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978年罗瑞卿病逝,邓小平长叹“太不幸了”,并在追悼会上致悼词-
1978年8月3日上午十点左右,总参作战部作战值班室里,我国驻西德大使馆武官处的专线电话响了起来,值班员彭志珊赶紧接了起来,他本能的觉得这个电话或许和罗秘书长有关系,而且应当是好消息。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等他接起电话来,对面的林千武官却哭着说 :“罗秘书长逝世了。”
听到这句话,彭志珊有一瞬间的呆愣,他在总参部作战值班室值过很多次班,处理和记录过很多电话内容,然而从没有哪次像这次一样让他觉得自己的耳朵出错了。
明明早上交接班的时候,前一天的值班员就公布了一大喜讯,即罗秘书长在联邦德国的海德堡大学骨科医院安装人造股骨的手术很成功,而且罗秘书长也已经从全麻状态下醒了过来。
只不过为了防止感染,医生未让家属进去探望,不过罗秘书长的身体情况确实很稳定,所以这一喜讯很快就通过电波传到了总参作战部作战值班室。
值班室的交接班完成之后,彭志珊就将这个好消息向总参和军委各领导的秘书进行了汇报,这一喜讯一经传开,每一个知道的人都很高兴,都在为罗秘书长能够站起来、能够正常工作而高兴,这对于我们的国家、军队和人民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彭志珊还很激动地将各位首长对罗秘书长和其夫人郝治平的关心都告诉了林千武官,随后就投入到其他工作中,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喜讯电话处理完不过才一个多小时,就再次接到了林千武官的电话,这一次却是噩耗。
彭志珊不敢相信,他激动地大声问 :“你说什么呀,我没有听清楚。”
声音已然是带着轻颤,握着笔的手也在颤抖,他希望是自己听错了,或者是林千说错了,但林千依旧哭着说:
听完这段话,彭志珊流着泪机械地重复了一遍,问林千 :“我记得有无错误?” 在确认好之后他们挂断了电话,然后彭志珊擦了擦眼泪,开始整理电话内容。
为了确保消息的准确无误,他还特意打开了录音记录与手写记录核对了一遍,才抄写到了电话记录纸上,再然后走值班室办事程序,按照部领导的指示报送总参和军委的同志。
当初接到喜讯的时候有多高兴,后来接到噩耗的时候就有多难以置信和悲痛,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件事,也没有人愿意接受这件事,而最接受不了的就是罗秘书长的夫人郝治平。
郝治平是陪着罗瑞卿到联邦德国治疗腿疾的,手术当天,郝治平早早就从住处赶到了医院,本想能见到罗瑞卿,给他一些鼓励,却没有想到罗瑞卿被提前送进了手术室,所以她只能等在手术室外面。
这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中午12点左右,手术室的门打开,有医生出来告知大家,罗瑞卿的手术很成功。
郝治平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忍不住掩面痛哭,他们等一刻等了太久,郝治平迫不及待要进去看望丈夫,但被拦了下来,因着医护人员害怕会出现术后感染的情况,郝治平对此很理解,但她没有离开医院,而是一直等在那里,希望能第一时间见到罗瑞卿。
到傍晚的时候,郝治平又等来了一个好消息,即罗瑞卿已经从全麻状态中醒了过来,精神还不错,还对医生表示了感谢,只不过郝治平还是不能进去看丈夫,所以她继续等在那里,直到晚上12点,得知罗瑞卿的情况已经很稳定,郝治平就在众人的劝说下离开了医院。
回到旅馆后,郝治平就赶紧洗漱一番然后上床睡觉,准备第二天早早去医院看望丈夫,但因为心情太激动,郝治平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闭上眼,脑子里全是罗瑞卿的腿伤。
这腿伤已经跟了罗瑞卿十余年,在最开始的十年时间里,罗瑞卿没有条件也没有动力好好治疗腿伤,所以就一直拖着,直到1977年8月,罗瑞卿迎来了他事业上的崭新一页。
他先是在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又在随后举行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常委、军委秘书长,自此协助邓小平领导军队整顿和拨乱反正的工作。
任命下来之后,罗瑞卿当即就投入到了快节奏的工作中去,因为工作太多而秘书班子又没有提前准备,所以最开始罗瑞卿只批阅文件每天就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这样的工作量对于一个身强力壮的青年人来说都是比较吃力的,更何况是年过七十并有腿伤的人了。
但罗瑞卿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精神丝毫不减当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要把72岁当做27岁来工作。 ”所以他一直在拼命工作,希望多为国家和人民多做一些工作,然而腿伤在这个时候是很拖他的后腿的。
腿伤给罗瑞卿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即便只是在办公桌前工作,维持一个姿势工作时间长了,也会腰酸腿疼,甚至晚上疼得睡不着觉,更不用说外出工作了。
