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奇冷极限
扩展阅读

奇冷极限

发布时间: 2022-12-28 08:44:52

❶ 什么是物质低温的极限值

绝对零度-273.15℃
分子停止运动

❷ 人类面对极限低温会有哪些反应

1941年寒冬,日军731部队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人体冻伤实验,2名士兵将被剪掉衣袖的少年绑在了零下30 的雪地里。少年不停地挣扎求饶,士兵们却狰狞大笑,毫不犹豫的举起水瓢把冰水浇到了这双快要冻僵的手上。

人体在面临极度低温的时候,身体会出现各种反应,从疼痛到麻木再到严重受伤甚至是死亡。日本731部队正是利用了当时的极寒天气,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人体冻伤实验,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在华日军的冬季作战能力。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731实验日军的暴行,铭记 历史 ,勿忘国耻。

人体冻伤实验有多残忍?日本731原成员在回顾自身暴行的时候说:我比魔鬼还可怕。

1941年2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正处于一年中最冷的时节,气温甚至低到了零下30 左右。

在这片寒冷的土地上,一群毫无人性的日本人正在开展他们蓄谋已久的人体冻伤实验。

2月6日那天,寒风凛冽,气温下降到了零下26 ,731部队日本士兵们穿上了厚厚的棉服,把自己全身上下都捂得严严实实。

之后,他们强行拖出了一位年仅15岁,衣着单薄的少年,并粗暴的剪掉少年衣袖,把他带到了毫无遮挡的雪地里,然后绑在了早已准备好的架子上。

他们此次实验的目的就是,要让少年的手在极低气温下被冻起来,然后记录冷冻过程中少年的反应,最后在实验各种解冻方法,看那种治疗方式最有效。

雪地里,寒风呼啸着,刚过3分钟,少年裸露的手臂就开始疼痛,而且痛得越来越厉害,刺骨的疼痛让他不停的挣扎着哭喊着,希望日本兵能放过他。但一切都是徒劳,他的哭喊声,反而让两个包裹严实的日本士兵露出了狰狞的笑容。

其中一个日本兵淡定的拿着笔记本记录着少年冻伤过程中的反应,另一个士兵则觉得冻得还不够快。直接拿起水瓢,开始往少年的手臂上浇水。

5分钟后,他双手的指尖从第二个指骨末梢开始变成蜡黄色;10分钟时,所有指尖及拇指球部、小指球部都呈蜡白色,不能活动,僵硬无知觉;20分钟后,手背也变为蜡白色,不能活动,僵硬无知觉……

即使手上已经结冰,这场残酷的冻伤实验也还没有结束,直到2个多小时之后,少年脸上的泪水都结成冰,浑身僵硬,连呻吟声都没有了,士兵才把他抬到了室内。

少年本以为一切都结束了,可却没想到,等待他的是更痛苦的折磨。经历了极限低温冻伤之后,日本人又在他身上开始了冻后解冻,治疗实验。

他们准备了一盆热气腾腾的水,把冻僵的手按进了水里,那只手瞬间就变得面目全非。

根据“七三一”部队原队员的证言,他们曾把被实验者带到零下三十摄氏度以下的室外,光着手脚,冻到四肢僵硬。日本兵用木棍敲击被冻的部位,直至发出清脆的声音,之后将他们拉进解冻室,分别用冷水、温水、开水进行解冻。冻伤部位浇上开水后,骨肉马上分离。

一场场实验下来,这个少年陆陆续续的失去了四肢,最后失去利用价值的他,被所谓的“大夫”一针“治伤”药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而在这场惨无人道的冻伤实验中,这位少年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为此被残害的中国人还有很多位。

残害了数条生命后,他们得出了实验结论:使用与人体温相同温度的水来解冻效果是最好的,水温在45摄氏度以内一般没有危险,但不能用超过50摄氏度以上的温水。

就为了这样一个损人利己实验结论,731成员恶魔般的折磨死了这么多的中国人。

人类对于环境温度变化都非常敏感,能够适应温度的温度区间也非常狭隘。那么,人类寒冷的感觉是怎么产生的呢?

