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铁路网八纵八横是那些
“八纵”通道为: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兰(西)广通道。
“八横”通道为:绥满通道、京兰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厦渝通道、广昆通道。
提出背景: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20日举行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6—2025年,我国将构筑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
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司长费志荣在会上表示,“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是在原规划“四纵四横”主骨架基础上,增加客流支撑、标准适宜、发展需要的高速铁路。
(1)国家高速铁路网规划扩展阅读:
《规划》的主要方案
规划方案包括三个部分:
(一)高速铁路网。在原规划“四纵四横”主骨架基础上,增加客流支撑、标准适宜、发展需要的高速铁路,同时充分利用既有铁路,形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
(二)普速铁路网。重点围绕扩大中西部路网覆盖,完善东部网络布局,提升既有路网质量,推进周边互联互通。
(三)综合交通枢纽。枢纽是铁路网的重要节点,为更好发挥铁路网整体效能,配套点线能力,本次规划修编按照“客内货外”的原则,进一步优化铁路客、货运枢纽布局,形成系统配套、一体便捷、站城融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客运换乘“零距离”、物流衔接“无缝化”、运输服务“一体化”。
B. 简述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规划内容
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现状
1、高铁营业里程
近年来,我国铁路技术经济水平全面跃升,路网运输能力和效率显著提升,我国铁路客运周转量、货运发送量、换算周转量、运输密度等主要运输经济指标稳居世界第一。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2018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比2017年增长3%,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9万公里;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9年新建铁路投产里程8489公里,其中高速铁路5474公里。
——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C. 中国高铁规划是什么
1、远景规划: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铁路网要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规划原则:(1)统筹考虑与其它运输方式及能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通道布局、运力分配与公路、民航、水运、管道等规划有机衔接;(2)能力紧张的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经济发达的人口稠密地区发展城际快速客运系统;(3)加强各大经济区之间的连接,协调点线能力,使客货流主要通道畅通无阻;(4)增加路网密度,扩大路网覆盖面,为经济持续发展、国土开发和国防建设创造有利条件;(5)提高铁路装备国产化水平,大力推进装备国产化工作。
法律依据: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一、《规划》的总体考虑
2004年《规划》和2008年修编《规划》实施以来,我国铁路发展成效显著,基础网络初步形成,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铁路改革实现突破,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增强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2.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公里,提前实现原规划目标。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铁路运能紧张状况基本缓解,瓶颈制约基本消除,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铁路与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路网布局尚不完善、运行效率有待提高、结构性矛盾较突出等不足。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趋势新机遇,对铁路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一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扩大铁路有效供给;二是拓展区域发展空间,要求强化铁路支撑作用;三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求发挥铁路绿色骨干优势;四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提升铁路应急保障水平;五是厚植行业发展优势,要求建设现代铁路基础网络。
《规划》修编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遵循铁路发展规律,发挥铁路骨干优势作用,统筹需求与可能,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增加有效供给、明晰功能层次、提升服务效能、兼顾效率公平为重点,着力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安全经济的现代铁路网络,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规划》坚持支撑、创新发展;科学布局、共享发展;层次清晰、协调优化;衔接高效、开放融合;安全可靠、绿色集约的基本原则。
二、《规划》的发展目标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0年。
到2020年,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为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更加优化,骨干作用更加显著,更好发挥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展望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
