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鲐背
扩展阅读
股票行情新l股申 2025-09-17 03:53:45
2020年7月9日买什么股票 2025-09-17 03:25:15
公司未上市前垫钱买股票 2025-09-17 03:02:18

鲐背

发布时间: 2022-03-25 00:05:47

『壹』 鲐背之年是多少岁

鲐背之年是古人九十岁的别称。《尔雅·释诂》曰:“鲐背,寿也。”意思是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纹为高寿之征。

我国古代对特定的年龄有这样的称谓:20岁为弱冠,30岁为而立,40岁为不惑,50岁为知天命,60岁为花甲,70岁为古稀,80岁为杖朝,90岁为鲐背,100岁为期颐。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以往中国人的概念里,人活到七十就算高寿了,但到了香港才发现,这里的人70岁还在踢足球,80岁还在登山,90岁还在游海呢。在香港的各类社团活动中,总能看到90多岁长者活跃的身影。

鲐背之年简介

鲐,原指鲐鱼。由于老年人背部的褶皱如同鲐鱼的斑纹,因而引申为高寿老人之意。值得注意的是,鲐背并非指鲐鱼的背部,而是指背部像鲐鱼(的老人),进而泛指老人。

该用法出自《诗经·大雅·行苇》,另见于《愈膏肓疾赋》《东门行寄陈氏》等文。此外,辞书《尔雅·释诂》《扬子·方言》《说文解字》均对这一用法有所解释,尤其《释名·释长幼》一篇,明确指出,九十曰鲐背。

『贰』 鲐背之年是啥意思请问

释义:鲐背之年,背如鲐鱼之年,也就是年纪非常大的时候。

读音:tái bèi zhī nián

出处:《诗经·大雅·行苇》“黄耇台背,以引以翼。寿考维祺,以介景福。”

译文:龙钟体态行蹒跚,扶他帮他侍者仁。长命吉祥是人瑞,请神赐送大福分。

造句:我已到鲐背之年,怀旧怀友,和他之间的许多片段以及共同经历的岁月,时常涌进脑际,翻飞再现。

(2)鲐背扩展阅读:

近义词:耄耋之年

读音:mào dié zhī nián

释义:形容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出处: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译文:人年纪大了,都能长寿而终老;君主的恩德深广无边,可以遍及草木和昆虫。

造句:公元之初,就在古希腊晚期哲学像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向自己终点的时候,一个新的哲学形态已经不失时机地出现在这块久受希腊理性文化精神浸润的土地上,并且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很快就成了前者的竞争对手,最终取而代之。

『叁』 八十杖朝 九十鲐背 百岁期颐 是什么意思

分开单一的说:
《礼记·王制》:"八十杖于朝。"是说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鲐背是古人九十岁的别称,泛指长寿老人。
期颐之年,出自《礼记·曲礼上》,用以指活到百岁之人。
合起来说,就是健康长寿的意思。

