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用平板电脑能上报吗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用什么电脑都能上报,平板电脑当然可以。但是也有条件要求。
详情搜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基层用户注册与登录程序
㈡ 为什么要建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有何意义
建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主要任务之一,即在全国范围内的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医疗单位与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之间建立一个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常规工作体系,通过医务人员把病人用药后发生的可疑的药品不良反应逐级上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各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因果关系分析评价和药物流行病学调查,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和利用,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最终达到保护人民用药安全的目的。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为我国即将建立的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传输渠道,该网络具有多功能的数据库,得到了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它的建立可以有效避免相同的药品不良反应给我国人民用药安全造成的危害,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可以广泛地开展国际间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并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数据库直接联网,可及时得到世界范围内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的数据和资料。
㈢ 国家不良反应药品监测系统官网注册后审核要多久
5至15个工作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平台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的三个核心监测平台之一,国家不良反应药品监测系统官网注册后审核要5至15个工作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平台主要实现稳定快速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数据、处理不规整数据的数据标准化、丰富的统计汇总功能、与其他监测平台、省中心的数据交换,实现国家中心与省中心、专家、外部单位等数据共享。
㈣ 常用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有哪些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Studies)
病例对照研究将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例与未患有某疾病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找出两组对先前的药物暴露的差异。即在人群中患有拟研究的疾病,患者组(病例组)同没有患那种疾病的人群(对照组)相比较,研究前者是否拥有假说因素的比例更高。
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拟研究的疾病为怀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假说因素则是可疑药物。可疑药物是在病例组的暴露率与对照组比较,如果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说明它们相关。
2、队列研究(CohortStudy)
队列研究是将样本分为两个组,一组为暴露于某药物的患者,另一组为不暴露于该药物的患者,进行观察,验证其结果的差异,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或疗效。一般分为前瞻性调查和回顾性调查,前者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较常用,前瞻性调查是从现在时点起,对固定人群的观察。
3、自发报告系统的评价方法
自发呈报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对某种药物所引起的ADR通过医药学文献杂志进行报道,或直接呈报给药政机构、制药厂商等。自发呈报的基本作用是发现ADR信号。尽管呈报的ADR报告没有详尽的因果关系判断,但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如果某药物确实会产生某ADR,只要可疑即报。
则在国家ADR中心或全球ADR中心必然会收到大量有关该药物的该ADR的报告,当报告累计多了到一定程度,则强烈提示该药物会引起该ADR,其一一对应之因果关系自然明了。
4、处方事件监测(PEM)
PEM最初是在反应停事件后,由英国统计学家DavidFinney于1965年首先提出,强调对药物不良事件(ADE)而非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处方事件监测”中的“事件”完全改变了最初的概念。
即凡确认为不良反应的症状以及怀疑为不良反应的症状或因发现症状而到医院就诊等都包含在“事件”之列,例如医生在病历上记载的“发疹”、“血压170/110”、“贫血倾向”、“黄痘”等均属“事件”。
这样,在“处方事件监测”中,“事件监测”都是按照医生的主观判断而作出的报告,然后在患者病历里抽出客观的“事件”,就可对其用药的相关性进行审查。
5、医院集中监测系统
医院集中监测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数月或数年)、一定的范围内对某一医院或某一地区内所发生的ADR及药物利用详细记录,以探讨ADR的发生规律,既可是病人源性或药物源性的集中监测,也可是专科性集中监测,从而计算相应的ADR发生率并探讨其危险因素,资料详尽,数据准确可靠。
集中监测由于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故得出的数据代表性较差、缺乏连续性,且费用较高,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除非为某一特别目的而进行。我国在ADR监测初期阶段曾进行多次集中监测,但规模偏小,资料难以共享,对此我们曾做过meta-analysis。
