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深圳打工妹
扩展阅读
股票软件菜单字体 2025-05-01 15:37:47
镁铝合金笔记本 2025-05-01 15:32:42
马云万科股票代码 2025-05-01 15:08:56

深圳打工妹

发布时间: 2023-01-30 10:49:51

⑴ 深圳特区40年|初代打工妹郑艳萍:幸运搭乘改革开放的高速列车

1979年7月,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在蛇口炸响。随着填海建港的机械轰鸣,改革的“试管”蛇口工业区,在这片起初只有2.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诞生;次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自此春天的气息,从南海边画就的这个“小圆圈”里飘散开来。

码头现、高楼起、百业兴,众多经济腾飞的奇迹从深圳开始,曾经的小渔村已蜕变成了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

40年回眸,深圳通过蛇口迈出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步,时任蛇口工业区党委书记的袁庚在蛇口率先推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以工程招标的方式管理工程、职工住宅商品化、全国招聘人才,以及实行全员合同制等一系列开创性举措,蛇口成为了深圳乃至全国经济 社会 体制变革的先锋。

郑艳萍是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初代职工,在深圳生活了近40年,是变革的亲历者也是获益者,这座城市点点滴滴的发展与成就,都保留在她的记忆中。

“当时的深圳是一张白纸,我预感会有更多的机会”

1982年2月,从韶关市第一中学毕业的郑艳萍,通过韶关劳动局参加了香港凯达实业有限公司在蛇口工业区兴办的凯达玩具厂招聘,当时的她一心想走出家乡,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凯达玩具厂是当时最早入驻深圳的外资企业之一。应聘顺利完成后,郑艳萍与80多名年纪相仿的同乡女孩一起来到蛇口,成为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女工。

“当时的深圳是一张白纸,我预感会有更多的机会。”回忆起初来深圳时的情形,郑艳萍如是说,同时吸引她来还有另一个颇为浪漫的原因,“听说这里有海,我一直觉得海很漂亮,有一首70年代的歌叫做《假日的海滩》,那首歌我还会唱,我就想来看一看。”

初到蛇口,郑艳萍看到的是满眼荒凉,正在建设中的工业开发区尘土飞扬,时不时还能听到炸山填海的炮声,附近只有供销社可以买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如果想要更多选择,需要骑自行车穿过荔枝林才能买到,“我们来了一个月左右就开始想家,有时会躲在被窝哭鼻子”,但好在年轻人总有办法苦中作乐,三八妇女节那天,她和其他姐妹在宿舍办起小聚会,大家穿上各自最好看的衣服,把零食凑一凑,一起唱当时流行的《甜蜜蜜》。

在工厂制作玩偶的生产流水线上,郑艳萍负责为玩偶缝制衣裳,月收入在当时来说颇丰,固定工资80元,额外多产的部分还能获得相应的超产奖金,此外还有加班费、全勤奖。最多的时候,仅加班费就超过了1000港币,这在当时国内其他地方是难以想象的,郑艳萍也由此参与了我国最早的工资制度改革“结构工资制”。

那时候,郑艳萍会有意识地将工资攒起来,年底用职工配额去买从香港进来的冰箱、彩电、洗衣机带回家,“当时周围的人都很羡慕我们家有一个在深圳打工的,可以买到海外来的‘咸水货’。”在物质消费还不甚发达的当时,她已经能从蛇口工业区的职工小卖部里买到许多“稀罕货”,有香港公仔面、午餐肉罐头、力士香皂、黑人牙刷……

不仅如此,蛇口管理委员会也是由全体职工投票选举出来的,蛇口的职工还可以分期购买工业区内的福利住房。早期蛇口所有职工婚后都可以按照入区时间等条件评分,享受对应的购房福利待遇。1990年郑艳萍购买了一套67平米的二手房,价格2.2万,自己凑齐首期8000元,剩余每月还贷480多元。

郑艳萍还记得当时国家部长级领导来工厂看望职工,与大家一起排队打饭,唱歌朗诵诗篇,以及对于职工要求的福利待遇给予批示的情景。“我们经常说一个词叫‘蛇口情节’,说的就是早期来蛇口的那群人在一起的那份感情。”

“女工出身,我知道更应该关注哪些女性权益”

随着工厂订单量逐渐增多,工人的工作量也直线上升,超时加班越来越频繁,与此同时,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还未完善,职工权益保障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这种情况在当时园区的其他企业中也有发生,蛇口工会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在凯达玩具厂工作两年后,郑艳萍被调任蛇口工会,先后于女工部、法律部工作。谈起组建与发展工会的过程,她说:“在计划经济时代过渡到市场经济状态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雇佣劳资双方的问题,最理想的当然是双赢,但是一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定位跟定调很重要,不能只看重雇佣方,更不能践踏职工的权益,任何一方都不能不守规矩。”

