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清朝乾隆年代唐英
唐英(1682-1756年),清代陶瓷艺术家,能文善画,兼书法篆刻且又精通制瓷。沈阳人,隶属汉军正白旗,能文善画,1728年奉命兼任景德镇督陶官,在职将近30年,先后为雍正和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
Ⅱ 清 唐英落款有哪些
稍微懂一点瓷器的或有一点瓷器知识的人都能看出是现代臆造
Ⅲ 唐英的个人简介
女,1962年3月31日出生。主任医师,教授,现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后备带头人,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会黑龙江省分会委员兼秘书,首届黑龙江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女医师协会理事。
Ⅳ 唐英的唐英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传播学、广告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等专业的教学及科研。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获中国史专业获史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7年6月---2010年3月,英国学习和工作(2009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西部培养计划委托前往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做访问学者)。
主持1项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4项省厅级课题;参与7项省部级及省厅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9篇,中文核心期刊33篇(其中来源期刊17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7篇.出版著作4部,其中专著1部,主编1部,合著2部。 1、专著:《消费社会电视广告之审美透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2、主编:《人文科学与人文素质导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3、合著:(1)《传媒产业化时代的审美心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2)《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西南财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学术论文:
1、《电视广告利用和表现时尚进而促进流行》,当代传播,2013.06(CSSCI来源期刊);
2、《电视广告的性诉求对大学生性观念的涵化作用探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05(CSSCI来源期刊);
3、《电视广告低俗化的危害及其监管机制研究》,天府新论,2012.05(CSSCI来源期刊);
4、《广告人物与现代神话的构建》,当代传播,2012.05(CSSCI来源期刊);
5、《网络环境下公共危机事件与公民传播权的实现》,当代传播,2011.02(CSSCI来源期刊);
6、《消费社会视阈中的审美消费与产品消费》,当代传播,2010.04(CSSCI来源期刊);
7、《电视广告视像化审美的消极性刍议》,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12(CSSCI来源期刊);
8、《意义的共振与重构:广告与时尚和流行的关系探析》,天府新论,2009.05(CSSCI来源期刊);
9、《非语言传播缺失下的网络人际传播》当代传播,2009.02(CSSCI来源期刊);
10、《试论消费社会的审美嬗变》,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05(CSSCI来源期刊);
11、《电视的审美特性》,当代传播,2008.04(CSSCI来源期刊);
12、《电视广告的审美特质》,当代传播,2007年01(中文核心期刊);
13、《略析消费社会广告的文学性》,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11(中文核心期刊);
14、《消费时代广告的普适美》,当代传播,2006.06(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7.02全文转载)(权威核心期刊);
15、《论电视文化传播与人文精神的弘扬》,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05(中文核心期刊);
16、《广告环境与现代神话的建构》,当代传播,2006.03(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06.07全文转载)(权威核心期刊);
17、《论电视文化多元化的建构》,现代传播,2006.02(CSSCI来源期刊);
18、《电视广告的审美特质》,当代传播,2006.01(中文核心期刊);
19、《女权主义视野下的媒介研究》,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5.06(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05.12全文转载)(权威核心期刊);
