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民国盗墓史
扩展阅读
看完创世纪买股票 2025-08-22 01:46:22

民国盗墓史

发布时间: 2022-03-03 03:11:46

『壹』 盗墓笔记中的莲花箭头和墓室中的粽子是什么啊

莲花箭是带毒的,会使中箭处长白毛。关于其描写请看盗墓笔记第二卷。
粽子是指墓里保存的比较完好,没有腐烂的尸体,摸到大粽子就是碰上麻烦了,指僵尸、恶鬼之类不干净的东西。 盗墓者中流传的暗语,就象山里的土匪之间谈话也不能直接说自己杀人放火,都有一套黑话切口。

粽子:会动的有害尸体。
1. 大粽子:厉害的僵尸、恶鬼之类的东西。
2.老粽子:可发生尸变的不好对付的僵尸。
3.干粽子:是指墓里的尸体烂得只剩下一堆白骨了。
4.肉粽子:是指尸体身上值钱的东西多。
5.血粽子:血尸墓中的粽子,最厉害。

《盗墓笔记》系列是南派三叔的代表作,其堪称近年来中国出版界的神作,长期占据国内各大图书销售排行榜榜首,获得百万读者狂热追捧,盛赞不断。南派三叔凭此作名满天下,跻身中国超级畅销书作家行列。《盗墓笔记》系列创造了出版界的一个神话,与《鬼吹灯》共同开启了中国通俗小说界的“盗墓时代”。

『贰』 盗墓神器“洛阳铲”,到底是何方神圣


“ 洛阳铲”是民国年间洛阳邙山上盗墓贼手中的第一利器,“洛阳铲”的出现给中原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大部地区的盗墓活动带来了全新变化,可以理解为是盗墓史上一次革命性的飞跃,对现代考古勘探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洛阳铲”神奇之处到底表现在哪里?一句话,能轻松地把地下土样完整地取出来!


原来,以邙山地区为代表的中原地区都是深厚的黄土壤,土质纯净,少石块、瓦砾的干扰,一般熟练的盗墓贼在打探孔时,深3米的探孔,5分钟一个。邙山上好多地块,白天看地面上干干净净的,没被人翻过,但第二天再来看时,便可能到处是一小堆一小堆的土,像被老鼠打过洞一样,土块都是小圆柱形的,有人会觉得见鬼了,就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就是这么一回事。

『叁』 中国盗墓史上最猖狂的年代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盗墓猖獗的时期。 曹操就是其中之一。

『肆』 民国盗墓史的民国盗墓

民国盗墓的五大特征
民国盗墓,一团乱象。
总结起来,民国盗墓是整个中国盗墓史的一个缩影,乱象之下是一种疯狂,其严重程度可以用“前所未有”来概括,为整个中国盗墓史上罕见现象,具体呈以下五大特征——
1.总体特征:“全民盗墓”,参与人数众多。
从一起又一起盗墓事件来看,盗墓者中既有专业的盗墓贼,又有军阀、探险家、传教士、农民工等“客串”的非专业盗墓者;既有普通民众,如洛阳、长沙一带有好多盗墓“专业户”,又有军阀、官员,如盗清东陵墓的孙殿英、盗斗鸡台的党玉崐、盗辽圣宗陵的林西县县长;既有个体零星盗墓,又有群体性规模化盗墓,其中以群体盗墓最严重,如寿春盗楚幽王墓、卫辉盗明潞王妃墓、民国三十四年二盗清东陵,都是“大家一起挖”。其中,专业盗墓行为诡异,神通广大,奇招巧技迭出;非专业盗墓盲目跟风,滥挖乱刨,手段五花八门。可以这样说:群众盗墓明目张胆,遍地开花,最为常见;官员盗墓堂而皇之,蒙蔽民众,最为恶劣;军阀盗墓无所畏惧,破坏严重,影响最大。
2.畸形特征:洋盗墓贼出现,外籍人士与本土盗墓贼合力助推民国盗墓热。
如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西域盗宝,法国考古学者谢阁兰在西南挖墓,比利时神父闵宣化、凯尔温在内蒙古“调查”活动,日本僧人橘瑞超、考古学家滨田耕作等人在西北、东北的“探险”、“考古”。这种外国籍人士如过江之鲫般地来华盗墓,是中国土地上以前和之后的盗墓活动中所没有过的现象,系畸形盗墓。
3.手段特征:盗墓手段丰富,技术进步。
为了提高盗墓效率,洛阳当地盗墓贼还发明了一种半圆形瓦铲,这种铲子后被命名为“洛阳铲”,如今仍是一种盗墓利器;长沙盗墓贼则发明了“短柄锄”。而现代盗墓贼惯用的爆破盗墓技术,也是民国盗墓贼率先使用的,如孙殿英盗清东陵时便使用了炸药。
4.文物特征:出土文物数量惊人,呈爆发式增加。
以青铜器为例,据文物圈估计,民国前300年文物的出土量也没有民国期间30年出土的多。
5.后果特征:文物流失严重,造成的破坏无可挽回。
被盗毁的古墓数量惊人,如洛阳一带,民国年间约有5万座古墓被盗,盗走的文物达50多万件。销赃方面出现了产业化现象,国际文物走私猖獗,流失严重。据保守估计,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达1000多万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盗墓出土,这些珍贵文物现在很难追讨回来。

