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以色列农业问题
也不是那么难以相信啦,以色列占据了约旦河绝大多数水源,再加上大面积使用滴灌和节水的农业技术,他们在种植的水源上是不缺乏的。以色列地区日照充足、气候干旱其条件类似中国新疆,新疆的葡萄、西瓜不是内地生产的水果可比的,可以想象同样条件下生产出的产品口味上占据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的产量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来看看欧洲的饮食习惯,由于欧洲大部分国家临海他们的料理中有大量的海鲜,而以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为代表的国家料理大量是肉,英国人为什么大量进口茶叶?还不是因为肉食太多不容易消化而蔬菜比较少,可以说欧洲的主流饮食都是以肉海鲜还有主食为主,所以消耗量比较小。而就成本来说,欧洲绝大多数拒绝转基因食品,其农作物抗病虫害和产量都很低,而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生产农产品的利益驱动力不足,如果不是欧盟国家大量的补贴很多国家可能连农民都没有了。可以说他们那里肉的成本要低于蔬菜的成本,两相抵消的话差不多。此外以色列的花卉也很有名,戴安娜结婚用的郁金香都是从以色列买的,可见其品质。
Ⅱ 以色列主要的农作物是什么
枣椰树具有耐旱、耐热、耐碱的特性,能忍受含盐分高的水,果实产量高,营养价值高,被称为沙漠面包,是绿洲农业的重要农作物。
Ⅲ 以色列农业为什么这么牛
以色列国土面积2.2万平方公里,只有两个天津市大,其中2/3是沙漠。可是,以色列却在沙漠上创造出了震惊全球的农业奇迹——果蔬占据欧洲市场40%以上,农业生产效率高达日本的50倍,一个以色列农民可养活113人(中国一个农民只能养活4人)。以色列农业世界闻名,其原因在于先进的农业及农业机械化技术。高登亚太近期的以色列农业考察会带国内企业家们参访适合中国市场发展的以色列农业科技公司,如农业灌溉、水肥一体化、农业生态、农用机械、水产养殖、农场运营、有机农业、种子和繁育等
Ⅳ 以色列农业生产特色是什么
1.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不佳 从自然资源禀赋看,以色列适宜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很少,沙漠占国土面积的60%。耕地主要分布在北部滨海平原、加利利山区以及上约旦河谷。北部滨海平原是以色列栽培柑橘类果树的中心区,是最先为国家提供重要出口商品的基地。加利利山区由于大量季节性降雨,形成小块肥沃谷田,不用灌溉即可耕作。该地区生产的橄榄和烟叶驰名国内外。在上约旦河谷的太巴列湖周围地区,是农作物丰产区,每年种植稻谷、棉花、花生、玉米和各种热带水果。
以色列不仅耕地少,而且是一个半干旱地区,降雨量少,季节性强,区域分布不均,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极为突出,气候对农业生产很不利。
2.节水农业世界领先 以色列绝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一建国就制定法律,宣布水资源为公共财产,由专门机构进行管理。除兴修水利外,还大力发展节水技术。农业生产中基本不用常见的漫灌、沟灌、畦灌方法。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多采用喷灌,占灌溉面积的87%,滴灌占10%。80年代后,滴灌开始普遍采用,目前已占灌溉面积的90%,主要用于蔬菜、水果、花卉、棉花等种植上。滴灌投资并不比喷灌高,不仅节水,而且对地形、土壤、环境的适应性强,不受风力和气候影响,肥料和农药可同时随灌溉水施人根系,省肥省药,还可防止产生次生盐渍化,消除根区有害盐分。滴灌技术的采用,使作物产量成倍增长,种植业产值的90%以上来自灌溉农业,而占耕地44%的旱地农业产值不到10%。
3.农业实现现代化 以色列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也很高,已实现机械化、电子化、化学化。1998年,拥有农用拖拉机2.5万台,收割机238台,平均每万公顷耕地拖拉机使用量为701台 (收割机为7台)。化肥不仅能保证供应,还有大量出口,1998年出口量达191万吨。1998年化肥产量为202.5万吨,平均每万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为3 396吨。电子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被大量应用到农业机械、滴灌自控、信息处理等方面。
4.粮食依赖进口 根据本国的农业生产条件,以色列不断缩减粮食播种面积,产量不高。粮食不能自给,主要依靠进口。 1998年谷物的进口量达283万吨。
5.棉花单产世界第一 以色列的气候和土质适宜棉花生产,加之其附加值较高,国际市场有需求,棉花成为重要的农作物产品,产量很高,单产居世界首位。2000年,其棉花单产分别是世界和亚洲平均水平的2.26倍和2.28倍。此外,棉花还是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也是农作物产品中惟一净出口的产品。
6.土地国有化,农业经营组织主要采取集体农场和农业合作社这两种形式 以色列94.5%的土地为国家所有,私人土地仅占5.5%。