人是一种恒温动物,体温正常情况下维持在36-37 ,或高或低都不是正常的身体状况。因此,人必须在合适的气温环境下,才能很好的生存。

人之所以会感受到寒冷,是因为我们的皮肤里分布了很多的温度感受器,这些感受器会将皮肤及外界的温度变化传递给体温调节中枢,从而产生冷的感觉。

不过这个感受器究竟是什么?却一直没有准确答案。

从1997年第一个感温受器蛋白质TRPV1被找到之后,科学家陆陆续续发现了其它的三种感温受器,这些感温受器都是属于同一个蛋白质家族,是一种具有六个的离子通道。

正是有这些特殊感温器的存在,人体才能感受到寒冷。

1、浑身发抖,肌肉紧绷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寒冷的感觉,当人体感受到冷的第一反应就是,尽量的蜷缩身体来保暖。

当寒冷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会控制不住的开始发抖,这是身体的本能反应,发抖可以产生部分热量来缓解这种寒冷的感觉。

2、极度疼痛

在极寒的气温下,人体很快就会因为冻伤而产生疼痛的感觉,这种疼痛感会让人难以忍受。

在这种情况下,人会本能的去捂住冻疼的地方,尽量取暖来缓解疼痛。

3、麻木僵硬

冷到极致,除了疼痛之外,手脚也会变得僵硬麻木,慢慢的失去知觉。

上学的时候,冬天骑自行车去学校,到学校的时候,感觉双手已经麻木了,基本上完全不能弯曲了,慢慢变暖和时候,才慢慢的灵活起来。这时候,虽然温度可以恢复过来,但手多半已经冻伤,会起冻疮。

4、产生发热的感觉

通过对寒冷引起死亡的病例调查发现,在25%的病例中,死者都没有穿衣服,甚至是浑身赤裸。

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现象呢?有一种说法认为,极度寒冷导致的大脑损伤,会让人们产生错觉,认为自己在很热很热,所以他们通过脱光衣服来缓解这种热感。

而另一种说法认为,极端低温导致人体血管皮肤收缩的肌肉精疲力竭,从而造成血液从我们的核心涌向我们的身体表面,导致潮热,从而产生热的感觉。

两种说法都说明了,人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很热的感觉。但脱衣服的举动,无疑是让身体失温速度变得更快,加速了死亡。

结语:

人类在面对极限低温的时候,无疑是非常痛苦的。日本731部队成员曾在记录里写道: “我相信这种疼痛,是所有酷刑都无法达到的”

但,虽然他们知道这种实验极其残忍,却还是没有收手,在这群恶魔般侵略者的眼里,我们的生命如同蝼蚁。

牢记 历史 ,努力前行。我们这辈子都不能替先辈们原谅这些恶魔。

人是恒温生物,平均体温在37 左右,当体温降低到28 时,患者就可能出现“奇异性脱衣”现象;当人体体温低于26 时,患者将会陷入昏迷、甚至死亡;目前已知的世界最低体温记录是13.7 。

甘肃白银百公里山地越野赛,21人遇难

说起冻死人,甘肃白银越野马拉松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天气剧变,导致21人死亡。“杀手”就是人体失温。

2021年5月22日,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举行的百公里山地马拉松赛中,由于遭遇大风、降水、降温以及由此造成的最低体感温度,导致21人因急性失温死亡。

当天白银市气温为6 15 ,显示当天会有一个小时的小雨。在比赛开始前已经起风,但是只要跑完就可以拿到1600元,低门槛的奖金对参赛人员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由于比赛时间正值炎热的夏季,很多人都只穿了短袖、短裤、戴了防晒套装,但是由于在比赛最艰难的阶段,雨越下越急,选手的衣服都变湿了,每喘一口气,就能吸一嘴雨水。很多选手由于没有携带冲锋衣,在风大、雨急的情况下,身体会感到特别冷,人会快速失温,失温持续的时间如果长,就会导致人体器官衰竭而死。

在这21位逝者中,梁晶在跑友圈里被称为“梁神”,是我国超马记录保持者,即便是经验如此丰富的人,在大自然面前依然显得很渺小。

云南哀牢山4名地质人员因“失温”殉职

2021年11月13日,4名地质人员进入哀牢山考察,于14日16时失联,失联后政府同有关部门共投入8000余人进行搜救,搜救一直持续22日8时32分,4人被发现时已经无生命特征,历经38小时遗体被转运下山。

哀牢山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结合部,全长约500多公里,哀牢山环境非常复杂,进入内部极易迷失,外地人进山都会请当地的护林员带路,这4名地质考察人员进入哀牢山面临的主要危险就是迷路和冻害。

哀牢山在秋冬季节的夜晚,气温会降到0 左右,人体在夜晚一旦被雨淋湿,人体很容易失温。经医学检验,4人系低温所致心源性休克死亡,排除中毒、机械性损伤死亡。

当搜救队发现遗体时,发现他们有的人将身上的衣服撩起来了,并且脸上还有笑容,这是失温的典型特征。

人体面对极限低温会有哪些反应?

