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英若诚
扩展阅读
002683股票行情 2025-07-01 11:46:08

英若诚

发布时间: 2022-09-14 13:45:46

㈠ 1989年宋丹丹首登春晚,英达父亲为何评价为“拿肉麻当有趣”

近期关于生不生孩子的话题很是热闹,从各方发言来看,不得不说,“丁克”这种家庭形式在文艺界并不算什么大事。

其中要说“丁克”最厉害的莫过于著名演员雷恪生家,当然并不是雷恪生本人丁克,他有一儿一女。没想到的是,雷恪生的一双儿女各自的家庭都选择“丁克”,八十多岁的雷恪生不光孙子,连外孙子都抱不上。

开句玩笑,如果有人从三十年前穿越到现在看到雷恪生家里连个小孩都没有的话,没准儿会大惊:“你不会一直打光棍到现在吧?”

当然,这说的是一个小品,1989年春晚上雷恪生、宋丹丹和赵连甲主演的《懒汉相亲》。

一、五天攒出来的经典小品

在我们印象中,1989年春晚上的经典小品还是很多的,比如赵丽蓉老师和侯耀文搭档的《英雄母亲的一天》,“司马缸砸缸”一直流传到今天。其他还有黄宏、师胜杰首登春晚的《招聘》以及陈佩斯个人认为自己最好的作品《胡椒面》。

观众不知道的是,这些经典小品成功的背后却倒下了无数作品,在春晚直播前一周,春晚导演赵安和张晓海淘汰了七个小品,这样节目数量就不够了。时任央视台长王枫让下属打电话给中央广播说唱团的创作能手赵连甲,让他过来救场。

赵连甲临危受命,拿出了一个叫《电视村》的小品剧本,大概意思是村里创建“电视村”,让每一户家里都有电视机,但偏偏有个光棍没有,为了应付前来观摩考察的人弄虚作假用鞋盒子当电视机。

王枫一看剧本当即拍板:“就这个了,不过主题还是要改改,“电视村”改成“懒汉相亲”,宣传劳动致富”。

就这样,一个讽刺形式主义之风的《电视村》被王枫四两拨千斤变成了讽刺懒惰的《懒汉相亲》。

《懒汉相亲》这个小品连写带审核再加排练一共只用了五天,堪称神速。关键是,虽然时间短,但这个小品的结构、包袱和表演都堪称一流,可以称之为五天攒出来的经典。

当然也是因为时间紧张,道具师傅匆忙之间从央视门口小卖部那里淘换来一个破纸箱子就当道具了,结果这个破纸箱子当电视机时晃晃悠悠险些立不住。

二、两位首次亮相春晚的主演

《懒汉相亲》就三个演员,扮演村长的赵连甲是作者之一,他的形象演村长也比较合适,但是其他两位演员的选择却让人摸不着北了,为何?因为扮演懒汉的雷恪生和扮演魏淑芬的宋丹丹都是话剧演员,一位来自国家话剧院,一位来自北京人艺,他们俩之前没怎么涉足过喜剧小品,更别说上春晚了。

到底为什么选择雷恪生和宋丹丹,现在也没有权威说法,宋丹丹自己说她也不知道是谁推荐的她。笔者分析,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当时没有职业小品演员,演小品的主要来自三个领域,相声、话剧和电影,就连陈佩斯朱时茂也是以演电影为主。因此,那时候很多小品的作者都会推荐合适人物的演员,也不用管这位演员是哪个领域的,这样可选的面儿就比较宽,不像后来只能从赵本山、黄宏、潘长江、蔡明、巩汉林和郭冬临几个人里面选。比如《英雄母亲的一天》作者石林在创作小品剧本时就在下面标注了:赵大娘建议由中国评剧院的赵丽蓉出演。

