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孙楚的介绍
孙楚(1886—1962),民国时期的晋绥军上将,第八集团军司令,阎锡山军爱将,解放太原时被俘获。
❷ 孙楚的轶事典故
孙楚与同郡人王济友善,王济为本州大中正,访问者评定邑人品类情况,问到孙楚,王济说:“这个人不是你所能目测的,我亲自来测定。”便把孙楚评定为:“天才英博,亮拔不群。”孙楚年少时想隐居,对王济说:“我要枕石漱流。”错误地说成“漱石枕流”。王济说:“流水不可枕,石头不可漱。”孙楚说:“之所以用流水为枕,是要洗耳;之所以用石头漱口,是要砥砺牙齿。”孙楚年幼时所推崇佩服的,只有王济。当初,孙楚为妻子服丧期满,作诗给王济看。王济说:“不知道文生于情,情生于文,看后凄凉悲伤,更加看重夫妇之情。”
❸ 孙楚文言文
1. 孙楚吊丧这个文言文的翻译是什么
《世说新语·伤逝》: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
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哭毕,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
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今译:孙子荆(孙楚)恃才傲物,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独敬重王武子(王济)。王武子去世后,名士们都来吊唁。
孙子荆后到,抚尸痛哭,客人们也受感染跟着流泪。孙子荆哭罢,对着灵床说:“你一直喜欢我学驴叫,今天我学给你听。”
他叫的声音和真的一样,客人们都笑了。孙子荆抬起头来说道:“上天竟然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王武子这样的人死了!” 先言子荆有才,为后来他对王武子的敬佩给出对比,孙楚这个形象就是说他为人自傲,但是对朋友是至真至诚的。
并且就全文来看,吊丧的宾客的表现也反映出了他的“少所推服”还是有一定理由的。
2. 孙楚学驴鸣文言文"至,临,涕,毕"意思
至:到
临:靠近
涕:流泪
毕:结束。
《世说新语·伤逝》: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今译:孙子荆(孙楚)恃才傲物,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独敬重王武子(王济)。王武子去世后,名士们都来吊唁。孙子荆后到,抚尸痛哭,客人们也受感染跟着流泪。孙子荆哭罢,对着灵床说:“你一直喜欢我学驴叫,今天我学给你听。”他叫的声音和真的一样,客人们都笑了。孙子荆抬起头来说道:“上天竟然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王武子这样的人死了!”
3. 孙子荆驴鸣以哭友文言文翻译
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今译:孙子荆(孙楚)恃才傲物,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独敬重王武子(王济)。王武子去世后,名士们都来吊唁。孙子荆后到,抚尸痛哭,客人们也受感染跟着流泪。孙子荆哭罢,对着灵床说:“你一直喜欢我学驴叫,今天我学给你听。”他叫的声音和真的一样,客人们都笑了。孙子荆抬起头来说道:“上天竟然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王武子这样的人死了!
4.
小题1:诗人以孙楚、屈原的遭遇与杜审言比况,(2分)含蓄地表达了慨叹杜审言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之意,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1分)小题1:一为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2分)二为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2分);三为慨叹,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1分 小题1:此举借孙楚和屈平比况,含蓄地表达了慨叹杜审言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之意。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首联“嗟”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一为惜别,二为伤怀,三为慨叹。
5. 文言文翻译
呵呵,都是作业卷
〖译文〗-------------------------------------------------------------------------- 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纸写在驴的脸上,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要评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窘迫变成了一场闹剧、转危为安的。从侧面烘托出诸葛恪的聪明。可以看出诸葛是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著称、聪明、机智的人。 〖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烦气躁的面对,换一种方法和方式,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4 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他每天要杀近千条鳝鱼。有一位(店里的)女佣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一部分鳝鱼,由后门抛入河中,就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女佣仓皇逃出,被火烧伤,她很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着了。等到醒来以后,发现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全好了。有河中的污泥堆积在伤口,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高怀中被女佣的行为所感动,于是停止行业。拆除锅炉,下面有洞,将洞中的数十条活的鳝鱼,全部放到河里。
启示 从婢的角度来说:好人有好报,应当乐于助人。 从鳝的角度来说:别人对你有恩,应寻找合适时机报恩。