医院集中监测因较自发呈报明显的优点,一些学者建议每隔10年左右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医院集中监测,以对ADR的发生概况及药物利用进行全面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
㈤ 郭家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登不进去
原因是一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缺乏定期更新升级,系统适用性差。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界面系统使用注意事项提示,该系统目前仅支持微软IE7、8、9、10版本浏览器,系统在微软IE11(2013年11月发布)及以上版本中,部分功能将无法正常使用。由于微软电脑操作系统已更新换代,且IE已随着系统的升级普遍升级到更高更新的版本,致使现阶段在药品不良反应上报过程中,采用较新版本的IE,部分系统功能无法正常使用,给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带来困难。此外,对于市面上常用的Gecko(火狐浏览器内核)、Webkit(苹果Safari浏览器内核)和Blink(谷歌浏览器内核)内核的浏览器,则无法正常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工作。
二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上报普遍缺乏主观能动性,监测覆盖面窄。药品不良反应覆盖面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全国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加强药品使用环节管理专项工作方案》规定,二级以上医院每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应大于床位数的10%。但实际过程中,这10%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非均摊在各个临床科室,而是普遍由药学部门承担,进而药品不良反应由药学部门临床药师进行上报以完成考核任务,导致药品不良反应上报仅仅集中在配有临床药师的特定科室。另一方面,非住院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时,缺乏自身对不良反应是否与药物相关的准确判断,同时缺乏对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流程的认知,进而造成这部分人群不良反应数据的缺失。
㈥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怎么进不去
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已采用新的报告系统,本系统已经停止提供上报功能(本系统离线软件也同时停止提供上报功能),全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上报请登录新的报告系统,基层用户初始用户生成规则:旧ADR系统中用户名导入到新系统中后用户名改为“ad...
㈦ 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账号被锁定要怎么处理
有以下几种可能:1.登陆账号错误(可以试试号码前加上adr-);2、原始密码为6个1;3、申请完账号不能马上用,要第二天才能被激活(碰到节假日顺延)。以上供您参考,祝您顺利
㈧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账号和密码不记得了,要怎么办呀
一般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不是随便注册后就能正常使用的,需要授权。不知在注册用户后,是否正常使用过,若没有那么请与当地的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联系,获取相应上报的权限及其密码即可。
当然如果是正常使用的用户,那么只好与当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联系获取密码了。一般该用户密码默认为666666。你也可试一下。可以直接找当地的药品不良反应中心进行用户名重置系统的登录与注册
。必须使用IE8浏览器,进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登录页面。首次使用的用户建议将该网址添加到网页收藏夹。
基层单位注册
确定未注册过账号的监测单位,可在系统登录页面进行新用户注册。点击“基层注册”进入基层单位注册页面:
注册注意事项:
1、注册时先勾选所属应用,建议“药品”、“器械”两个同时勾选;
2、单位名称必须填写单位全称:如**市**县**乡医院(卫生院、所);
3、所属地区选择方法:广西——柳州市——具体城区、县;
4、上级单位会根据所属地区自动生成,无需修改;
5、单位类别如选择了“医疗机构”,还需选择医院等级,请按实际情况填写;
6、联系人及电话:必须填写表格录入人的姓名及手机号码(不是上报人的);
7、单位邮箱不能填写QQ邮箱,如没有单位邮箱的请注册一个新的邮箱;
8、通信地址填写本单位地址;
9、带*项目必须填写完整,请填写真实信息,填写信息完整审核无误后点击“提交”,即跳出该对话框。
请记录并妥善保管好您的登录用户名,此即为你单位登录监测系统的账号,注册完毕后经柳州市中心审核后即可使用,系统初始密码为“111111”。如遗忘系统中用户名,可致电或QQ跟我中心人员联系查询。
㈨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怎么更改工作人员姓名
上报给管理员修改。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药品生产企业应当设立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或者指定机构并配备专(兼)职人员,承担本单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㈩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为什么上不去
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已采用新的报告系统,本系统已经停止提供上报功能(本系统离线软件也同时停止提供上报功能),全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上报请登录新的报告系统,基层用户初始用户生成规则:旧ADR系统中用户名导入到新系统中后用户名改为“adr-原用户名”;密码为初始化默认(省中心培训已告知),在旧系统中的密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