1、当人体的核心温度下降到36 时

当人体的核心温度下降到36 时,人的血管开始收缩,血液会流向机体的深层以减少热量的散失,皮肤上会出现鸡皮疙瘩,手指、脚趾、耳朵开始出现冻伤。

2、当人体的核心温度下降到35 时

当人体的核心温度下降到35 时,人体会开始发生低体温症,我们的四肢会感到麻木,浑身会感到颤抖。

3、当人体核心温度下降到32 时

人体的肌肉会颤抖得更加激烈,人的呼吸、心率会加快,肢体行动会变得很困难,并且会伴随着失忆的现象。

4、当人体核心温度下降到28 时

当人体核心温度下降到28 左右时,位于下丘脑的温控制中心将会失去对血管收缩的控制,导致人体温暖的血液直接供应给体表,人体会短时间的产生热感,人体就会出现脱衣的异常现象。

如果体温持续下降,人体就会开始陷入昏迷,瞳孔会开始散大,这也意味着人即将死亡。有的因失温而死去的人,脸上还会露出微笑的表情,这是由于人死亡后肌肉松弛导致的。

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就会造成人体核心温度降低,人体就会失温,而“温度、湿度、风力”是导致人体失温最直接的三个因素。如果温度持续降低,人体就会产生寒颤、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最终就会导致人死亡。

总结,人体是恒温动物,当人穿着湿透的衣服时,在低温下衣服会成为快速的传热导体,水分蒸发会带走人体大量的热量,人体就会快速失温,人体的核心温度会快速降低,轻者手脚冻到失去知觉,重者导致人昏迷、甚至死亡。

户外运动应量力而行,要有一颗敬畏大自然的心,知难而退未必不是明智之举!

人类面对极限低温是一场毁灭性灾难,为什么,地球上的动植物都会被冻死,像北极洲和南企洲一样,就是存在企鹅,水面全是冰无法捕到鱼类也得饿死,动植物都不能活着,人类就是有衣穿有火烤,没有东西吃,人类也不能工作,冰天雪地不能种植粮食,人类遇到这样情况那就要看时间拖多久,如果一年还会有人活着,如果数年,那人类会冻死,饿死



❸ 人体的耐寒极限是多少

荷兰人威姆·霍夫(Wim Hof)有着“冰人”的美名,因为他拥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可以抵受极度的严寒,保持着9项世界纪录。2008年1月26日打破了他在2004年创下的68分钟全身触冰的世界纪录,成功地在全身触冰的情况下在零下20摄氏度的冰桶中裸身站立了72分钟。当时冰块已经淹没到他的脖子,全身上下除了头颅之外都和冰块亲密接触。在对他的惊人能力感到惊叹的同时,人们不禁要问:“人体的耐寒力到底有多大?”

根据国外的一则报道,名叫弗利索辛的小伙遭遇海难后在冰水中漂流了5个小时才获救,并且安然无恙,虽然专家认为弗利索辛体内厚厚的脂肪帮助他挺过了难关,可是这也不能否定人体在耐寒方面所具有的惊人潜能。

人类的耐寒力究竟有多大?这是个常问常新的问题,只要人类的种群没有灭绝,这个问题就没有最终的答案。

❹ 漠河冻梨变铁锤,最低气温将维持零下40度,人们受冷的极限是多少度

人类受冷的极限没有特定的温度,这是根据每个人体质不同而定的,据说现在达到最高限度的温度是零下20度。只要我们做好保暖工作是能够承受更低温度的,小孩子和老人能承受的最低温度,当然不如身体强壮的青年轻人和中年人了,所以说身体健康强壮比什么都重要。


世间万物就是这么的神奇,我们每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体验。有人在稍微冷一点的时候就会生病感冒,也有人在极寒冷的条件下也不会生病,这是依据个人身体状况而决定的。如果想体验更多更神奇的景象,我们还是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只有身体康健了才能有更好的体验。

❺ 探索极限温度:绝对零度与最高温度

提起极限温度,我们首先想到绝对零度,一个充满神奇与未知的极限低温。接近绝对零度,我们会看到超导电性、永不消失的电流、以及突然消失的电阻、还有没有粘滞性的液体。

宇宙冰箱布莫让星云温度是最接近负二七三点一五摄氏度的地方。与绝对零度相对的热是否无有尽头?冷似乎是有极限的尽头。

物理学家发现,气体每冷却一度,其体积就会缩小到凝结点时体积的二七三分之一,这就是著名的查理定律,它讲述的是理想气体被冷却的过程。

当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后它总是先变为液体,然后又在更低温度变为固态。温度是衡量物质分子运动速度的,本质是分子运动的快慢。绝对零度,理论上物质的分子和原子全部停止运动,以及原子核外的电子也会停止运动。

