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治书侍御史柳幼文复上奏切谏
文中的"绰"是指赵绰,与文中提到的柳幼文同为隋朝时期的人。
两人在隋书中都有传。可察看此文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uisu/sui_062.htm
2. 百度百科怎么没有 赵幼文 词条 等待高手来告诉我这位学者的信息!!!
历史学者,著有《三国志校笺》等。赵幼文先生的父亲赵少咸、儿子赵振铎,都是音韵训诂学专家,可谓家学渊源。
附:整理《三国志校笺》记赵振铎先父幼文公研治《三国志》五十余年,颇有著述。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四川大学任教时即着手此书的校理工作。老家藏书极多,先父以同治十年成都书局翻刻殿本《三国志》为底本,以百衲本(百衲本《三国志》系据宋绍兴绍熙两种刻本配合影印《, 校笺》统称“绍兴本”、汲古阁本(省称“毛本”) 、冯梦祯本(省称“冯本”) 、参考类书古注,对此书作了校勘。抗日战争胜利后,先父受聘西北大学教授,为诸生讲授《三国志》,当时曾写有《三国志叙录》、《三国志裴注述义》;两篇文章作为绪论油印印发听讲诸生,并选讲了《魏志·武帝》和几篇传文。在西安期间,先父在西安图书馆见到陈仁锡刻本(省称“陈本”) ,便作了详细的校记。1949 年春先父回川在新都县铭章中学任教,乡居多暇,课余即开始撰写《武英殿本三国志刊误》,先父认为读书一定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可以利用的本子,这是作学文的基础,为《三国志》整理出一个这样的本子,是有好处的;这也是他写这部著作的初衷。1956年先父调到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就在此不久,卢弼的《三国志集解》出版,先父仔细地阅读了后,觉得这部书有很多好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不足,如引用《殿本考证》、《三国志旁证》等书,有是注明出处,有时又不注明;有些论述也欠稳妥,于是写了《三国志集解献疑》一书,并将其中一部分条目在《中华文史论丛》1982 年第2辑发表,深得同行赞赏。八十年代后,先父退休在家,仍然笔耕不辍,他准备利用有生之年撰写《三国志裴注疏证》,可惜没有完成。1993 年8 月,先父谢世,清理遗物,发现《武英殿本三国志刊误》和《三国志集解献疑》两稿尚完整保存,晚年所写《三国志裴注疏证》仅有蜀、吴二《志》部分残稿。先父好友程千帆教授来信,建议整理遗稿出版。我家弟妹十人只有振铎一房从事文史研究,家人合议由振铎完成此事。遂兴妻儿商议,决定将所有遗稿合编成《三国志校笺》一种。从阅读原稿开始,到确定这整理细则,核查资料,写出初稿,前后用了两年时间,随后写成定稿并输入微机,又用去一年时间。于1996 年先父逝世三周年前夕全书完成。振铎承担整理的主要工作,发妻鄢先觉核对全书资料,儿媳黄峰编制引用书目,儿子赵开将部分材料输入微机,真是全家齐动手了。回忆振铎在中学读书时,每周周六返家,趋庭习礼之余,聆听先父谈论《三国志》,对先父治学思路,颇有体会,此次整理译稿能在三年完成,先父教导极有影响。在整理过程中以《武英殿本三国志刊误》和《三国志集解献疑》为主要依据,作了少数技术处理,其余悉照原稿旧貌,不妄作改动。此书有以下特点:在校勘方面,除了底本和几种常见的本子外,陈仁锡本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刻本。这写本子对于校理《三国志》都有很大的好处。(举例省略)校勘的人强调类书不可尽信,这是正确的,但是合理的使用类书,并且与版本、旧注参互使用往往可以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举例省略)先父文笔流畅,写得一手好的魏晋文,对魏晋文章的风格辞气颇有心得,他在西北大学任教写的那两篇有关《三国志》的讲义就是用魏晋文体写的。《校笺》很注意行文特点,常常利用上下文的关系分析文字的异同。全书不少校语很有创见,如《黄忠传》根据“叔”、“升”二字古形体相近,汉人多以“叔”为字,认为黄忠字汉升,疑是“汉叔”。《孙坚传》引《通志·氏族略》证明“华雄”当为“英雄”,进一步充实了潘眉《三国志考证》的论据。都很有新意。此外《校笺》根据《续汉书·礼仪志》刘昭注引《董卓传》,证实《魏志·董卓传》称量卓“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就当时董卓的地位,他不可能自己亲自带人去掘别人的陵墓,究竟是派谁去的?《校笺》根据《续汉书·礼仪志》刘昭注所引《董卓传》说明是董卓派吕布带人干的。足补《魏志》之缺。《三国志校笺》汇集了先父半个多世纪研究《三国志》的心得,里面有不少见解是以前研究《三国志》的著作所没有谈到的,有些虽然前人已经提到,但又发现新的材料,足资补充。理应整理传世,以广流传。