20、《娱乐与幸福:消费时代电视广告之生产要素》,《电视研究》2005.06(CSSCI来源期刊);
21、《农民信息意识三题》,城市改革与发展,2004.01(中文核心期刊);
22、《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贡献》,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4.02 (中文核心期刊);
23、《略论广告的文化批评标准》,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12(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3.12全文转载)(权威核心期刊);
24、《视觉文化及其娱乐性观照》,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12(中文核心期刊);
25、《试论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理论与实践(论文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12;
26、《分众传播与出版策略》,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11(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资料《出版工作》2003.12全文转载)(权威核心期刊);
27、《浅议现阶段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四川统一战线,2003.09(中文核心期刊);
28、《“沉默的螺旋”与广告传播意识》,当代传播,2003.06(中文核心期刊);
29、《解读Hip Hop文化》,城市改革与发展,2003.06(中文核心期刊);
30、《媒介产业化研究综述》,企业家画报,2003.06;
31、《浅析媒介资本运营及其发展》,社会科学研究,2003.03(CSSCI来源期刊);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03.08全文转载)(权威核心期刊);
32、《论党章中党的性质规定的几次重要演进》,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03(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03.06全文转载)(权威核心期刊);
33、《内化的“经”与传统的传播取向》,当代传播2003.03(中文核心期刊);
34、《我国媒介资本运营的发展态势》,当代传播,2003.01(中文核心期刊);
35、《我国媒介产业化研究综述》,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12(中文核心期刊);
36、《国际化战略------中国广告业的出路》,今日世界》2002.11;
37、《中国广告业突围之路径》,山东广告,2002.02;
38、《知识经济所带来的社会变革》,科学研究论文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04;
39、《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论文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04。
科研项目:
作为课题负责人:
1、主持----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项目《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大众传媒统计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11&ZD060--012);
2、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项目《电视广告低俗化的危害及其监管机制研究》(SC11W041);
3、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规划2011年度项目《城市务工人员媒介素养的养成与提升》(20);
4、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项目《中英比较视野下城市生态文明传播体系的构建研究》(SC13B090);
5、主持----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性社会与性教育研究中心2010年度一般项目《电视传播与大学生性观念影响之关系研究》(XXJYB1004);
6、主持----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川酒发展研究中心2012年度一般项目《“白酒金三角”发展战略研究》(CJY12-05);
7、主持----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度一般项目《四川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传播策略研究》(SLQ2013B-05);
8、主持----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羌学研究中心2013年度一般项目《新媒体语境下羌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析》(QXY1301)。