广义上,所有运动的粒子都停止运动,这就是绝对零度,但是,这个极限温度无法在任何实验中达到。

粒子能运动,就会拓展空间。而极限零度,分子或原子之间是没有空隙的,电子不必受到原子的吸引,原子跳跃也没有距离的,这是电阻消失的原因。当温度无限接近绝对零度时,原子间的距离就无限接近趋于零,原子之间距离接近为零,电子的转移需要的能量很少,很小的电压就能导电,这便是超导体。

绝对零度似乎能恐怖的冻僵一切!有人推断,绝对零度时光波也无法传播。光是一种能量,电子获得了额外的能量会发光,热效应也能产生的光,原子跃迁会产生光,带电粒子加速运动也会产生的光。量子物理学指出:光线越强,代表着光量子越多。

绝对零度如果可以达到,粒子停止运动,失去所有能量。绝对零度时,光消失了?光子必须具备动能,才能传递,绝对零度导致光也无法正常传播。

已知,氦在接近绝对零度时会变得异常。氦原子的相互作用与原子质量都很小,既难液化也难凝固。绝对零度时,其性质会发生突变,成为超流体,可以奇怪的沿着容器壁向上流动。而且,氦的熔点极低,达到负的二七三摄氏度,也难以将它变为固态。绝对零度时,有的学说认为物质的引力场也消失了,达到一种新的相。

物质在接近绝对零度时,与传统的气、液、固等不同,称为超原子。按理说,达到绝对零度,所有元素会聚集在一起,宇宙会形成一个整体,黑洞也会消失。

科学家发现,超低温的分子会导致偶极矩的产生,反而显得稳定。非常接近绝对零度时,会出现十分奇特的现象,形成非同寻常的物质形态。接近绝对零度,量子力学认为,分子并不会乱跑,而是形成波动,有猜测摩擦力会消失。

现在可以用激光和磁场制冷,期望在实验中看到一些物质的不同状态。在月球背面,低温也可以达到负的二四九摄氏度,月球背面也显得神秘莫测。

微观粒子处于理论上最低温度时不再震动或旋转。超低温时的量子世界会是什么样的?物理学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这种状态下,几乎全部原子都聚集到能量最低的量子态,形成一个宏观的量子状态。玻色子,其中包括光子和氦-4之类的原子,可以分享同一量子态。此时,所有的原子就象一个原子一样,具有完全相同的物理性质。

光在凝聚内的速度会骤降,可以达到极慢的数米每秒。自转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类似黑洞,能够捕获光线。在凝聚消失时,光芒又会逃逸出来。束缚的磁场也达到最低能级。有观点认为:接近绝对零度,还有望找到反物质。

在半人马座,距离地球五千光年的布莫让星云,温度仅比绝对零度高一点一五个度数,是宇宙空间中已知的最冷地方。

布莫让星云是由从一颗恒星的核心逸流出的气体形成的,在进入太空之后很快速的膨胀,这种膨胀有制冷效果。与氟利昂类似,膨胀吸热,向内卷吸收热量。

在近年来的观测发现,这个星云的外缘似乎在逐渐变暖,布莫让星云也是宇宙中奇特的地方。如果低温世界物极必反会发生什么?

所有原子同时离开,是否会迅速完成重构,还是会保持缓慢的恢复;还是核外电子一下子全部飞出去了,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射线?会在极短时间内产生极限高温吗?

大多数人认为,宇宙中的高温是无界限的,根据能量守恒,总能量是有限的,叠加在一起便是极限高温吗?

绝对零度也会使宇宙中的基本粒子的动能失去,却违反了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宇宙中不能存在静止不动的粒子,也就是说绝对零度无法达到。

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有起源,炸开的那一刻便是极限高温,通过质能转化为能量,能量大约是十的一百零三次方开尔文温度。能量聚集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就是一个黑洞。

这样看来,极限高温更加可望而不可及,同样无法达到,而我们所处的宇宙空间之外还有什么?我们还看不清楚。人类只能通过估算去推测。

这样看来,温度不但有下限,也有上限,同样高得离谱。科学家相信,宇宙中出现过这样的温度,宇宙大爆炸发生时只有十的负四十三分之一秒,宇宙从此诞生。

❻ 人类面对极限低温的时候,都会有哪些反应

人是恒温生物,平均体温在37℃左右,当体温降低到28℃时,患者就可能出现“奇异性脱衣”现象;当人体体温低于26℃时,患者将会陷入昏迷、甚至死亡;目前已知的世界最低体温记录是13.7℃。

人体是恒温动物,当人穿著湿透的衣服时,在低温下衣服会成为快速的传热导体,水分蒸发会带走人体大量的热量,人体就会快速失温,人体的核心温度会快速降低,轻者手脚冻到失去知觉,重者导致人昏迷、甚至死亡。

❼ 人体的十二个极限都是什么,请介绍一下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我们拥有向人类极限挑战并创造纪录的无法抑制的渴望。然而,我们在心理和生理上距离最终极限又有多远呢?

