征而又恢弘博大,诱发人们去自由联想。有的摄影家以扎实的技术、技艺功底,对光影、构图等摄影语言运用上有独特追求,形成风光摄影新的门派。还有的风光摄影家扎根西部,立足本地,寻找专题,以景寄情,长期坚持不懈地拍摄风光、风情。还涌现出不少追求自我、有个性的写实、或偏重写实的风光摄影家。还有的提出了“风光纪实摄影”的新命题。总之,风光摄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一种“唯美”、“自然”型的流向,它已经冲破了种种禁锢,形成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的风光摄影在国际、国内的风光摄影大赛上获得了较高的声誉,得到了国际摄影界同行们的赞同。
对于已经形成并得到认同的多门派的“多元型”风光摄影,因其不完全成熟仍是中期成长阶段,各艺术派别还需要在长期的摄影实践中,去继续追求和完善艺术情结、意境;追求和完善艺术品位、价值;追求和完善摄影理念、理论,这决不是一个短期的实践过程,而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一段长期的磨炼,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建树,有所发展。同时也是因为艺术具有不可言传性、不可模仿性、不可解释性的性质所决定,所以“多元型”的风光摄影在经后的若干年中还要继续生存、发展、创新、完善,使之更加成熟、更加完美、更加理性理论化。
B. 风光摄影如何来营造意境
可以通过曝光时间,摄影角度,摄影地点等来营造
照片的意境往往是与某个想象的场景联系在一起的
就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的世外桃源,摄影师在取景发现的时候,可能就是带着这样一种臆想去勾绘的
所以,解读意境是很难的,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你首先要有文化底蕴,了解桃花源记,其次你还要有足够的鉴赏力,从摄影师的作品中产生共鸣,理解摄影师的想法,当然当你达到这步的时候,意境自然也就不解而开了
C. 风光摄影是什么
风光摄影,是以表现大自然的风景为主的摄影,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绘,来传达摄影师对自然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它一般又可以分为自然风景、都市风景、乡村风景等。风光摄影的关键是将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它不能停留在仅仅再现自然景物,而是必须寓情于景,使作品情景交融、意境盎然,在富有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中,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美学追求。我国著名摄影家陈复礼更是从民族文化宝库中吸取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构思,以唐宋诗词与自然风光的结合来创造美的画面与诗的意境,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格和艺术表现力。
D. 介绍几本比较经典的关于最优秀风光摄影作品的书籍
找一些国际上的摄影大赛看看,
Tom Munro摄影作品,
Andrey Razoomovsky摄影,
ROGE人物摄影作品欣赏,
俄国摄影师Evgeniy Shaman摄影欣赏
E. 风光摄影的介绍
风光摄影,是以展现自然风光之美为主要创作题材的原创作品(如自然景色、城市建筑摄影等) ,是多元摄影中的一个门类。从摄影术诞生那天起,风光摄影就独占鳌头。人类第一张永久性摄影作品就是风光(1826年,法国人埃普斯拍摄了他自家窗外的景物《鸽子窝》)。风光摄影是广受人们喜爱的题材,它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最全面,从作者发现美开始到拍摄,直到与读者见面欣赏的全过程,都会给人以感官和心灵的愉悦,能够在一定主题思想表现中,以相应的内涵使人在审美中领略到一定的信息成分,由此也将使人平添些过目不忘的情趣。
F. 这张照片图片城市的风景摄影作品好看吗
其它的还好,这张不行。
整体看起来感觉雾蒙蒙的,跟其它的色彩不搭。
G. 风景摄影作品一般怎么写文字说明
一般写风景拍摄的背后的故事,比如场景介绍什么的,或是你的拍摄过程等,同时简要的分析作品的构图色彩意境等即可,要短小简洁精悍。
待你骑马踏花归来,一同楼前月下对吟。春水碧于天,画一道不灭的痕迹。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弱水空濛,几穗汀兰身摇曳,又春。你因梦想而在这个世界上受苦, 就像一条河流因云和树的倒影 ,不是云和树而受苦。
H. 摄影作品可以分为哪几类
摄影的分类:
1、静物摄影
静物摄影与人物摄影、景物摄影相对,以无生命(此无生命为相对概念,比如从海里捕捞上来的鱼虾、已摘掉的瓜果等)、人为可自由移动或组合的物体为表现对象的摄影。
多以工业或手工制成品、自然存在的无生命物体等为拍摄题材。在真实反映被摄体固有特征的基础上,经过创意构思,并结合构图、光线、影调、色彩等摄影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将拍摄对象表现成具有艺术美感的摄影作品。这就叫静物摄影。
2、人像摄影
人像摄影与一般的人物摄影不同:人像摄影以刻画与表现被摄者的具体相貌和神态为自身的首要创作任务,人物摄影是以表现有被摄者参与的事件与活动为主,它以表现具体的情节为主要任务,而不在于以鲜明的形象去表现被摄者的相貌和神态。
只要是以表现被摄者具体的外貌和精神状态为主的照片,都属于人像摄影的范畴。当然,它分作照相室人像、室内特定环境人像和户外人像三大类。人像摄影的要求是“形神兼备”。
3、记录摄影
纪录摄影指以纪录为第一目的,对客观事物进行真实影像反映的图片摄影。
摄影之所以诞生,就是为了记录的目的。它诞生之后所显示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也恰恰在于它的记录功能。这是其他技术或艺术所无法比拟或取代的。按照纪录影像的方式和追求的价值不同来划分,纪录摄影分为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
4、艺术摄影
随着的发展,人们在摄影中不断地增加艺术的元素,开始产生艺术摄影。它与记录摄影的区别在于艺术性的多少与高低,而无绝对的界限。艺术摄影拍出来的效果更唯美,因为这不仅需要技术,还要找准拍摄的时间、地点和角度。
5、画意摄影
画意摄影以其唯美的画面语言及美好的设计内涵一直是人像摄影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画意摄影逐渐成为摄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6、商业摄影
商业摄影,顾名思义是指作为商业用途而开展的摄影活动。这类摄影是为商业利益而存在的,要按照企业要求进行拍摄,比较拘束。
7、水墨摄影
和传统的水墨画一样,现市面上出现的水墨摄影作品,按题材,可以分为风景、花鸟和意境,对应国画中的山水画和花鸟画;按手法和意境,可以分为抽象和具象,对应国画中的写意和工笔。
水墨风格的摄影照片虽然免不了使用Photoshop等软件的后期加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扭曲原照片。好的水墨摄影作品要尽量少的修改原照片,它考验的更多的是摄影师的构图和捕捉光影的能力
8、全息摄影
全息摄影是指一种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信息的新型摄影技术。全息摄影可应用于工业上进行无损探伤,超声全息,全息显微镜,全息摄影存储器,全息电影和电视等许多方面。
I. 怎么看风光摄影作品的主题
其实风光摄影大多不太好说什么主题和灵魂,硬要说主题,有一个统一的主题,就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体现人与自然的深奥关系。不像人像摄影那么有丰富的情感出来。
J. 赏析风光摄影作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您好,对风光作品的赏析我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1、是否有一个明确的主体?尽管是风光作品,但有一个主体会更引人;2、构图是否合理?好的构图美感十足,而差的构图直接破坏美感;3、是否有层次感?4、光影是否美丽? 5、是否有相应的文字介绍对作品作进一步说明?6、主题是什么?即要表达什么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