作为课题参与者:
1、参研----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项目《农村媒体生态结构与农民致富的关系研究》;
2、参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一般项目《媒介美学:传媒产业化时代的审美精神》;
3、参研----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规划2010年度项目《青少年媒介素质的养成与提升》;
4、参研----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医事卫生法治研究中心2011年度一般项目《农户生产行为中的食品安全与法制问题研究》;
5、参研----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性社会与性教育研究中心2008年度一般项目《大学生性行为持续增长的社会深层因素研究》;
6参研----、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部区域文化研究中心2010年度项目《巴蜀文化数字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7、参研----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度项目《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推广研究》。 2013年11月至今,四川同达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四川党建主办的《买房客》杂志国际部主任;
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四川中达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成都麦加广告公司总经理;
2009年1月至12月,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访问学者;
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英国SMARTYING有限公司任翻译;
2007年9月至12月,英国伦敦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
1998年9月至2000年1月,自办成都阿甘食品有限公司;
1994年1月到1998年9月,承办《四川经济研究》杂志;
1992年1月至1996年1月,创办并经营“四川黑骊传播有限公司”。
Ⅳ 明代唐英和唐云是一家人吗
唐云 唐云,(1910—1993),字侠尘,别号药城、药尘、药翁、老药、大石、大石翁,画室名“大石斋”、“山雷轩”。生前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代院长、名誉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上海博物馆鉴定委员等职。
唐云 - 简介
唐云(1910—1993),浙江杭州人,名侠尘,号药城、药尘、药翁、老药、大石、大石翁,画室名“大石斋”、“山雷轩”。唐云是他成为画家后用的名字。唐云性格豪爽,志趣高远,艺术造诣颇高,可谓诗书画皆至妙境。自学成才的他青年时即被冠以“杭州唐伯虎”的美称。
唐云的花鸟取法八大、冬心、新罗诸家,山水自元四家入手,兼涉明代沈石田、清代石涛。抓住特点,大胆落墨,细心收拾,笔墨上能融北派的厚重与南派的超逸于一炉,清丽洒脱,生动有效。代表作品有《朵朵葵花向太阳》、《红荷》、《生香硕果》、《松鹰》等。亦擅书法,长于早篆及行书,工诗文,精鉴赏。
唐云对古书画收藏亦情有独钟,醉心于石涛、八大、新罗、金农、伊秉绶、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诸家作品,欣赏揣摩之余奠定了他清新俊逸,沉郁雄厚的画风。此外,先生对紫砂壶、砚台、竹刻、印章、木版画籍等均乐之不疲,一一涉猎,其中尤以收藏的八把曼生壶著称于世,现存于唐云艺术馆。
唐云晚号“老药”、“药翁”,是取医药救民于水火之意。他的一生也正是这样,对艺术“爱画入骨髓”,一片至诚;对朋友肝胆相照,一往情深;对民众社会,以济世悬壶的态度,卓有奉献。
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代院长、名誉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上海博物馆鉴定委员等职。
唐云 - 艺术作品
1960年出席第三次全国文代会,1979年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同年应邀赴日本参加福冈市美术馆开幕式并进行艺术交流。代表作品有《朵朵葵花向太阳》、《棉花谷子》、《红荷》、《鲜花硕果》、《郁金香》、《松鹰》、《竹》、《白荷》、《海棠双鸟》、《山雨欲来》、《咏梅》等。出版《唐云花鸟画集》、《革命纪念地写生选》等多种。
唐云 - 艺术特色
擅花鸟、山水,偶作人物。花鸟取法八大、冬心、新罗诸家,山水自元四家入手,兼涉明代沈石田、清代抓住特点大胆落墨,细心收拾,笔墨上能融北派的厚重与南派的超逸于一炉,清丽洒脱,生动有效。亦擅书法,长于早篆及行书,工诗文,精鉴赏。
唐云 - 人格魅力