3. 柳彧的古文翻译
柳彧,字幼文,是河东解地人。年少好学,读了许多儒家经典和历史著作。武帝亲自处理各种事物,柳彧到皇宫请求武帝对他测试。武帝认为他很有才能,让他担任司武中士。后来担任郑县县令。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晋级。
高祖登基后,柳彧升迁到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回家服丧)。不久,起用为屯田侍郎,坚决推辞而没有得到许可。当时的制度,三品以上官员,大门上都以戟为门(指显贵人家)。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封为应国公,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在批文上写道:“仆射(yè官职)之子还没有分家,他父亲的戟槊已列在门外。尊有压卑的道义,儿子有回避父亲的礼数,哪里容得下外门已经设了戟门,内门还要安装戟门呢!”这件事情最终没有办成,高颎知道后很佩服柳彧的处理办法。柳彧后来升迁为治书侍御史,在任上严词正色,很是被朝廷官员所惧怕。皇上嘉奖他正直,赐给他钱十万,米百石。
当时的刺史多由武将担任,大都不称职。柳彧上表给皇帝说:“当今天下太平,四海安宁,管理百姓,必须使用有才能的人。以前汉光武帝是一代明君,从普通百姓起家,对这方面的真伪了解得很清楚,他与二十八位将领披荆斩棘,安定天下,等到功成之后,没有安排二十八位将领任职。俯伏(古时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如“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看见诏书,叫上柱国和干子担任杞州刺史,这个人年近八十,风烛残年之人。以前担任赵州刺史,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很不熟悉,政务全由下属办理,贿赂公行,百姓叫苦,怨声载道。有歌谣这样说:‘老禾不早杀,馀种秽良田。’古人说:‘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的意思是各有所能。干子这个人,射箭骑马等军人本事,是他的长处,担任文官管理百姓,则不是他能理解的。如果说优待老人,自然可以多多赏赐钱和布匹,如果再叫他担任刺史,损失则太大了。我死进谏,怎敢不竭忠尽智呢。”皇上认为柳彧说得对,干子最终免了职。应州刺史唐君明,在母亲死后的服丧期间,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的姑姑,柳彧弹劾他。二人竟因此而犯罪。隋朝是在五胡十六国接连战乱之后建立起来的,风俗颓坏,柳彧多有矫正,皇上很喜欢他。他见皇上勤于听政,众多官员的奏请,多烦杂琐碎,于是上疏进谏,皇上看后嘉许他。后来因违背圣旨免职。不久,又叫他复职,皇帝趁机还对柳彧说:“不要改变你的禀性。”因为柳彧家中贫困,皇帝命令主管部门替他建房子,于是说:“柳彧是正直的官员,是国宝啊。”当时他如此被看重。
右仆射杨素是当时的显贵,官员都怕他,没有谁敢得罪他。曾经因为小罪过,皇帝命令把他送到南台,杨素自恃尊贵,坐在柳彧坐凳上。柳彧从面进来,看见杨素这样,就在台阶下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杨素立即离开座位。柳彧据跨坐在几案上,让杨素站在庭院中,问清杨素的犯罪事实。从此杨素对柳彧怀恨在心。柳彧当时正受到皇上信任,所以杨素没有什么办法来中伤他。
柳彧见近代以来,都市百姓每到正月十五日,做角抵之类的游戏,并且互相攀比,以致糜费了财力物力,于是上奏皇帝请求禁止这种做法。皇帝赞成他的意见。这年,持节巡查考察河北五十二州,上奏并免去贪赃枉法不称职的长官二百多人,州县官员都肃然起敬,无不震动害怕。皇上嘉奖了他。
柳彧
彧字幼文,河东解人。寓居襄阳,梁末随父仲礼归周。为宇文护中外记室,出为宁州总管掾。建德中,为司武上士,转郑令。隋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屯田侍郎。迁治书侍御史,拜仪同三司,加员外散骑常侍。仁寿中,坐事除名。炀帝即位,徙敦煌。徵还,道卒。