1. 人类的速度极限是多少?

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在2009年柏林世锦赛打破世界百米纪录摘金,又将由他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提高了0.11秒。人类的速度极限究竟是多少?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马克-丹尼(Mark Denny)对这个问题十分好奇,决定对人类百米速度究竟有多快进行深入探究。

他通过分析1920年以来各种田径比赛(甚至包括赛马之类的比赛)的世界记录,发现许多比赛的成绩都遵循类似的模式,即成绩逐步提高直至稳定。例如肯塔基赛马会,许多参赛马匹在1949年达到速度极限之后就很难再有突破。人类运动员看上去一样遵循这个模式。女子百米成绩在1977年趋于稳定,男子短跑成绩仍然在提高,不过丹尼表示,基于其它赛事所建立的模型,这一成绩看上去也快到达极限。

根据他的预测,男子百米成绩的极限是9.48秒,只比博尔特当前世界记录少0.1秒。丹尼说:“如果继续保持现在这种势头,博尔特不久便会接近于这个极限。”是什么原因产生的这个人类速度极限?丹尼认为,原因类似于运动员的力量-重量比。超过某个点,更强健肌肉和更长四肢的优势将会被举起更重重物所增加的能量消耗所抵消。
2.人类的注意力能坚持多长时间?

人类的注意力能坚持多长时间?

专注是我们大多数人在最后期限之前完成论文、加班到深夜以及长途驱车时所面临的挑战。在大脑需要休息前,我们在心理上究竟要坚持多久?对于那些需要全神贯注从事某项工作的人来说,如卡车司机、发电厂操作人员以及航班驾驶员,12小时是个极限。但是,对于医生而言,复杂的外科手术有时会超过12小时,虽然时间最长的手术往往由不止一个团队分担。

2004年以前,周末班的英国医生要从周五早晨一直上到周日晚上,总共要工作80个小时。他们至多只能睡上几个小时,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他们甚至80个小时没合过眼。据英国剑桥市艾登布鲁克斯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海伦-费尔南德斯回忆:“你可能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工作。”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的注意力也会跟着下降。结果工作效率更低,决策时间更长,失误开始增多。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系统科学家戴维-丁格斯(David Dinges)说:“警觉是让人最易疲劳的方面之一。”丁格斯的研究团队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从事警觉度非常高的工作者的大脑。随着人们反应变得迟钝,某些大脑部位的活动减少。丁格斯发现,根据参与者右额顶骨的血流量,可以预测他们在测试中的成绩。
3.人在真空状态下能活多久?

人在真空状态下能活多久?

遗憾的是,我们确实知道人在突然暴露在真空状态下能活多长时间。1971年,苏联联盟11号飞船在重返地球大气层前的一刻,一个故障阀门在168公里的高空令飞船突然减压,造成机上3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事后调查发现,联盟11号飞船压力突然降至零,这一情况持续了11分40秒,直至它重返大气层。

宇航员因缺氧在30到40秒钟后就已死亡。美宇航局航天飞机任务前机组成员乔纳森-克拉克说:“你需要氧气和空气压力这两个因素才能将氧气送入大脑。”不过,如果身在真空环境下时间更短,还有可能抢救过来。1966年,美宇航局一名技术人员正在真空室测试太空服,这时,室内压力突然降至我们在3.65万米高空才遇到的水平。他在12至15秒内失去知觉。

他所能记起的最后一件事是,舌头上的唾液汽化了,这是因为水在低压条件下会蒸发。27秒钟时,真空室的压力重新回到相当于4200米高空的水平,那名技术人员幸运地恢复了知觉。虽然脸色苍白,但他的健康没有遭受任何不利影响。

当外部压力降低,血液中形成气泡,肺部会在几分钟内受损。由于氮气从血液溶出,神经系统在数小时内会受损。压力骤降对人体是致命的:渗入肺部的空气会在几秒钟内爆炸。但是,据克拉克介绍,如果以更适当的方式进入近乎真空的状态,且身边有强化医疗监护服务团队,我们有可能会存活最多一分钟的时间。
4.人类究竟能记住多少东西?