三、《规划》的主要方案
规划方案包括三个部分:
(一)高速铁路网。在原规划“四纵四横”主骨架基础上,增加客流支撑、标准适宜、发展需要的高速铁路,同时充分利用既有铁路,形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
我们还明确划分了高速铁路网建设标准。高速铁路主通道规划新增项目原则采用时速250公里及以上标准(地形地质及气候条件复杂困难地区可以适当降低),其中沿线人口城镇稠密、经济比较发达、贯通特大城市的铁路可采用时速350公里标准。区域铁路连接线原则采用时速250公里及以下标准。城际铁路原则采用时速200公里及以下标准。
具体规划方案:一是构建“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八纵”通道为: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兰(西)广通道;“八横”通道为:绥满通道、京兰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福银通道、厦渝通道、广昆通道。二是拓展区域铁路连接线。在“八纵八横”主通道的基础上,规划布局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目的是进一步完善路网,扩大高速铁路覆盖。三是发展城际客运铁路。在优先利用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开行城际列车服务城际功能的同时,规划建设支撑和带领新型城镇化发展、有效连接大中城市与中心城镇、服务通勤功能的城市群城际客运铁路。
(二)普速铁路网。重点围绕扩大中西部路网覆盖,完善东部网络布局,提升既有路网质量,推进周边互联互通。
具体规划方案:一是形成区际快捷大能力通道。包含12条跨区域、多径路、便捷化的大能力区际通道。二是面向“一带一路”国际通道。从西北、西南、东北三个方向推进我国与周边互联互通,完善口岸配套设施,强化沿海港口后方通道。三是促进脱贫攻坚和国土开发铁路。从扩大路网覆盖面、完善进出西藏、新疆通道和促进沿边开发开放等3个方面提出了一批规划项目。四是强化铁路集疏运系统。规划建设地区开发性铁路以及疏港型、园区型等支线铁路,完善集疏运系统。
(三)综合交通枢纽。枢纽是铁路网的重要节点,为更好发挥铁路网整体效能,配套点线能力,本次规划修编按照“客内货外”的原则,进一步优化铁路客、货运枢纽布局,形成系统配套、一体便捷、站城融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客运换乘“零距离”、物流衔接“无缝化”、运输服务“一体化”。
上述路网方案实现后,远期铁路网规模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4.5万公里左右。全国铁路网全面连接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速铁路网基本连接省会城市和其他50万人口以上大中城市,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2小时交通圈。
四、《规划》的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了8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包括: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培育壮大高铁经济、科学组织项目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人才科技支撑、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加强过程监管评估等。
D. 郑渝高速铁路详细资料大全
郑渝高速铁路(郑州到重庆客运专线),又名郑渝高铁,由郑万高铁、渝万铁路组成,途经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三个省市,是中国铁路网中长期规划的重要客运专线,也是北京至昆明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渝高速铁路郑州至万州段设计速度350km/h,万州至重庆段设计速度250km/h,是联系郑州等中原地区和重庆等西南地区的主要客运快速通道,也是北京打造10小时交通圈的基础,对促进河南、湖北、重庆等地及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郑渝高铁不仅是构建我国中原地区与西南地区高铁客运网的主要通道,还可直通南亚次大陆,促进中国-东协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已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2016年11月28日郑渝高铁渝万段开通运营,2016年12月23日,郑渝高铁郑万段全线正式开工,预计2019年12月河南段、湖北段开通运营,郑渝高铁全段预计2022年开通运营。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郑渝高速铁路
- 外文名 :Zhengzhou-Chongqing High Speed Railway
- 别称 :郑渝客运专线
- 途经省份 :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
- 起止站点 :郑州南站一重庆北站
- 设计速度 :250-350km/h
- 线路长度 :1063公里
- 投资规模 :1500亿元
- 客运站点 :28个
- 沿线主要城市 :许昌、平顶山、襄阳、万州
- 开工时间 :郑万段于2016年12月全线开工
- 建设工期 :郑襄段4年、襄万段6年
- 全线开通 :2022年
高铁背景
在国家高速铁路网战略规划中,郑渝铁路的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纳入国家“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新规划铁路。 2008年6月底,国家发改委在北京组织召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工作座谈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会议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由原规划的10万公里增加到12万公里以上。 在这次调规过程中,襄阳、南阳等地市委、市 *** 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带领市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多次向省委、省 *** 、省发改委、国家发改委、铁道部等有关部门及设计院汇报争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努力争取,途径我市的西安-合肥铁路(宁西铁路)复线、洛阳-柳州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均已入规,正在实施中,同时提出对郑渝铁路等新建铁路进行规划研究。 