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财务绩效
扩展阅读
株治集团股票价格 2025-10-14 03:30:57
威华股份002240股票价格 2025-10-14 02:53:54

财务绩效

发布时间: 2022-03-28 03:10:08

⑴ 财务绩效的含义

财务绩效是企业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的经营业绩作出的贡献。

《中央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称,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是指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标准将按照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及指标类别,分别测算出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和较差值五个档次。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的确立与执行、经营决策、发展创新、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方面,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标准不进行行业划分,将划分为优、良、中、低、差五个档次给出评价。

⑵ 财务绩效管理的概念

财务绩效管理是隶属于财务管理中的绩效管理,主要是对会计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的管理控制。
从管理历程来看,人们对于绩效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从单纯地强调数量到强调质量在到强调满足顾客需要;从强调“即期绩效”发展到强调“未来绩效”。从种种说法可以看出,绩效实际上反映的是员工在一定时期内一某种方式实现某种结果的过程。简而言之,绩效指的是那些经过评价的工作行为、方式及其结果,也就是说绩效包括了工作行为、方式以及工作行为的结果。

财务绩效管理隶属于绩效管理,因此财务绩效管理的内容和流程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

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中的第一个环节,发生在新的绩效期间的开始。制定绩效计划的主要依据是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在绩效计划阶段,管理者和员工之间需要在对员工绩效的期望问题上达成共识。在共识的基础上,员工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做出承诺。因此,管理者和员工共同的投入和参与是进行绩效管理的基础。

⑶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是什么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将投入与产出、效益进行关联性分析的方法。

2、比较法。是指将实施情况与绩效目标、历史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情况进行比较的方法。

3、因素分析法。是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部因素的方法。

4、最低成本法。是指在绩效目标确定的前提下,成本最小者为优的方法。

5、公众评判法。是指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判的方法。

财务绩效评估

是指应用财务的指标体系对绩效进行科学适宜的评价。其内涵涉及到财务指标的选取与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运用何种评价方法等。财务绩效评估将绩效评估限定在财务的范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同时又与非财务指标区别开来,有利于清晰绩效评估的层次。

⑷ 急急急!!!财务业绩与财务绩效关系与区别

1、业绩强调个体性,如收入,销量,市场占有率等某单个项目的数字量化等。
2、绩效强调整体性,从考核角度按照某标准对比形成的结果,如业务完成率,利润贡献率,出勤率等。
3、业绩差不多就是单个具体值或成果。
绩效差不多就是与标准要求的对比值,可理解为:业绩的评价。
结合财务比如,业绩方面:资产多少,增值了多少,收入多少,盈利增加了多少等,
绩效方面,可以参考财务分析指标,如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是优,还是差,是10分 还是1分。


(4)财务绩效扩展阅读:
一、 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主来要是事后根据报表自数据进行相关指标分析对比,为管理层制定经营决策提供有用数据。

二、 财务分析的目的
1、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提交考核。
2、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提供决策。
3、通过披露,使分析报告使用者获知企业运营状况和财务风险,满足权力者的需要。
4、作为诊断问题的材料之一。

三、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可以这样写:
一)基本情况
概括性说明下公司的综合情况(主要是通过对公司的主要经济指标及财务指标的说明,概括说明公司整个经济形势及总财务状况的优劣及影响),让财务报告接受者对财务分析说明有一个总括的认识。
二)公司财务状况运行情况说明
主要是对公司运营及财务现状进行具体的介绍,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特别是要关注公司当前运作上的重心,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
三)财务分析
主要是结合第二部分内容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一定要抓住当前要点,多反映公司经营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
四)财务评价
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财务评价不能似是而非,可进可退,左右摇摆等不负责任的语言,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
五)财务建议
即财务人员在对经营运作、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最好。

⑸ 如何做好财务绩效考核

一般财务系统,包括普通会计人员,和财务主管,都从四个维度进行绩效管理: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成长。
财务方面,可以用衡量指标进行考核,比如现金流,净利润,可控费用控制,预算执行偏差等等;
客户方面,一是指外部客户,比如往来公司,银行税务财政等,而是内部客户,主要就是体现财务人员的对内提供服务支持的职能,比如经营决策有效度。
内部运营方面,主要就是考核期内,重点考核事项,比如账务处理,报税,结账等。
学习成长方面,主要就是对能力提升的要求,比如考核期内有什么学习计划,进行哪方面的能力提升等。
从这四方面基本上就能把所有的事都囊括了,绩效考核重在熟练应用,是个很好的激励工具,如果有机会,建议你学习一下战略绩效管理。

⑹ 财务人员的岗位绩效包括哪些

工作业绩考核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组织或参与完成预算编制、计划制定、年度决算、经济活动分析等;结合实际,制定或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在节约成本费用方面成效显著、在防范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对公司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发挥重要作用,对所在部门成本核算体系及流程进行设计;在清产核资、会计制度转轨等重大财务工作中贡献突出;配合完成大规模外部检查,没有因为个人原因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在处理企业与外部经济活动中,为企业节约支出;良好的社会关系,为企业带来价值;获得各种荣誉。(3)每半年进行内部评级,按照考核结果制定内部岗级。半年考核总分600分,按每50分一个岗级,制定内部岗级,随后半年按内部岗级对绩效工资进行二次分配。既避免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又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每年对全体财务人员进行总评,财务人员要认真写好述职报告,对自己进行全面总结,主要从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对公司及财务工作的建议、今后工作打算等方面详细阐述,对考核成绩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

⑺ 什么是财务绩效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有两种:

1.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由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等四方面的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构成。

2. 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
企业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包括战略管理、发展创新、经营决策、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八个方面的指标,主要反映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所采取的各项管理措施及其管理成效。

拓展资料:

1. 财务绩效的体现

(1)盈利能力。考核的立足点是经济增加值(EVA)和销售(利润)增长率。用EVA代替以往用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等指标,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更能反映资本净收益和资本增值的状况,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改进的发展趋势。用销售收入(利润)增长率指标来衡量企业成长性。

(2)营运能力。它可以促进企业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增强赢利能力。主要评价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

(3)偿债能力。它的强弱是企业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主要体现,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是否稳健的重要尺度。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4)抗风险能力。是指企业抵御经营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能力,可以从抗经营风险和抗财务风险两方面设置指标。

2. 财务绩效的意义

财务绩效能够很全面地表达企业在成本控制的效果、资产运用管理的效果、资金来源调配的效果以及股东权益报酬率的组成。它可以回答非财务主管最关心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1)钱从哪里来——财务杠杆作用;

(2)明天会不会倒闭——速动比率;

(3)会不会做生意——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资金积压期间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成长率;

(4)会不会赚钱——成本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及股东权益报酬率。

3. 财务绩效评估

财务绩效评估是指应用财务的指标体系对绩效进行科学适宜的评价。其内涵涉及到财务指标的选取与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运用何种评价方法等。财务绩效评估将绩效评估限定在财务的范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同时又与非财务指标区别开来,有利于清晰绩效评估的层次。

    ⑻ 什么是财务绩效

    财务绩效是企业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的经营业绩作出的贡献。
    (1)盈利能力。考核的立足点是经济增加值(EVA)和销售(利润)增长率。用EVA代替以往用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等指标,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更能反映资本净收益和资本增值的状况,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改进的发展趋势。用销售收入(利润)增长率指标来衡量企业成长性。[1]
    (2)营运能力。它可以促进企业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增强赢利能力。主要评价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
    (3)偿债能力。它的强弱是企业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主要体现,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是否稳健的重要尺度。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4)抗风险能力。是指企业抵御经营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能力,可以从抗经营风险和抗财务风险两方面设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