唐云令人最为崇敬的是他心胸豁达的为人,在上海的书画界中,受过唐云恩惠的人不计其数。唐云的好友若瓢和尚在香港因身患重病,借了很多钱治病,无力偿还债务,便写信给唐云求助。唐云听到消息即刻去了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卖画筹钱,不仅为若瓢还清债务,还把卖画所得的大部分钱留给若瓢,只身回到上海。而这样的事在侠义心肠的唐云身上数不胜数。艺术说到底,即是眼界、胸襟与学养的一种结合。古往今来,艺术家凡能传名于世均有鉴于此三点,而唐云正因为具备了这些,他的艺术成就才会有如此的高度。
唐云 - 唐云艺术馆
唐云艺术馆是一个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占地面积为3500平方米,西湖南线工程后增至7000平方米,1999年4月由杭州市市政府批准单独建制,并于同年5月16日正式开馆。
它坐落在西子湖之东岸南端,南接长桥公园,东临万松岭,北近柳浪闻莺,西与雷峰夕照相映成辉,沿湖岸线达百余米,是一座仿古型的江南园林式建筑。目前馆内藏有中国当代国画大师唐云家属捐赠给杭州市人民政府的艺术珍品195件(其中唐云先生作品38件、书画藏品106件、曼生壶等51件)及唐云先生的有关文献。七年多来通过各种艺术交流活动的开展,馆藏品增至700多件。
艺术馆的建立旨在弘扬我国当代国画大师唐云先生在书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及先生的爱乡敬业精神,是西湖风景名胜区和杭州市对外开展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迄今为止,已紧密配合杭州市委、市府及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中心工作,举办了众多丰富多彩的交流展出活动,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其中最具影响的有:1999年为迎接澳门回归举办了“中国荷花国画名家邀请展”,2000年《“金秋钱塘”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暨《西湖新千年国际书画艺术研讨会》,全国十余个省、市、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法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的著名艺术家就当今艺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西子湖畔泼墨挥毫,联手创作了“荷塘野趣”、“江山如画”等数幅巨制大作。
Ⅵ 唐英的概述
姓名:唐英
性别:女
毕业院校:西南交通大学
民族:汉
职称:教授级高工,硕士生导师
工作单位: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桥梁与结构工程研究所
Ⅶ 唐英,号什么﹖
唐英,字俊公,汉军旗人。官内务府员外郎,值养心殿。雍正六年,命监江西景德镇窑务,历监粤海关、淮安关。乾隆初,调九江关,复监督窑务,先后在事十馀年。
由于他潜心钻研陶务,并且身体力行,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制瓷经验,由他主持烧制的瓷器无不精美,深受两朝皇帝的赏识,因此,乾隆年间的官窑也被人们称为“唐窑”。在唐英的督办下,乾隆斗彩瓷器,器型变化多端、装饰富贵华丽、色彩绚丽缤纷;纹饰图案多以缠枝莲花、双鱼、灵芝等吉祥物组成,主要器型有碗、盘、瓶等等。1756年也就是乾隆二十年,唐英退职,由此乾隆官窑在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了衰退的迹象。
Ⅷ 大清国元年正月大吉日唐英奉旨制造什么夜光花瓶
大清国元年正月大吉日唐英奉旨制造“三款同出万花纹珐琅彩双耳夜光花瓶”。
珐琅彩瓷以其洁白坚细的胎质,莹润如玉的釉面,明快艳丽凝厚的色调,精细入微的笔法,精湛绝伦的技巧,写实的立体画感,以及炉火纯青的烧彩技艺而登峰造极于瓷坛。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同时又是中西艺术、中西工艺的结晶,而且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直接授意并亲自指导下,选用景德镇最优质的瓷胎,运至宫廷中,由宫廷画师与西洋画师合作,这一特定条件下,所创新的工艺结晶,这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中都为罕见。珐琅彩瓷是专供紫禁城内皇帝后妃们玩赏的“御用瓷”,乾隆曾下旨“庶民弗得一窥”。珐琅彩的烧造虽历经康、雍、乾三代,但时间仅有四十多年,自督陶官唐英去世后就很少烧制了,从乾隆中期后的档案中,有关珐琅彩瓷的记载也见不到了。所以,珐琅彩瓷非常珍贵而且稀少。
清朝初,随着西方宗教,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医学,音乐,绘画以及各类工艺美术的纷纷涌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康熙皇帝,经过慎重的思考后,决定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接纳先进的科学技术,但又不盲目推崇的态度,支持中西文化交流而有益于中国文化的发展。珐琅彩瓷的创造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珐琅釉这一外来艺术装饰材料,远在公元前1800年古埃及第十一王朝就已经出现,但当时只是一种相当粗糙的产品。近代画珐琅技法,起源于十五世纪中叶的法国,到十七世纪初法国工匠净一世(译音)发明了画珐琅的新方法,即在珐琅这种较软的玻璃料内,添加不同金属氧化物作为呈色剂,用油调和而成为现代的珐琅料,能取得如油画般的和谐色彩效果,装饰于铜胎工艺品上。当法国传教士将铜胎画珐琅彩瓶作为贡品呈献给康熙皇帝时,其优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比五彩、斗彩瓷更具魅力,而深受康熙喜爱并被深深吸引,由此诱发要将珐琅彩釉移植到中国瓷器上的妙想,并决定在宫中尝试制造,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便在宫中开始了不断试烧的艰苦历程,其间还聘请法国传教士马国贤,郎世宁督理试制。马国贤写信回国时曾提到“皇上变得醉心于我们欧洲的珐琅画,尽各种可能地将其介绍进宫中御厂,由于从欧洲带回了在瓷器上绘画所用的色彩及数件大型珐琅器,使他相信可以做出某些物品,他命令我和郎世宁以珐琅绘画”。