人类究竟能记住多少东西?

记住11位数的电话号码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已是很难,但当前的世界记忆冠军、中国的吕超2005年能背诵圆周率67890位。难道与大脑的真正能力相比,这真的不过是沧海一粟?

我们信息接受能力相当强大。1986年在新泽西莫里斯顿的贝尔通信研究公司工作的托马斯 兰德尔研究了人们在看图片和信息时能存储多少视觉和口头信息以及他们忘记的速度有多快。经过研究,他估计,成年人一生中可储存约125M的这种信息,相当于100本《白鲸记》。

按照正确顺序准确无误地记忆一长串数字比记忆短信或者图片更难。要探索记忆长度的极限,考虑记忆冠军使用的技巧可能很有帮助。他们中很多人使用一种记忆方法。在开始记忆数字前,他们会将从0000到9999的每个四位数与人或者物体联系起来。于是,圆周率的数字就被转化为这些人或物的序列,通过编造一个故事让这些人或物联系起来。这样还能增强无序数字的趣味性,而且巩固了记忆。吕超记忆40000位圆周率大约用了1000小时。不管记忆力有多优秀,假设按照这一比率,一个人从20岁开始圆周率,每天用12个小时,那么到70岁生日的时候,他就能背诵约876万位。
5.人类能忍受多低的温度?

人类能忍受多低的温度?

人类讨厌寒冷是有原因的:我们的肢体较长,这容易极易散热,不易保存热量。在人类最早进化的酷热的非洲大草原,长长的肢体有很重要的意义。研究人类体温调节的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的迈克 蒂皮顿指出,即使没有御寒的手段——衣物、暖气和房子,我们所有人仍能生活。

在寒冷中活下来就要保护核心体温。人的核心体温为37摄氏度,但是它降低的速度令人惊讶。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生理学家弗兰 奥斯哈曼表示,如果在又潮湿又刮风的情况下,20摄氏度的环境温度就能引起体温过低。寒冷的时候,身体开始颤抖,血液停止流向四肢。只要核心体温降低2度就会发生体温过低:首先人们开始失去知觉,然后心跳失率。大约24度时心跳就会停止,人会死亡。但是有人可在核心体温明显降低的情况下活下来。安娜 巴根霍姆就是这样的人,她的体温曾降到13.7摄氏度仍活着,当时,她不慎落入一个冰冷的溪流中,被困80分钟后才得救。

流动的冰水让她的身体冷到了这个一个温度: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大脑基本上不需要氧气,这让她拥有了完全康复的机会。
6.不吃不喝能活多久?

不吃不喝能活多久?

没有水和食物人类能生存多久?理论上,如果你最后耗光了体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你的身体就会因能量耗尽而停止工作。2003年大卫 布莱恩伦敦绝食表演后恢复进餐时的营养指导医生杰里米 鲍威尔 泰克认为,人类死亡不需要等能量完全耗尽:“你可能在之之前就死了。”如果体内有足够的水溶性B族维生素来帮助储备脂肪新陈代谢的话,胖人可能会活得更长。因此,人们饿死的时候身体里仍有脂肪也是完全可以的。

最长时不进食记录者是1981年爱尔兰绝食抗议者基兰 多尔蒂,他在绝食73天后死去。在补充维生素和水的情况下,人们可以不吃东西活一年。鲍威尔 泰克说:“大约30年前这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减肥方法。”

只有维生素而没有水的情况下,存活时间会大大缩短。一个人可以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活数周,但是一个干渴脱水的人只能坚持几天。马萨诸塞美国陆军环境医学研究所的迈克尔 萨瓦卡说:“这取决于水流失的速度。”没有水的情况下,身体中血液量会降低,血压也会随之降低。血液变得越来越粘稠,使得血液在身体中的循环变得越来越难,人们的心率就会增大以做出补偿。即使在寒冷的环境中,没有水,人们也只能坚持一周左右。
7.人类不睡觉能坚持多久?

人类不睡觉能坚持多久?

