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肉牛养殖技术
肉用牛饲养管理
1、 营养需要
肉用牛日粮干物质应占体重2.0%-2.5% ,每头每El需蛋白质0.4千克,可消化热能60-122兆焦,钙11-28克,磷11-28克。体重500千克的母牛,全年供给干草1吨、秸秆1吨、青贮1吨、混合精料500千克、盐20千克、骨粉20千克,日平均干草3千克、秸秆3千克、豆壳粉1千克、苜蓿干草1千克、青贮4千克、混合精料1.6千克,食盐和骨粉各0.05千克。
2、饲养管理
肉用牛的饲料以青、粗为主,夏季放牧,放牧期一般为5-l0月份,舍饲期从11月份到次年4月份。放牧期每天保证8-10小时的采草时间,放牧人员要跟群放牧,注意观察牛的吃草、发情、精神状况。主要补喂矿物质、食盐,适当补少量精料。放牧期每日补喂精料1千克,舍饲期每日2千克。
3、供给多样草料,力争营养全面,并做好饲草的加工调制任何一种牧草都不会有完全的营养成分,舍饲牛应尽量供给多样草料。养牛较好的牧草有黑麦草、橡草、苏丹草等。
秸秆可利用玉米秸、稻草、豆秸、花生秧、红薯滕等。精料类有玉米、豆饼(粕)、麸皮、红薯等。为保证饲料的常年均衡供应,春夏可种橡草、冬天可利用耕地种植黑麦草或其他草种等,分茬收割,鲜草饲喂。
种植青贮玉米可在乳熟期,蜡熟期采收制作全株青贮饲料;在秋收后可利用玉米秸、地瓜秧等制作青黄贮饲料。其它的秸秆和稻草、红薯滕、花生秧、豆秸等应全部妥善贮存起来以备冬春利用;要把所产的牧草尽量全部采收、晾晒后贮存。饲草、秸秆等饲喂利用必须经加工调制,先切短(0.5 cm长)或粉碎,然后可采取如下方法:
一是盐化后与精料混合饲喂;
二是利用秸秆饲料微生物制剂发酵后饲喂;
三是加尿素氨化处理后饲喂;
四是青黄贮后饲喂,此法比较适合秋季刚收割的玉米秸。红薯、萝卜等块茎饲料是母牛、犊牛冬季补饲的较好饲料,可以室内堆藏或窖藏,喂前应洗净泥土,切碎后单独补饲或与精料拌匀后饲喂,切勿整块饲喂,以免造成食道阻塞。
精料类的粮食,豆饼等主要通过粉碎后作补饲用,喂量不要过多,否则易得病。补喂精料根据畜体大小、怀孕、哺乳、育肥等情况确定。母牛怀孕的后2个月应补喂精料,每天l—2kg精料,骨粉50g,食盐30g。哺乳母牛产后头2个月,每天应补给l—2kg精料,骨粉60g,食盐40g。
空怀母牛如果膘情差,粗饲料质量不好或饲料单一的也应当适当补喂精料,每天半公斤左右,以利于尽快发情受配怀孕。舍饲养牛应补给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添加剂,可以利用营养舔砖,其中含有盐及钙、磷、碘、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利用舔砖可放在饲槽中或固定在柱子上,让牛自由舔食,保证充足饮水。舔砖要防止雨淋而造成溶解。
4、要注意牛疫病防治牛的疾病预防除按当地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防疫注射外,每年应驱虫2次,可用伊维菌素制剂注射,对防治体内外寄生虫效果较好。
(1)肉牛繁育扩展阅读:
中原肉牛区
该区域包括4个省的51个县,其中山东14个县、河南27个县、河北6个县和安徽4个县。该区域有天然草场面积1320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240万亩左右。目标定位与主攻方向。
中原肉牛区目标定位为建成为“京津冀”、“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提供优质牛肉的最大生产基地。
东北肉牛区
包括5个省(区)的60个县,其中吉林16个县、黑龙江17个县、辽宁15个县、内蒙古7个县(旗)和河北北部5个县。目标定位与主攻方向。本区域目标定位为满足北方地区居民牛肉消费需求,提供部分供港活牛,并开拓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市场。
牧区要重点发展现代集约型草地畜牧业,通过调整畜群结构,加快品种改良,改变养殖方式,积极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为农区和农牧交错带提供架子牛。农区要全面推广秸秆青贮技术、规模化标准化育肥技术等,努力提高育肥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② 现在肉牛的养殖很火爆,肉牛养殖未来前景如何