4. 以下文言文的序言,请高手解释下意思,多谢
序言说: 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这是千古的格言,而后来舞文弄墨者,不守淳朴素净之道,纷纷奔向浮华,生怕别人说他不懂,所以有写了《齐谐记》、《白泽图》者,有写作《乱离》、《妖乱》等,有缉录志怪小说《搜神》、《幽明》等,(这前面怪、乱、神都已经有了)唯独关于勇力的著述尚没有存世。我最近在市场上故纸堆里(旧书杂志之类的意思),得到古代杂说,其中一段,说的角斗摔跤,多猥琐俗气之谈。我居住在家里没事干,于是加以润色写成故事,于是便成这下面的一大篇文章。有人说:孔圣人都不说,你又何必著述呢?我应对说:大道德散乱那么德行就必须确立,德行如果散佚则仁义就稀薄,仁义滋生那么忠孝品德就起来了。当时孔子这么做是因为有所不知,大概是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后人何必纷繁复杂的追问呢?孔圣人的德行已经确立(枝干部分),后面尊孔者只是他的知识水准的枝叶部分(发展而已),儒者占七分墨者占三分而已。所以说志怪奇异之说让人很觉得奇怪,记述那些奇异故事则近乎怪异之说,写作离散则近乎胡乱发挥,写那些幽冥故事则就是鬼神之说,写那些勇力则就是角斗故事,这四类,其实难道不是孔门思想寄居于杂家流派里面的吗?有人又说了:你写这些东西,难道不也是算文章之类吗(意思是斯文之文士不该这么干)?我又应对说:述志怪小说的人,难道是鬼神吗?说角斗故事的人,难道就是角斗士?过去那个梁简文帝写作《马槊谱》,但是我没有听说他就是擅长骑射的大将军(梁简文帝就是萧纲)。我今天所著,难道不是出自那些野史小说家们吗?而我只是把它尽量条理化而已。”
这是吾不揣浅陋,随手译之。一家之言,功力有限,一部分有意译之嫌,可能有不准确或者疏漏之处,请方家指正。
角力记
作者:北宋•调露子我国最早的摔跤专著――《角力记》
角力即摔跤,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项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可是,由于种种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留传下来的摔跤文献很少,《角力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角力专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体育史论著。因此《角力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摔跤文献。《角力记》诞生于公元9世纪后期,它记载了我国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的摔跤历史。
据《宋史•艺文志•卷五》记载,《角力记》的作者是调露子,但调露子的真实姓名和年代还有待考证。《角力记》全书共分述旨、名目、考古、出处、杂说第几个部分。它详细地介绍了摔跤名称的演变,有的称“相搏”,有的叫“角抵”、“相扌费 ”、“相扠”、“角力”、“手搏”、“拍张”等等。《角力记》中还记载了古代摔跤的规则:只能是两人徒手互相角力,即使在两军阵前,摔跤赌胜也不许其他将士协助。倘有一人手持兵刃,那就不能算作摔跤。至于比赛时间和采用的动作,在《角力记》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拳打脚踢、夹头颈和扭关节等,但最终必须把对方摔倒或使之失去战斗力才算获胜。
《角力记》的后一部分记载了摔跤比赛的实况,其中最热闹的是正月十五上元节。在“角抵对”表演时,经常出现“万人空巷”的盛况。
《角力记》的作者对角力的产生和发展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总结,这是前无古人的。作者大胆地反对儒家观点,对角力作了公正的评价,在书中充满感情地讲“惟力也,岿然独存”。作者实事求是地从民俗的崇尚、社会的发展、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角力的产生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总之,《角力记》是我国古代摔跤发展史中独一无二的传世佳作,为我们研究古代的体育活动发展史实和理论,提供了极其宝贵的依据,特别是在今天体育腾飞的时代,《角力记》的史料价值就显得更加珍贵。
