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从高铁站坐几路车到河南省中医第二附属医院
公交线路:地铁1号线 → 86路,全程约16.7公里
1、从郑州东站步行约250米,到达郑州东站
2、乘坐地铁1号线,经过7站, 到达紫荆山站
3、步行约290米,到达紫荆山公园站
4、乘坐86路,经过12站, 到达省中医院站
5、步行约140米,到达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
⑵ 郑州治疗月经不调医院哪家好,气滞血瘀月经不调症状有哪些
郑州其实有很多的医院都可以帮助治疗女性的月经不调的问题的,关键是看女性自己如何去做选择了,有些医院治疗的效果的确非常的好,因为专门治疗月经不调的,但是有些医院效果就差强人意了,那么郑州治疗月经不调医院哪家好呢?
郑州治疗月经不调医院哪家好
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建于1953年,地处河南省郑州市,是河南省规模**、建院最早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省级综合性中医医院,是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全国百佳医院,也是全国中药制剂与剂型改革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先后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47项。仅2003年、2004年两年,医院申报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3项中标5项;申报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45项中标18项,中标省科技厅自然基金项目8项;中标“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2项;中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专项研究项目2项;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获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先后为国内企事业单位提供中药新药开发和其他实验研究多项,已成为医院硕士、博士生的实验基地。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是1986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培训和指导六位一体的河南唯一一家省级妇产儿童专科医院,承担着全省6600万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以及妇产儿童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任务,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定的中国大陆七大培训基地之一。
郑州是什么地方来的呢
郑州市位于秦岭东段余脉、中国第二级地貌台阶与第三级地貌台阶的交接过渡地带。总的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状下降,由西部、西南部构造侵蚀中低山,逐渐下降过渡为构造剥蚀丘陵、黄土丘陵、倾斜(岗)平原和冲积平原,形成较为完整的地貌序列。其中,西部、西南部中低山分别由嵩山、箕山组成,二者呈东西向近于平行地展布在西部中间地带和西南部边缘。嵩山地形标高一般500-1200米,相对高差30-600米,形成登封、新密与巩义、荥阳的自然分界,其最高峰玉寨山海拔1512.4米。
2018年,郑州市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3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来郑旅游人数114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国际旅游人数52.7万人次,增长4.8%;国内旅游人数11357.3万人次,增长13.1%。年末全市共有旅行社311家,星级酒店80个,A级旅游景区42个,4A级以上景区18个。
⑶ 河南省郑州市哪个中医院比较好
1、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院始建于1953年,前身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军政机关中医诊所;后与开封市第一中西联合医院合并成立河南省中医院;
1956年随河南省政府机关迁入郑州市现院址;1959年归属河南中医学院,更名为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988年正式启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名,是一所综合性中医医院。
2、河南省中医院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始建于1985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
是省医保、市医保(含离休)、铁路医保(含离休)、省离休、城乡居民医保(原新农合)、省工伤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是河南省内异地就医、全国跨省异地就医首批试点医疗机构。
3、新郑州市中医院
新郑市中医院地处中华第一古都、黄帝故里——新郑市,她坐落于郑韩古城脚下,西邻107国道,紧倚郑新大道。
市中医院是一所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集临床、科研、教学、康复、急救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院,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单位、市直医院定点接生单位、河南省中医学院定点实习医院、郑州市花园式单位。
4、郑州国医堂医院
郑州国医堂医院中国多发性硬化网不负患者的厚爱,不忘领导嘱托,郑州国医堂医院中国多发性硬化网已出具规模郑州国医堂医院中国多发性硬化网运用现代管理模式,以特色科室为依托,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我院为省直医保、“新农合”定点医院。
5、郑州市华泰中医院
河南华泰中医院,原陇海路铁路医院。是河南省市医保定点医院,新农村合作定点医院。是河南省一所集医疗、保健、康复、预防、科、教、研为一体的拥有先进医疗技术的中医现代化医院。
河南华泰以高质量服务为宗旨,以现代科技发展为需求,以推进祖国医学为已任,弘扬中医药之精髓,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凭患者口碑相传而蜚声杏林驰誉全国河南华泰医院以人性化环境为特点,努力为患者营造宽松、舒适、优雅的就医环境。
⑷ 河南中医省中医院怎么样
河南省中医院隶属于河南中医学院,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河南省中医里也是响当当的医院。
⑸ 河南省中医院的介绍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是省医保、省离休、市医保(含居民)、铁路医保、区医保、新农合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医院始建于1985年,自建院以来,始终遵循“一切为了病人”的办院宗旨,坚持“弘扬祖国医学,博采现代科技”的办院方向,发扬“文明、精湛、开拓、奉献”精神,如今,已成长为一所拥有500张床位,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医院环境优雅、整洁、舒适。
⑹ 关于郑州的一所大学——河南中医学院
我是中医学院的学生,我本人也是郑州人,,按我之前对郑州的印象,中医学院(老校区)的硬件挺破的,你一进门肯定特失望,不过新校已经开始投入使用了,新学期一开学就有一些专业的学生到新校上课,我是二临床中医本科的,我们不搬,有实验课的因为实验的东西还没"搬家"所以留在老校(可能留一年吧)
专业方面中医学\骨伤学\针推都是中医学院的老牌子了,中西医只是名声比较响,录取分数也偏高,其他的预防\英语\计算机什么的都是新开的不太清楚,还有个护理据说也不错
中西医当然是中医西医都学啊
给你报下中西医专业的全部课程: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毛泽东思想概论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 计算机文化基础 体育 大学英语 军事理论与训练(就是军训啦)
资格考试课:中医基础理论 中药学 中医诊断学 方剂学 生理学 病理解剖学 病理生理学 药理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西医内科学 西医外科学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卫生药事法规
特色课:中医发展史 中医临床基础
专业基础及专业方向课:医古文 正常人体解剖学 组织胚胎学 生物化学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诊断学基础 针灸学
限定选修课:
公共基础课:思想品德修养 医学伦理学 法律基础 专业英语
西医加强课:医用物理学 医用化学 细胞生物学 医学遗传学 法医学 皮肤性病学 精神病学 分子生物学
专业基础课:影象诊断学 预防医学 中医统计学 人体寄生虫学 科研思路与方法 护理基本功
专业方向课:中医急诊学 推拿学 中医伤科学 中西医眼科学 中西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西医结合讲座 内经 循环病学 消化病学 呼吸病学 肿瘤病学 感染病学 内分泌病学 神经病学
看了课程你也应该发现,要学中医、中西医是很苦的,课程排得非常满,所以学不学你要好好的考虑,如果决定学了就一定要好好学
⑺ 河南中医药大学在哪个区
一、河南中医药大学在哪个区
河南中医药大学是在郑州市金水区,具体地址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号,该校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发展为特色的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二、河南中医药大学简介
河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前身是1955年在开封创办的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学校位于省会郑州,现有4个校区,分别为龙子湖校区、东明路校区、人民路校区、东风路校区,占地面积1594.94亩。建筑面积62.34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7亿元。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高校、教育部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是河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龙头和中心。