近年来,肉类的整体价格一直在稳步上升,整个肉牛业处于上升阶段。我在内蒙古办了一个养殖场,我对养牛的前景很乐观。另外,随着中美贸易的转型,对牛肉市场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肉牛产业会越来越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羊肉等草食动物的肉食将逐渐增多,未来市场需求将持续上升。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牛肉年消费量已达800万吨,市场规模达3600亿元。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各地的牛肉价格都在上涨,尤其是下半年以后。夏天出现小幅下跌是正常的,每年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入冬以后,特别是一些小地方的牛肉会上涨。
③ 肉牛配种一般配几次可以成功
为了确保成功率,在母牛发情期内最好按2次以上交配。我这里是肉牛繁育场,可以交流一下。
④ 肉牛繁育的杂交繁育技术
杂交繁育也叫杂交改良。在肉牛生产中,这是广泛采用的方法。杂交是指不同品种或不同种间的牛进行的交配。广义而言,是指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或种群间的交配。杂交可以用来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对原有品种进行改良或创造杂交优势。杂交所产生的后代称为杂种。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称为品种间杂交;不同种间的杂交称为种间杂交或远缘杂交。通过杂交,可以丰富的扩大牛的遗传基础,由于杂交能改变牛的基因型,扩大了杂种牛的遗传变异幅度,增强了后代的可塑性,有利用选种育种。许多肉牛品种是在杂交的基础上培育成功的。生产实践证明,利用国外优秀肉牛品种改良本地黄牛品种,比在黄牛品种内选择的收效要快得多。据国外研究报道,通过品种间杂交,可使杂交后代生长加快,饲养效率高,屠宰率高,比原纯种牛多产肉在15%左右。美国曾以几个肉牛品种与美洲野牛杂交,并培育出名叫“比法罗”的新肉牛品种,这种牛既耐热又抗寒,耐粗放,肉质好,增重快,牛肉的生产成本比普通牛低40%左右。 根据杂交后代生物学特性和经济利用价值,杂交方法可分为品种间杂交和种间杂交两大类型。
1.品种间杂交 肉牛生产中常用的杂交方式,主要是品种间杂交。人们常用此法,以提高牛群的生产性能,改良外貌及体型上的缺陷和培育新的肉牛品种。如用肉牛品种与乳牛品种杂交时,杂交牛的产奶量稍低,但它比奶牛品种具有较高的生长率,成年时体格较大,瘦肉量多,脂肪少。在胴体重、胴体等级上表现较好,屠宰率提高2%一4%,眼肌面积,屠体长度也表现出优势。
2.种间杂交 种间杂交属远缘杂交,这是不同种间公、母牛的杂交。如黄牛与瘤牛杂交、黄牛与牦牛杂交、黄牛与野牛杂交均属种间杂交。像澳大利亚利用欧洲牛与瘤牛杂交,培育出具有良好抗热性和抗焦虫病的高产新品种(抗旱王牛、婆罗福特牛)。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用当地土种黄牛与牦牛自然杂交所产生的种间杂交种“犏牛”,在体高、体长、胸围主要体尺、体重、产肉性能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更能耐寒、耐苦,利用年限较长。但公“犏牛”无繁殖能力。 按杂交的目的,可把杂交分为育种性杂交和经济性杂交两大类型。前者主要包括级进、导入和育成杂交三种;后者包括简单经济杂交、复杂经济杂交、轮回杂交和双杂交等。
1.育种杂交
(1)级进杂交 级进杂交又叫改造杂交或吸收杂交。这是以性能优越的品种改造或提高性能较差的品种时常用的杂交方法。具体做法是:以优良品种(改良者)的公牛与低产品种 (被改良者)的母牛交配,所产杂种一代母牛再与该优良品种公牛交配,产下的杂种二代母牛继续与该优良品种公牛交配;按此法可以得到杂种三代及四代以上的后代。当某代杂交牛表现最为理想时,便从该代起终止杂交(图2—1),以后即可在杂交公母牛间进行横交固定,直至育成新品种。
应用级进杂交应注意事项:
①改良品种要求生产性能高、适应性强、育成历史较久、遗传性稳定,也要照顾到毛色等质量性状,以减少以后选种的麻烦。