第二个原因可能跟雷恪生和宋丹丹在那之前合作过两部电影有关。这两部电影,一部是陈佩斯主演的《傻冒经理》,另一部是宋丹丹和斯琴高娃主演的《月牙儿》。

《傻冒经理》里,雷恪生出演配角工商局干部老齐,宋丹丹饰演英子,两人有一些对手戏。

《月牙儿》里,宋丹丹在影片后半部饰演一名风尘少女,而雷恪生则饰演一名寻欢客,两人也有一段精彩的对手戏。

可能有这两部电影的关系,因此年龄相差二十多岁的雷恪生和宋丹丹就被绑定在了一起,应该说雷恪生的形象还是比较适合演懒汉的,但二十八岁依然一脸胶原蛋白水葱一样的宋丹丹出演土哈哈的魏淑芬则多少有些“毁形象”,当然这是相对她之前的作品说的。因此,宋丹丹险些临时撂挑子不演了。

三、英达父亲英若诚的评价

在春晚开始前,《懒汉相亲》的排练时间很紧张,宋丹丹每天早来晚归地排练,没想到没两天她突然找到导演说不干了,导演立刻急了:“宋丹丹,你知道有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上春晚,你知道上一次春晚需要多大造化,你知道我们毙了多少个节目吗?”

宋丹丹懵懂地摇摇头:“我不知道”。

事情出在英达的父亲英若诚身上,宋丹丹的自传里称呼他为“前公公”。英若诚不仅是宋丹丹的长辈,在艺术上他也是北京人艺的前辈,不论从哪个方面看他说的话对宋丹丹都很重要。

英若诚并不知道宋丹丹去排练小品的事情,他问宋丹丹这几天在干嘛,宋丹丹很老实的回答在排小品准备上春晚,她在小品里演一个眼神不好的老姑娘,一会儿踢破了暖瓶,一会儿又坐在了气球上。

英若诚一听就皱起了眉头:“干嘛啊?拿着肉麻当有趣?”

这话不光是公公说的,更是北京人艺老前辈说的,宋丹丹自然听,她承认:“是,是拿肉麻当有趣。”

虽然英若诚没有反对,但宋丹丹自己冒了一头冷汗,是啊,自己是一名话剧演员,怎么能去演这么浅薄的角色呢,要是让人艺的老师们看见了,他们得多失望啊。

于是宋丹丹第二天就来辞演了,换在平时,八个宋丹丹请辞导演组也不怕,有的是人想上春晚,可这次不行,在导演组的强力挽留下,宋丹丹最终勉强出演了魏淑芬这个角色。

宋丹丹在小品里的第一句话就赢得了碰头好:“俺叫魏淑芬,今年二十九岁,至今未婚”,据说这个带山东味儿的口音还是山东大妞倪萍给宋丹丹的建议。

现在回头看,似乎英若诚的评价有些过火,但在当年,话剧界对小品的看法确实一般,英若诚作为话剧界的领头人物自然也不能免俗。不过,老艺术家还是有相当大的胸怀的。

虽然《懒汉相亲》让宋丹丹首登春晚,而且‘魏淑芬’也深入人心,但她并没有借此一举成名。巧的是,同一年首次登上春晚的黄宏也没成名,不过他“看上了”宋丹丹表演小品的潜力。

1990年元旦晚会,黄宏和宋丹丹主演了两人的成名小品《超生游击队》,肚子里怀着巴图的宋丹丹一举走红,也让她感受到了一夜成名的滋味。

据宋丹丹自传,演出之后第二天,她和英若诚一起上街,街上每一个人见到她都会主动和她热情打招呼,挺着大肚子的宋丹丹有些不好意思,英若诚就在后面不断跟群众说谢谢。宋丹丹打趣这位话剧前辈:“这儿有您什么事儿啊。”英若诚高兴地告诉宋丹丹:“他们都是你的观众啊。”

在老艺术家眼里,观众喜欢就是最大的褒奖,因此他随后出演了儿子儿媳妇合作的《我爱我家》,自己多多少少也“肉麻”了一回。

四、有利有弊

《懒汉相亲》对于1989年春晚的导演组来说,算是完成了一项任务。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是一个经典又好笑的小品。