为了抓住这次新建郑渝铁路机遇,湖北省的襄阳市、十堰市、丹江口市,河南省的洛阳市、平顶山市、许昌市、南阳等都在积极争取该项目路线走向。郑渝铁路线路走向问题进入焦点化,如果不能实现途径我市的线路走向,打造河南省次中心城市则缺少重要的交通支撑。 2011年3月16日,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明确指出“建设郑州至重庆等区际干线”,并在附图二 “国家高速铁路网”中明确标注了郑渝铁路的走向。 同时,郑渝高铁也是京昆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12月27日,记者从河南改革发展会议上获悉,郑万铁路河南段已经实现点式开工。此次是引入枢纽工程的开工,位置是郑万铁路与郑州至机场城际的并行线部分,而之所以要提前开工,是考虑到郑州至机场城际铁路建成后,可避免再次施工。 2015年10月31日,河南平顶山段开工。2016年6月24日,郑渝高铁河南段全线正式开工,预计2019年10月河南段开通运营,郑渝高铁全段预计2022年开通运营。路线规划
郑州—万州段
郑万铁路,预可研报告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全长785余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各级 *** 要求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建设施工。走向为郑州东-郑州南-长葛-禹州-郏县-平顶山西-方城-南阳-邓州东站引入襄阳-保康-兴山-巴东-巫山-奉节-云阳-万州北。2014年底,郑万铁路河南段已实现点式开工,2015年12月26日,郑万高铁重庆段正式开工。2016年12月11日郑万高铁全线开工。万州—重庆段
渝万城际铁路,正线全长248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自重庆北站引出,经渝北区、江北区、长寿区、垫江县、梁平县、至万州区的万州北站。已于2010年12月动工,原计画建设工期4年,后来又经历了规划调整,2012年底再度全面开工,于2016年11月28日正式通车。沿途车站
河南省:郑州东、郑州南、长葛北、禹州东站、郏县站、平顶山西、拐河北(越行站)、方城站、南阳东、邓州东 湖北省:襄阳东津、南漳、保康、神农架、兴山、巴东北 重庆市:巫山、奉节、云阳、万州北、三正北(越行站)、梁平南、云龙(越行站)、垫江、长寿湖、长寿北、复盛、重庆北(始发站)建设历程
2012年11月9日,重庆市发改委表示,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项目郑万(河南郑州—重庆万州)铁路已启动前期工作。 2013年10月31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河南、湖北与重庆两省一市发改委(铁路办)及郑州、武汉、成都铁路局和中铁二院、中铁四院,召开了郑州至万州铁路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审查会。研究范围新建线路全长785公里,共设车站29座,桥隧比为79.87%,技术标准为无砟轨道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为350公里/小时,估算投资总额1033亿元。 该项目功能定位确定为西南地区至华中、华北地区的快速客运通道,同时兼顾沿线城际及旅游客流运输。线路走向方案为:郑州东—郑州南—许昌东—平顶山东—方城—南阳南(卧龙)—邓州东站—襄阳—保康—兴山—巴东—巫山—奉节—云阳—万州(旅游线路)。河南境内基本平行于许(昌)平(顶山)南(阳)高速西侧。 铁道部公布十二五铁路网规划图 2013年11月30日,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召开郑州至万州铁路研究审查会议中要求设计单位站在全国铁路网的角度,进一步深化研究该项目功能定位和技术标准,收集沿线主要经济据点城市发展规划,认真比选各区间线位走向方案,合理控制工程投资和建设工期,科学测算效益评价和运营盈亏平衡点,争取年前完成预可研报告修编,年底前联合向国家发改委报送项目建议书。 2013年12月27日,一条振奋人心的讯息就已传开:郑州至万州快速铁路项目 预可研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 ,标志著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铁路项目全部立项。 2014年3月6日,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透露:“郑州到重庆的高铁,国家已经立项,争取年内开工。建成后,重庆到郑州只需4个小时,再两个半小时到北京。符合国家8小时高铁圈的规划。郑州至合肥的高铁已开始前期工作,现已经勘探完,有望很快开工。所有费用都由河南省 *** 出资建设,而郑州至济南、郑州至太原的高铁前期工作还没有开展,但很快也要建设。” 2014年6月12日,郑州高铁南站选址已经确定,位于机场东6公里处,将成为济南至重庆、太原至合肥的高速铁路交会站,也是中原城市群10座城市城际铁路的中心站,计画2014年开工建设。 2014年6月17日上午,中铁二院重庆分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周定祥一行24人到南漳县实地勘测调研,就郑万铁路南漳客运站预留选址方案进行了深度对接。郑万铁路南漳客运站预留的三个地点,丁兰大道北延伸段、榆树岭李堰湾、九集镇方庙村进行了考察,与该县县委书记、县长等领导就产业布局、土地控规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交换意见。 2014年7月17日,记者从河南省交通部门获悉,郑万高铁(郑州至重庆万州)项目建议书已经完成了重庆、河南和湖北的会签,并上报国家发改委,计画年底开工建设。未来,郑州至重庆只需要3个小时左右就能到达。 据了解,郑万高铁项目建议书已经由国家铁路总公司上报国家发改委,郑州铁路局副总工程师也证实河南境内的线路走向为:郑州东站—郑州南站—许昌东—平顶山东—方城—南阳南—邓州东 郑万高铁是京昆铁路大通道的一部分,全长84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通车后,邓州、南阳、平顶山将结束无高铁通过的历史,进入到郑州2小时高铁圈内。 2014年7月25至26日, 南阳晚报记者从南阳市发改委获悉,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在京对郑州至万州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审。副市长和学民代表南阳参加了会议。 评审专家对推荐的四套方案进行了认真评审,初步确定了该项目自郑州东站引出,经 新郑、长葛、禹州、郏县、平顶山、方城、南阳, 过邓州东后进入湖北省境内,再经 襄阳、保康、兴山、巴东 后进入重庆市境内 , 过 巫山、奉节、云阳至万州,接在建的渝万客专 。郑万铁路全长785公里,桥隧比约为87.1%,共设车站28座,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投资估算总额974.3亿元。