“女工出身,我知道更应该关注哪些女性权益。”有一次,郑艳萍接到关于一家食品厂的投诉,该厂女职工被车间玻璃门划伤了手臂,但工厂未对其作出工伤认定,并将矛头转向女职工与主管的争吵,认为是女职工因受负面情绪影响用力推玻璃门而致使受伤,要求其赔偿。了解到初步情况后,郑艳萍前往工厂实地调查,在此过程中,她发现那扇玻璃门原本就存在破损,只是用胶水粘着并未消除潜在隐患,基于此,郑艳萍坚决地支持受伤女工去报工伤:“工伤的界定只说工伤发生的时间段和地点段,并没有说因为吵架或者其他原因就不算了,不能受了皮肉之苦还蒙受经济损失。”

在郑艳萍看来,蛇口工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工会的一面旗帜,它不仅率先制定出招募员工不得带有歧视条件的准则,尤其针对女性职工,不得要求其结婚怀孕便主动离职,并且要求企业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必须在工会备案。当时蛇口工业区内的四五百家企业都在工会的职权范围内。

职权范围变大了,郑艳萍开始更加有意识地为自己扩充知识储备,并萌生了想考大学的念头,“我蛮喜欢写写东西的,一开始不太知道要考什么,我就考了中文系。”随后她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学习中,并顺利成为深圳大学中文系的一员。差不多同一时期,一个名叫安子的打工妹也考了进来,其创作的打工纪实小说《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于1991年开始在《深圳特区报》连载。可以说,深圳八九十年代,有热火朝天的建设,也有文学的诗情画意。庞大的打工群体中诞生了日后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深圳“打工文学”。

“光会写、会说还不够,我还必须要有方法,要懂法。”工作中需要应对的各类复杂劳务纠纷,又让郑艳萍发现,法律或许是更为急需的知识。于是,在中文系学习了一年后,她又转到了法律系,随后还考取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在职研究生。

在蛇口工会的岗位上,郑艳萍一直干到了退休,期间也感受着这座城市日益完善的劳工权益保障。她认为,深圳这些年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也越来越注重专业化,以蛇口工会为例,工会每年会进行招标,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协助职工解决纠纷,“职工只要出现问题就可以过来,工会掏钱请专业律师来打官司”,由此形成了一种 社会 性购买服务。

“意外搭乘了改革开放的高速列车,我真幸运”

退休后的郑艳萍,生活丰富,和90后发烧友一起跑步健身,学习炒股,考取心理学三级、二级证书,还体验了一把做生意的乐趣。

在蛇口工会担任女工部部长期间,性格开朗的郑艳萍时常组织妇女干部们开展业余活动,或是去世界之窗玩,或是结伴逛街,一来二去与当时一家经常光顾的服装店老板熟络了起来。如今这位服装店老板已拓展起线上销售的业务,并邀请她一起加盟,郑艳萍于是爽快地答应了下来,“我的性格就是决定要做的事就要做好一点,今年2月19号是我来的深圳38周年,我想送我自己一个礼物,就是做成一个VIP的店主。”为了拓宽客源,郑艳萍主动认识了很多年轻人,有些还成为了朋友。她喜欢在家里常摆一束黄玫瑰,空闲的时候,买颗鲜木瓜、一盏甜品请朋友来家里小聚。


回顾在深圳近40年的生活,郑艳萍感恩自己的幸运。“在深圳,特别是在蛇口,我最大的财富是收获了满满的人生体验。”她记得曾经参加过的深圳市第一届交谊舞比赛、蛇口十大歌手比赛、演讲比赛等等;记得曾作为群众演员参与滕文骥导演的《锅碗瓢勺交响曲》拍摄的情形,那是一组大雨中的镜头,她被淋得浑身透湿却仍然十分开心;也记得脱掉3寸高跟鞋、换上运动鞋与驴友的每一次徒步旅行,最佳战绩是在惠州完成了10小时内60公里的徒步挑战,并前后挑战了三次。这里开发、包容,永远年轻。“我没有想到自己会搭乘上这辆改革开放的高速列车,在我心目中深圳是最好的家。”郑艳萍说。

(除特别说明外,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⑵ “深圳第一代打工妹”翁纯贤,她经历了时代的哪些变迁

“深圳第一代打工妹”翁纯贤,她经历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可以说她个人生活也是时代发展缩影。

一、人物介绍

翁纯贤,1963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一教师家庭。1981年,高中毕业后偶然在马路边看到深圳经济特区第一家港资玩具厂“香港凯达玩具厂”的招工广告,参加招聘考试,成为首批来深的打工者之一。