对于赵连甲来说,生活没有任何改变。对于雷恪生来说同样如此,他后来登上春晚的次数也是寥寥,但在影视剧上作品颇多。

但对于宋丹丹来说,《懒汉相亲》却给她带来了极大的改变,甚至影响了她之后几十年的艺术生涯。

在《懒汉相亲》之前,宋丹丹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话剧演员和影视演员,她通过话剧《红白喜事》拿到了文化部表演一等奖,出演的电视剧《寻找回来的世界》、电影《傻冒经理》和《月牙儿》也颇受好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老舍作品改编的电影《月牙儿》,宋丹丹在这部名气不大的电影里出演女一号,她饰演的主角韩月容前半部清纯无敌,后半部妩媚妖娆,堪称影后级的表演,并不输另一位女主,已经拿了影后称号的斯琴高娃。

应该说,如果宋丹丹沿着话剧和影视这条路走下去的话,她必将成为我国影视领域一位拿奖到手软的天后级演员。

但是,《懒汉相亲》改变了宋丹丹的戏路,从这个小品开始,她之后和黄宏合作,奠定小品女王的人气基础,再到和赵本山搭档登上小品界的巅峰位置。再加上她担任主演之一的《我爱我家》,喜剧女王的身份更是不遑多让。

小品的 搞笑 属性给宋丹丹贴上了一个她并不想要的喜剧标签,她不是不能演喜剧,她是不想把自己固定在喜剧上。但事与愿违,她之后在人艺的舞台上哪怕演悲剧下面观众都会笑起来,这也让宋丹丹很苦恼,为此她中间两次远离春晚直到再也不回去。即使如此,之后宋丹丹不论是演电影还是电视剧甚至是出席综艺,其扮演的角色多多少少都有些喜剧的成分。

应该说,《懒汉相亲》为宋丹丹打开了喜剧的大门,但也间接关上了她成为影坛天后的上升通道。这大概也是大多数喜剧演员的苦恼吧。

㈡ 巴图参加英若诚葬礼,被英达一口拒绝,这是为什么

当年,巴图很想参加爷爷英若诚的葬礼,英达却不让参加,他说:我不知道他还姓不姓英!宋丹丹怒怼:14年来,你对巴图不闻不问,还是人吗?

㈢ 宋丹丹英达离婚多年后,夫妻二人差距天差地别,两儿子也是如此,有何差距

两个儿子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严重的,毕竟宋丹丹的儿子现如今只是一个普通人,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发展也是并不是特别出色的而英达的儿子发展是非常优秀的,而且也作为国家一级运动员,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

㈣ 英若成的简介

英若诚(1929—2003),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剧协理事,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副主任,剧本室主任。
先后主演了《骆驼祥子》、《茶馆》、《推销员之死》等经典名剧。同时英若诚在影视表演方面,也取得了蜚声中外的成就,是中国老一辈演员中唯一堪称“国际明星”的艺术家。英若诚先生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话剧导演、也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翻译家之一。
1929年6月21日生于北京,满族。少年时就读于天津圣路易教会中学。194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在学生时代,他就开始投身于钟爱一生的舞台艺术活动。
英若诚先生于1950年考入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他塑造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先后在话剧《龙须沟》、《雷雨》、《明朗的天》、《悭吝人》、《茶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等剧中扮演重要角色,充分展示了英若诚丰富的知识面和作为演员的可塑性。
文革结束后,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拓宽,英若诚在中外戏剧交流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1979年,他把老舍名著《茶馆》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为《茶馆》成功地访问西欧作了准备。1980年春,英若诚随曹禺赴英国进行戏剧交流,随后又与英国导演合作,为北京人艺排演了莎翁名剧《请君入瓮》。
1983年,英若诚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
1983年,他又将美国当代著名作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译成中文,并与米勒合作搬上北京人艺舞台,同时在剧中成功塑造了主角威利·洛曼。1982年8月,美国斯诺基金会、富布莱特基金会和美国中部、西部各大学向英若诚发出联合邀请,请他作为客座教授为密苏里大学戏剧系讲授表演课,英若诚结合教学实践为学生们排演了中国话剧《家》,该剧在美国演出产生了轰动效应。1984年8月,英若诚作为密苏里大学常任教授再度赴美讲学,为学生们排演了根据中国昆曲《十五贯》改编的话剧,对中国传统戏曲与现代话剧的结合,做了有益的探索。
1998年,由于其在中外文化交流和戏剧事业上的杰出贡献,英若诚荣获被称为“亚洲诺贝尔奖”的菲律宾“麦格塞塞新闻文化奖”。
2003年12月27日凌晨1时35分,英若诚因患肝病导致的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在协和医院辞世,享年74岁。

