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赫集团是什么企业
中赫集团旗下有中赫置地、中赫矿业、中赫技术,中赫置地是地产企业,负责地产的总裁是孙鹏.。
⑵ 中赫集团真正老板娘是谁
中赫集团董事长“老板娘”是周金辉,中赫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赫集团创立于2005年9月,总部位于中国北京。中赫集团致力于高端地产、商业开发、文旅体育等产业。
⑶ 中赫集团怎么样
中赫集团非常好。
中赫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赫集团”)创立于 2005 年9 月,总部设立于中国北京。秉承“志者恒进”的企业理念,中赫集团始终坚守品质为先,致力于高端地产、商业开发、文化体育等产业,是一家综合物业开发及投资商。
由于岗位不同,薪资待遇这一块是有差距的,月收入在4000到6000之间。如果是领导层收入会比较可观,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从事此公司的工作,还是比较不错的。公司对大学生还是相当重视的,毕竟一个企业如果想长期发展下去,新鲜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
中赫集团的社会责任:
目前,中赫集团社会责任品牌“执·责”与旗下北京中赫国安俱乐部公益品牌“关心”共同组成了中赫公益体系。
两个品牌共同秉持着精准和持续两个目标:选择可持续的项目,持续帮扶受益群体;对自身品牌定位精准,对优势资源精准使用,对受益群体需求精准对接。2020年,中赫“执·责”推出“一堂课”系列公益活动,首站于四川南江县流坝乡开启。
2020年11月,中赫集团获颁“2020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卓越奖”。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赫集团有限公司
⑷ 中赫集团赞助的哪个球队
斯拉维亚。中国中赫集团将投资控股斯拉维亚俱乐部成为其大股东并冠名球队主场伊甸园体育场。中赫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2005年9月,总部位于中国北京,中赫集团致力于高端地产、商业开发、文旅体育等产业,产品涵盖高端住宅等多种物业类型。
⑸ 5米高墙围绕,顶级学区加持,1.09亿的万柳法拍房藏着啥秘密
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造就了一大批像金山前董事长葛珂这样的互联网富豪。在这样的背景下,万柳书院成为了这些新贵们寻求改善的好选择——无论是住房,还是阶层。人们不禁好奇,在万柳书院这样顶豪小区之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文 | 钟艺璇
编辑 | 易方兴
运营 | 绘萤
在北京,富豪们对顶级学区房的厮杀,正在继续。
5月14日,线上法拍会上,一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万柳书院”小区的学区房,它的起拍价达到了5503万,在二手房均价9万出头的北京市海淀区,这套学区房显得高不可攀。
它坐落在小区东南角,顶层,三室两厅带露台,面积约300平米。作为豪宅,万柳书院和周边配置的距离是按照米为单位计算的,它往北出门12米是地铁10号线巴沟站,向东走65米是个外表像豪华邮轮、面积5万平方米的华联购物中心,向北500米是一家高尔夫俱乐部。
尽管起拍价不低,但这次拍卖,仍然吸引到了8位竞拍者。他们每人缴纳了1100万的拍卖保证金。经过26轮加价之后,它的价格被抬高到了8392万元,相当于每平米28万。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上海的顶豪——“汤臣一品”每平米27万的均价。
但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6人退出,只剩下竞拍者“U2575”和“U4240”。这场拍卖会演变成为两人的抬价 游戏 。“U4240”代号背后,是金山软件前董事长葛珂。这个在金山打拼了22年,并于今年辞职的第一代互联网人,上个月刚刚过完了自己49岁的生日。很显然,在金山,葛珂也赚到了属于自己的“金山”,去年,他以60亿元财富位列《2021胡润中国职业经理人榜》第30位。
接下来的40分钟里,两人经历了94轮的你追我赶,折合下来,食指每点一次鼠标的平均价格是27万。在最后胶着关头,买家“U4240”只考虑了10秒钟,一口气就将价位加到了最终成交价——1.09亿,单价达到了每平米36.47万。如果一切顺利,葛珂只需要额外再支付3%的契税——人民币约300多万,以及每个月每平米12块5的物业费,就能真正拥有它。
事实上,超过1亿的价格,也远远超出了地产中介刘小韬的预期。他在万柳片区负责豪宅销售,今年是他卖豪宅的第十个年头。整个万柳书院小区一共有14栋楼,共319户,平均是250平方米的大户型,容积率超过了2。在5月14日当天,他甚至还录了段短视频,说这套法拍房“可以捡漏,性价比很高”。
在他的认知里,从今年3月开始,北京豪宅市场就呈现出旺盛的需求,已经经历了一轮成交爆发期,成交量环比上涨54%。而万柳书院涨价,他也已经见怪不怪,毕竟从2014年开盘以来,万柳书院的房价从14万元/平方米起,就一路爬升至今。
但他没想到,这次的法拍会直接一举拿下最高成交纪录。
人们不禁纳闷,葛珂为何如此执着于它?而这套房所在的万柳书院,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区?
