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发展“一村一品”宣传标语、口号
发展“一村一品”宣传 标语 、 口号 :
★ 走一村一品之路,兴千家万户之业。
★ 抓规模富裕农民,做品牌振兴农业。
★ 种植栽植加养殖,增产提质增收入。
★ 整合资源发展一村一品,整合力量建设富裕农村。
★ 振兴乡村特色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 展示一村一品魅力,传承民族文化精髓。
★ 以发展一村一品为抓手,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 以“品”当家,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 依靠资源发展一村一品,抓住机遇推进现代农业。
★ 一亩苹果十只羊,家家户户盖楼房。
★ 一亩苹果三头猪,孩子有钱去读书。
★ 一村一品兴农业,一心一意富农民。
★ 一村一品兴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
★ 一村一品兴产业,千村万户奔小康。
★ 一村一品是农业产业化的切实抓手。
★ 一村一品是方向,一乡一业是榜样。
★ 一村一品示范引路,千家万户创业致富。
★ 一村一品模式好,优势产业迈新高。
★ 一村一品模式好,农民致富少不了。
★ 一村一品门路多,人人参与显神通。
❷ 一村一品是什么意思
一村一品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在1979年,由日本大分县知事平松守彦先生提出一村一品。
1983年8月,平松守彦先生在上海首次举行了“一村一品”的演讲,其后在上海开展了“一厂一品”运动,武汉市开展了“一村一宝”运动。
意义
一村一品是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开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各地要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贫困地区一村一品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牢固树立市场引领的理念,坚持做好特色产业这篇文章;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助力贫困地区实现弯道超车;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❸ 广西根据一村一品颁布了什么政策
广西根据一村一品颁布了《关于开展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工作的通知》政策。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5月25日印发《关于开展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工作的通知》。
❹ 新时代的“一村一品”
目前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3274个,预计到2025年再新增1000个;而专业村数量早在15年底就达到了58000个;只要一谈到乡村振兴,“一村一品”就会出现,那到底什么是“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是平松守彦先生在1979年任日本大分县知事时所提。要参透“一村一品”的含义需从认识“村”和“品”的含义开始。
“村”:指人们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聚居体,是自然村和行政村的统称。 自然村是聚居体的最小单位。行政村依方便管理原则,可以是自然村的一部分、或是一个自然村、或由多个不同规模的自然村组成,是最小的群众性自治单位。
“品”:是广义产品的简称,指各种形态的产品、服务、文化等的总称。 产品是可满足人们某些需求,且能作为商品被生产和消费的理论上的任何存在。
“村”与“品”的关系总结起来就是“共生关系”。 共生的前提是它们的“同根/半同根关系”,表现在村和品都是基于某些共同元素而存在和发展的。共生的保障是它们的“互渗关系”,表现在村和品之间由表及里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根据“村”与“品”的范围和数量,“一村一品”的含义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两种。 狭义的“一村一品”正如字面意思,即一个村发掘一个品。随着发展和应用,现在的“一村一品”多指广义的内涵,也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一村一品”概念中包含主体、市场、区域、产品四大基本要素,结合核心内容可将其简称为“一体三最”。
发展主体: 既指哲学上的人;也指法律上的组织;还指自组织。
最大市场: 首指全球市场;次指小于全球市场的区域市场。
最小区域: 指可开发出适合最大市场的最特产品(数量≧1)的村(数量≧1)的区域。
最特产品: 指能满足最大市场的在最小区域内的最具特色产品。
“一村一品”各要素间的关系: 外圈的市场、产品、区域三者间相互制约与影响;内核的主体虽也受外圈三要素的影响,但主体是这些要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力量,发挥着理解、连接、控制、整合外圈三要素的作用。
“一村一品”自带很多特点,但追根究底就是如下三大根本特点。
时代性: 因每个时代的差异,不同时代下“一村一品”的主体结构、目标市场、村的范围、品的形态等都会有所不同。
独特性: 常言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凝结一种文化”等都说明了“一村一品”本身基础的独特性。
复杂性: “一村一品”涉及自然资源、人和组织、历史传统、信仰文化、市场供求、管理营销、品牌产品等多种要素于一体。
“一村一品”的确定需基于它的确定原则,再寻找合适路径以进一步确定。
发展主体尽可能由在地与外来两成分合作;市场定位尽可能最大范围;区域划分尽可能最小区域;产品开发尽可能最多数量且最独特。
“线性式”共有6条确定路径 ,由主体除外的“一村一品”市场、区域、产品三大基本要素各牵头形成两条路径。要点是先确定牵头要素,再依次确定其它两要素。适用于某要素容易确定的情况。
“三角式”共有3条确定路径 ,由主体除外的“一村一品”市场、区域、产品三大基本要素各牵头形成一条路径。
与“线性式”不同的是,牵头要素不必先完全确定,之后考虑其他两要素再确定其中某一或某几要素,直至所有要素都确定。“三角式”适用于所有情况,尤其是因各种原因无法确定其中任一要素的情况。
根据“村”的“三某”趋势和“品”的“三集”趋势,总结出“一村一品”的“跨、融、创”三大趋势。
“某管村”: 由某性质、类别的主体为一区域“一村一品”主要控制者的村类型。比如政府、企业、自组织等。
“某企村”: 由某企业为一区域“一村一品”的主要运营者的村类型。可能较多发展在相对贫困、偏远的地区。
“某品村”: 代表品的影响力已超越该区域所有其他成分,一区域“一村一品”的代表品成为代言者的村类型。
“集源品”: 对同一起源但因各原因分散各处的部分元素进行集中而形成的产品类型。比如以某文化、某植物、某名人等为源。
“集成品”: 指结合多元素或原品创造出的新产品类型。原品指“一村一品”的成品。
“集衍品”: 根据“原品”、“集源品”、“集成品”所开发的衍生产品类型。
“跨趋势”: 指具有跨时空、跨地域、跨文化、跨形态等特点的“一村一品”。
“融趋势”: 指具有多元素、多维度、多形态等融合特点的“一村一品”。
“创趋势”: 指在某基础之上创新或完全创造而成的“一村一品”。
这里的理想状态更多的站在供方角度来描述:
各村的“品”在目标市场垄断,难复制,难取代。
各村的“域”合计全覆盖国土,无浪费,无荒芜。
各村的“体”幸福指数高又均,无掉队、无边缘。
“一村一品”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是理想化的,现实中最终没能走“一村一品”道路的地区,其实还有 另一条路,就是下好“大宗商品”的生产服务这盘棋 。“大宗商品”自身存在度强,不过于依赖某一生态,并且外部对其需求较稳定,可以说它是“一村一品”发展的基本盘。前景光明,道路坦阔。
❺ 一村一品补贴应该补谁
村集体、合作社、农户。
1、首先一村一品补贴可直接补贴给村两委,由村集体分配使用。
2、其次可补贴给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最后可补贴给普通农户。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以一个村庄为单位,按照现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昏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拥有一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为主体,被称为一村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