家庭
英若诚的祖父英敛之是满洲正红旗人,祖母爱新觉罗·淑仲则是皇族。《大公报》及辅仁大学都是英敛之创立的。
英千里是英若诚的父亲,是英氏家族的第二代名人。12岁便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学成回国后,到辅仁大学任教授。英千里的英文水平颇高,钱钟书曾回忆说:“蒋介石曾说要找两个国内英文讲得最好的人给他做翻译,一个是我,一个就是英千里。”
英若诚之母蔡葆真出身宦门,其父蔡儒楷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山东省长。解放后蔡葆真曾任北京儿童图书馆馆长。
英氏家族第一位走上演艺之路的是英若诚的姑姑英茵。她原名英凤珍,是当时明星电影公司二厂的演员,曾演过《压岁钱》和《十字街头》等片,后因故自杀。据说,曹禺先生《日出》中陈白露的形象就是以英茵为原型的。
英若诚之妻吴世良同样也是一位表演艺术家和翻译家。与英若诚是清华同学。毕业后他们结成伴侣,共同分配到了北京人艺。因为出色的英语水平,吴世良女士还担任过曹禺先生的秘书并为周总理做过翻译。
英达是英若诚的儿子。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到美国学习导演专业,回国后在《最后的贵族》、《围城》中的出色表现让他声名鹊起。他导演的《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等情景喜剧红遍了大江南北,开创了一个中国情景喜剧的时代。

㈤ 末代皇帝演员表

《末代皇帝》演员表 :

尊龙

饰 溥仪

陈冲

饰 婉容

邬君梅

饰 文绣

彼德·奥图

饰 庄士敦

吴涛

饰 少年溥仪

英若诚

饰 监狱长

黄自强

饰 陈宝琛

卢燕

饰 慈禧太后

陈凯歌

饰 皇家禁...

田川洋行

饰 Chang

亨利·欧

饰 张德安

陈述

饰 张景辉《末代皇帝》是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邬君梅、彼德·奥图等主演的传记电影。该片于1987年10月23日在意大利上映,其3D修复版于2015年6月在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映。该片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当上皇帝开始到最终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之间横跨60年的跌宕一生。

《末代皇帝》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5hNObXA-syxktSLHzL0ZhQ

