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李经羲
扩展阅读
看铝合金股票软件 2025-05-18 02:10:50
股票软件用服务器 2025-05-18 02:04:20
2020年买股票能赚钱吗 2025-05-18 01:45:29

李经羲

发布时间: 2023-01-06 11:04:37

❶ 在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怎样导致的

清宣统年间,满清一共有九位总督,包括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和云贵总督。那么清朝灭亡后,这最后的九位总督下场都是如何呢?这里我为大家一一揭晓。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赵尔巽是满清东三省最后一位总督。他是汉军军正蓝旗人,清同治十三年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一职。1903年成为湖南巡抚,正式步入满清封疆大吏的官途。1904年担任巡抚不到一年的赵尔巽被调往中央,署理户部尚书。1905年更是以汉八旗的身份担任了东三省的盛京将军,形同于后世的东三省总督。

1911年在清廷成立东三省总督一职后,不到数年后赵尔巽即被宣统正式任命为东三省总督,他也正式成为满清第一总督。但是不到数月,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全国各地有数省宣告脱离满清,主持革命。不过赵尔巽却是支持满清的死忠粉,他非但没有宣布独立,而是在东三省和张作霖等人成立了保安会,以此来阻止东三省革命的爆发,并大肆屠杀革命党人。当然赵尔巽并不能阻挡历史的大势,最终在1912年清宣统帝被袁世凯逼迫退位,满清正式宣告灭亡。

不过满清虽灭亡,赵尔巽的官位还是依然坚挺,他被任命为奉天都督。但赵尔巽虽为民国官员,但确实反对革命之人,他不但发布“东三省反对共和十二条”,甚至还依旧屠杀革命党人。不过民国终究还是存在,赵尔巽的所作所为最终激怒了革命党人,他最终辞去都督职。之后赵尔巽并来到了满清遗族聚集之地青岛,但辞官的赵尔巽并不安于现状,他与陆润庠、劳乃宣等人成立了“十老会”,幻想着再次恢复满清。

云贵总督-李经羲

李经羲是李鸿章的侄子。光绪五年以优贡的名义坐上了道台,1887年任四川永宁道,后任福建布政使、云南布政使。1901年升广西巡抚,后调云南巡抚,1904年又调任广西巡抚。1909年2月升任云贵总督。

辛亥革命后被蔡锷赶下云贵总督的位置,后被赶出云南。1913年袁世凯任总统后,李经羲被任命为政治会议议长,1914年改任参政院参政,同年十月任审计院院长。1915年袁世凯去世后逃往天津,1916年李经羲被黎元洪任命为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不过不到一周因张勋复辟,李经羲辞官归隐,成为民国最短命的总理。1925年9月18日李经羲在上海病逝,享年65岁。

可以清末九个末代的总督大部分的结局都算好,至少都能善终。除了闽浙总督松寿是为满清尽忠吞金而死,四川总督赵尔丰被革命党人所杀之外,其余的七位末代总督全部得到善终,可以说结局都不错啊。

❷ 苏州拙政园主人是谁

苏州拙政园是国家的。

李经羲是李鸿章的侄子,清末曾任云贵总督。民国九年(1920)左右,他已年近花甲,买下了拙政园东部房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经过一年多修理,带着姨太太定居下来。房宅修筑的幽静精致,居室的地板夏天可以拿掉,底下铺有方砖。大门隔河有照墙,河边的驳岸堆叠考究,门南筑有水码头。要坐船出游,品尝船菜,游船可以一直停到大门口。

后来李经羲和姨太太相继故世,他的儿孙继承了房产。袁世凯的孙女(袁克定之女)曾借寓此宅,后嫁到桃花坞费家。“一·二八”抗战时,十九路军六十师师部也曾驻此。李经羲的子孙后来或迁居香港,或留在上海,无人居苏,此处房宅解放前已抵押与某银行。解放后收归国家。1951年11月由苏南区苏州图书馆迁入。

(2)李经羲扩展阅读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始建于明正德四年间,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

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徐氏,其子孙后亦衰落。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名“归田园居”。

园中部和西部,主人更换频繁,乾隆初,中部复园归太守蒋_所有。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军进驻苏州,拙政园为忠王府,相传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见山楼为其治事之所。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西部归富商张履谦,名“补园”。现存园貌多为清末时所形成。