60年来,学校已由单一的中医药学科发展为医、理、管、工、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涵盖本科、研究生(博士、硕士)、留学生、继续教育等多个培养层次和类别的综合性中医药大学。现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康复医学院、管理学院、外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研部等16个院(部)。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海外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900余人,留学生164人。
学校党委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先后有14个基层党组织被授予“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43人被评为河南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学校党委被河南省委授予2016年“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1个党支部被教育部评为2018年“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团支部荣获2018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536人,专任教师1175人。硕士生导师584人,博士生导师80人。有国医大师3人,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4人,全国名中医3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中原学者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0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享受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72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1人;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人,“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原教学名师”1人,“中原名医”1人,“中原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青年拔尖人才”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6人,河南省教学名师7人,河南省优秀专家33人; 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人;省名中医3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人; 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92人;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对象15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人选9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各级别人才项目获得者119人。先后有20多人次获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等殊荣;140余人次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劳动模范”和“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
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现设有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药物制剂、预防医学、制药工程、中药制药、生物工程、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文化产业管理、应用心理学、康复治疗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汉语国际教育、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软件工程、中医儿科学、中医养生学、临床医学、中医康复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学、中医骨伤科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运动康复等32个本科专业和1个应用心理学第二学位专业。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4个,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河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9个。有4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个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省级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8个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8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依托仲景故里资源,开办“仲景学术传承班”、“平乐正骨传承班”、“中药传承班”。积极开展仲景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进一步挖掘仲景学术,并使之发扬光大。我校先后完成了《伤寒论》教学片及电影《张仲景》的拍摄,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传承与创新共同体、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仲景传承与创新专业委员会、河南省仲景方药现代研究重点实验室、张仲景传承创新中心,编撰完成了600万字、5卷12册的《张仲景学术研究大成》,出版了系列研究专著,建立了目前国内一流的仲景学术研究论文目录数据库;举办了仲景科技文化节、百家论坛、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等系列学术活动等,彰显了学校立足河南,突出仲景的办学特色。
高度重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校现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护理学、医学技术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中医、中药学、护理、翻译、公共管理、药学等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下设3所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直属附属医院,开放床位5300余张。年门诊量达510万余人次,年收住院病人13万余人次,医疗综合服务水平稳居全国同类医院前列。附属医院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大力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有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35个、省级重点专科23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8个,河南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个,健康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学校有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分别为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洛阳正骨医院、郑州市中医院、安阳市中医院、开封市中医院、濮阳市中医院、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洛阳市第一中医院、郑州人民医院、驻马店市中医院,其他教学实习医院55所。医疗联合体建设卓有成效,与143家兄弟医院、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拉大了合作框架。一附院获批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仲景医院。二附院成立“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区医院”。