而罗瑞卿又不主张只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开会,他喜欢下基层、到单位、到郊区去调查研究,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他常常不顾腿伤,多次外出去看地形、看国防工事,视察工作。
但他又无法和别的领导人一样正常地行走,只能坐在轮椅上或者拄着拐杖来完成这样的工作,这让他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渴望,渴望扔掉轮椅和拐杖,如正常人一般工作,他相信那个时候他能做更多的工作。
工作是罗瑞卿治疗腿伤的第一大动力,而第二大动力就是他的夫人郝治平,郝治平在1978年年初的一次体检中发现肺部有阴影,就住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即301医院),在医院里诊断为恶性肿瘤。
那段时间,罗瑞卿正好也在邓小平的关心和督促下住进301医院治疗腿伤。得知夫人病情的那一刻,罗瑞卿心疼地落了泪,两人相伴三十多年,他比谁都关心郝治平的身体,在郝治平住院的那段时间里,罗瑞卿总是不顾自己的腿伤在病床前陪伴着郝治平,希望郝治平能快点好起来。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决心一定要快点把腿伤治好,他曾对孩子们说 :“我不能这个样子,我已经想好了,我要出国治腿。今后,我不能再要你们的妈妈照顾我。我要治好腿,不管她还有多少时间,我要照顾她,要让她过得愉快轻松一点。”
正是对妻子的爱,让他在得知联邦德国可以治好他的腿伤之后就决定去联邦德国治疗腿伤。对于罗瑞卿想站起来的渴望,郝治平很能体会,她也希望丈夫能够早点站起来,于是就有了1978年7月份的联邦德国之行。
到达联邦德国之后,一切都很顺利,就是手术都很顺利,一想到丈夫终于可以站起来了,不必再像过去的十余年那样依靠轮椅和拐杖,郝治平就激动得睡不着觉。
她在心里一面想着罗瑞卿的腿伤,一面想象着第二天看到罗瑞卿站起来的场景,这让她感觉无比的幸福,然而就在她平复了心中的激动,渐渐有了睡意的时候,却突然听到了刺耳的电话铃响,紧接着就是急促的敲门声。
深夜里的电话响和敲门声,她几乎不用想就知道是有紧急的事情发生,事实也确实如此,她起床打开门,门外站着的是大使馆副武官熊光楷。熊光楷只说情况不太好,就扶着郝治平上了车,然后迅速开往医院。
这段路程很短,郝治平坐在车上很紧张,她不愿意也不敢往坏的地方去想,她想问一问熊光楷具体的情况,但嘴唇蠕动了好几次还是没有问出口,她不知道熊光楷知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也怕会听到不愿意听的内容,就在她心情忐忑的事情,医院到了。
熊光楷扶着郝治平下车然后去往病房,病房里正在发生的一切却让郝治平心里咯噔一声,郝治平看到有人在低低地饮泣、有医护人员在撤仪器,也有医生正在抢救,但那抢救已然是徒劳的,罗瑞卿的心脏早已经停止了跳动,那一刻,郝治平感觉自己的心脏也停止了跳动。
眼前的一切告诉郝治平一件事,即她的丈夫永远不会醒过来了。德国波恩时间1978年8月3日凌晨2时40分,罗瑞卿突发心肌梗塞离世。
郝治平如何能够接受这样的事实?就在手术的前一天,即8月1日,郝治平还带着一束鲜花在张彤大使的陪同下到医院看望罗瑞卿,当时罗瑞卿情绪很好,两人还一起合了影。那一天,郝治平在医院待到很晚,直到罗瑞卿催了好几次,郝治平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医院回了旅馆。
在郝治平离开的时候,罗瑞卿笑着说: “走吧,走吧,我已经服了睡前药,明天还做手术。别担心,一切都会好的。”
郝治平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是他们夫妻俩见的最后一面,这句话是罗瑞卿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再见已经是天人永隔。
她三步并作两步跑到病床前,抚摸着丈夫已然凉下来的手,她试图捂热那双手,但一切都是徒劳那,那是怎样的一种不能承受之重?
她伏在丈夫的身上,哭喊着,试图唤醒丈夫,让他再看她一眼,再对她笑一次,再对她说一句话,然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徒劳的,看到毫无动静的丈夫,她像是失去了理智一般哭喊和挣扎。
众人怕她身体承受不住,试图将她从罗瑞卿身边弄走,但她使劲挣扎,最后还是医生给她注射了镇定剂,才终于让她安静了下来。
两天后,中共中央派专机将罗瑞卿的灵柩迎回北京,那一天,北京下着小雨,好似天空也在哭泣,好多白发苍苍的老将军、老干部都等在北京西郊机场,邓小平亲自到机场去迎接罗瑞卿的灵柩。
在机场,邓小平紧紧地握住郝治平的手,那一刻,他们的悲痛是相通的,她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战友,他失去了自己的战友和国家的栋梁。
邓小平最初听到罗瑞卿病逝的消息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不相信,但他又不得不相信,他忍不住扼腕长叹 :“太不幸了,太不幸了,怎么会这样呢?”