②级进杂交的代数不宜过高,一般杂交到3~4代,即含外血75%~87.5%为宜。
③级进杂交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粮的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如果营养水平太低、饲养管理条件又不好,往往杂交到第三代时就难以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
(2)导人杂交 又称引入杂交或改良性杂交。当某一个品种具有多方面的优良性状,但还存在个别的较为显著的缺陷或在主要经济性状方面需要在短期内得到提高,而这种缺陷又不易通过本品种选育加以纠正时,可利用另一品种的优点采用导入杂交的方式纠正其缺点,而使牛群趋于理想。导人杂交的特点是在保持原有品种牛主要特征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杂交克服其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原有品种的质量而不是彻底改造(图2—2)。
应用导入杂交应注意事项:
①严格挑选种公牛品种和个体,要求导人品种的基本特征与原有品种基本一致,但不存在后者所有的那种缺陷。同时要选择针对该品种原有缺点的有突出优良特性的个体。
②必须加强本品种的选育工作,以此为基础,保证在杂交一代回交时,有足够数量的本品种优良公母牛。同时,一般只用10%~15%的母牛来与导人品种进行杂交。
③导入外血的量,一般在1/4至1/8范围内,导入外血过高,不利于保持原品种特性。
④杂种的选择和培育很重要,若不经常在改进某个缺陷方面进行严格选种,不给予弥补某方面缺陷的饲养条件,那就会随着回交代数的增加而使导入品种的优点丧失殆尽,几代以后又会恢复到原有品种的表现方面。
(3)育成杂交 通过杂交来培育新品种的方法称为育成杂交,又叫创造性杂交。它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进行杂交,使后代同时结合几个品种的优良特性,以扩大变异的范围,显示出多品种的杂交优势,并且还能创造出来亲本所不具备的新的有益性状,提高后代的生活力,增加体尺、体重,改进外形缺点,提高生产性能,有时还可以改善引入品种不能适应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的生理特点。 第一,杂交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打破原有品种的遗传保守性,扩大变异的范围,创造形形色色的杂种,然后进行严格的选择,采用异质选配、非亲缘交配和定向培育,引导杂种向预定的培养目标变异,直到获得理想型杂种为止。
第二,横交阶段。即自群繁育阶段。通过杂种自群繁育,保持和发展所获得的理想型,加强遗传稳定性。关于由杂交阶段转入横交阶段的时间问题。一般认为,当杂种牛中已有 15%以上的母牛达到理想型的要求,同时又已培育出理想型的杂种公牛,这时便可以进入自群繁育的横交固定阶段。这个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几个无血缘关系的优良品系。在建系时,应选择好具有一定特点的优秀种公牛。在品系繁育中则应合理地利用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并对后代加强培育和从中选择品系的继承者。为了较快地巩固有利性状,可以采用适当的近交。
第三,纯化阶段。本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品系间的杂交,创造新品种。一个新品种必须具备较多的优良品系,通过品系间杂交,就可以把几个品系的优良品质结合于一个个体中。进行品系杂交时,要以同质选配为主,在选配时,要注意配偶的体质外貌和生产性能,要考虑杂交的亲合力,否则就不易收到预期的效果。对晶系间杂交的后代也要进行严格的选种选配,并加强定向培育,以便培育成为一个优良的新品种。
2.经济杂交 经济杂交也叫生产性杂交。是采用不同品种间的公母牛进行杂交,以提高后代经济性能的杂交方法。经济杂交可以是生产性能较低的母牛与优良品种公牛杂交,也可
以是两个生产性能都较高的公母牛之间的杂交。无论哪一种情况,其目的都是为了利用其杂交优势,提高后代的经济价值。这种方法在商品肉牛生产中被广泛采用。国外研究报道显示:利用品种间的杂交组合所产生的杂交后代,其产肉性能一般比纯种牛高15%左右。