似乎自建成的那一刻起,万柳书院就不缺传说。
流传最广的是那一圈5米高的灰墙。关于北京顶豪,有一句民间顺口溜:万柳的墙、西宸的缸、霄八的顶儿、融创的湖、紫辰院的树、北平府的院儿。万柳的墙排在第一位。它将约5个足球场大小的万柳书院圈在其中。总有墙外人站在墙下讨论它。有人评价,这堵墙看着平平无奇,墙面发黑,甚至像“苏联援建楼”;有人反驳,“这简直是不识货”,这外墙用的是荷兰手工砖,“一块一块从荷兰运过来”,因为砖体内有矿物质,每天日照角度不同,砖块颜色也不同。有据可查的资料显示,当初中赫地产在建造这堵墙时,特意让墙自下而上向院内倾斜了5 ,“不易察觉的一个弧度,谦卑地照顾了路人的感受”。
随着万柳书院的房子越来越贵,灰墙也越发神秘。有博主慕名前来,站在墙下,抚摸着棱角分明的砖块,声称仅仅这堵墙的工程量“就吓跑了十几个招标队”。
5月23日,我也来到了万柳书院,站在了高墙之下。它足足有两人多高,因为有它的存在,我无法平视万柳书院,必须抬起头,看着伸出墙体的大树,和万柳书院露出的尖顶跃层。墙是单调的,只有无数的横向灰砖,没有花纹、更没有图案,一成不变的砖块直直延伸了上百米,没有给万柳书院留下一丝暴露的空间。
这是一种不可入侵的感觉,整个万柳书院被静态笼罩,看不见小区楼栋,看不见单元门,看不见有居民住在这里。在我的印象里,这样的墙体出现次数不多,要么是古代的朱墙,要么是哪个地段在维修地铁了,建了一个高高的铁皮墙,只听到里头的施工轰鸣声。
我模仿那位博主,将手放在墙砖上,摸到了太阳落山的余温。
但这只是我能看见的部分,而在墙内,是另一个世界。
公开的资料显示,在这堵墙内,开发商曾经为了园林绿化,不惜全部移植数十年的全冠成年大树,甚至将墙外市政道原有的法桐替换为成年银杏。为了美观,要保持树龄、树冠甚至枝叶走向的一致,单独一棵银杏树的成本就超过6万元。
在《室内设计与装修》一书中,也介绍到,这里的能源消耗、水质、声音、室内空气质量需要比肩瑞士的疗养级数据水平。比如美国铂金级的空气净化系统、新风系统、中央吸尘系统、12重静音系统,室内装修材料也追求进口,例如比尔盖兹石材、橡木染色刚刷木皮以及圣罗兰石材。
甚至连小区地下车库都配备了六个采光天井,以及新风系统。几百万元一个的车位,已经是很多二线城市一套房的价格。
这些细节都被那堵灰墙隐藏了起来,无论是绿化、装修,还是住在里头的人。在万柳书院,唯一高调且界限分明的,仿佛只有那堵墙,它把万柳书院紧紧包裹住,隔绝开四面八方的城市公路,阻挡了外界好奇的目光,也成为了阶层之间的一道壁垒。
“这样的学区、这样的配置,这样的交通,在北京手指都数得过来。”豪宅中介刘小韬说。
区别于普通豪宅,万柳书院从一开始就具备稀缺性。《北京商报》曾以“独马战群羊”来形容它,作为在2014年马年末尾唯一上市的顶豪,它的对手是将在2015年上市的融创观澜嘉苑、佳兆业广场、恒大华府……现如今,它当年的对手早已被它远远地抛在身后。
很大程度上,万柳书院所在的万柳片区,本身就呈现出一种稀缺性。在48平方公里大小的万柳,往北骑10分钟共享单车,就能到颐和园的绣漪桥。往东花5分钟跨过一条万泉河路,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北大的研究生公寓就在万柳片区内。而最能助推房价的,是中国最好的小学之一——中关村第三小学,就在片区的正中央。
地段、名校、配套,万柳书院的到来又给这里增添了豪宅的神秘色彩。刘小韬还记得,当时万柳书院还未诞生,包括他在内的万柳中介们都沸腾了,“听说万柳要出地王”。
2012年7月10日,中赫地产以26.3亿元的天价一举拿下万柳地块,同期竞争的房企有十余家,其中不乏保利、融创和万科这样不差钱的主。地王紧接着催生了天价楼面,彼时的中国房地产经纪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直言,万柳地块的楼面价已超过4万,很有可能会成为第二个钓鱼台七号院。而在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只有2.5万元不到。
当万柳书院的墙体开始砌起,隔壁的中关村正刚刚完成一场痛苦的自我迭代。这时候,海淀图书城被电商打击得风光不再,干脆直接转型为中关村创业大街,仅仅一年时间,这条不足200米长的大街就孵化出了六百多个创业团队,无数杯创业咖啡凉了又热,人均21岁的青年整日游走在街头,寻找新的创业机会。