《角力记》
●序
序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为千古之格言也,而后玩笔砚者,不孰淳素,见竞浮华,有所不知,终身之耻,故有作《齐谐记》、《白泽图》者,有著《乱离》、《妖乱》等志者,有缉《搜神》、《幽明》等录者,惟力也岿然独存。顷于市货故纸束中,得古之杂说,于中一段,说角抵之戏,且多猥俗。愚居闲,遂加润之以故事,演成斯记。或曰:“圣人所不言,子何须有述也?”愚则对曰:“大道散则德者立,德壤则仁义薄,仁义生则忠孝起也。当仲尼之为也,有所不知,盖阙如也,何必繁细乎?圣人之德已立矣,后宗孔者枝叶异也,儒七墨三是也。是故纪奇异则近怪矣,序离散则近乱矣,纪幽冥则近神矣,述角觝则近力矣。此四类,非孔门寄杂家流也?”或曰:“子述此,岂非斯文之类与?”复对曰;“志怪者,岂神耶?言力者,岂力耶?昔梁简文帝著《马槊谱》,而不闻萧纲是骑将也。愚今所著,岂出乎稗官之俦也,条理于后。”
●述旨
夫角力者,宣勇气,量巧智也。然以决胜负,骋□捷,使观之者远怯懦,成壮夫。已勇快也,使之能斗敌。至敢死者之教勇,无勇不至。斯亦兵阵之权舆,急竞之萌渐,天生万物,含血啼息者,无有喜怒之性。六情未始有,从教而得者,本乎天然。且如攻斗力者,始乎阳(本其怒戏),常卒乎阴(欲胜情至,计谮兴被害)。以礼饮,始乎治(尊卑有别,酢酬有次),常卒乎乱(耽酒yin液)。故相搏者,始嬉戏,常卒怒击(今猫犬虎狼,始以轻爪弱牙面相击齿,终则斗),是知喜极则怒生。戏亦气也,气逸而下;斗以气也,气奋而上。戏气发乎脾,斗气生乎肝。故曰:夫有血气,必有斗心也。岂不然也?上古之人淳素,以食饱饮足,或以前肱为格击,手赤未取胜负别,若鸡犬斗敌而已。则知出自然,岂因教训后能耶?上古之□亦同此矣。又以人之性气,犹大泽焉,平时渺弥焉。大风鼓之巨浪起(若人之忿),小风吹之细文生(若人通悦)。若角力之气,中等风作,浪波动摇也,非适非小。则大近于怒,小存于喜。竞力角技,则非喜非怒。此角力,是两徒搏也。且虎有爪牙之利,故以器仗格之,则非徒搏也。人彼此皆空相击,可云徒搏也。晋侯梦与楚于搏是也。《释名》云:“相搏也,手搏其上,摩挲犹未然也。手上下之言也。”
●名目
一、相搏。《谷梁传》:“鲁公子季友帅师败莒拿,公子季友谓拿曰:‘吾二人不相悦,士卒何罪?’屏左右而相搏。季友处下,左右曰:‘孟劳。’(惊取刀,鲁宝刀)季友以杀之。”此则始相徒搏,后处其下,左右救之,曰令用刀也。今之用力,可谓相搏也。《释名》曰:“搏,四指广搏以击之也。”然且始举手击,要终在扑也。
一、相扑。盖取其见交分胜负之名,则取扑倒为名故也。《通俗文》云:“争倒曰相扑也,言其交相争也,今率土俗间只呼为相扑也。”又《晋书》云:“相扑,下技也。”又见《北齐书•诸王传》。相字入声呼。
一、相■〈扌费〉(音费)。蜀土荆襄之间,■〈扌费〉■〈扌费〉则争力竞倒之谓也。相■〈扌费〉之名,《荆楚岁时记》:“荆楚之人,五月间相结伴为相■〈扌费〉之戏。”即扑也。俗间或相叉(音堆)扑也,亦曰相叉(丑佳反),皆非雅正。
一、角觝。汉武帝元封二年春,始作角觝戏。应劭曰:“角,技也。觝,相触也。”文颖曰:“此乐为抵者,两相当也。角力,角技艺、射御,故为角觝。盖杂伎乐也。”颜师古曰:“觝,当也。非谓觝触。”文说是也。至元封六年夏,京师民观角觝于上林、平乐观。至元帝初元五年罢此戏也。今观诸公注解,“角”字义晦昧,盖“角”与“榷沽”同用也,比较量之谓也。角量其觝触,此则相■〈扌费〉也。两两相当,则今之步打、拔河也。疑汉世力夫相对以手击格,谓之角觝也,后世变体,遂一一出场也。《西京赋》云:“临回望之广场,呈角觝之妙戏。”注:“角觝,戏也。今人两两相当,角力也。”
一、角力。则角量力,其取工巧钝拙,分其胜负,故谓之角力。《晋书》“角,校力”是也。然则名言有雅有俗,雅则曰“相■〈扌费〉”,俗则曰:“相扑”。或以方土呼名,尔熟者为俗(荆楚呼“相■〈扌费〉”尔),闻生者为雅(回器上土,斗相扑也)。今会诸名,以“角力”为雅,故以为首目也。究其始,则其来虽远,见史分明,则盛于西汉也。
●考古
若稽诸古,《左传》有“晋侯梦与楚子搏”,《谷梁》公子季友与莒拿搏,又秦堇父与叔梁纥以力相高,皆角力之意也,其来尚矣。西汉作角觝戏,皆其始也,以西汉则盛行矣。魏文帝言奋威刘展有手擘,能空手入白刃,帝持甘蔗为仗,下殿数交,二中其臂。此是单角其手技,非争交竞力也。晋庾东者,阐之父也。武帝时,西域健胡趫捷无敌,晋人莫能校力。帝募勇士,惟东应选,遂扑杀之,名振殊俗。《晋书》云:襄城人王弘与颍川功曹刘子竺会于界上,子竺谓弘曰:“襄城人不知颍人能扑。”弘对曰:“相扑下技,不足以明优劣。”