Ⅳ 从以色列发展农业的奇迹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今天恰好听了犹太智慧的讲座,我认为以色列农业的发展关键在重视技术种植,他们讲科学,因地制宜注重发展,求真务实,农业实现了现代化 ,且农业法律健全,制度完善。以色列绝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采取滴灌技术,大力兴修水利并发展节水新技术,节省了水资源。滴灌不仅节水而且对土壤、环境的适应性大有提高,施肥和农药可同时随灌溉水施人根系,使作物产量成倍增长。
Ⅵ 以色列发展农业资料
以色列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在世界农业发展上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对我国农业发展尤其是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有很多积极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以色列农业的经营模式
以色列的农业非常发达,农民收入相当高,人均年收入1.8万美元。分析以色列农业的特点,可以看出,以色列农业的成功得益于农业的集约化,得益于完善的农业科研开发、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也得益于以色列农民的勤劳和努力。
1、经营组织形式。以色列农业经营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基布茨(Kibbutz)和莫沙夫(Mashav)两种形式。基布茨,以色列席伯莱语为群体之意,也可以称为集体农庄,是由东欧移民回国的青年出于对前苏联集体农庄的向往而创建。基布茨组织现在全国有270个,成员总体有1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平均每个基布茨有450名成员,拥有500公顷的土地。基布茨最主要的特征有三点:一是所有的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归集体所有;二是基布茨的所有收入包括其成员个人收入全部归集体所有,基布茨给每个农民按月发给生活津贴,生活必需品一律实行供给制,其余收入、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三是基布茨内部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理财。每2年改选一次管理委员会,对基布茨内部事务进行民主管理。
莫沙夫,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元的村庄。它是一种农业合作组织,既是一个行政村又是合作社,具有社会服务和经济管理的双重功能。莫沙夫的特征也有三点:一是莫沙夫的土地和水资源所有权归属国家,但经营权属家庭个人;二是其他生产资料及收入均归农户;三是教育、医疗、文化、产品供销等统一由集体提供服务。
2、经营模式。以色列农业的经营模式集中体现在农业生产的高度集约化。一是土地高度集约化。以色列的土地全部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将土地分配给基布茨和莫沙夫中的每个家庭,所有的土地不允许买卖。二是水资源利用高度集约化。以色列国虽然三面环海,但是淡水资源比较缺乏,加利利湖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淡水湖,淡水资源非常珍贵。所以,整个国家淡水资源的利用也实行高度集约化管理。国家给城市居民、单位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都有指标控制,超指标用水均要加倍收费。正是由于这个制度,才诞生了以色列农业发达的节水灌溉系统。以色列的污水处理再利用程度很高,他们将城市污水处理净化后用于农业灌溉,远可送到南部的沙漠地区。三是生产组织高度集约化。主要表现在既具有高度集约化的基布茨和莫沙夫这两种组织形式,同时,整个全国农业生产经营全部实行订单生产。基布茨从生产到销售统一组织,莫沙夫的农户与公司签订销售合同,以色列绝大部分农产品就是这样出口到欧美各国。
二、以色列农业成功的启示
一是环境是可以改变的。以色列建国之初其农业生产的条件是十分恶劣的,发展农业生产的两大基本要素土地和水都不具备。而以色列人仅用短短的50年时间,就在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土地上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片绿洲,无不令世人叹服。沙漠大棚温室、节水滴、渗灌技术,沙漠菜田等奇迹的出现,都在说明和诠释着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即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出现都是人们辛勤努力和聪明智慧的结晶。明确这一点,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牢固树立穷则思变,赶超先进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发展是硬道理。