❸ 清朝灭亡后,九位封疆大吏都去了哪最后下场如何

改朝换代,不仅仅是皇帝、后妃的命运转折,对于高官大臣们来说,这也是难逃的一劫——要不隐名埋姓解甲归田,要不劫后余生被明主赏识再度重用,要不惨死刀下,要不以死殉国……今天要说的这九位封疆大吏便是清朝的总督,他们在面对清朝灭亡之时,也有着不同的命运。

两广总督张鸣岐是个左右摇摆的汉奸,晚清两广地区本就是多事之地,张鸣岐以钱财向袁世凯买了这官做做,在袁世凯复辟的时候溜须拍马无所不作。袁世凯死了之后,他躲在天津安分了一段时间,九一八事变之后迅速投靠日本人,为人所不齿。

❹ 李经羲的介绍

李经羲(1860—1925),安徽合肥人。字仲山,又仲仙,号悔庵,又有仲宣、仲轩、宓生等称,晚号蜕叟。晚年在苏州筑宅,室名蜕庐。李鸿章弟李鹤章的第三子。清末最后一任的云贵总督。李经羲于光绪五年(1879)以优贡捐奖道员,1887年6月,任四川永宁道,后任湖南盐粮道、按察使、福建布政使、云南布政使等职。光绪二十七年(1901)升为广西巡抚,旋调云南巡抚。1902年12月署贵州巡抚。1904年5月,调任广西巡抚。1905年冬任安徽铁路矿务总理。1907年病免。1909年2月,升任云贵总督。辛亥革命时,被蔡锷礼送出境,与王芝祥、于右任等在北京组织国事维持会;于1913年12月被袁世凯任为政治会议议长、翌年5月改任参政院参政。十月任审计院院长。1915年10月袁世凯称帝时,封其与徐世昌、赵尔巺、张謇为“嵩山四友”。次年6月袁死后,避居天津。1917年夏,黎元洪与段祺瑞在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上发生“府院之争”。5月黎元洪下令罢免段的国务总理后,李被黎任命为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后因张勋复辟,李经羲就任不足一周即去职,后人把他称为“短命总理”。1925年9月18日在上海病逝,年65岁。

❺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在历史上,清承明制,有设立总督的习惯。而且清朝吸取了明朝的经验,以更加利于统治的原则,把总督制发扬光大,在全国共设有9个总督,他们分别是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替六岁的溥仪宣读《清帝逊位诏书》,标志着清朝正式灭亡,中国两千年的君主制结束。那么,作为君主制时期最大的地方官,清政府任命的九位总督,他们的命运又如何呢?

七、陕甘总督多罗特·升允。陕甘总督管辖的面积最广,多罗特·升允是蒙古族,一生官运亨通,晋升极快。不过他为官清廉,体恤百姓,深受民众爱戴。1905年正值慈禧大寿,各地总督都给慈禧送贺礼,只有他不仅不送,还劝大家以国事为重,也不要送。武昌起义时,他主动请缨去武昌平叛,被清廷拒绝。当他听说溥仪要逊位时,非常生气,还要清廷到陕西建都东山再起。为了支持清廷,他率军反扑革命军,可惜寡不敌众,最后成了光杆司令。此后他为复辟东奔西走,却未能如愿,郁郁寡欢中于1937年7月23日病逝。

八、四川总督赵尔丰。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亲弟弟,能力出众,曾率兵收复西藏。1909年入巴塘平叛,一连收复江卡、贡觉、达江达宗。1910年又和钟颖会师查木多,收复三木崖等地。1911年升任四川总督,保路运动爆发后,赵尔丰为民请命,要求清廷严惩盛宣怀。但清廷却要镇压民众,暴乱发生后,川军平叛消极,清廷只得调武昌士兵前往,导致武昌城空虚才引发武昌起义。后赵尔丰被免职,由于新军和旧军哗变,赵尔丰招抚旧军时遭到新军误会,竟然被斩杀,他也是清朝未亡就以身赴死的总督。

九、云贵总督李经羲。李经羲是袁世凯的侄子,对朱德和蔡锷有知遇之恩,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十分矛盾,既不愿负清廷,也不忍杀新军。清廷灭亡后,他曾在1917年出任国务总理和财政总长,可惜总理只当了七天,最终于1925年在上海病逝。不难看出,在清廷最后的九大总督中,不乏德才兼备,忧国忧民的清官和能士,只是在滚滚的时代历史洪流中,他们也无法掌控自己的未来和命运,或效忠清廷,以身殉国,或随波逐流,郁郁而终,实在令人唏嘘。(参考资料:《晚清史》《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