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人寿李春去哪里
李春,男,1963年3月生,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学士毕业,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分管东区本部及其下辖单位、销售支持部产品推广团队。人物经历 1995...
人物经历
人物评价
网络
中国人寿“鼎新”排阵 副总裁牵头筹建健康险公司 - 中国经营报
2019年9月14日而原陕西分公司负责人李春系跳槽到同业,跟随曾担任中国人寿总裁的万峰到鼎诚人寿。 通过改革寻突破 一位保险公司高管告诉记者,中国人寿省公司总...
中国经营报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总经理现在是谁啊? - 金融圈...
回答时间: 2022年10月14日
最佳答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咸阳分公司是1997-04-16在陕西省咸阳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注册地址...
www.jrq.cn
李春 -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市大厂支公司第三营销服务部...
2002年9月23日李春人物简介: 李春, 担任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市大厂支公司第三营销服务部 等法定代表人。 任职全景图 投资、任职的关联公司 商业关系...
爱企查
大家还在搜
中国人寿保险西宁分公司
『贰』 计生家庭意外保险有必要交么
1、有必要交。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有别于与一般的商业保险,该保险最大的特点是一份保单保全家,具有交费低、保额高、保障人群范围广等优势。
2、计生家庭意外险基本情况: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万峰介绍说,这一险种以较低的保费,较全较高的保额,最大限度地维护计划生育家庭的利益,增强计划生育家庭抵御意外伤害的能力。万峰说,这一险种自2008年11月启动以来,已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地区参加了试点,累计投保8700多万元,惠及百万计划生育家庭。
在保费来源方面,在各级计生协的积极倡导下,形成了政府出资,社会捐助,企业让利,家庭自愿的多渠道投保方式;在保险服务方面,中国人寿坚持把该险种作为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支持,区别于其他商业保险,提供了更加优惠、便利和快捷的服务。
中国计生协常务副会长潘贵玉表示,中国计生协和中国人寿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使“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险种在全国更大范围得到推广,使更多计划生育家庭受益。据了解,根据双方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人寿将针对计划生育工作者和计划生育对象的特点制定专门的保险计划,并提供优质的保险保障服务;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对象风险保障体系。
中国计生协会将支持中国人寿的“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业务活动。“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是生育关怀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育关怀行动是2006年由中国计生协发起,中宣部、国家人口计生委等10部门联合开展,旨在让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优先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第六条 保险业务由依照本法设立的保险公司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保险组织经营,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保险业务。
第九条 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保险业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派出机构。派出机构按照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授权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有必要交。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有别于与一般的商业保险,该保险最大的特点是一份保单保全家,具有交费低、保额高、保障人群范围广等优势。
『叁』 2008中国人寿集团公司董事长是谁
是万峰,吉林省长春人,出生于1958年,博士,高级经济师。1982年进入人寿保险行业,曾在保险行业摸爬滚打将近40年。2018年,入围中国鼎保保险行业颁奖典礼之年度卓越董事长奖项提名。主要著作:主编《寿险公司经营与管理》、寿险教育训练系列教材;著有《寿险基础数理》;编译《日本寿险数理与实务》、《日本寿险会计》;并在《保险研究》、《中国保险》、《中国保险报》等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
『肆』 什么是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9月25日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广"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
就是没有违反计生的家庭,一般以3人或者4人为一个家庭(2代),填写一个份额表,然后在份额内享受,因意外导致的伤害,住院治疗的费用。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是市县乡三级出钱为农村独生子女及双女户家庭参保,市里一户出5元,县里一户出10元,乡里一户出15元,每户30元的参保费,注意,由于参保家庭数量有限,所以有子女年龄段的限制,会优先为符合年龄段限制的独生及双女户家庭参保,凡出现意外伤害,在二级以上医院治疗,可理赔,最高理赔额度三万元。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万峰介绍说,这一险种以较低的保费,较全较高的保额,最大限度地维护计划生育家庭的利益,增强计划生育家庭抵御意外伤害的能力。万峰说,这一险种自2008年11月启动以来,已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地区参加了试点,累计投保8700多万元,惠及百万计划生育家庭。在保费来源方面,在各级计生协的积极倡导下,形成了政府出资,社会捐助,企业让利,家庭自愿的多渠道投保方式;在保险服务方面,中国人寿坚持把该险种作为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支持,区别于其他商业保险,提供了更加优惠、便利和快捷的服务。中国计生协常务副会长潘贵玉表示,中国计生协和中国人寿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使"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险种在全国更大范围得到推广,使更多计划生育家庭受益。据了解,根据双方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人寿将针对计划生育工作者和计划生育对象的特点制定专门的保险计划,并提供优质的保险保障服务;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对象风险保障体系。中国计生协会将支持中国人寿的"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业务活动。"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是生育关怀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育关怀行动是2006年由中国计生协发起,中宣部、国家人口计生委等10部门联合开展,旨在让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优先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
『伍』 国寿的两个“敌人”
国寿的两个“敌人”
3月27日下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寿”)京港两地同步召开的2011年业绩发布会现场,总裁万峰带领管理团队就坐主席台前,对公司2011年的经营业绩进行说明,并接受记者一一提问。
发布会一如既往地顺利,唯一不同的是董事长的缺席。因为就在此前十天左右,中国人寿母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下称“国寿集团”)高层发生人事变动:袁力不再担任国寿集团总裁兼党委书记,由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杨明生接过“权杖”。
按照上市公司的有关程序,袁力目前仍是中国人寿的董事长。但事实上,此刻的他已经有了新的职业标记—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
袁力执掌国寿短短10个月时间里,恰逢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货币政策不断收紧、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与此同时,银行保险监管政策突变、寿险业理财产品竞争力下降、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加之保监会进一步加强偿付能力及市场行为监管,中国寿险业发展面临重重压力。
受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人寿2011年业绩下滑严重,全年录得净利润183.31亿元,同比下降45.5%;偿付能力也从525%的峰值(2012年末),跌落至170.12%(2011年末,上市以来的年报最低点)。
有观点认为,业绩下滑是袁力去职的关键因素。但事实上,在经过了半年多的调研后,袁力在今年初的集团工作会议上,才正式宣布了其上任以来的施政纲领,并将“强化基层”和“提升价值”、“集团化发展”作为其中的关键词。
然而,袁力潜心研究半年多的“袁氏药方”还未接受市场的检验,究竟能否挽救中国人寿的颓势还未可知,是否即将被人事调整画上“休止符”?前后两位掌舵人给中国最大寿险公司圈定的市场份额底线足足相差了三个百分点,对中国人寿又将意味着什么?