『伍』 历史上的盗墓高手

摸金校尉——官盗的楷模 东汉末,曹操设立

温韬——唐陵第一大盗 五代军阀

李鸭子——洛阳铲的发明者 民国盗墓者

还有很多人,像赤眉军盗茂陵,刘豫的淘沙官,孙殿英盗清东陵等等。

其实古代中国最可怕的就是官盗!

『陆』 求一本民国盗墓史,内幕卷跟秘术卷

孙殿英发生的东陵大盗

『柒』 民国盗墓的军阀

可以参考《民国盗墓史》,作者:倪方六;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定价:70:00元

这是一本断代盗墓史。

本书所述时间跨度,自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起,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兼涉民国之前的10年(1902—1912年)。这其中,又以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以前的旧中国盗墓活动为主。

全书内容,包括民间盗墓、军阀盗宝、洋人考古三大块,对民国期间发生的大家知道和不知道的主要盗墓事件,进行了追踪调查。

军阀“挖宝”篇
● 靳云鹗·新郑挖宝——挖出的东西如今是国宝
● 党玉崐·西府挖宝——挖到了一座“地下宝物仓库”
● 孙殿英·东陵挖宝——中国“泰姬陵”遭劫之真相
● 马鸿逵·泰安挖宝——挖出唐玄宗的稀罕宝物
● 汤玉麟·庆陵挖宝——仅帝王随葬哀册便搞到了方
● 李品仙·寿春挖宝——挖出宝物运藏香港

官民“刨古董”篇
● 县长盗墓——从辽圣宗陵内盗得一把古剑
● 盗墓救荒——一次盗出古物多件
● 盗明潞王妃墓——从棺材内弄出两口袋宝物
● 夜盗瑾妃墓——一件稀世宝物砍割份分赃
● 盗明十三陵皇妃墓——从万贵妃头上摘下金顶凤冠
● 民国最大规模盗皇陵运动——“二盗清东陵”的是是非非
● 民国最特殊的盗墓活动——清王爷后代“挖祖坟”

洋人“考古”篇

● 不忘带走“裹尸布”——英国人斯坦因西域盗宝
● “美丽的她”:一具千年少女干尸——瑞典人的“探险”发现
● 盗挖了关羽儿媳墓——法国人来华“考古”调查
● 西域版“盗墓笔记”——日本僧人“探险”
● 盗出了轰动中外的学术成果——比利时两位神父在华“传教”经历
● 盗掘集安高句丽古墓葬——日本“考古学之父”在华“考古”活动
● 年挖了座东周王陵——一位加拿大主教在华盗掘记录
● 最严重的“滤坑”事件——日本考古组织对辽代帝陵的破坏
● 两次“盗骨”事件——日本人的另类“盗宝”