由于珐琅彩瓷是要仿效铜胎画珐琅的技法,而在瓷胎上用多种珐琅釉进行绘画的创新,但铜胎属于金属体,而瓷胎为非金属体,二者质地完全不同,能在铜胎上画珐琅,不一定就能在瓷胎上画珐琅,所以难度非常大,入窑后烧结的时间也很难掌握,加上珐琅彩料全由外国进口,因此进度很缓慢,直到康熙在世前三年,仍然要求法国传教士返回欧洲,替他寻找最优秀的经过专门训练的画珐琅工人,特别是会烧炉的人。经过三十二年的艰苦努力,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也就是他去世前的第二年,才得以烧造成功。
继康熙以后,雍正、乾隆都非常喜爱瓷胎画珐琅,而特别动用宫廷著名画师为珐琅彩作画。其中,唐岱以“山水沉厚深稳”著称,戴恒则长于花鸟画,是画水墨珐琅彩的高手,贺金昆是《石渠宝笈续编》上有绘画作品著录的画家,以“善画人物花卉”,“笔底丘壑颇富”著称,这些著名的宫廷画师与郎世宁等西洋画师,相互交流经验,由此瓷胎画珐琅彩能够在吸取传统绘画技法,即以图案形式为主,而一变成为以写实形式为主的艺术风格。
郎世宁为皇宫所绘珐琅彩为皇宫所珍藏,数量极少,也就是两三件而已。
郎世宁的绘画参合中西技法,用中国的丹青料做西式的画法,取得别具一格的艳丽色彩,而瓷瓶所表现的,则是以西方的珐琅彩料绘中国的写意画而别具心裁,更意想不到的是,郎世宁避开中国传统画以延绵不断的线条来进行形象的塑造,而是采用短细的小线来表现立体感,光线明暗的真实感。用行家的话说,非常“开门”。落款为楷书“大清国乾隆元年正月大吉日御制钦命内务府员外郎署理九江关兼管景德镇造厂窑务唐英奉命督陶烧造”为一圈,瓶底中书青花款“乾隆御制”,右为红彩方双圈红楷书“皇清乾隆御用”,左为红彩双方圈楷书“乾隆御览之宝”。
Ⅸ 唐英的生平是怎样的
《陶冶图说》作者唐英,字俊公,晚年自号蜗寄居士。隶满洲正白旗,康熙二十年(1682年)农历5月5日生于沈阳。6岁起在乡塾读书,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当他十六岁时供役于养心殿,即宫廷的手工艺品作坊。长达20年的工作实践使他熟悉了许多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成为养心殿的能人,深得清世宗的信任。雍正元年(1723年)被授予内务府员外郎,雍正六年,在江西御器厂正式烧造瓷器之时,他奉命到江西督监窑务。直到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中间除有二年在广东主持粤海关工作外,他的工作一直与瓷器有关,近30年的陶务,使他成为一位陶瓷专家。他初到御窑时,对物料、火候、古今瓷式“茫然不知”,然而他“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食息者三年”,变成对“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虽不敢谓全知,但也颇有得于抽添变通之道。”“由向之唯诺于工匠之意旨”的外行变成了“今可出其意旨唯诺夫工匠矣”的内行。根据《景德镇陶录》卷五“唐窑下”说(唐窑即指唐英主持陶务时期)“公深谙土脉火性,慎选诸料,所造俱精莹纯全。又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又新制洋紫、法青、抹银、彩水墨、洋乌金、珐琅画法、洋彩乌金、黑地白花、黑地描金、天蓝、窑变等釉色器皿。土则白壤而填,体则厚薄惟腻,厂窑至此,集大成矣。”
唐英不仅监督烧造了精美绝伦的瓷器,而且还对景德镇的制瓷工艺进行了科学的总结。《陶冶图说》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本。
Ⅹ 唐英,年希尧生平
唐英是沈阳人,隶属汉军正白旗,能文善画,1728年奉命兼任景德镇督陶官,在职将近30年,先后为雍正和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由于他潜心钻研陶务,并且身体力行,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制瓷经验,由他主持烧制的瓷器无不精美,深受两朝皇帝的赏识,因此,乾隆年间的官窑也被人们称为“唐窑”。在唐英的督办下,乾隆斗彩瓷器,器型变化多端、装饰富贵华丽、色彩绚丽缤纷;纹饰图案多以缠枝莲花、双鱼、灵芝等吉祥物组成,主要器型有碗、盘、瓶等等。1756年也就是乾隆二十年,唐英退职,由此乾隆官窑在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了衰退的迹象。
年羹尧(?―1738)字允恭,一作名允恭,字希尧,广宁(今辽宁北镇)人,隶汉军镶黄旗。由笔帖式,累官广东巡抚,工部右侍郎,雍正四年(一七二六)授内务府总管,管理淮安板闸关税务,十三年(一七三五)削职。与刘源、郎廷极、唐英、继昌等人皆旗籍,而宦于江右以制瓷得名。管景德镇厂务。故当时称为年窑。其器多蛋青色,洁白莹素,兼有青彩、描银、暗花、玲珑诸种巧制,仿古无一不精。工画山水、花卉、翎毛。尝画枇杷一枝,八哥四。枇杷叶以石绿为之,白粉为果,赭染其半。一八哥立于枝上向下而鸣,三八哥相向,搅成一团,生动有趣。《古今画史》、《三万六千顷湖中画船录》、《雪桥诗话》、《绘境轩读画记》、《古瓷考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