『肆』 鲐背的鲐

鲐。也称鲭、油筒鱼、青花鱼[chubmackerel]。见于大多数暖海区的小型鲭科鱼(Pneumalopphorusgre×)。背青腹白。体侧上部有深蓝色波状条纹。生活在海中。黄海、渤海盛产。如:鲐文徵鱼样的斑纹)代称老年人[oldman]。如:鲐颜倦迈的容颜)。鲐稚倦幼)。鲐叟倦人)。鲐背(背上生鲐鱼般的斑纹)鲐,身体呈纺锤形、背青蓝色,头顶浅黑色,生活在海中,为中上层洄游性鱼类。供食用,肝可制鱼肝鱼。亦称“鲐巴鱼”、“鲭”、“油筒鱼”、“青花鱼”。 【拼音】:四。
【繁体】:鲐
【13首】:鱼
【13首笔划】:07
【五行】:火
【简体笔划】:13
【繁体笔划】:16
【吉凶寓意】:凶
【拼音输入】:九
【五笔输入】:qgck
【笔顺】:撇折竖折横竖横横折捺竖折横
郑码:RzJ,U:9C90,GBK:F6D8
笔划数:l3,部首:鱼,笔顺编号:3525121154251
硬骨鱼纲鲈形目(Perciformes)鲭科(Scombridae)鲐属。又名鲐巴鱼、青占。太平洋西部诸海中主要经济鱼类。 近似种狭头鲐(Pneumatophorustapeinocephalus),见于济州岛东部、东海中南部和台湾海峡。又称圆鲐、胡麻鲐。体较圆筒形。侧线鳞在200以内(185~195),第1背鳍具11~12鳍棘,侧线下方有一行不规则的小黑斑。体背侧的不规则斑纹不扩展至侧线下方,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另一近似种大西洋鲭(Scomberscombrus)分布于北大西洋两岸近海。又称鲭。无鳔,胸鳍基部的鳞片不比体侧的大。为欧洲各国渔业对象,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鲐主要分布于菲律宾、中国、朝鲜、日本和苏联远东广大太平洋西部水域。太平洋东部的阿拉斯加湾和墨西哥湾加利福尼亚湾沿岸水域,大西洋、巴西沿岸、加勒比海、非洲西南岸、地中海等水域也有发现。
太平洋西部鲐鱼有若干个地方群系:
①在日本海南部、对马海峡和东海北部越冬的鱼群,每年4月间沿日本海东西两岸沿10℃等温线向北开始生殖洄游。日本海东部的鱼群,6、7月间到达鞑靼海峡。日本海西部(即朝鲜东岸)的鱼群于6月初到达苏联大彼得湾。朝鲜南端和日本九州沿海的鱼群则沿日本东岸北游,少数可达千岛群岛。秋季水温下降,鱼群逐渐南归越冬场。
②在黄海南部及东海的北、中部越冬的鱼群,4~5月间在北上途中分4路向中国沿岸作生殖洄游,其中两路到山东半岛以南和海州湾,一路到烟台外海,另一路游向黄海西北部海洋岛一带。到黄海北部的一部分鱼群在7月间南下至朝鲜半岛西南海域,部分经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部分结成小群分布于长山列岛附近,晚秋陆续南下越冬场。
③在东海中、南部彭佳屿附近越冬的鱼群,春季随黑潮暖流向北移动,4~5月间分数路向福建闽江口附近、浙江南麂、北麂、披山、大陈、鱼山等近海作生殖洄游。6月鱼群抵长江口海礁渔场。11月后冷空气南下,水温下降,鱼群向南、向外进行越冬洄游。12月后返回越冬场。
④在台湾海峡南部越冬的鱼群3月上旬顺台湾暖流西侧40米等深线北上,经厦门、崇武、平潭近海向闽东及浙江中南部近海移动。3月中旬至5月上旬鱼群在东引、北礵、台山等岛屿外侧及浙江中南部近海产卵,然后分散北上,7~9月在长江口以南海区索饵,秋后沿原路返回越冬场。
⑤南海北部鲐鱼不作远距离洄游,部分鱼群只在生殖季节由深海向闽南台湾浅滩、珠江口外海及清澜外海近岸移动,生殖期较长(2~7月),产卵后分散索饵。
太平洋西部鲐鱼的产卵场大小有19处,以烟台和威海外海比较集中。此外,海洋岛、海礁附近、台山东引外海、闽东沿岸至彭佳屿一带、闽南台湾浅滩以及海南岛清澜近海也有它的产卵场。在南海北部粤东、珠江口的产卵期为1~3月。福建近海的产卵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东海北部和黄海为5~7月。 鲐为暖水性大洋中上层集群洄游性鱼类。游泳力强,遇敌害、风暴及障碍物时,常机敏地迅速潜游。春、夏时多活动于温跃层以上;7~10月索饵期间鱼群常处在20~50米水层,冬季移向100~150米深处越冬。适温范围为10~20℃,最适水温为17~19℃。有趋光性,夜间趋光性更强。有昼夜垂直移动现象,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早晨、黄昏或阴雾细雨天气闷热时,常结群起浮。
食性广,主要摄食浮游甲壳动物和鱼类,也食头足类、毛颚类、多毛类和钵水母等。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明显。饵料的类别和构成因不同海区而异。开始产卵时产卵场的平均水温在12℃左右,盛期时为13~17℃,盐度一般为32~34。