北齐南阳王绰字通,以五月五曰生,为性凶悖。文宣又无道,奏蝎蛆置浴斛,令宫人裸露卧中,帝绰同观而笑噱。后韩长鸾诬告绰反,后主不忍显戮,使宠(一作龙)胡何猥荫于后园与绰相扑,因格而杀之。宋王敬则,帝令公卿自呈本技所长,敬则红帛纠发拍张。齐曹武,材力之将,为雍州。致钱七十万,为桃虫儿、茹法珍诬而夺之。曰:“人传曹武每好风景,招人拍张武戏。”帝果疑之。拍张亦角力也。《齐书》言戏则徒手拍击也,如有操执,则又习战也。
《隋书》:柳彧字幼文,事后周,入隋为侍郎。上疏云:“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曰,作角觝戏,递相夸竞,至於麋费。请禁之。”
隋有陶氏子,本鄠县人。出家,尪羸,为众所轻,号法通。通愤其欺侮,遂苦告观音。一曰归省母,睡卧庭树,口出涎三升,母惊呼起。向梦有人遗三驴驮筋,令啖之,始尽一驮,闻母呼,觉。通觉身有力,举物不以为重。时西番一道人于北门试扑,都无敌者,文帝患之。诏通,令与胡人角力。力者造通,为把赤豆麦,便粉碎。
唐宝历中,敬宗御三殿,观两军教坊内园分朋驴鞠角觝。戏酣。有碎首折臂者,一更三点方罢。穆宗即位初年,幸神策军,观角觝及百戏,曰晏方罢。续三月一曰,幸左右军及御诸门,观角觝杂戏。长庆元年,云阳抵人张莅负羽林骑康宪□钱,徵索不偿。醉怒,莅□宪几死。宪男买得年十四,持木插击莅首,破限内,死。刑部奏覆,敕曰:“康买得童年能知子道,虽杀人当死,而父可哀,减死一等。”
文宗开成中寒食节,御勤政楼,观角觝。
太和三年,京兆杜公之治蜀也,酷易军政。南蛮蒙嵯巅以兵掠城下,士人多溃散。刑州有善角觝者,多力无对,窘迫刺发,衣衲坐於佛寺庑下。会有蛮三人驰入,伪呼曰:“王有急,时续遣兵七十万继至。”坐僧曰:“榜可看否?”二人曰:“有何不可?”遂展之前。僧乃悉拽之,拉其头,摔于井中。余一乃走。(出《成都记》)
《吴兴杂录》云:七月中元节,俗好角力、相扑,云秋瘴气也。
《酉阳杂俎》云:张芬曾为韦南康行军典艺,且过人力。举七尺牌,趡鞠过半塔。弹力五斗,以新涂泥壁弹子,打“天下太平”字。又能拳上倒枕,走十间地不落。
光启中,左神策军王卞由振武军到镇,排设次,命角觝。有一魁岸者无敌,主帅壮之,遂邀三人相次敌之,皆负。时有一秀才在末席,告帅曰:“某扑得。”主帅骇其言,坚请敌之。秀才降阶入厨,少顷而出。遂撩绾衣服,握左拳,向魁岸者微笑曰:“此儿只消一指必倒矣。”及乎相逼,秀才候魁岸者嗔目相视之际,急展左手而示之。魁岸者懵然而倒,合座大笑。秀才徐步而出,濯手而登席焉。主帅诘之何术,对曰:“此辈怕酱。以涂於掌,此人见,果然自倒尔。”主帅合筵大笑。
唐僖宗弱龄登位,为宦者所狎,多以蹴踘、斗鸭、畋==内园,恒排角觝之徒以备卒召。能步打,谓俳优名野猪曰:“朕作步打进士,然合得一状元。”野猪曰:“或遇尧舜禹汤知举,陛下不免落第。”帝笑而已。
后唐庄宗性多能,癖好俳优并角觝戏。或云:“自能此戏。”尝诏王门关曰:“胜与作对,供养太后。”又先约之曰:“卿不可多让。”门关退谢者数四,又谓之曰:“卿一拳倒者,与节制。”及出手,果一拳下而仆。寻除幽州节度使。
唐京兆大宁坊力者张,翰札刺左膊上曰:“生不怕阎罗王。”
唐王力奴雇刺工刺其胸,作山亭水榭,树木鸟兽悉备焉。
唐棋客杨河(一作汀)者,不知何许人也,围棋至逸品格,著《四声局图》,甚精悉。止就军府,署随军要籍。而性好相扑,身形魁伟,为人所苦求,必与人敌戏。咸通中,游江囊。僧寺中著棋后,问僧中还有角觝者否?僧曰:“皆耄年老宿,闻随军有抃力,可悦群公,愿凭槛以观之。”河只脱宽衣,以脚蹴起庭中,摇帛石再蹴,手接掷高后,接如击踘焉。
唐郝惟谅本江陵人也,聚率男於私家斗武力。尝寒食节,与其徒游於郊外,步蹴角力,因醉於野。迨宵分,始悟入冢间,为人间是葬事也。
元和中,京兆东市恶少季和子,父名拿眼。和子父子性忍,尝攘杀猫狗,为坊市之患。尝臂鹞立於函子行,为紫衣二人怀中出牒云:冥司追(下阙)。
会昌中,左军壮士管万敌富有膂力,扛鼎挟辀,众相推服。一曰,与侪辈会於东平酒肆,忽有麻衣掌盖,直人其座便饮,旁若无人。万敌扼腕嗔目,略非所惮,同席推挽,竟不微动,而观者渐多。乃曰:“某与管供奉较弱力,以定后先。请供奉拳某三拳后,乞搭供奉一搭。”遂袒膊抱楼柱而立。万敌怒其轻己,欲令殒于拳下,尽力奋以三拳,如扣木石焉。观者咸惊。楼震,其人略不微动,即而笑曰,“到某搭供奉矣。”于是奋臂而起,掌大如箕,可丈余,■〈山亢〉屹而下,前后有力之辈,方甚恐栗,非常人,众拥万敌谢而去,俄失所在。万敌寝疾月余,力遂稍减。