?pwd=z2i6 提取码:z2i6

㈥ 英达:俩都是我儿子,一个为国争光,一个只会啃老,真不怪我偏心


2022年2月10日在冬奥会赛场上,

一位身穿98号球衣的运动员引发大家关注,

这位运动员名叫英如镝,

他是中国著名导演英达的儿子,

英达对这个小儿子从小寄予厚望,逢人就夸,

但对自己的大儿子巴图却是只字不提,

同为儿子,一个在奥运赛场上浑洒汗水,为国争光,

一个闲置在家,安心啃老,

如今两个儿子“两极分化”的状态,再次成为人们热议和关注的话题。

英达,1960年,出生于北京,父亲英若诚是中国有名的翻译家,

1983年,英达在北京大学读书时,结识了第一任妻子,她与英达是校友,学的是生物学,

英达毕业后本想着报考戏剧学院导演系研究生,但因眼睛高度近视,只能放弃,

对戏剧充满兴趣的英达,在1985年,决定与妻子一起去美国密苏里大学戏剧系进修,

学成毕业后,妻子想要继续留在美国,英达却一心想要回国,用自己所有在中国影视圈大展身手,

两人多次商量无果,矛盾激化严重,

1987年,英达与第一任妻子分手,孤身一人回国。

回国的英达在北京人民民艺术剧院担任副导演,其实就是实习工作,

在排演新戏《纵火犯》时与宋丹丹相识,

初入这行的英达抱着好学的心态,每天在幕后跟着导演学习经验,

有天在排戏的时候看到,在角落里站着的宋丹丹,她姣好的容颜和认真的模样一下子打动了英达的心。

宋丹丹的戏份不多,英达时不时的往她跟前凑,

两人在不断的接触相处中,从熟悉的朋友转化成为恋人。

那时的宋丹丹已经凭借电视剧《寻找回来的世界》获得飞天奖最佳女配角奖,

电影《月牙儿》获得萨莱诺Salerno国际电影节意大利银质奖,

在影视圈小有名气,深受大家喜爱,

反观英达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导演,

两人在事业上有着明显的差距。

但两人当时爱得火热,双方家长对孩子们也很满意,

于是英达与宋丹丹两人顺理成章的步入婚姻的殿堂,

1989年两人在北京登记结婚,并在第二年春天生下儿子,取名叫“巴图”。

妻子是演艺圈有名的演员,作为男人的英达事业上若是没有成就,免不了被别人说闲话,

在外面,大家见到他总会叫“宋丹丹的丈夫”,

英达不愿生活在妻子的名气下。

但宋丹丹在事业上却是混的越来越好,

她多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坐稳“小品女王”的宝座,

不管是出演的话剧、电影、电视均取得很高的成就,

这让英达一个男人脸上很没面。

急于改变现状的英达,利用自己的所学执导中国大陆第一部情景喜剧,

1993年由他执导《我爱我家》,获得新十期十年优秀喜剧奖,

这是对他导演实力的认可,

紧接着他又相继推出《闲人马大姐》、《相约青春》等系列喜剧,

让他在中国情景喜剧领域站稳了脚跟。

在拍摄《我爱我家》时与同剧组的梁欢认识,

梁欢比她小8岁,温柔可人,有什么苦难都会找他帮忙,

这极大地满足了英达内心的大男子主义,他觉得自己被需要,很快便喜欢上梁欢。

他与梁欢联系频繁,开始对宋丹丹冷漠,

守不住寂寞的宋丹丹,出轨了。

犯了错的宋丹丹果断放手,她对英大提出离婚,并争夺了巴图的抚养权,

1997年,两人维持8年的婚姻画上了句号。

离婚后的英达,转身便迎娶了梁欢,并在婚后一年,梁欢为他生下一个儿子,

年近40岁,再得麟儿,英达对小儿子寄予厚望,

他希望儿子长大后可以像箭头一样勇往直前,所以给他起名“英如镝”,

因英达是满族人,按照满族的传统,小儿子还有一个满名叫“英巴彦”,寓意着“富饶”。

英如镝的人生也真如他的名字一般“富饶”。

大儿子不在身边,英达对小儿子寄予厚望,总想着要他出人头地,

从小便培养英如镝各种兴趣爱好,

英如镝也从小便展现了自己过人的钢琴天赋。

2004年,年仅5岁的英如镝参加北京“希望杯”钢琴比赛,荣获第一名,

除去国内的比赛,他还去芝加哥比赛钢琴获得特等奖,

在国际顶级钢琴大赛上,他的钢琴演奏获得业内许多专业人士的认可。

看着儿子获得如此好的成绩,作为父亲的英达很是自豪,逢人就夸,

但这还不是最让他自豪骄傲的,小儿子最让他满意的是在“冰”上的成就。

英如镝第一次接触滑冰是3岁的时候,

当时英达和梁欢带着他去商场买东西,商场内有一个小冰场,

看到冰场的英如镝就像是看到心爱的玩具,两眼放光,趴在冰场外不愿意挪动一步,

眼见儿子对滑冰如此感兴趣,英达询问道“想要滑冰吗”,

英如镝高兴的点了点头,回道“想”。

得到儿子肯定的回答后,英达便送他去北京俱乐部学习花样滑冰。

有次在练习滑冰时,有一位冰球教练看到英如镝后,觉得这孩子有打冰球的天赋,与英达商量后,英如镝便改练冰球。

英如镝也由此开始了他的“冰球”之路。

虽说英达是业内有名的导演,但他的赚得钱也没有很多,

那时训练冰球花费极高,

为了给儿子最好的训练条件和训练器具,

英达在那段时间,增加自己的工作量,现身各大节目现场,不只是当导演,

他还做演员出演作品,做主持人主持节目。

尽管工作量很大,但只要想到是为了儿子热爱的“冰球”,他总会咬牙坚持下来,

除了在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在精神上他也对儿子很关怀,

他一个不懂冰球的人,翻阅大量资料,查看往年的比赛视频,硬是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懂“冰球”的人。

