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谨言慎行的意思
谨言慎行,读音jǐn yán shèn xíng,汉语成语,言语行动小心谨慎。出自《礼记·缁衣》,指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出处:《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示例:八十年来识更真,深知言行切修身;~无些过,细数吾乡有几人。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笃行》
『贰』 慎行是什么意思
shèn xíng
慎行
《ZDIC.NET 汉 典 网》
行为谨慎检点。《孝经·感应》:“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唐 孟郊 《送郑仆射出节山南》诗:“惜命非所报,慎行诚独艰。” 明 方孝孺 《求古斋记》:“ 慈溪 孙君 元礼 笃学而慎行。”
『叁』 敏言慎行明执中之道是什么意思
“敏言慎行明执中之道”的意思是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谨言慎行,明事理,当以中庸之道作为人生之道。
『肆』 慎独慎行,是人生最珍贵的品德是什么意思
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违反法律之事。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它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能不能做到慎独,是检验一个人自觉性、自制力和意志力强不强的重要标志。所以做为一个自然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规范和约束,切实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做到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不法之事不干,始终保持气节和本色。可见。慎独是最为重要的,是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之首。
所谓慎行,就是行为谨慎检点。人们常说,一个人如果一生成功的话,其实就需要做两件事,一个是说了该的话,另一个是做了该做的事。这里除了说的是慎言,再一个说的就是慎行。慎行不是不行,而是“三思而后行”,要事先考虑好“行”的结果、“行”的后果、“行”的影响。谨慎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作家雨果说过“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他人的关注,所以,做事要自律,要谨慎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些人不注意这一点,结果酿成可悲的下场。
『伍』 谨言慎行是什么意思
说话小心,做事谨慎。
读音:jǐn yán shèn xíng
出处:《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白话释义:君子用言语告诉别人,用行动引导别人,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所以说话时一定要顾忌到最终的结果,行动时一定考虑到后果,那么民众就会谨言慎行。
(5)慎行扩展阅读
近义词:
1、谨小慎微
读音:jǐn xiǎo shèn wēi
解释:原指说话、做事非常谨慎,现多指对一些事情过于小心谨慎。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白话释义:圣明的人对细微的事也持谨慎小心的态度,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2、步步为营
读音:bù bù wéi yíng
解释: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守严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黄忠即日拔寨而进;步步为营。”
『陆』 《老子》中“谨言慎行”下一句是什么
谨言慎行下一句是君子之道。
出自老子《道德经》中: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句话改编而成的。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君子三缄其口,要敏于言而慎于行。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需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不要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能为了自己逞口舌之快,什么都敢说的人,必定对所有事物,心无敬畏,这样的话“祸”也不远了。
(6)慎行扩展阅读:
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出自《菜根谭》,《菜根谭》是元末明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
原文: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无巧。
译文:
即使十句话能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是假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就会接连受人指责;即使十次计谋你有九次成功也未必归功于你,可是其中只要有一次失败,埋怨和责难之声就会纷纷到来。
所以君子宁肯保持沉默寡言的态度,绝不冲动急躁,做事宁可显得笨拙,绝对不能自作聪明显得高人一等。
评语:
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干的不如不干的,说的不如不说的,因为你做了,你的不足就显出了;你说了,你的思想就暴露;你做得多了业绩广了,你便成了矛头的目标。
因为你的成功妨碍了别人,而有些人专喜欢说别人的坏话。这种心态有幸灾乐祸,有好奇心也有权威感,总觉得自己能传播一句揭发他人隐私的消息,才足以显示自己是消息灵通人士。
借以满足自己的权威欲望,所以俗语才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事所以出不了门,那是因为人们有嫉妒心,看到你有光彩的事就矢口不提,结果就使这种好事遭受尘封和冷冻。
以致永远无法让世人知道。反之,一旦作了一件坏事,在人们幸灾乐祸心理驱使下,立刻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能让所有人知道。所以作者才发出了“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并集。
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的慨叹。这里“谨言慎行”固然是明哲保身的一种方式,但也表明另一种方式,即遇事宜在深思熟虑后一语中的。
『柒』 “博学之,审问之,慎行之,明辩之,笃行之” 的出处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捌』 慎独,慎微,慎言,慎行出自哪里
慎言
俗话说,“慎言以养其德,节食以养其体”、“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无不体现“慎言”的智慧和“口无遮拦”的后果。
慎行
慎行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潇洒和坦荡。
“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言必信,行必果”,“慎行”无疑体现的是一个人自强不息的意志,懂得“慎行”的人肯定志存高远。
慎微
“慎微”不是小器之人的行为体现,而是不忽视细节,是对事物的一丝不苟的态度。
《老子》:“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在一定条件下,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图大者,当谨于微。
慎独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诱惑无处不在,慎独,是面对美色的坐怀不乱,是面对金钱以不贪为宝,是面对不义之财以不占为本。
古人云:“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在追求个人欲望的过程中,应该时常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不做欲望的奴隶。正如老子所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慎友
真正的朋友是一面镜子,照照镜子,就可以明白自己的缺点;真正的朋友也是一本书,翻翻书页,就可以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交友不慎,所以,交友一定要谨慎!
慎初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善与恶只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
迈出第一步都是艰难的,一旦迈出恶的一步,最可能的结果是走向恶的深渊。
《老子》中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意思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到最后还像开始的时候那么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他的一生就很平安,没有败事可言。
『玖』 "慎独、慎微、慎言、慎行"是什么意思
慎独:在单独行动的时候,要做到慎独。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违反法律之事。
慎微:在涉及小事的时候,要做到慎微。所谓慎微,就是审慎于细微而能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
慎言:在与人交流的时候,要做到慎言。所谓慎言,就是说话要谨慎,不要说自己做不到的事。
慎行:在落实行动的时候,要做到慎行。所谓慎行,就是行为谨慎检点。
(9)慎行扩展阅读:
一个懂得“慎”的人,不一定就是“完人”;但是一个不懂得“慎”的人,却一定是“瑕人”。慎独、慎染、慎微、慎初和慎终,护我们驻守清本,安得自在。
『拾』 慎言慎行是什么意思
【名称】慎言慎行
【拼音】shèn yán shèn xíng
【解释】言行都十分小心注意。
【事例】她是一个~的人,不会乱来的。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