咸通中,京兆左军有张季弘,勇而多力。常经胜业坊,遇泥泞深溢,有村人驱驴负薪而至,适当其道。季弘怒之,因提驴四足,掷过水渠数步,观者无不惊骇。后供奉襄州,暮泊商山逆旅。逆旅有媪,谓其子曰:“恶人归矣,速令备办茶馔,勿令喧噪。”既而愁愤呼叹,咸有所惧。季弘问媪,媪曰:“有新妇悖逆,制之不可。”季弘曰:“见母忧恐,谓有何事,若是新妇,岂不能其语耶?媪曰:“客未知子细,新妇壮勇无敌,从皆畏惧,遂至於此。”弘笑曰:“其他即非某所知,若言壮勇,当为主人除之。”母与子遽叩头曰:“若此,母子无患矣,虽穷困,当力为酬赠。”顷之,邻伍乡社悉来观视。曰暮,妇人荷束薪而归,状貌亦无他异。逆旅后园有磐石,季弘坐其上,置驴鞭於侧,召而谓曰:“汝是主人新妇,我在长安即闻汝倚有气力,不伏事阿家,岂敢如此?”新妇谓季弘曰:“乞押衙不草草,新妇分雪,新妇不敢不承事阿家,自是大人憎嫌新妇。”其媪曰:“汝勿向客前妄有词理。”新妇因而言曰:“只如某月曰,如某事,岂是新妇不是,”每言一事,引手于季弘石上,以中指画之,随手作痕,深可数寸。季弘流汗神骇,但言道理不错,阖扉假寐,伺晨而发。及回,问之,新妇已他适矣。
蒙万嬴者,自言京兆鄠县人也。唐僖宗咸通中,选隶小儿园蹴踘,步打球子,过驾幸处,拳球弹鸟,以此应奉。寻人相扑朋中,方年十四五,时辈皆惮其拳手轻捷。及长,擅长多胜,受赐丰厚,万嬴乎号自此起。至昭宗朝,累累供奉,或诸道新进勇者,必悉无疏。五陵年少,幽燕任侠,相从诣教者数百。及随驾凤翔,城婴闭既久,随至华下,教坊杂伎,皆遂分散。入两浙,武肃钱王待之甚丰。与乐工皇甫店相遇,携手见武肃王曰:“某与皇甫供奉自小相聚,忆僖宗官家令其就康乃博士处,同唱《鹊踏枝》词,今已二十年也,不期同受遇于此。”遂各领钱帛,令置酒相会,然犹出场累胜。年老,王令指教数人,令主青山伍子胥庙焉。长兴中卒。
浙中李青州者,本齐帅王师范衙内应官都知也。凡所出敌,殊无敌者。时邺中、真定,罗氏、王氏竟招色伎人,故师范厚礼,虑其亡逸。及归梁祖,惧其狷急,遂附两浙进奉纲船,投武肃王。王异,排勇干者抗之,终无胜。后有陈宾形凝而捷,遂扑之,力减其价。李身板形而异,天成中卒。
王愚子者,扬州人也。属杨氏子渭乘中原多故,遂伪立国曰大吴。时愚子形若涂漆,少小时尝梦与金刚对,舁物似木薪,如是两转,因觉有力,遂好相扑,少有对偶。伪吴武义年中卒。有子号王八四,幼便受父训,拳手亦高,而性尚儒学,读书间谈不素,亦自嫌粗行次,应奉国主李升、景、煜,皆好此戏,令充对头供奉,近江南不知所在。
谢建者,扬州人也。身长八尺馀,胸臃博三尺,绝有力,少有对敌,惟李长子相次耳。性略知书,多口述词章,粗有可观。酷於南宗禅学用心,闻归长老精玄学,遂往宗教寺问之,不觉坐折寺碑中断,平常恭□如也。
姚结耳者,江南□人也。膂力过人,少小多扑博为已任,时号“兼河头”、“相扑都知”。伪唐中主深好此技,赏赐异於他人。而克惟性修善,多持念发愿:“扑好手者遍,则出家为僧。”如是皆胜,自矜云:“举国绝对。”便於庐山开先寺求苦行剃染,寻为禅者。触犯勇气,急作,拟殴其僧,自念:“摧挫出家,还起无明,人□欢此。”乃止。犹对请普僧前,将巨树拔其根,劈其支干,褫其皮,如是数枝而止。其僧逃避。
李长子身长八尺,有勇力,多与谢建儒为偶对。掌琼元北人,行客来江南。申鬼子形绝么髍,快健绝伦,本扬州人。自馀眇小不可载,且纪其游者也。
蜀王氏后主为与凤翔李西平茂贞通好,送相扑人述述。次谒魏宗弼,号“六军太尉。”弼子甚好杂艺,游其门四方辐辏。弼子设奇,欲挫述之锋。时有石彦能者,实蜀之高手角力者,且有文性学览,谐谑谈论,稍有可取。故弼子延之为客,号“石校书。”尔曰弼子谓述曰:“欲见新客之技,奈何无偶对,难见精妙。”时宾设有宗郎中(忘名)、郄环推官,同词曰:“石校书可与新客戏。”彦能逊让者数四,寻被郄揭其巾,见新剃□,遂与出手。为石伺入腰交而倒,述愤其为儒生折,伪入厨求食,取庖刀欲自裁。厨人攒格,弼子以实告:“石原是此技人。”厚赏而罢。
●出处
凡具勇力之人,侠气之类,合出幽燕,得崆峒之气。然角力者少闻,复仇报义者多。次则五陵、杜、霸,诸陵多性躁急。酒酣之时,好为暴恶气。轻沙之客,翘关扛鼎,扑射壶博。又曰:“中黄之士,育获之俦。”注:“中黄国俗多勇人。又夏育、乌获,古之力人。”然此技随君主之所好,必逐处而出也,未必五陵。鄱阳荆楚之间,五月盛集,水嬉则竞渡,街坊则相搏为乐。蜀都之风,少年轻薄者,□□为社,募桥市勇。壮者敛钱备酒食,约至上元,会於学社山前,平原作场。於时新草如苗,□侯人交,多至曰晏方了。一对相决而去,或赢者,社出物赏之,采马拥之而去,观者如堵,巷无居人。从正月上元至五月方罢。王氏有蜀,此色人衣宽衣,贴金花帽,乘脚越异,少壮多随从之。极至强梁,影庇起(一作越)法事极多。孟氏之世,此风浸微,备用而已。有名目者,刘仙子、王胜。三辅之间,此风最盛。自唐灭,寂寞无闻,纵有其人,散投诸国乡。今东京自梁祖以来,恶少者无不业萃其间。旧例:屠羊豕者行,必隶相扑管辖焉,贵益其脂膏尔,此亦近人馔之意也。於今高手者,朝廷重之。河南有庄宗之遗俗,故人多习焉。