任何国家,任何地区,要求得强盛和富裕,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将如何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以色列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但它却并不拒绝以苏联集体农庄为原型的基布茨模式。其实,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沙漠地区,如果缺乏这种统一、协作、互助的集体精神,不要说生产,就是最基本的生存也比较困难,这也是基布茨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正是由于基布茨的快速发展和壮大,有力地推进了以色列现代农业的进程,促进了以色列经济的繁荣。这就有力地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是一条普遍的真理。
三是必须加强、健全科研、推广和服务体系。科研、推广和服务是以色列农业高度发达的源动力,科研开发是后盾,推广和服务体系是动脉,以色列国家建立一套由政府部门(农业部等)的科研机构和社区(基布茨、莫沙夫)及社会科研机构相结合的科研、开发体系。每个科研机构都定期将研究的成果推广用于农业生产,使这些科研成果很快就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色列每个农业科研人员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技术指导、咨询和培训。他们还是科技推广者和技术承包的实践者,与农户签订有服务合同,从而使农民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是成功的“公司+农户”模式。以色列农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一是订单生产,二是农业生产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基布茨的农业生产直接与国际市场连结,从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基本是一体化的经营。莫沙夫中的农户直接与国内的公司签订购销合同或者直接上网销售,从而使农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还有一种方式是公司与农户建立股份制关系,由公司为农户提供资金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负责农户产品的收购,再从每年付给农户的贷款中分成或逐年回收投资。由于以色列的农业相当发达,人民科学文化水平也很高,农民可以直接从因特网上了解到农副产品的市场行情,因此,公司与农户在签订购销合同中利益分配比较合理,从而形成了公司与农户的良好互动机制。
五是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以色列的教育非常发达,国民受教育程度很高。农民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47%,其他至少是高中文化程度。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为学习、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也使农民更乐于接受新生事物,采用新品种、新技术,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插了腾飞的翅膀。
Ⅶ 以色列的主要农业特色、成就
以色列是中东实现科学灌溉的国家。以色列地处沙漠地带边缘,水资源匮乏。严重缺水使以色列在农业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滴灌节水技术,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将大片沙漠变成了绿洲。不足总人口5%的农民不仅养活了国民,还大量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 以色列被视为是中东地区里经济发展、商业自由、新闻自由、和整体人类发展度最高的国家。 以色列人口700万,天然资源屈指可数,而且敌国环伺,却能突破逆境,成为全球经济重镇,2003年以来每年经济成长率5%。 以色列成功的要素,一是近年改走自由市场政策,二是创投企业家精于创办科技公司,然后不是上市,就是高价出售。这个模式的经济潜力到达极限后,以色列发挥其善于创新的文化精神,更全面向全球,特别是新兴市场,行销其科技,续创经济新境。 以色列立国时期的经济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数十年内的出口大宗都是农产品,但强敌环伺,使以色列的 海法“船型大厦”
军事硬体和软体都走在世界前端,化为民用并且全球化之后,成为电子监控系统和无人飞机的龙头。
Ⅷ 以色列农业技术如何
非常发达
以色列国土面积2.2万平方公里,其中2/3是沙漠。可是,以色列却在沙漠上创造出了震惊全球的农业奇迹——果蔬占据欧洲市场40%以上,农业生产效率高达日本的50倍,一个以色列农民可养活113人(中国一个农民只能养活4人)。以色列农业世界闻名,其原因在于先进的农业及农业机械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