郑万铁路建成后,重庆到郑州最快只需4小时。评审专家认为,建设郑万铁路对于打造西南地区与华北、中原地区的快速客运通道,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评审专家表示,将尽快争取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覆,力争2014年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明年进入项目实施阶段 。 2014年9月29日,郑州至万州铁路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覆。 据介绍,新建郑万铁路线从郑州经平顶山、南阳、湖北襄阳至重庆万州,全长785公里,投资估算974.3亿元。具体实施路线为: 郑州东站—郑州南站—禹州—平顶山西—方城—南阳南(卧龙)—邓州东站 。该铁路是西南地区联系中原地区、华北地区的重要干线铁路,它的建设将有利于完善国家快速铁路网布局。 2014年10月7日,发改委讯息显示,为进一步推进郑万铁路河南段前期工作的开展,实现郑万铁路2014年底前可研报告河南段获国家批覆,年底河南段实现点式开工。其中,南阳段方城站建设将作为点式开工中的一部分,该线路自河南新野县引出到湖北境内。按照计画,郑万铁路河南段将在54个月内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标志著郑万铁路前期工作获重大进展。郑万铁路河南南阳段建成后既可构建郑州至南阳“一小时”经济圈,又为打造鄂豫陕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地区 *** 通枢纽提供重要交通支撑。 2014年11月4日,重庆召开的郑万高铁线路及站点评审会议推荐线路线路为:郑州东站—郑州南站—禹州—平顶山西—方城—南阳南(卧龙)—邓州东—襄阳南—保康—兴山—巴东—巫山—奉节—云阳—万州北。 可研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2015年9月1日,记者从铁路部门获悉,郑万高铁开工建设前的最重要的一步——可行性研究报告,近日被国家发改委批覆,有了这个批覆,意味着郑万高铁真正从纸上落地,可以开工了。批覆显示,我省境内共设9座车站。2016年6月24日,郑渝高铁河南段全线正式开工,预计2019年10月河南段开通运营。主要节点
国家批覆
2013年12月27日,一条振奋人心的讯息就已传开:郑州至万州快速铁路项目 预可研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 ,标志著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铁路项目全部立项。获准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 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项目建议书的批覆( 发改基础[2014]2043号) 中国铁路总公司,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发展改革委: 中国铁路总公司、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人民 *** 联合报来《关于报送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项目建议书的函》(铁总计统〔2014〕776号)收悉。经研究,并结合咨询评估意见,现批覆如下: 一、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有利于完善国家快速铁路网布局,提高通道运输能力和质量,加强西南地区与中原、华北地区联系,同意报来的项目主要建设方案。 二、主要建设内容和技术标准 (一)主要建设内容。新建线路自郑州经平顶山、南阳、经过邓州市引入湖北襄阳,至重庆万州,全长约785公里。 (二)功能定位。本项目是国家高速铁路网的组成部分,是西南地区与中原、华北地区之间的干线铁路。 (三)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客运专线,正线数目:双线。设计技术时速标准350公里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一步研究确定。 三、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投资估算总额974.3亿元,其中工程投资952.3亿元,动车组和机车车辆购置费22亿元。项目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和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共同出资建设,具体资本金比例及资金筹措方案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 四、下阶段工作 (一)结合铁路网布局和本项目功能定位,抓紧研究比选确定项目具体技术标准,加强地质勘察工作,对襄阳至万州段等线路方案进行深入研究论证。 (二)加强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做好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拓宽融资渠道。 (三)请湖北省发展改革委结合本项目建设方案,进一步研究论证同步规划建设襄阳至宜昌城际铁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请据此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我委审批。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4年9月10日最新批覆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覆(发改基础[2015]1952号) 中国铁路总公司、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发展改革委: 中国铁路总公司、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人民 *** 联合报来《关于报送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铁总计统函〔2015〕321号)收悉。经研究,现批覆如下: 一、为完善国家客运铁路网布局,提升西南地区东北向铁路通道运输能力和质量,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意建设郑州至万州铁路。 二、主要建设内容和技术标准 (一)主要建设内容。线路自郑州东站引出,经河南长葛、平顶山、南阳,湖北省襄阳、兴山、巴东,重庆市巫山、奉节、云阳,接入在建渝万铁路万州北站,全长818公里。全线设郑州东、郑州南、长葛北、禹州东、郏县、平顶山西、拐河北(越行站)、方城、南阳南(卧龙)、邓州东、襄阳东津、南漳、保康、神农架、兴山、巴东北、巫山、奉节、云阳、万州北等20座车站。 (二)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高速铁路。