●杂说
淮南杨氏为吴国,有谢建粗知书,口占词句,略堪采取。与惠照寺俗讲法师彦光为深交。一曰,建手调味鲜鱼臛,召光公:“昨曰曰所谋善事,今朝已涅 。所谓物为阇黎,且要早归净土。”光公尔曰不赴,有偈子答云:“将知善事多磨,今曰碍缘特入。烦我火头金刚,别告大权菩萨。”(建亲手造,故谓“火头”。江南将火长为头故云。)古贤集中罕见诗赋及,此儿有见《题墙上画相扑者》曰:“愚汉勾却白汉项,白人捉却愚人骰。如人莫辨输嬴者,直待墙隤始一交。”(云是吴人顾著作)
吴越武肃王钱氏,每值八月十八曰浙江潮水大至,谓之看潮。是曰,必命僚属登楼而宴,及潮头已过,即斗牛,然后相扑。王谓人曰:“为军家出力而激勇也。”尝有掌筦库者,手握匙牡,因有索取,开销了不可得,主者责之。以匙错误,视其签牌,又是此人。方悟向观角力,不觉手握匙曲戾耳。
旧说角力人多不识字,而性强,庶事言“我能。”曾顾人作书曰:“我哥子在魏府衙中,亦祗候供奉。欲寄■〈口阑〉■〈阝牢〉物子去一,气筒一条,拨镂黏竿一条,拨刺札针五条。”遂问写字汉曰:“汝‘针’字怎生作?”曰:“金旁作十。”“阿底不得哥子难为文字,须为我作大‘针’字。”只得曰:“某平常通用只如此作。”曰:“勿交涉,此是小‘针’字,我交汝作。请教某曰,但作‘蒸’字是也。”旁闻绝倒。
又传相扑家母丧,同甲弟兄来说喭。到惠帐前,连叫靴子里十哥。及出,一个弹指曰:“大无活计,大小母丧,不能直得报拨镂银棱头哭杖。”
有问曰:“诸史止言有力恶少,而不言争倒之形势者何?”对曰:“不言相扑,避凡俗也,故微其文矣。上则夏育、乌获、孟贲,近则张洲、铁杖、鱼俱罗等,但言有力能扛鼎,则角觝可知矣。”
又相扑善输者,必为人所谑。长安自子老城到某坊府县发丁力筑沙堤,谑人谓贫负者曰:“筑堤奉助喜也。”曰:“他自拜拜,何关涉我事?”曰:“此非沙堤坟软土,是为汝磹背助也。”盖迎官百戏前引之故也。
昔有沙门有勇气,四方响风,往往相慕,多被相扑。尝与数辈壮夫饮酒,散,连扑皆胜。此僧不知文字,攘臂自负曰:“我且为僧僧上了,为僧得了尽输僧。”旁闻绝倒。
5. 谁有好点的幼文,或幼文网站 [email protected]
有资源,不过需要注册升级。你要是有耐心,就到我的空间博客里面看看。资源真的是非常不错。
6. 求网名,不要繁体火星幼文. 可带特殊符号. 名字带些诗情画意的 谢谢各位了.
郁思踏远川,我自创诗中的一句。
或者,霜月寒纱蒙。都比较有诗意,显得十分优雅。
7. 谁有好的幼文推荐啊如题 谢谢了
我在家里做家务事 昨天中午,我在家里洗碗,我就问婆婆:“可不可以用洗洁精”,婆婆说:“可以用一点”,婆婆马上就给我倒了一点,我就开始洗碗。我洗了几个碗就又加了点又jì xù(继续)洗碗,我洗完,婆婆就来了,婆婆说:“加了洗洁精的吗?”我就回答:“用了一点的”。婆婆就叫我把cā zō(擦桌)子的毛巾cuō(搓)干 jìn(净)rán(然)后把它lá(拿)来cā zō(擦桌)子、cā pén(擦盆)子,rán(然)后再cā zào tái(擦灶台)。我把婆婆说的都做完了,我把zào(灶)cā(擦)完了以后,就开sǐ qīng wǎn(始清碗)了。最后,我把水倒了,再把手洗干jìn(净)
8. 《乡下的春天》最新txt全集下载
乡下的春天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我从凉水寨火车站走出来,再换乘到桑家湾的汽车,沿途所见,都是绿水青
山,我觉得有一种解放出来的感觉,是时候让生命有一个新的、健康的开始了!
我要到一个人烟稀少、与世隔离的地方,清心寡欲的过日子!
回想起前一段的混沌日子,我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明智的。在那个人口密集的
大城市,我从未试过可以在同一个地方住下来超过几个月的时间,因为很多人都
觉得我是……有点变态。
前两次的二房东还算没得说,当从管理员口中得知,我从天台沿著水管爬下
来,偷看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洗澡,就把我一部分的租金和租房的按金退回
给我,并且相当有礼貌的通知我在一个星期内搬走。对上那个就可恶得多了,他
把我的随身行李扔在门外,并且警告我,最好滚得远远的,不要再让他看到我,
否则,什么事情都会发生。
唉,何必这样的大动肝火的呢?我只不过是被他无意中在我的房间找到他那
十六岁女儿小莲的脏旧三角裤而已。
那天也是我太大意了,刚刚从小莲那堆等……
9. 类似昏前婚后搞笑小说
婚前
女:你原先有过女朋友?