面对父亲对自己的付出,英如镝也不负重望,

小小年纪便取得很好的成绩,成为北京冰球俱乐部“虎仔队”的核心力量,

2007年,英如镝所在的“虎仔队”在100多支球队中脱颖而出,夺得冰球世锦赛冠军,

看着儿子在赛场上夺冠的那一刻,坐在观众席的英达仍不住高声尖叫呐喊,

为了让儿子获得更好地训练,英达把他送去国外训练。

儿子远离家乡去国外,英达总会忍不住对小儿子思念,

那段时间,他时常把英如镝挂在嘴边,参加节目也是忍不住炫耀一番,

他在节目中说道:“我现在很喜欢别人叫我英如镝的爸爸,这让我觉得很光荣”,

节目播出后,英达对儿子的关心和爱很让许多人触动,

他也在无形中树立了“慈父”的形象。

但随着英达“慈父”的人设爆出,很快便有人出来反驳。

熟知英达的人都知道,他并不只英如镝一个儿子,

早年他与宋丹丹还有一个儿子巴图,尽管他和宋丹丹离婚,但巴图却是他的亲生儿子,

两人离婚后,英达就像是斩断了与巴图的联系,

面对巴图想要见他的请求,他冷漠拒绝,

巴图因为没有父亲撑腰经常遭到班上同学的排挤和欺负,英达对此也无动于衷,

甚至在自己父亲英若诚葬礼上,他都不让巴图来参加。

同样都是自己的儿子,英达这样明显的差别对待,伤透了巴图的心,

看着伤心落泪的巴图,宋丹丹为自己的孩子委屈,发文控诉炮轰英达,

她说道:“你可以组建新的家庭,但你要是想要立慈父人设,伤害我的儿子,我决不允许”。

面对她的控诉,英达也曾进行过解释,

但宋丹丹在 娱乐 圈的影响力比英达大,再加上他对儿子巴图的冷落是事实,

他的解释显得很苍白无力,

很快网上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蜂拥而至,英达也从“慈父”变成了“渣爹”。

直到后面这些负面信息已经影响到她的生活,

英达才在节目中正面回应他冷落巴图的问题,

他先是在节目中承认自己对巴图的关心确实少,

但他之所以这样,一来是因为早年他也曾对巴图关心和关注,但人家对自己的关心很厌恶,长期的热脸贴冷屁,久而久之他也就放弃了对巴图的关心,

二来是,英达觉得,他与宋丹丹已经离婚,夫妻两人离婚最好是不要再相见,两人也都重新组建了新的家庭,若是他频繁的关注巴图,这对他的很不公平。

至于网上说的偏心小儿子,对大儿子不管不顾,在他看来完全是胡扯,

巴图常年不在自己身边,若是在他身边他肯定会对他很严格,多加照顾他。

再说,英达对小儿子也不是毫无底线的宠他,反而对他很严格,

有段时间,英如镝喜欢上一些名表,总想着要英达给他买,

英达心想“那些名表没什么特别之处,小孩子带了它就能提升你的品味和地位吗?那么贵的表也不比别的表跑得快,和普通表一样都是看时间”,

所以不管英如镝怎么死缠烂打,英达都坚持原则不给他买。

孩子还小,要名牌表很不切合实际,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冰球”练好,为国争光。

英如镝也很争气优秀,在2014年全国男子少年冰球锦标赛A组赛事中,英如镝所在的北京队以全胜战绩夺冠,

年仅16岁的英如镝获得“最佳前锋”称号,

之后在加拿大多伦多爱国者队打职业赛,多次参加世界比赛,取得不错的成绩。