凭着她个人努力,她当上了车间主任,后来和蛇口工业区工作吴甦峰结婚,一年后,他们有了幸福家庭,他们夫妻两个有了儿子,后来买了摩托车、商品房,真正过上了城里人幸福生活。

⑶ “深圳第一代打工妹”翁纯贤,她的工作证有何特别之处

深圳是中国最早开放城市,《春天的故事》,不就是讲述这边的故事,当年这里汇集五湖四海的人们。深圳最早的港资独资企业凯达公司在蛇口建厂,第一批打工妹从全国各地聚集到这里,她们有了一个共同名字“凯达妹”。“深圳第一代打工妹”翁纯贤,就是其中一员,见证了历史,改变了命运。1982年初,香港开达实业有限公司在蛇口工业区兴办凯达玩具厂,因为一张招工广告,她离开老家汕头来到蛇口。现在想起来,真要感谢当初这个决定,否则现在可能就是一个普通人士。1990年,翁纯贤进入南玻集团,1994年,她在暨南大学完成了大专学业,成为一名销售经理,在南玻服务23年。现在,她自主创业,创办一家玻璃厂。当年她所在凯达玩具厂,2005年这里被整体改造成为,深圳创意产业园二期基地,改名为“南海意库”。

⑷ 打工妹王来春:初中辍学进富士康,靠代工挣下691亿身家,凭啥

进军苹果供应链,是诸多电子制造商奋斗多年的目标。

王来春却在2004年正式在深圳成立“立讯精密”公司后的7年中, 就实现了与苹果公司的代加工合作 ,足以见其发展速度之快,产业结构之成熟。

王来春这个名字,很多人想必不熟悉,作为叱咤风云的商业女魔头,现身价已高达691亿。截至2021年, 王来春在“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上排名第11位。

在2020年7月,在成功收购纬创两家手机装配厂,这个与富士康、和硕并称全球三大苹果代工商的公司后,立讯精密已经成功将触角伸向了自己老东家的“领地内”。

以目前立讯精密在资本中的地位和发展情况来看, 3752亿的市值,已经远远将富士康甩在了身后。 立讯精密也不再是富士康的“附属”。

说起富士康和立讯精密的渊源,倒是不简单。

两位核心人物王来春和郭台铭,是两家公司的创始人,曾也是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

王来春还是郭台铭的“元老级员工”,曾经在富士康整整工作了10年。

即便王来春离职后,两个人之间的业务往来一直保持了差不多10年之久。

如今, 富士康渐渐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在美国投资建厂,亏空100亿美元 ,高调入市却又仓皇退出。随后又在印度花50亿建厂,再次宣告了失败。

这种“不靠谱”的作风,不仅让他资金受损,还丢掉了常年合作的华为、小米等老客户。

后来,这些客源大多流向了立讯精密,使得立讯精密实现了后来居上,也算是王来春用踏实实干给郭台铭上的一课。

媒体曾经这样评价王来春“深圳的上市公司打造出的富豪不可胜数,但真正打工妹出身而成功的却极为罕见,王来春填补了这一空白。”

王来春除了初期哥哥投资几十万到香港立讯公司, 后期正式成立立讯精密所需要的从人脉到经验,全部都是靠自己赚来的。

1967年,位于广东汕头东北部澄海农村的一家砖瓦房内,王来春出生了。命运并没有给她带来富硕优渥的生活,反而家中各处透露着拮据和贫困。

走出百米来的距离,就是自家的农田,这给予了王来春最初的人生“捷径” :和村里的女娃儿们一样,学会读书写字,到了年纪就安稳嫁人,一辈子务农,照看家庭孩子。

这样的“捷径”有很多女孩会走,不过王来春却不会这样选择。

她命运的“价值标签”还未在眼前出现,王来春心中依然有着一团火,一团可以让自己发光发热的火。

这样的“火”在她21岁那年,初见苗头。

王来春带着来城市中寻营生的心态走进了富士康的大门内。

第一次走出农村的王来春刚好“遇见”了初见规模的富士康,没有学历作为门槛,王来春有信心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或者是少时没有学习的机会, 在富士康的业务培训会上,王来春学得比谁都认真 。 看似简单枯燥的工作,王来春兢兢业业地做着,不断积累着工作技巧和方法。

即便是和100多人一起睡在大通铺,吃穿用度都较为匮乏,疲惫和繁复感日益倍增,王来春也没有选择过放弃。

“小时候春节的新衣服,也是自己做手工赚钱买来的。那时候没有觉得辛苦,现在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要不是有小时候那段经历,我或许会觉得很苦, 也可能坚持不到今天。”

在富士康工作的十年当中,新人陆陆续续地来,也有很多人离开 ,王来春却在这份看似无望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