鲐的繁殖力相当高,怀卵量为25万~263万粒,随体重、体长和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鲐属性细胞分次成熟的排卵类型,在一个生殖季节中至少排卵3次。产卵时间在半夜至黎明或傍晚至半夜。卵浮性、球形、透明无色,卵膜薄,卵径0.95~1.25毫米,单油球,主要分布在表层至以下10米的水层中,以表层的卵数最多。受精卵发育迅速,在水温20℃时约52小时孵化。
初孵仔鱼全长仅3毫米左右,当年鱼就可长至200毫米,重100克。以2~3龄的生长速度最快。最大的年龄可达10龄。最大个体叉长达600毫米,重约1.9千克。性成熟年龄一般为3~4龄。 主要渔场有海洋岛渔场(包括朝鲜平安北道渔场),烟、威渔场,连、青、石渔场(包括海州湾、青岛外海和石岛渔场),大沙和沙外渔场以及东海近海渔场(包括鱼山、舟山、长江口渔场)等。闽东、彭佳屿、钓鱼岛、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和海南岛清澜外海铜鼓-港北渔场是灯光围网渔场。其他鲐渔场还有朝鲜咸镜北道和苏联大彼得湾渔场,日本西岸的能登、佐渡、山阴外海和北海道一带的渔场,以及日本东岸四国、九州外海和骏河湾、相模滩等。可用灯光围网进行捕捞,一般月出前和日没后灯诱效果较好,满月时渔获较少。
夏、秋季鲐鱼结成大群在水面活动时,可根据鱼群的形状、色泽等相当准确地估计鱼群的大小。此外也可用大拉网、流网、风网、大围缯和流刺网,以及用沙丁鱼、乌贼为钓饵的延绳钓捕捞。鲐的主要生产国有日本、苏联、中国、朝鲜等。
鲐肉结实。多鲜销、盐渍和制罐。鱼肉内的组氨酸在夏季易分解为组胺,会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一般在18~24小时可自愈。腌制品如储存不良,短期内即氧化变质。 鲐,有的地区叫青花,有的地区叫花池,还在个别地区称其为花鲱或花仙,其实它就是人们平常谓作的鲐鲅。不过当你稍作细想不难发现,各地为此鱼冠以左一个花右一个花,看来这鱼的“花花肠子”委实不少。因此,对付花巴的良计,是非戏莫属。但本人须事先声明,文中所涉及的“戏”,是钓该鱼在招法上施以的挑逗之术,并从中换取痛快的手感以及丰厚的鱼获回报。
一、钓点上戏在留。一年一度的9月中旬到10月,是花巴从水温较低处向适宜之地洄游途径大连的绝佳时期,有的一直可以逗留到11月中旬。这期间,理应说是对钓鲐有所偏爱的人会甩鲐丰采的黄金季节。
岸钓,通常是把渔港作为手选的钓点。本文仅就船钓或“圈”钓的钓点如何在留上做好“戏”的文章。不论你是划一叶扁舟或是蹬“圈”去钓鲐,最好是避开渔港,将其留给岸钓的渔友由他们去施展垂钓的才华,你则直奔深水筏地或正分扇贝的排子处,这里将会促成你有始料不及的收获。物色这样的地方作为钓点,大多时候是不会上演“空手道”的。
但钓获的多少,将要同具体钓位能否让鱼有留住、有恋头的实在条件挂钩。这一实在的条件,要具备其实并不难。乘船或蹬“圈”入深水筏地,举目瞭望即可在筏趟里或在两大排筏头的开阔船道间的排子上,看到的要么是在提扇贝笼的养殖下,要么是在分扇贝的人群。眼见的这两类活动区,都可尾随而钓。两处相比较而言,首屈一指的钓点是排子。好钓点又不是谁都能钓好,衡量的准则在于这两点把握的程度如何。一则是充分利用条件戏。当排子上的男女工在分扇贝的过程中,会从扇贝笼中清理出大量附着物,除了泥沙外,大都是鱼类喜欢的沙蚕、小鱼和小虾。
鲐鱼既有趋光性,又有对食物穷追不舍的凶猛性。裹夹着利钩的锡箔纸两翼于水中银光闪闪,正投其鲐所好,迅速由戏转为实质的勾引,诱使条条鲐朝亮点聚拢,再于钓法上略施小计,岂有钓不到花巴之理。
三、钓法上戏在逗。钓点留住了鱼,钓钩吸引了鱼,要痛痛快快地多钓鱼,贵在招法的对路。明代开国元勋刘基在他所著的《计战》一文曾云:“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用兵打仗把计策视为首要,钓鱼尽管难和打仗同日而语,但也须讲究方式方法。
在这一点上,应该说又有异曲同工之妙。俗话有道:“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变法不同。”对于花巴的钓法,我从戏上入手,在两个方面拓宽“逗”的渠道。第一是银光逗,见好就收。把带着锡箔纸的钩抛入浑浊而又直泛水花的钓点,马上抬竿运线,途中有一伅的感觉,则立即提线收鱼。
有时上钩一条鱼,有时上钩两条鱼,钓者对上钩鱼的数量不去计较,只求逗法上的速战速决。其钓法上,突出了逗速快、上钩快和摘鱼快以及无有钩伤手忧虑的长处,这叫图快求多;第二是游子逗,满载方归。说到游子一词,商务印书馆编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得很明了“用已捉到的鸟把同类鸟引来”。我这里是用已钓上的鲐来勾引没咬钩的鲐。
在实际操作中,是当你的拟饵钩于钓点往回扯线时,带动着感觉上钩的1~2条鲐运行至扬手抬竿之距,瞬间回竿于原先的上鱼处,让诱鱼之鱼杀回鱼的老巢,接着扯线走老路,其它发现同类咬食的鱼必然争先恐后抢夺亮点,照此有两个往返,一串五六条白花花的鲐鲅尽现眼前。有实例为证。我在2003年9月27日,蹬“圆”于黄海北部大孤山街道第二养殖场干活的排子处,就是用这两种方法尽兴钓了一次鲐。在不足两个钟头内,竟然钓上88尾。