冰球运动很危险,比赛是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意外,

在2018年世界杯冰球锦标赛中,初到一个新的比赛场地,不熟悉他们的打法,

比赛时英如镝遭对手强力冲撞,导致他的头部骨裂,眼眶周围植入多块钢板,伤势严重。

面对如此危险的运动,英如镝也曾想过放弃,

当年离开家乡初到国外训练时,与他一起的队友因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不适应新的打法,许多队友都放弃回国,他也曾有过动摇,

英达儿子想要放弃后,虽然心疼儿子受伤,但却严肃的告诉他“去冬奥赛场为国争光不一直是你的梦想吗?不能放弃,既然你选择了冰球,就要一直努力坚持下去”。

英如镝听从了父亲的开导,想着自己为国争光的信念,咬牙坚持下来,

好在所有的付出都有所回报,

2020年,英如镝凭借自己过硬的冰球实力,入选国家 体育 总局冬运中心男子冰球集训名单,

在队内作为队长与大家一起训练,迎接2022年冬奥会。

2022年2月10日,英如镝身穿98号球服在冬奥会的赛场上拼搏、挥洒汗水,

看着比赛场上的英如镝,英达此刻内心觉得无不自豪和骄傲。

反观英达的大儿子巴图,英达与宋丹丹离婚后一直跟着母亲,

宋丹丹对孩子一直有所亏欠,不愿孩子受一点委屈,

对儿子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他诚实、善良,对他的的事业和未来没有一点要求,

母亲没有要求,巴图自己也乐得自在。

早年还曾跟着宋丹丹一起拍过几部剧,

2009年出演了个人首部电视剧《老牛家的战争》,

在宋丹丹主演的《李春天的春天》、《妈妈的花样年华》、《因为爱》等剧中出演一些角色,

后面因拍戏太苦,再加上他自己演技一般,没能坚持下去,

不拍戏后,巴图就跟着宋丹丹参加各大综艺节目录制,

没有综艺节目,他就在家待着。

如今结婚成家并升级当爸爸的巴图,也想过为了自己的小家奋斗,

他做起了直播带货,但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

英达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巴图,一个叫英如镝,

如今他们,一个自律勤奋,在冬奥赛场上挥洒汗水为国争光,

一个一事无成,安心在家啃老,

两人巨大的差距,完美的演绎了“同父不同命”,

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

巴图只想平淡安稳的日子,英如镝则想要轰轰烈烈的拼一次,

但不管怎么样,都祝愿他们未来开心、幸福。

㈦ 英达与宋丹丹离婚后,巴图去参加英若诚葬礼,为什么被英达拒绝

2003年,宋丹丹带着巴图出席英达父亲的葬礼却被拒之门外,英达冷眼看着前妻和儿子说:“谁让你们来的?赶紧走!”宋丹丹悲痛欲绝,丢下一句,“你真不是人!”转身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