学校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5个,包括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6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5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3个,河南省众创空间1个,河南省大数据双创基地1个, 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首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1个,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1个;厅局级以上科研平台6个,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3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3个;校级研究所(中心)和研究室60个。学校有实验动物中心,电镜中心公共科研平台2个及医学类、药学类共享平台2个。以科技部国家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河南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为依托,在仲景方药研究与开发、中医药治疗免疫和过敏性疾病、艾滋病的研究等方面与世界先进科研团队开展了深入的科技合作。加强了对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中医方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以及河南地道药材标准化、现代化研究,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建校以来我校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荣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66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64项;荣获全国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项目1项,国家首批虚拟教学实验项目1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87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283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11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99项;主编学术专著(译著)共2466部。发表学术论文44286篇,被SCI、EI、ISTP等收录1896篇;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1513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等国家级项目150项,省部级项目346项,厅局级项目1017项,累计承担科研项目计划经费22567.75万元。
学校主办有《中医学报》和《河南中医》两种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均为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期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教育部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期刊。《中医学报》还跻身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行列,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优秀编辑部,连续四届被评为河南省自然科学类一级期刊、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并且成为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来源期刊。图书馆各类图书162万册,中外文期刊3383种,中外文数据库113种,馆藏的中医线装古籍文献尤为丰富,收藏量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
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近40年,目前紧紧围绕“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工作目标,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与医疗机构、企业等广泛开展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产品研发等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深入推进了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和中医药国际教育 “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马来西亚仲景学院招生、意大利锡耶那大学的护理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相继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河南)”建设项目获得立项,并顺利通过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绩效评价验收,与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联合开展运动康复本科专业教育合作项目开始招生。服务国家外交的援外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在国际合作行业的地位逐步提升。中医药医疗外派二十余名骨干医生、教师远赴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等国家进行援非医疗工作,涌现出多名“和谐医疗先进个人”,为河南省赢得了良好声誉。着力推进了中医药沿“一带一路”走出去,积极联系协调省外事服务中心在我校设立“河南省外事侨务服务中心龙子湖办事大厅”,极大便利了我校师生办理出国手续;同时我校也积极探索将国外优势教育资源引进来,高效整合校内外办学资源,合理配置、有力推进国际化发展,形成了显著的特色与优势。来华留学生来源渠道和人数逐年递增,层次不断提高。
学校大力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立“河南中医药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并成功获批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国税局联合认定的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和公益性社会团体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为争取个人和企业捐赠提供了便利条件,开拓了校、政、企多方共同合作的新模式。注册河南省河南中医药大学校友会,为学校十万余名校友搭建了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平台。与驻马店市人民政府、许昌市人民政府、洛阳市人民政府、卢氏县人民政府、洛宁县人民政府、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红日集团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嵩山少林寺等签署合作协议,在卢氏、济源、西峡等地建有14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承担全省30多个、70余万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的技术指导任务,带动了近30万药农致富。被授予“河南省第四轮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是全省高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文明单位。
历经60载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学校秉承“厚德博学,承古拓新”校训和“不畏险阻、攻坚克难的精神气概,百折不挠、坚韧图成的精神品格,抢抓机遇、勇于担当的精神追求,和衷共济、众志成城的精神特质”为核心表现的大学精神,孕育并形成了“立德铸魂,德术兼备”育人理念,“以文化人”的校园文化特色更加凸显。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0万余名。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名医大家、企业家、管理专家等。教师中涌现出了以 国医大师、“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张磊、首届“河南最美医生”李发枝、“中国好医生”徐立然、“河南最美教师”朱现民,以及首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和“全国三好学生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为代表的感动中原、唱响全国的优秀大学生先进群体,展示了我校良好的育人成果。
学校积极发挥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以传承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以打造中原中医药文化品牌为目标,加大特色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拥有河南中医药博物馆、河南中药植物园、人体科学馆、中医源文化展厅、医德馆以及中原文化、中医药文化、药企文化展厅,在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同时,面向社会开放,积极向各界宣传、展示中医药文化。近年来接待省内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中小学生等中医药爱好者5万余人。2015年6月,学校被命名为第一批“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同年9月获批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全国第一家以高校名义获此殊荣的单位。6月,成功获批“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全面提升综合办学实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中央、省、市等新闻媒体对我校整体发展、教学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成效和师生先进事迹等进行了广泛报道。学校先后获“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学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中原最具魅力大学”等诸多殊荣,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高校德育评估中均获优秀。顺利通过国家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获批“全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试点高校”、“2018年全国中医药院校微信十强”单位。