罗瑞卿于邓小平而言,不仅是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更是一个国家的栋梁,国家刚刚有了新气象,正值用人之际,没曾想罗瑞卿就这样离开了,自七十年代以来,国家已然失去了太多。
1972年,陈毅病逝;1974年,王稼祥和彭德怀病逝;1975年,李富春、董必武病逝;1976年,周总理、张闻天、朱德、毛主席病逝,如今罗瑞卿也病逝了,邓小平怎能不悲痛?
罗瑞卿为国家和人民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毛主席曾说 :“罗瑞卿往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放心。天塌下来,有他顶着。” 这固然有一部分原因是罗瑞卿个子很高,有“罗长子”的称号,但更多的还是因为毛主席对罗瑞卿的肯定。
罗瑞卿在读中学的时候就受到爱国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后来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大革命失败之后,罗瑞卿在上海找到组织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他革命的一生。
土地革命时期,罗瑞卿奉命前往闽西组建和训练游击队,率部配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开辟闽西革命根据地,后编入第四军,在中央苏区参加反围剿战斗。
第二次反围剿中,罗瑞卿头部中弹,伤势严重以至于并发了大叶性脑炎,高烧不止,昏迷不醒,生命危在旦夕,很多人以为罗瑞卿挺不过去了,但后来罗瑞卿在昏迷数日之后竟有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随后不久,罗瑞卿被任命为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参加第四次反围剿战斗,并因工作出色荣获二等红星奖章一枚。
长征开始之后,罗瑞卿担任红军先遣队参谋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除了行军作战外,罗瑞卿将大量的精力用在主持保卫局的日常工作中,以保证中央首长的安全。
长征结束之后,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成立,罗瑞卿担任抗大的教育长,主持抗大的工作。全面抗战开始不久,罗瑞卿奉命率抗大总校和陕北公学数千名教员和学生转移到华北敌后去办学,此次转移途径三个省三十个县总共三千里路,还要通过两条铁路封锁线,堪称小长征。
到达抗日前线不久,罗瑞卿就被任命为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以及多次的反扫荡,在此期间,他总结抗日游击战争政治工作的经验,写了多篇文章,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罗瑞卿担任晋察冀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后被任命为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参谋长,协助叶剑英同国民党谈判。
解放战争中,罗瑞卿参与指挥了多次重要战役,并在平津战役中为促成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新中国建立后,罗瑞卿又奉命组建公安部并担任公安部部长,开创了国家的公安和国家安全事业,为国家良好的 社会 治安秩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战犯的改造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955年,罗瑞卿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可以说,罗瑞卿自参加革命以来,无论组织交给他什么工作,都能很好地完成。建国之前,用朱德的话说就是 :罗瑞卿是“此间优秀干部”,“平时训练、战时指挥均能胜任。” 建国之后,他又在公安事业上大放异彩,为新中国的 社会 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后来,罗瑞卿又先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等职,参与组织战备,指挥海防和边防作战,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保驾护航。
这样的一位大将,正是国家和人民需要的领导人,也是邓小平的得力助手。
1977年他成为中央军委秘书长之后,就协助邓小平展开各项工作,尽管他年逾七十且有腿伤,但他还是将全部心力都用在了工作上,他希望尽己所能多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事,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做了大量的工作。
看到罗瑞卿拼命的工作,邓小平有时候不得不提醒他 :“老罗,你身体要紧,不要太拼命了啊。”
邓小平一直对罗瑞卿的腿伤很关心,早在1974年的时候,罗瑞卿就在邓小平的关心下前往福建治疗腿伤,后来罗瑞卿成为中央军委秘书长之后,邓小平更是多番打听能为罗瑞卿治疗腿伤的医生,还让罗瑞卿住进了301医院,他希望这位老战友能赶紧将腿伤治好,多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事。
然而,罗瑞卿还是在1978年的8月3日病逝了,邓小平很是悲痛,国家终究是又失去了一位栋梁。
8月12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为罗瑞卿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追悼会上,邓小平用沉痛而缓慢的语调读完悼词,悼词中说:
② 上海出过哪些名人
上海 历史 悠久,春秋时属于吴国,战国先后属于越国、楚国,曾是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因此有简称申。1928年国民政府根据孙中山先生的大上海计划,设立上海特别市,直接归中央管辖,开启了上海直辖市的 历史 ,上海位于鱼米之乡,养育了众多 历史 名人,例如: 黄道婆、黄炎培、徐光启、董其昌、张爱玲、徐阶、唐文献、戴友祺、顾野王、卫宗武、管道升....陈子龙、朱凡.....宋庆龄、宋美龄、宋霭龄、宋子文、范大成、胡歌、钱学森、刘翔、姚明等等,不胜枚举,答主简单介绍几位。
一、钱学森钱学森,191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23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29年考入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习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系,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同年6月考取清华大学第七届庚子赔款留美学生。