男: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女:死了?怎么死的?
男:山天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
女:喔,是天灾。那这些年你怎么过来的?
男:满面尘灰烟火色,两手苍苍十指黑。
女;唉,不容易。那么你看见我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男: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女:(红着脸)有那么好?
男: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女:马屁精--你有理想吗?
男: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女:你……对爱情的看法呢?
男: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女:那你喜欢读书吗?
男: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女:这牛吹大了吧?你那么大才华,怎么还独身?
男:小姑未嫁身如寄,莲子心多苦自知。
女:(笑)假如,我是说假如,我答应嫁给你,你打算怎样待我?
男:一片冰心在玉壶!
女:你保证不会对别的女人动心?
男: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女:暂且信你一回,不过,我正打算去美国念书,你能等我吗?
男: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女:不过……
男:独自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女:但是……
男: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女;好了好了,怕了你………
婚后
女:结婚那么久,你还在想你原先的女朋友?
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女:那为什么当年还和我结婚?
男: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女:太过分了吧。我们好歹是夫妻。
男: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女:那我们这段婚姻,你怎么看?
男:醒来几向楚巾看,梦觉尚心寒!
女:有那么惨吗?你不是说对我的第一印象……
男:美女如花满春殿,身边惟有鹧鸪飞。
女:不是这么说的吧,难道,你竟然……
男: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女:一直以来朋友写信告诉我我都不相信,没想到竟是真的!
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女:你原先的理想都到哪儿去了?
男:且把浮名,换了斟低唱。
女:(泪眼朦胧)你,你不是答应一片冰心的吗?
男: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女:你就不怕亲朋耻笑,后世唾骂?
男:宁可抱香枝头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女:我要不同意分手呢?
男:分手尚且为兄弟,何必非做骨肉亲。
女:好,够绝
续:男女互换先
婚前:
男:你好靓丽哟?
女: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李煜《春楼春》)
男:你还待字闺中吗?
女:独立花前,更听笙歌满画船
男:你这么漂亮怎么会没有男朋友呢?
女:春风一等少年心,闲情恨不禁(昭宗皇帝《巫山一段云》)
男:你不会骗我吧,不是说你有过男朋友了吗?
女:绮罗无复当时事,露花点滴香泪
男:喔,吹了。你很伤心吗?
女: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李煜《子夜》)
男:痴情女子无情汉。你还爱他吗?
女: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李煜《临江仙》)
男:(面露喜色)你现在一人寂寞吗?
女: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
男:(急不可耐)我们能交个朋友吗?
女:(面露羞色)洛阳春色待君来,莫到落花飞似霰(欧阳修《玉楼春》)
男:(笑)喔,这样就好。你想我吗?
女:近来心更切,为思君(温庭筠《南歌子》)
男:那我们喝杯交心酒,喜结同心好吗?
女:舞徐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欧阳修《玉楼春》)
男:你我能长相守吗?
女:凭仗东风吹梦,与郎终日东西
男:真的吗?
女: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潇泪神》)
男:……
女:忆君肠欲断,恨春宵(温庭筠《更漏子》)
男:好,好。非你莫娶。
婚后:
男:(电话)亲爱的你想我吗?
女:斑竹枝,斑竹技,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泪神》)
男:(电话)真的吗?没骗我吧?
女: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温庭筠《更漏子》)
男:(电话)是吗?我也想你。
女: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男:(电话)亲爱的,对不起,我马上就要回来了。
女:月照纱窗,恨依依(毛文锡〈纱窗恨〉)
(出差回来,发现蛛丝)
男:结婚没多久,你怎么能和别人好上呢?
女:人不在,燕空归,负佳期(欧阳炯《三字令》)
男:你当我愿意出门在外吗?我还不是为这个家死命扒食吗?
女: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欧阳炯《三字令》)
男:不要说得这么好听,你们是怎样好上的?
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成幼文《谒金门》)
男:(强忍怒气)你和谁好上了?
女:两朵隔墙花,早晚连成理(牛希济《生查子》)
男:好啊,好啊,你居然和邻居这样丑的男人钩上!怎么钩上的?
女:且上高楼望,相共凭栏看月生(冯延已《抛球乐》)
男:哼,还挺有诗意。这样丑的男人你怎能看得上?
女: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
男:靠,我对你不也很好吗?我不是经常给你打电话吗?
女: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成幼文《谒金门》)
男:你就不能守守妇道,耐耐寂寞吗?
女: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冯延已《三台令》)
男:(气得说不出话来)你,你……
女:便总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男:这样说你是后悔跟我结婚了哟?
女: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韦庄《清平乐》
男:你一点也不怀念我们以前的岁月吗?
女: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股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男:哪你还这样?
女:红杏枝头春意闹
男:是你主动的?
女:一枝红杏出墙来
男:(吐血,晕到……)
女:莫莫莫,错错错。
10. 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哪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