1963年12月28日,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的17岁在校生兰迪 加德纳早上6点起床,他感觉精神饱满,这样一直持续到1964年1月8日他才再次进入梦乡,也就是说他有11天没睡觉。加德纳打破之前创下的260小时不眠记录后,他创下的264小时记录至今仍是科学验证过的最长的不睡觉时长。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威廉 德门特在1965年的一篇论文中讲述了这个故事,他在加德纳保持不睡的最后三天一直陪着他。

加德纳经历了情绪波动、记忆和注意力问题、协调能力缺失、说话含糊不清并产生了幻觉,不过他其他方面一切正常。经过这11一天后,他第一觉仅持续了14小时。据德门特说,加德纳在这段持续不眠的过程中并没服用兴奋剂。不过确实有人陪在他身边,让他保持清醒。如果没有别人帮助,你在36小时后就必须努力克制自己不去睡觉,48小时后你就会觉得无法抗拒睡觉的欲望。

然而在你最终上床睡觉之前,你可能已经睡了几个“微型觉”了:缺乏睡眠的人会时不时陷入“微型觉”——当你不注意时,你会在几秒钟内陷入睡眠状态,这期间你经常是睁着眼睛。避开微型睡眠不谈,加德纳最终能坚持多久呢?这个问题没人知道,但是我们清楚,睡眠剥夺最终会导致死亡。迫使老鼠两周不睡觉,它们就会死亡,这比它们饿死所需的时间还短。

没有记录显示一个人故意保持清醒直到死亡的,但是一种被称作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的遗传疾病,说明人类不睡觉的时间是有最大限度的。这种疾病最终剥夺了患者的睡眠能力,使他们在3个月内死亡。
8.普通人能承受多大重力加速度?

普通人能承受多大重力加速度?

过山车俯冲而下时,我们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承受5g重力加速度,这时我们会产生头晕恶心的感觉。座椅必须经过特殊设计,人们才不会晕过去。我们承受重力加速度的能力,不仅取决于加速度或减速度的变化和持续时间,而且取决于我们身体的方向。我们对朝脚的方向施加的外力最敏感,因为这使血液流向大脑。身体处于垂直状态在4到5g的环境下持续5到10秒,经常就会引起管状视,然后失去知觉。

战斗机在垂直状态的重力加速度可达9g,飞行员承受这种环境的能力越强,对空中作战越有利。一些飞行员穿着“重力加速度服”,这种衣服可避免腿部的血液大量涌向头部。重力承受能力最强的人被称作“怪物g”。总部设在英国的防务公司Qinetiq的生物学家亚力克 史蒂文森说:“我们有些人确实能在6g的环境下保持清醒状态。”其他一些人在3g的环境下就会晕过去。

飞行员通过在离心机里进行训练,可以提高他们承受重力的天然耐受性,Qinetiq在英国汉普郡法恩伯勒就有一台这样的离心机。他们学着收紧腿和腹部肌肉,促使血液流向上半身,并通过特殊呼吸方法降低血压。人们能承受的最大重力是31.25g,不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美国宇航局的医生弗拉纳根 格雷进入一个特制水箱,这个水箱给他的身体施加压力,帮助他承受住那么大的重力加速度。美国空军先驱约翰 斯塔普保持着最高的水平重力加速度纪录。
9.人类究竟可以登上多高的地方?

人类究竟可以登上多高的地方?

海拔差异会对人体产生奇怪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高海拔地区空气里的氧气压力减小。人体细胞需要氧气才能存活。在更高海拔,把肺部的氧气输送给细胞的血液蛋白——血红蛋白无法有效输送氧气,这导致人体缺氧。大脑对氧气水平非常敏感,这也是高原病的第一反应就是头痛眩晕的原因。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麦克 格洛科特表示,人如果长时间呆在海拔超过5000米的地方,就会导致肌肉萎缩、肺部和大脑积液的风险显著增加,不过他们在那可能无法生育,因为高海拔暂时抑制了男性的生育能力。格洛科特研究了海拔差异对生理产生的影响。

如果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很长时间,大部分人最终都能适应。一个很好的经验是,你登得越高,呆得时间就应越短。如果你在没适应新环境前被突然送上珠穆朗玛峰(8848米),可能不出2分钟你就会死亡。只有少数人在没有氧气补充的情况下登上珠峰。1999年,巴布 奇里 夏尔巴在珠穆朗玛峰缺氧环境下生活了21小时,打破世界纪录。格洛科特表示,也许奇里 夏尔巴天生具有适应高海拔环境的能力。人类最高能在多高的地方生存呢?可能珠峰已经接近这个高度。格洛科特说,迄今只有一个人在冬季没有氧气装置的情况下攀登珠峰,当时大气压降得更低,空气里的氧气更少。“我想人类能够承受的最高海拔可能是9000米。”
10.人类最多能够举起多大的重量?

人类最多能够举起多大的重量?