或许是受到中关村的影响,万柳书院从建立之初,就定下了基调,“不讲风格,只讲生活”,并且“不以炫耀为目的”。刘小韬也肯定了这个说法,“买万柳书院的业主都很低调”。
“来这里的购房者以IT人士居多,集中在30-50岁。”刘小韬说。2017年后,一大批互联网公司接连迎来上市潮,“股票一卖,他们手上突然多了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产,除了买房,钱没地方花”。相比之下,客户里做实体经济的老板反倒不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万柳书院成为了这些互联网新贵们寻求改善的好选择——无论是住房,还是阶层。“很多客户在积累了一定经济实力后,觉得现在居住的小区无法匹配自己的身份,感觉档次有点低,加上接触的人群也不一样,就有了改善的需求。”
他接待客人时从不看对方的衣物、首饰,真正的客户往往穿着极为普通,开着20-30万的车,要么干脆打车来。“这儿住的人大多数不显山不露水的,说不准你哪天碰上的就是大公司的总裁或者高管。”
停车场收费员陈木生和他的沙发椅,已经在万柳书院的高墙下待了6年。
万柳书院东面就是华联购物中心,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他坐在这里收停车费,8块钱一小时。见到我打听万柳书院,陈木生从椅子上跳起来,“这可是中国第三大豪宅!”至于第一第二豪宅是谁,他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他的家当都在墙下,一辆电动车、一个不锈钢充电箱。对于墙内,他只知道里头住的“都是大富豪”,他的老乡曾经进去干过施工,称里头像个“园林”一样。
墙内的人,要生活下去,也必须依靠墙外的人们。比如常年在万柳飞驰的外卖员小彪,他经常出入万柳书院。墙里人点的外卖大多是80-100元一份。在他看来,这里高档的地方是“颜色”,“棕色看着特别不一样”,还有区别于普通小区的楼栋称号,“墙上写的是1号府邸,不是一号楼”。
装修工人赵钢也帮万柳书院的业主装修过。他承包过一户业主地下一层阳光房的天窗装修,面积六十多平方米的阳光房,光买天窗的铝框架就花了20多万,工时接近3个月。“天窗4层,和遮阳帘一起都是全自动的,纯铝材料已经是市场上最好的材料,烤漆,也不会生锈。所有材料加起来,一平方米接近4千元。”他说。
除此之外,这位户主还在自己的一层花园里装上了9平方米的纯铝凉亭,折合下来4万多元。“它这个贵就贵在凉亭四面的电动卷帘边上了,如果四面不做卷帘边的话,这个凉亭也就1万多块钱。”
但很显然,钱不是问题。
万柳书院西侧的圣化寺路,是一条安静的街道,这里是万柳的富人区,平时鲜有人与车路过。路口立着一块蓝色的警示牌,“您已进入监控区域,24小时视频监控”。一路走去,数个探头从高墙中立起,有的干脆直接嵌在了墙体上。
一旦有车驶入驶出,西北门边就会响起巨大的警铃声。保安将拉闸升起,我走上前去和他搭话,他告诉我,自己从开发商销售经理那里听到,“这里的房子240平米,5400万”。见我还想继续开口,他整个人十分僵硬,眼神游移,“你不要和我说话了,这里有监控,连人的毛发都看得见”。一抬头,在我的右上角,一个硕大的监控正在旋转工作。
相较圣化寺路,万柳书院北面的巴沟路作为主路,则热闹得多。天色将晚的时候,住在周边的居民成群结队出来散步,路过万柳书院,每个人都抬头张望,对着外立面、对着窗、对着灯、对着从窗户里模糊露出的人影,他们在议论,谁会住在这里,这里又需要多少钱。一个住在万柳的女人和我说:“不知道是墙里的人隔绝了 社会 ,还是 社会 隔绝了他们。”
多数情况下,人们窥探不到任何有关万柳书院的细节,除了在南门——万柳书院正门短暂开启的时候。这扇纯铜质的青铜大门有4.8米高,合扇长度12米,平时只开最右侧的一小扇供业主通过,透过合扇的缝隙,能看到小孩在院内嬉笑打闹。这里的保安几乎能认出每一位业主,远远看到一个骑着山地自行车的男人靠近,保安给他开了门,“您回来了啊”,男人“诶”了一声,人不用下车,自行车转个弯进门,就再不见踪影。一对夫妻提着菜进去,保安对他们点了点头,身影消失在门口后,这扇唯一开启的门再度紧闭。