目前,在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协力,不断进取,正以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改革创新,按照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第一次党代会精神要求,突出中医、中原、仲景特色,以调结构为保障,以抓内涵促发展,以突出特色为优势,以求突破为工作重点,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⑻ 河南中医学院总共有几个附属医院
三个,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实力比较强!中西医结合很强。
第二附属医院就,即河南省中医院,河南省最强的中医院。
第三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等比较强。
⑼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跟郑大二附院那个好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好。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河南省规模最大、建院最早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省级综合性中医医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53年,是全国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基地、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河南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心。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类)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14个、河南省重点学科11个、河南省中医重点专科12个。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建于1952年,是一所学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河南省首批博士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和基地之一。
(9)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扩展阅读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医流程:
1、预约挂号的形式:
(1)电话预约:96129(省内)0371-96129(省外);工作时间:08:00--12:00,下午14:30--17:30(冬季),15:00--18:00(夏季);
(2)医院官方网站预约;
(3)河南省预约挂号平台118114网络预约或118114按9,进行电话预约;
(4)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支付宝生活号“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预约;
(5)健康160预约:预约电话400-11-91160(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8:00-21:00点)。或关注就医160微信公众号:“A91160”或下载“就医160”APP即可;
(6)健康之路预约:下载“健康之路”APP(m.yihu.cn)即可;
(7)医生工作站诊间预约:当次就诊结束直接在医生站预约下次复诊时间;
(8)现场预约:在医院门诊大厅综合服务台或者门诊自助服务机进行现场预约。
2、取号时间:
预约就诊当天,在预约就诊时间段前15分钟取号,过时取消。
3、取号地点:
在医院各区域自助机上选择“预约取号”或在各楼层分诊台取号。注意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号源无需取号。
⑽ 河南中医学院的办学条件
截止2014年6月,学校校本部有教职工1303人,其中专任教师90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4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7人。有首届国医大师1人(李振华),河南省特聘教授4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有20人 ,河南省优秀专家25人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36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3人,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人,省级及厅级学术带头人69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对象56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等各级别人才项目获得者共76人。先后有20多人次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140余人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师德建设先进个人”、“河南省劳动模范”和“河南省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
省级高等学校教学团队(5个):中医妇科学教学团队(2013年)、针灸学教学团队(2011年)、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2010年)、中药学课程教学团队(2009年)、中医学专业教学团队(2008年) 截止2014年6月,学校共设有: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护理学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骨伤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南中医学院人文学院、河南中医学院外语学院、河南中医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河南中医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河南中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以及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体育教研部、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等16个院(部、中心)。
学校设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应用心理学、中药学、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药物制剂、中药制药、制药工程、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文化产业管理、英语、汉语国际教育等23个本科专业和1个应用心理学第二学位专业。 截止2014年6月,学校设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5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另有医事管理、药事管理2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 省、部级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3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二级学科(2个):药理学、药物分析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24个):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医心病学、中医肝胆病学、中医肺病学、中医儿科学、中药化学、临床中药学、中医传染病学、伤寒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脑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男科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中医护理学、中医全科医学、针灸学、推拿学、中药鉴定学、中医预防医学、中医文化学、中医实验动物学 质量工程 据统计,截止2014年6月,学校有3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个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有省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
省级特色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方向)、制药工程、英语(医学方向)、药学、药物制剂、护理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医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中药炮制学、伤寒论、中医儿科学、中药制剂分析、中医诊断学、正常人体解剖学、护理学基础、中药鉴定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药化学、方剂学、中药学、针灸学
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医学生理学(Medical Physiology)、针灸学(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护理学基础、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儿科学、医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附属医院 截止2014年6月,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5所。
直属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非直属附属医院:洛阳正骨医院、郑州市中医院、安阳市中医院、开封市中医院、濮阳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