正线数目:双线。设计行车速度:350公里/小时,初期运营速度300公里/小时。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13000米,困难地段6500米。最大坡度:一般地段20‰,困难地段30‰。牵引种类:电力。到发线有效长度:650米。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调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其他具体技术标准执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 10621-2014)。 设计运输能力:6000万人/年。 三、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及建设安排 项目总投资1180.42亿元,其中工程投资1144.42亿元,动车组购置费36亿元。资金来源为:资本金占总投资的50%,计590.21亿元,重庆市承担境内段资本金的35%,河南省、湖北省分别承担境内段资本金的50%(不低于征地拆迁费用),其余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使用铁路发展基金(其中中央资金部分另行研究确定)等解决。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征地拆迁费用依照国家及地方 *** 有关规定,经股东各方认可后分别计入项目省方股份。资本金以外的资金利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国内银行贷款。 中国铁路总公司、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等出资方按《公司法》组建规范的合资铁路公司,负责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 郑州至襄阳段建设工期4年,襄阳至万州段建设工期6年。 四、下阶段要进一步最佳化工程建设方案,深化襄阳至万州段地质勘探工作,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结合城市规划,最佳化铁路枢纽布局,推进铁路客站及周边用地综合开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运营中要切实落实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各项要求。强化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的工作措施。 五、请国家电网公司同步安排外部电源电力工程,确保与本项目同步建成。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参信息化部在通讯迁改等方面给予支持配合。 六、如对本项目审批档案所确定的内容进行调整,请及时以书面形式向我委报告,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5年10月28日正式开工
2015年10月31日,河南平顶山段开工。2016年6月24日,郑渝高铁河南段全线正式开工,2016年12月郑渝高铁全线开工,预计2019年10月河南段、湖北段开通运营,郑渝高铁全段预计2022年开通运营。
E. 铁路规划2020和2035
据《中长期铁路规划2020-2035》(征求意见),高铁网络将从“八纵八横”扩展到“十纵十横”,《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50年)》等文件也为未来一段时间国内铁路建设进入一个新高潮奠定了基调。安信证券分析师认为,经济周期下行背景下基建调节不断发力,铁路迎接交付高峰,维保后市场需求旺盛,城轨建设持续加码,建议关注目前估值较低的轨交装备板块。相关上市公司国泰集团(603977)、威奥股份(605001)等迎来发展良机。新时代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出炉:2035年高铁将达7万公里 超50万人口城市高铁通达
国铁集团13日出台《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提出了中国铁路2035年、2050年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达到20万公里 高铁7万公里
【拓展资料】
《纲要》提出了新时代中国铁路的发展目标,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运营里程达到20万公里左右,比目前再延长约6万公里,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比目前再延长约3.4万公里。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智能高铁率先建成,智慧铁路加快实现。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全国1、2、3天快货物流圈全面形成。
国铁集团发展和改革部副主任 丁亮:“十三五”期间铁路里程增长2万公里左右,从2020年到2035年,三个五年增加6万公里,基本保持了“十三五”的速度,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到2050年 全面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
此外,《纲要》明确了第二阶段目标是,到205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现代化铁路强国,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四网融合 “轨道上的中国”如何方便你我?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也是重大的民生工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那么从国铁集团刚刚发布的这份重磅规划来看,未来一个“轨道上的中国”将如何改变我们的出行呢?一起来看四张网。
高铁网将通达所有50万人口以上城市
首先来看高速铁路网,截至7月底,中国高铁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3.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已覆盖94.7%的城区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到2035年,高铁运营里程达到7万公里,通达所有省会城市及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形成相邻区域3小时高铁圈。未来将重点建设高铁网主通道缺失段,优化提升沿江高铁主通道。
普速铁路网将基本覆盖县级以上行政区