从普工到线长再到组长,最后成为管理数千人的课长。 王来春越是升职,对核心技术了解的越深入,了解的越深入,她的工作成果就越卓著。

这样一个具有奋斗精神的女工,在众人中鹤立鸡群,逐步走到了老板郭台铭的视野中。

那时候郭台铭管理的富士康,风头正盛,慕名而来的客户不少,丝毫不愁业务量。

1999年,在王来春提出想要辞职创业时,郭台铭反而愉快地同意了。

郭台铭对王春来的业务能力表示认同,她辞职创业,反而可以分担富士康的订单量。

就这样在立讯精密成立时, 郭台铭便把不少富士康的订单交给王春来来做,立讯精密也获得了“第一桶金”。

当然,郭台铭在这其中也是有私心的。

他把更挣钱,更有价值的客户掐在自己手中, 把一些利润不高,不想做的订单交给王春来来做。

王春来倒也不介意,几乎照单全收, 即便是再难做的订单,也是按照“富士康”标准来做的,她出手的业务从没给“老板”打脸。

王春来相比其他起点更高的企业家来说,没有“眼高手低”的毛病。反而让立讯精密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发展了起来。

2010年9月,立讯精密上市,王来春的身家也暴涨至23亿元。 不过,促使富士康与立讯精密解绑的,也正是立讯精密的发展壮大。

在发展过程中,两个企业的道路偏差渐渐明显了起来。 对于立讯精密来说,成就在于“代工厂”,局限却也在“代工厂”。

这一点像是中国制造在世界的地位,如果不能演变成“中国智造”,那么价值感实在有限。立讯精密想要稳定客源,不能一味依赖与郭台铭的关系。

立讯精密核心优势不明显的弊端带来了麻烦。2008年金融危机中, 富士康“弃车保帅” ,给立讯精密的订单量骤减。王春来心里清楚, 只有努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核心业务的比重,才能在商海中拥有博弈的机会。

立讯精密便将目光投向了苹果公司, 准备将其代工厂业务发展成自己的“核心业务”之一。

与此同时,立讯精密不想只成为供应链当中的“一部分”,便花高价收购了多家企业的股份,逐步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商业布局。

自我整合尚且容易,利用“钱”能够得到解决,不过要想获得苹果的“青睐”可并没有那么简单。 苹果的高标准,业界人士无一不晓一个AirPods中有几百个零件,一条产线需要员工几百人,生产难度之高, 也不是一般供应商能做的好的。

在2017年12月,立讯精密拿下了AirPods的代加工项目 ,苹果公司 CEO库克及高管团队前往参观时,也不由得赞叹其制作工艺的精良。还高度肯定了王来春企业文化中 “以人为本” 的部分。

为了从基础做到卓越,从卓越做到不可替代,立讯精密针对TYPE-C连接器制作方面的难题进行了长久的攻克,终获得不错的成果。

目前在中国,立讯精密是TYPE-C连接器制作唯一标准贡献者。

为了“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中,立讯精密除了在消费性电子产品上大展拳脚,在 汽车 互联网产品及精密组件、电脑互联产品、通讯互联产品上均有涉及。

对于王来春来讲,这对于有效应对市场变化来说有诸多裨益。这样的举措,使得立讯精密在2020年外部环境过于严峻的情况下,依然交出了年度毛利率18.09%的好成绩。

既有远虑,也解近忧, 王来春扎扎实实地做着自己的企业,也带领着立讯精密里的员工,过上了富裕的好日子。

如今,Air Pods业务被砍的消息频出,王来春也没有坐视不理,用前瞻性眼光打量着市场大趋势, 得出“ 汽车 电子是未来主战场”的结论。

据此, 将业务版块的重心逐步进行转移 ,以免被核心产业釜底抽薪。

“立讯精密认为自身的优势在于公司拥有通信、消费电子、 汽车 三大主战场平台,在消费电子和通信业务的深度沉淀使得公司在 汽车 电子的应用场景上具备了一定优势, 汽车 电子会是公司未来的一个主战场。”

工作上懂得审时度势的王来春,在个人发展上也丝毫不松懈。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内涵, 成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EMBA。

2021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发布,王来春以107亿美元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208名。 2010年至2020年,立讯精密股价涨了超50倍,最高时总市值达4000 亿元。

王春来在她的人生道路上实现了 完美的逆袭。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从来不是靠的不止一种特质。

最初决定王春来能够脱颖而出的,是她作为潮汕人吃苦耐劳的品质 。在商海中能持续向上发展的秘诀,是她踏实可靠的做事风格,和她眼光的前瞻性与危机意识。

初中因贫困辍学,却以“打工妹”的身份,以自己的努力,走上了人生巅峰,王春来的智慧与格局, 永远会给人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