1935年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次年9月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成为著名科学家冯.卡门的学生,被受到冯.卡门的重视,在美国钱学森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28岁便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专家。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和其他留学生准备回国报效祖国,但被美国拘留,经过周总理等人的努力,钱学森于1955年9月17日回国,10月1日到达祖国。
回到祖国后,钱学森致力于研究导弹、航空、空气动力、卫星等领域,由于钱学森的归国,使我国的导弹、原子弹等尖端领域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是中国著名的“宋氏三姐妹”,也是中国20世纪最显耀的姐妹组合,宋庆龄嫁给孙中山,支持革命,爱国爱民,万民敬仰;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宋霭龄嫁给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她们对20世纪的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 历史 进程。
宋霭龄,1889年出生上海,1904年赴美留学,1910年毕业回国,1912年任孙中山秘书,“二次革命”失败后跟随孙中山去日本,仍任秘书。1914年9月与孔祥熙结婚,介绍妹妹宋庆龄任孙中山秘书。1927年促成蒋宋联姻。1929年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宋美龄共同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支持中国工业合作社,参与组织新生活运动,创办全国儿童福利会,担任香港伤兵之友协会会长,1947年去美国,1973年10月19日在纽约病故。
宋庆龄,1893年出生于上海,少年就赴美接受欧洲式教育,受到民主主义洗礼,1915年10月25日,不顾父母反对,与流亡途中的孙中山结婚,开始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之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苏联和其他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使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开始注重土地和农民问题。
日本局部侵华开始,宋庆龄就在为促进国共合作抗日而努力,抗战爆发和其他两姐妹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9年留在大陆,并成为第一届国家副主席,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到妇女和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81年5月29年宋庆龄在北京逝世。
宋美龄,1897年出生于上海,在三姐妹中宋美龄最受父母宠爱,5岁便进入欧式学堂学生,后因荨麻疹,家人单独请人教她读书。1907年,宋美龄跟着二姨夫温秉中到美国学习,1917年在美10年的宋美龄回到上海,因为长期在美,导致她的汉语比较生疏,于是她又苦学汉语,很快她就能流利的说汉语了。
1920年宋美龄与蒋介石初次见面,被蒋介石热烈追求,1927年12月1日,二人在上海大华饭店举行婚礼。在西安事变中,宋美龄与杨虎城、张学良谈判,使蒋介石获释,之后对蒋介石的政治活动 有很多帮助,她曾负责中国空军的组建,1942年赴美募捐,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的中国人,为中国赢得了美国的同情。1949年退到台湾后,曾旅居美国,后又回台帮助蒋介石,1994年后长居纽约,2003年纽约逝世。
如有错误,望斧正。
上海名人很多,今天列写几位,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吴学谦,上海人,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第八届副主席等职务。
钱其琛,生于天津市,祖籍上海嘉定人。历任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杨洁篪,上海人,历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部长。
沈金龙,上海南汇人,海军上将军衔。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
张定发,上海吴淞人,海军上将军街,曾任海军司令员。
熊光楷,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西省南昌。解放军上将军衔,历任总参谋长助理、副总参谋长等职。
郑和,上海市人,解放军上将军衔,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校长。
童世平,上海人,海军上将军衔。曾任国防大学政委、总政副主任等职务。
刘伦贤,上海市人,解放军中将。曾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
李海波,上海宝山人,解放军中将。历任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沈阳军区参谋长等职务。
汪超群,上海嘉定人,空军中将军衔。历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等职务。
很多呢!
文学:鲁迅,丁玲,瞿秋白,李白等
政治:宋庆龄,宋美龄,宋霭龄,宋子文,孔祥熙等
武术:霍元甲,
大佬:黄金荣,杜月笙,张潇林等
娱乐 :孙俪,黄奕,胡歌,唐嫣等。
体育 :姚明,刘翔,邓亚萍,吴敏霞等。
多如繁星,张闻天陈云钱学森李政道高琨等等体坛不用说了,演员们更不用说了
徐光启上海徐家汇人氏,应该算上海名人。
③ 姓熊的级别最高领导
熊向晖(1919年4月—2005年9月),原名熊汇荃,男,1919年生,山东掖县人。原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党组书记、副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