入夜,每个路过万柳书院的人都会有同样的疑问,“怎么看着小区没人?”在巴沟路,顺着墙体望去,万柳书院连排的低层楼栋整齐划一,上百扇窗户陷入黑暗中,露出的灯光寥寥。
住在万柳书院的徐强,是为数不多愿意接受采访的小区内住户。他解释了小区看起来没人的真相:“类似有色玻璃,我们从里面能看见外面,但外面不能看见里面。”他自己住的窗户就有夹层,窗帘背后还有一层,“窗帘一拉,光都透不出来”。
徐强一年在这里耗费的租金是120万,提到里头的装修,“照着故宫想就行”,他这样形容。比如,万柳书院内的垃圾桶、门把手都是纯铜打造。至于是否会有人因为投资买这里,男人提高声音:“这里的房子一套最便宜五千多万,如此高的价格,相比于投资,这里更适合用来保值。”
张玮曾经也参与过万柳书院小区的楼盘销售。在他看来,尽管万柳书院被外界传为“天价学区房”,但对于真正的万柳书院业主而言,“他们并不会单独为了学区买这里,有这么多钱,孩子的选择太多了,读私立、出国都可以,严格来说,学区只是一个加成”。
“他们真正看中的是墙内的圈层。”张玮说。他曾经接触过一位在万柳书院购置房产的外地钢铁厂老板,从看房到成交,对方从未露面,一直委托自己在北京分公司的助理代看。在万柳书院之前,这位钢铁厂老板已经在北京购置了四合院与多套别墅,“前段时间又拿下了一套四合院”。
还有一位互联网人士,“比钢铁老板差点”,将自己一套房子做了置换,买下万柳书院。“据我所知,这两个人现在都不住这里。”张玮说。
张玮还发现,价格反而是万柳书院业主最不在意的一点,反而单价高一点,还会让他们更有面子。这里的业主几乎都是全款成交,极少有分期付款,“他们绝对不止这里一套房子”。曾经在北京著名豪宅霄云路8号的门前,他遇上一个90后的小伙子,“看着和小孩一样”,对方直接一掷千金,买下了霄云路8号单价接近20万/平方米的一套住宅,后来他才知道,这个小伙子也是万柳书院的业主。张玮一位同行有小伙子的微信,“看他的朋友圈,天天在世界各国 旅游 ”。
如果想更进一步了解万柳书院,可以对比一下它的“对手”万城华府。
这两座隔街相邻的小区,同样位于万柳的“富人区”,拥有同样的地理优势、学区、交通以及配套,都被誉为万柳甚至北京一线豪宅,也经常作为彼此的参照物。
由于建成时间晚,购买万柳书院的客户大多基本是互联网精英、金融大佬,相比之下,万城华府开盘时间更早,虽然也是数一数二的豪宅,但“圈子没有书院那么纯粹”。来看万柳书院的客户,基本都会主动联系刘小韬,要么朋友推荐,要么直接上中介门店,但他们从来不会打听万柳书院住了什么人,“能住在这里的人群都是一个圈子的,他们早就互相了解”。
为了得到一张入场券,对比万城华府外“平平无奇”的铁护栏,一部分人愿意向万柳书院的“高墙”靠拢。某种意义上,墙是一种保护。高墙能够有效保护富豪的资产。贝壳分析师唐朝也发现,疫情来临的时候,一线城市的豪宅市场交易量不减反增,与普通住宅的交易情况对比形成了比较大的“剪刀差”。
“实际上,富豪们买豪宅,是出于资产避险的需求。”唐朝说。有媒体曾作过统计,仅在2022的前4个月,北京均价7万元/平方米以上的豪宅共成交3082套,同比上一年大幅增长44.56%。
而最重要的,是墙所维系的秩序。有高墙的存在,外人不会随意踏足,更别说轻易翻越这堵墙。墙在保护里头的人,也警示着外头的人。它以一种沉默而低调的态度宣誓着,资本世界成王败寇,似乎只有进入这里的,才能称得上“成功者”。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没有永远的成功。在追逐它的路上,一些人在路上摔跤,再也没有爬起来。这次被搬上台面的两套法拍房背后,是女行长张颖失败的追逐故事。这位80年出生的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行长,自2013年以来,利用职务之便,以高息为诱饵,诱骗被害人签订虚假理财产品购买或转让协议,骗取147名客户共计27亿元。
用这些钱,她一口气买下数亿元的珠宝、手表和房产,其中就有万柳书院5套房产、7个车位。比如,目前法拍网站上,仍有一个二拍中的万柳书院车位,起拍价高达353.68万元。