『伍』 鲐背的出处与释义

《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鲐背之年:指九十岁。
(1).谓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纹,为高寿之征。《尔雅·释诂上》:“鲐背、耇老,寿也。”郭璞注:“鲐背,背皮如鲐鱼。” 汉焦赣《易林·震之比》:“耋老鲐背,齿牙动摇,近地远天,下入黄泉。” 宋梅尧臣《元日》诗:“举杯更献酬,各尔祝鲐背。”
(2).代称老人。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二年三月》:“垂髫鲐背,山农野叟,咸以手加额,仰面谢天。” 清曹寅《集余园看梅》诗:“鸠车竹马曾经处,鲐背龎眉识此生。”
鲐【拼音】:[tái](读音同“台”)
背【拼音】:[bèi]

『陆』 鲐背是什么意思

90岁——鲐背之年,年龄

『柒』 90岁为什么说是鲐背之年

鲐背之年是古人九十岁的别称,泛指长寿老人。

由于老年人背部的褶皱如同鲐鱼的斑纹,因而引申为“高寿老人”之意。

鲐鱼是一种体侧有斑纹的海鱼,也叫“鲭”。

『捌』 鲐背 什么意思

鲐背 [tái bèi]
释义
鲐背之年是古人九十岁的别称,鲐背泛指长寿老人。

『玖』 "鲐背之年"是多少岁呢

鲐背之年是古人九十岁的别称,鲐背泛指长寿老人。

鲐,原指鲐鱼。由于老年人背部的褶皱如同鲐鱼的斑纹,因而引申为”高寿老人“之意。值得注意的是,鲐背并非指”鲐鱼的背部“,而是指”背部像鲐鱼(的老人)“,进而泛指老人。

九十岁有诸多称谓,除了鲐背,亦有黄耇(gǒu)、胡耇、冻梨、齯(ní)等称谓。

(9)鲐背扩展阅读:

其他关于年纪的称谓

一、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二、而立之年:三十岁。

三、不惑之年:四十岁。 孔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上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四、知命之年:五十岁。五十又称艾。

五、耳顺之年:六十岁,又名花甲之年,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天干有土,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六、从心之年:七十岁,又名古稀之年。

七、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均指八九十岁的老人。

『拾』 鲐背之喜是什么意思

摘要 亲,你好,我是情感导师娜娜子qaqw,这边关于你的问题,这个的话,我帮你查看一下请你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