『捌』 民国盗墓史·内幕卷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民国盗墓史·内幕卷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玖』 历史人物,有谁的墓被盗过

先秦陵墓
保存情况:盗挖殆尽
部分资料:
1.商王陵经过多次盗穴,随葬器物几乎被盗尽,其中不少精品已经流落到海外各地。随葬品包括有青铜礼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玉、石、骨、角、象牙、白陶等,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其中很多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比如,四号墓出土的鹿方鼎和牛方鼎,堪称是王室重器;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最重的青铜器,制作精湛另人惊叹。
2.我国历史上记载被盗时代最早的墓葬,是距今约3600年的商朝第一代王商汤之冢,它约在2770年前的西周晚期被第一次盗掘。而截至目前为止,发现盗洞最多,也即被盗墓者光顾得最多的墓葬则首推秦公一号大墓,它是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凤翔南指挥村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共发现盗洞247个,盗洞的年代自汉代一直延续到唐、宋时代。
3.大约自1987年起,甘肃礼县的盗墓黑风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到1993年达到高潮。全县36个乡镇中有18个乡镇56个村的人参加,最多时一次出动300人,以至于山坡上出现了卖吃食饮料的摊位。犯罪分子驾驶汽车、摩托车,手持大哥大、对讲机,自带枪支、匕首,站岗放哨,肆无忌惮。在盗挖中,珍贵的礼乐石磬,被当场砸成碎块,带有精美图案纹饰的金器被当场以每克85元的价格卖掉。后来前去调查的考古学家戴春阳,是这样描写劫后的大堡子山的:“整个山坡满目狼藉,遍布密如鱼鳞、深浅不一、大小不等的盗洞”,这位学者用“颤栗”二字来形容他当时极度沉痛的心情。
4.礼县秦公大墓的发现掺和了令人惋惜的情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盗墓分子发现了秦公大墓。当地文化局的有关人士介绍说,在1990年冬季,当地一位姓张的农民在挖土方时无意中挖出几块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被当地人称为“龙骨”,因为当地有“龙骨”可以治病、卖钱的说法,老百姓遂开始挖掘。在1992年初期,大堡子山附近10多平方公里的沟沟川川里,已经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10多个省份的2万多人,这些人在山上支满了帐篷,平整的农田到处被挖得坑坑洼洼。许多文化遗址因此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拾』 民国盗墓孙殿英哪里人

1、人物简介
孙殿英(1889年—1947年),归德府永城(今河南永城马牧镇丁辛庄)人。行伍出身,1928年投靠国民党,任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因在河北马兰峪盗掘清东陵而闻名。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反蒋,失败后为张学良收编。抗战爆发后,历任冀察游击总司令、新五军军长,1943年在河南对日作战时被俘,旋投汪伪任“豫北剿共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结束后又追随蒋介石反共,打内战。1947年在人民解放军解放河南汤阴的战役中,这个20多年来一直逍遥法外的盗陵主犯,终于被解放军生擒,后病逝于战犯收留所。
2、人物评价
在孙殿英盗掘慈禧墓之后曾自辩:“满清杀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革命。孙中山有同盟会、国民党,革了满清的命;冯焕章(冯玉祥)用枪杆子去逼宫,把末代皇帝溥仪及其皇族赶出了皇宫。我孙殿英枪杆子没得几条,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说什么盗墓不盗墓,我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大汉同胞!” 并说:我发掘满清东陵,有3个好处。第一,满清入关之时,大兴文狱,网杀士人,象吕留良,戴名世这样的人,都被开棺戮尸,我虽不才,亦知道佛经有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二,满清统治三百年了,搜刮的财帛不知多少,今天我发陵,是为通天下财货,收运转之利,丰藏国库。”
可见孙在盗掘慈禧墓时有一部分民族主义的影子,清朝灭亡之后满汉之间的关系要考虑到历史因素,孙也难以置身其外,正如冯玉祥说:“殿英老弟,你的革命精神我很佩服!咱们是好朋友,好同志!在反对清廷这一点,我干的是活的(指驱逐溥仪),你干的是死的(指盗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