但人们可能想象不到,一些真正买下万柳书院的业主,却并不喜欢万柳书院。豪宅中介刘小韬还记得,自己曾经带着客户走在万柳书院里,有高树,有鸟叫,但不少人却感觉到压抑,“就像在笼子里一样”。问题就出在高墙上,墙挡住了外面的纷扰,也遮住了真正的风景。
如此昂贵的小区,还有个问题是漏水。就在前段时间,法院前来查封房子,在评估房价前,就向周围的中介提及了其中一户法拍房漏水的问题。而这也不是万柳书院第一次漏水。“当初有个业主住了不久后就漏水,暂时搬到楼下去,后来楼上给他维修好,协商了半天才把他劝回去。”
但这些“小困扰”,已经入狱的豪宅上一任主人——女行长张颖,她显然已经无从得知了,接力棒已经交到了金山葛珂手里。
至于他喜不喜欢这里,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陈木生、赵钢、徐强、张玮、刘小韬均为化名)
⑹ 中赫集团与中国旅游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9年10月25日,中赫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香港举行,双方拟在资本投资、景区经营、旅游零售、酒店管理等多项领域展开多渠道、多维度合作,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中国旅游集团董事长万敏、中赫集团董事长周金辉出席签约仪式并鉴签,中国旅游集团副总经理王斌、中赫集团常务副总裁孙鹏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太子城小镇鸟瞰图
⑺ 中赫集团地产烂尾了吗
中赫最大的两个项目一个建完可以营业了,一个基本建完,开始招商了。母公司那边没有更大资金投入压力,俱乐部这边就可以慢慢缓了。幸好这两个项目有特殊意义,没有烂尾,否则就不可想象
⑻ 方圆地产集团老板娘是谁
方圆地产集团董事长老板娘是周金辉,方圆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赫集团创立于二零零五月,总部位于中国北京。方圆地产集团致力于高端地产、商业开发、文旅体育等产业。
⑼ 中信国安和中赫国安有什么区别
中信国安和中赫国安的区别是经营范围不一样。
“中赫” 全名是 “中赫集团有限公司(简称 ‘中赫集团’)”,英文名称是 Sinobo, 是北京一家专注于高端地产的开发商和持有运营商。经营范围:金融、旅游、葡萄酒、文化、房地产、养老等。
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信集团”)是中国中信集团子公司,前身是1987年4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投资150万元成立的北京国安宾馆。投资设立了中信国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国安(北京)基金管理公司、中信国安(西藏)创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参股中非信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未来还将设立财务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开展证券投资和资本运营工作。
中赫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赫集团”)创立于 2005 年9 月,总部位于中国北京。中赫集团致力于高端地产、商业开发、文旅体育等产业,产品涵盖高端住宅、别墅、商业、写字楼等多种物业类型。中赫集团自2011年起投资体育和文旅产业,持有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100%股权,是北京冬奥会重点建设项目——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的投资运营商, 并负责北京工人体育场的改造复建和未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