❹ 《孙楚·反《金人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孙楚·反《金人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晋太庙左阶之前②,有石人焉,大张其口,而书其胸曰:“我古之多言人也。”无少言,无少事。少言少事,则后生何述焉。我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③,赜无深而不探④,理无奥而不钩⑤。故言满天下,而无口尤⑥。夫唯言立,乃可长久。胡为块然⑦,生缄其口⑧。自拘广庭,终身叉手。凡夫贪财,烈士殉名⑨。盗跖为浊⑩,夷、柳为清(11)。鲍肆为臭(12),兰圃为馨(13)。莫贵澄清,莫贱滓秽。二者言异,归于一会。(14)。尧悬谏鼓(15),舜立谤木(16)。听采风谣,惟日不足。道润群生(17),化隆比屋(18)。末叶陵迟(19),礼教弥衰。承旨则顺,忤意则违。时好细腰,宫中皆饥(20)。时悦广额,下作细眉。逆龙之鳞,必陷斯机。括囊无咎(21),乃免诛夷(22)。颠覆厥德(23),可为伤悲。斯可用戒,无妄之时(24)。假说周庙(25),于言为蚩(26)。是以君子,追而正之。
【注释】
①反《金人铭》,是与《金人铭》唱反调。《金人铭》本书已选,请参看。
②太庙:帝王的祖庙。
③《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注:“皆古书名。”孔颖达疏:“孔安国《尚书序》云: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八索》乃八卦之说,《九丘》为九州之志。”
④颐(ze):幽深玄妙。
⑤奥:深奥。钩:探取。
⑥尤:过失。
⑦块然:孤独的样子。
⑧缄:闭。
⑨烈士:刚烈之士,亦指有志建立功业的人。殉名:舍身以求名。《史记·伯夷列传》:“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徇,通“殉”。
⑩盗跖():春秋战国之际人,名跖,一作蹠,奴隶起义的领袖,旧时被诬称为盗跖。《庄子·盗跖》说他率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
(11)夷: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起初,孤竹君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于他,不受。后两人闻周文王善养老而入周。武王伐纣,他与叔齐劝谏。武王灭商后,他们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柳:柳下惠,即展禽,春秋时鲁国大夫。展氏,名获,字禽。食邑在柳下,谥惠。任士师(掌刑狱的官)。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齐攻鲁,他派人到齐劝说退兵。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著称。
(12)鲍肆:卖鲍鱼的市场。鲍鱼,咸鱼。《孔子家语·六本》:“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13)兰圃:种兰花的园田。馨(xin):香。
(14)会:聚集,聚会。
(15)谏鼓:相传尧时曾设鼓于庭,使民击之以进谏。《淮南子·主术训》:“尧置敢谏之鼓。”
(16)谤木:即“诽谤木”,也叫“华表木”。相传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舜立诽谤之木。”
(17)群生:百姓。
(18)化:教化。隆:深厚,程度深。比屋:一间房屋连着一个房屋。指一家挨着一家。
(19)陵迟:衰颓。
(20)《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21)括囊无咎:括囊:封闭口袋,比喻慎密,不轻易说话。无咎:没有过失。《易·坤》:“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22)诛夷:杀戮。
(23)颠覆:颠倒。厥:其。《诗·大雅·抑》:“颠覆厥德,荒湛于酒。”
(24)无妄:不能预期的,出其不意的。
(25)《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26)蚩(chi):痴。
【译文】
晋国太庙左边台阶的前面,有一个石雕的人,张着很大的口,而在它胸前写道:“我古之多言人也。”不要少说话,不要少干事。少说话,少干事,那么,后生记述什么呢?我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它们对幽深玄妙的事物,没有什么深处而不进行探索的。对道理也没有深奥之处而不探取的。所以,言论传遍天下,而没有口上的过失。只有言论能站住脚,才可长久。为什么孤孤独独的,活着而封上自己的口?自己拘束于大庭广众之中,一辈子叉着双手?凡人贪财,刚烈之士为名而死。盗跖是污浊的,伯夷、柳下惠是清白的。卖鲍鱼的市场是臭的,种兰花的园圃是芳香的。不要尊重澄清的,也不要轻贱污秽的。两者言论虽然不同,最终汇集在一起都要倾听。尧悬挂谏鼓,舜设立谤木。听取采集民谣,每天都感到不够。他们的治国之道润泽了百姓,他们的教化深厚地感化着百姓的家庭。末世衰颓,礼教更衰颓。符合皇帝的旨意就顺利,与皇帝的旨意矛盾就不顺利。当时国王喜欢细腰,宫中人都挨饿。国王喜欢宽大的面额,下面都把眉毛弄细。对皇帝进行谏诤,必定陷入危机。闭上嘴不说话,才没有过失。只有这样,才免去被杀。颠倒了尧舜的品德,可以为之伤悲。这一点可作为鉴戒,以免去出乎意料的祸难。借托周庙的名义,搞了个《金人铭》,这种言论可以说是 *** 。因此君子才追述这件事,并来纠正它。
❺ 孙楚的人物简介
孙楚(1890—1962),字萃崖,山西解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1914年从阎军的见习排长一直提升到1928年时的33师师长。阎锡山未经国民革命军中央委员会同意,私授孙楚等三人为上将军衔。孙楚是第一个与北方红军交手的阎军将领,在临县黄河一线阻击红军东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楚升任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担任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兼任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
1948年11月孙楚任国民党第十五兵团司令,几个月后在太原战役中被俘。后来在战犯管理所渡过了12个春秋,1961年冬天获特赦,几个月后因病去世,时年72岁。
❻ 西晋大臣、著名的文学家孙楚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何学驴叫
孙楚,字子荆,西晋诗人,史称其“才藻卓绝,爽迈不群,多所陵傲,缺乡曲之誉”。流寓金陵时常与客饮宴赋诗,有《登楼赋》。孙楚为人高傲,唯独欣赏特立独行的王济。王济也同样欣赏孙楚,两人相看两不厌。王济死去之后,在王济的灵前,孙楚不理世俗眼光、不顾体面地学驴鸣,感恩王济的慧眼赏识、悲鸣知音难再有。
学得好一手驴鸣口技的孙楚一生疏狂率性、才大气粗,属于眼睛长在头顶上的清高之士,堪称大情大性的型男酷哥。他曾作诗曰:“天地为我垆,万物一何小。”倒比刘伶“以天地为栋宇”还要厉害几分——刘伶再狂,也不过扬言以天地为豪宅,孙楚竟要把苍茫天地当作自己的酒垆,当场秒杀刘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