世界硬举纪录由英国举重达人安迪 博尔顿创造。他将457.5公斤的重物从地面提到大腿部位。美国俄亥俄州扬斯敦州立大学体育教练丹 瓦瑟表示,像博尔顿这样的大力士力量可能是普通的人的5倍或者6倍,普通人将45公斤的重物举过头顶就已经很吃力了。过顶举重纪录为263.5公斤。

人类所能举起的最大重量是多少呢?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的托德 斯库罗德认为,我们已经接近所能达到的极限。他说:“回顾以往的举重纪录你会发现,虽然成绩不断提高,但已开始达到稳定水平。现在的举重运动员,包括那些服用类固醇的运动员已经接近人类体能的极限。”

最终能够举起多大重量取决于肌肉。在举重比赛中,绝大多数试举失败都不会让身体遭受损伤,因为举重运动员因无法承受所要的重量选择放弃。但如果强行试举,失败则经常造成肌肉纤维撕裂,通常是腱附近的纤维。

能够有效控制肌肉让举重运动员获得优势。人体拥有天然的抑制机制,保护身体因所举重量过重受到损伤。这项工作通过控制 一次参与举重的肌肉纤维数量加以实现。举重运动员经过训练懂得如何抑制这些信号,进而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肌肉潜能。除了这种控制外,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训练。当然了,遗传因素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瓦瑟曾经是一名举重运动员。他说:“四肢短小的人力量更大,一些人的肌肉纤维数量也要超过其他人。”
11.人体最多能够承受多强的辐射?

人体最多能够承受多强的辐射?

1987年9月,两名男子走进巴西戈亚尼亚一个废弃的医务所,拆下一个他们自认为非常贵重的设备。一天之内,两人均出现呕吐症状,随后又出现腹泻和眩晕。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废弃的设备实际上是一个高辐射源,用于治疗癌症患者。

这个辐射源能够在黑暗中发出蓝光。废品商德瓦尔 费莱拉对它产生浓厚兴趣,最后花钱买下。费莱拉将这个杯子大小装有粉末状物质的罐子放在饭厅,并邀请好友和亲戚参观。他们将粉末涂抹在身上,让自己变成了会发光的人。但令他们万没有想到的是,神奇的粉末居然是放射性物质氯化铯。一个月内,费莱拉的妻子、6岁大的侄女以及2名员工都死于急性放射综合症。在这起事故中,总计共有249人被这种放射性物质污染。

辐射剂量单位为西弗特,根据辐射类型和被辐射的身体部位加以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所有死者在几天内受到的辐射剂量为4.5到6西弗特。我们每年因氡等天然辐射源受到的辐射剂量平均为2.4毫西弗特。也就是说,4.5到6西弗特已经是相当大的剂量了。

2西弗特左右的辐射剂量便可导致早逝,6西弗特则很有可能致人死亡。幸运的是,虽然受到7西弗特辐射,费莱拉还是活了下来。1994年,他因酒精性肝硬化离开人世。没有人确切知道费莱拉为何能在受到如此高剂量辐射情况下依然幸存下来。最有可能的一种解释是,他与妻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外度过,让体内细胞有时间修复一些损伤。
12.人类闭气最长能闭多长时间?
绝大多数人的闭气时间都很难超过一分钟,相比之下,法国人斯蒂凡 米弗苏却拥有超强的自控能力。2009年6月8日,米弗苏上演了一次壮举,闭气时间达到11分35秒,就此创造一项新的静止闭气世界纪录。

挑战中,参赛选手将面部浸泡在一个冰冷的水池中。这么做并不是防止他们作弊,而是激起哺乳动物的本能潜水发射。当把面部浸泡在冷水中时,外部血管收缩,血液从肢体末端流向心脏和大脑。这样一来,心率就会减慢进而减少氧气向全身扩散的几率。经过训练,闭气高手在浸泡在冷水中时的心率只有非潜水者的一半。

在挑战闭气时间纪录前强力呼吸也同样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大脑监视着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并依此来决定何时触发呼吸反射。迅速而深度的呼吸能够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进而在达到身体极限前尽可能延长闭气时间。所以说,拥有较大的肺是一种天然优势。

人类是否已经达到闭气极限了呢?瑞典隆德大学生理学家约翰 安德森给出了否定答案。这位一直对潜水者闭气影响进行研究的生理学家说:“在闭气纪录趋于稳定前,出色的潜水者有望将闭气时间延长至15分钟左右。”

但在长时间闭气过程中,他们也可能面临危险。安德森发现在干燥陆地上进行静止闭气可导致血液中S100B蛋白质含量提高37%,这种蛋白质是缺氧性脑损伤的标记物。他表示虽然这种提高幅度远低于在缺氧症中发现的水平,但挑战静止闭气的人遭受的损伤可能在长期内不断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