再来看,普速铁路普速铁路网覆盖面将会更广。截至7月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经突破1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覆盖全国99%城区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到2035年,铁路运营总里程将达到20万公里,连接20万人口以上城市、资源富集区、货物主要集散地、主要港口及口岸,基本覆盖县级以上行政区。
城际铁路网形成1—2小时城市交通圈
第三,是城际铁路网,也就是专门连接相邻城市之间的城际列车,将形成城市群内2小时城际交通圈。在人口密集的都市圈、特大及超大城市1小时市域通勤圈,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
现代综合枢纽网实现“零换乘”
此外,按照“零距离”换乘的要求,未来将打造一批以铁路客站为中心的综合客运枢纽,实现高铁、普速、城际、地铁、机场之间的高效衔接,按照“无缝化”衔接要求,打造一批以铁路物流基地为中心的综合货运枢纽,完善多式联运、城市配送、集散转运等功能。
中国动车全球占比超五成 引领最高运营速度
从2007年第六次铁路大提速时动车组亮相,到2017年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上线运营。动车组逐步从“生僻字”变成了“常用词”,中国动车也开始在速度和数量上引领世界。
中国动车保有量达3600组 居世界第一
来自国铁集团的最新统计,我国动车组保有量已达3600多组,占世界高速列车总保有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复兴号动车组约690组。中国动车已经形成了以时速350公里、时速250公里为主的动车组系列化产品,覆盖低温、高海拔、风沙、高温等不同运营环境。
时速350领跑世界 智能高铁即将投入京雄城际
2017年,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后,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均将高速动车组运营目标速度定为350公里及以上。
2019年底,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已经在京张高铁上小批量投入使用;京雄城际智能动车组计划在今年年底开通的京雄城际投入使用。
此外,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和区域性城市群的形成,时速160~200公里复兴号城际动车组也开始进入研制、生产阶段,复兴号动车组系列化产品将不断丰富完善,成为中国高铁新名片。
数说中国铁路的世界第一
十八大以来,我国铁路建设连续6年保持每年投资8000亿元以上,已经建成世界上最现代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接下来我们通过一组数字了解一下中国铁路的世界第一。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铁路网和运输体系
中国铁路的最大优势在于规模。运营总里程达到1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3.6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排名第二的日本高速铁路营业里程仅为3000多公里。在运输经营上,中国铁路一些主要运输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世界领先,其中,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换算周转量、运输密度等指数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现代化程度高 运营速度世界第一
中国铁路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等硬件现代化程度高。高速动车组最高运营速度达到时速350公里/小时,法国和日本均为320公里/小时,德国为300公里/小时,俄罗斯与美国分别为250公里/小时和241公里/小时。
技术创新 智能高铁已实现自动驾驶
以京张、京雄高铁为代表的智能铁路建设运营,标志着我国已成功研制出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功能的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并实现了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而其他国家在智能客车方面仍处在试验阶段。未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现代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与应用,将进一步提升中国铁路关键技术水平。
F. 高速铁路规划方案
法律分析: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铁路网要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按照遵循铁路发展规律,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效率公平为重点,着力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安全经济的现代铁路网络。
法律依据:国家铁路局印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前言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加快铁路建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是稳增长、调结构,增加有效投资,扩大消费,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重大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铁路发展。2004 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来,我国铁路实现了快速发展。为加快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安全经济的现代铁路网络,更好发挥铁路骨干优势作用,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支撑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深入总结原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修编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本规划是我国铁路基础设施的中长期空间布局规划,是推进铁路建设的基本依据,是指导我国铁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为2016-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