面对最大竞争对手—中国平安两年前爆出的“超人计划”,中国人寿至今仍倍感压力;然而,新“基本法”实施以来的阵痛期仍在继续,基层战略能否延续成为业界最大担忧;还有集团化战略中,未完待续的参控银行、基金公司……
而“跨界”银行保险的杨明生履新国寿后,被公司内外寄予厚望,他能否带领国寿克服国有体制下的`种种弊端,“杀出一条血路”,确保“寿险老大”的地位?
国寿的坏消息
3月中下旬,国寿集团、人保集团、太平保险集团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被正式宣布升格为副部级单位。
升格后,国寿集团和人保集团分别按照公司治理的要求进行了董事长和总裁(现空缺)的分设。其中,原保监会副主席杨明生正式出任国寿集团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从袁力手中接过了其仅执掌了十个月的帅印。
虽然市场传言早已不胫而走,但这次人事更替的突然,与2011年5月,原任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新闻发言人的袁力接替杨超出任总裁一职时的情景并无二致。而十个月间,连换两届高管,也是中国人寿分离以来从未经历的。
袁力执掌国寿集团期间,旗下中国人寿正面临业务与盈利增速双双下滑的窘境。
按照年报披露,中国人寿2011年保费收入为3182.76亿元,同比增长仅为0.1%;一年新业务价值201.99亿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约为183.3亿元,同比下降约45.5%。而同期中国平安净利润194.75亿元,同比增长12.5%。
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副总裁刘家德将此归咎于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导致投资收益下降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
年报显示,中国人寿2011年总投资收益率为3.51%,比去年同期的5.11%大幅下降1.6个百分点,甚至没有跑赢全行业3.6%的平均收益率。而其去年为浮亏计提了129亿元减值准备,同比增长646.2%,计提比例高达28%。
刘家德证实,该数字全部为权益类资产减值,这也意味着2012年公司的持仓成本大幅降低,有利于开展新一轮的权益类投资。“中国人寿仍将适度控制权益类投资,预期2012年会好过2011年。”
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之下,寿险行业在2011年面临业务整体下滑、保费增长乏力的窘境,与前些年动辄20%至30%的增幅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各家公司的业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平安寿险的下滑幅度是四家上市寿险公司中最小,也是唯一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根据年报披露,中国平安2011年寿险规模保费为1872.56亿元,增长13.9%。超过七成的个险续期保费,是支撑平安寿险对抗经济周期的利器之一,也令其余各家艳羡不已。
低成本转型?
虽然业绩下滑、增速放缓对任何一家公司都是巨大的考验,却也是公司进行结构调整和业务转型的最佳时期,因为此刻的转型成本相对较低。2012年,保险业倾全行业之力调整业务结构,就是在国际上爆发金融危机、国内资本市场巨幅波动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中国人寿经历了自2012年8月的结构调整后,2012年曾经连续5个月保费负增长。
经过几年的调整,中国人寿的业务结构已大为好转。据2011年报,其续期保费同比增长20.9%,首年期交保费占比亦由2012年的29.76%提升至32.56%。
但2011年在全行业的颓势下,中国人寿各基层单位备感压力。为确保总保费收入不出现负增长,业务结构亦有恶化趋势。
尤其是2011年上半年,首年期交保费构成中,5年期以下保费占比从2012年中期的35%上升至55%;10年期以上产品微涨4%;5至9年期保费占比大幅缩水了24%。
下半年情况有所改观,截至2011年底,5年期以下、10年期以上、5至9年期保费占比分别为48%,40%和12%,较年初分别上涨10%、6%和下降16%。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人寿中层人士,将这一改变归功于袁力上任后对业务价值及品质的提升。“袁力上任后,非常注重期交业务,注重提升业务价值,(决策)处处以一年期新业务价值为标准。”究其原因,他分析认为,一方面看到了中国人寿与平安的差距,一方面或许也是希望把握目前的经济周期进行低成本转型。
袁力自上任后,重视提升中国人寿的业务价值,并在今年初的工作会上正式提出“以客户为中心、以基层为重心,以价值为核心”的经营理念。
这一理念可进一步解读为:统筹规模、速度与结构、效益的关系,在保持业务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加快中长期期交业务发展,努力提升业务价值。同时,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确保资源配置向一线倾斜,充分激发基层活力。
中国人寿总经算师利明光在业绩发布会上亦证实,中国人寿非常重视一年新业务价值的增长,今年初设定考核目标的时候,一年新业务价值的权重已由去年的12%上升到35%,增强销售业务价值高的产品,保险期限长的产品,而且还要进行短期业务的结构调整,赔付率的控制等。
“从调控效果来看,1至2月份运转正常,期缴业务尤其是长期期缴业务发展良好。”利明光续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