(1)简单经济杂交 即两个品种之间的杂交,又称
(2)复杂经济杂交 即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品种之间杂交,杂交后代亦全部作商品肉牛用。如三品种牛作经济杂交时,甲品种与乙品种牛杂交后产生杂种一代,其母牛再与丙品种公牛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无论公母,全部作商品肉牛出售(图2—4)。对于杂种一代公牛也均作肉牛处理。
(3)轮回杂交与“终端”公牛杂交体系 轮回杂交是在经济杂交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生产性杂交。它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的公母牛轮流进行杂交,使逐代都能保持一定的杂交优势,以获得较高而稳定的生产性能。轮回杂交的二元杂交及三元杂交(图 2—5)。
“终端”公牛杂交体系:所谓“终端”公牛杂交体系,就是用B品种公牛与A品种纯种母牛配种,将杂一代母牛(BA)再与第三品种C公牛配种,所生杂种二代,无论公母牛全部肥育出售,不再进一步杂交。这种最终停止在C品种公牛的杂交,就称为“终端”公牛杂交体系。C品种公牛称为“终端”公牛。此法优点是能使各品种优点互相补充而获得较高的生产性能。
轮回—“终端”公牛杂交制:即在二品种或三品种轮回杂交后代中保留45%的母牛用作轮回杂交,以供更新母牛之需。其余55%的母牛,选用生长快、肉质好的品种公牛(“终端”公牛)配种,以期取得减少饲料消耗、生产更多牛肉的效果。据研究报道,采用二品种轮回的“终端”公牛杂交制,其所生犊牛平均体重可增加21%,三品种轮回的“终端”公制杂交制,其犊牛出生重可提高24%。 根据我国多年来,黄牛改良的实际情况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达到预期的改良效果,还须注意以下问题。
1.为小型母牛选择种公牛进行配对时,种公牛的体重不宜太大,防止发生难产现象。一般要求两品种的成年牛的平均体重差异,种公牛不超过母牛体重的30%~40%为宜。
2.大型品种公牛与中、小型品种母牛杂交时,母牛不选初配者,而需选经产牛,降低难产率。
3.要防止1头改良品种公牛的冷冻精液在一个地方使用过久(3~4年以上),防止近交。
4.在地方良种黄牛的保种区内,严禁引入外来品种进行杂交。
5.对杂种牛的优劣评价要有科学态度,特别应注意杂种小牛的营养水平对其的影响。良种牛需要较高的日粮营养水平以及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改良效果。
6.对于总存栏数很少的本地黄牛品种(如舟山牛等),若引入外血,或与外来品种杂交,应慎重从事,最多不要用超过成年母牛总数的1%~3%的牛只杂交,而且必须严格管理,防止乱交
⑤ 肉牛养殖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一、牛舍问题
由于受饲料、资金等条件的限制,从事肉牛养殖多为中小规模养殖户。由于养殖规模小,所以养殖户往往不会在牛舍建设方面投入过多的资金。甚至一些养牛户都不会注重牛舍的建设,仅利用旧房简单改造或简易搭一个牛棚。
这样的牛舍多数低矮狭窄、光线昏暗、且空气流通不畅,同时易出现冬季保温困难、夏季闷热潮湿的现象,肉牛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正常的生长和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二、饲料营养问题
国内多数地区优质牧草获取难度大,特别是冬季枯草期,养殖户只能以各类农作物秸秆、糟粕等作为肉牛饲料。由于其营养价值低且单一并不能满足肉牛生长对营养的需求,加之受养殖观念或资金等影响,一些养殖户并不会给肉牛补喂精料,这便会造成肉牛生长缓慢。
要想肉牛快速生长,一定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粗饲料可采用多种秸秆、糟粕等按适宜比例混合在一起。同时为了保留粗饲料内的营养物质,应采用青贮、铡短以及粉碎等方式进行加工调制。
粗饲料主要作用是充饥饱腹所以难以提供肉牛生长所需的营养,养殖户还应根据肉牛生长速度补饲充足的精饲料。
三、肉牛繁殖问题
肉牛繁殖对经验和技术要求较高,不过很多中小养殖户一般不太重视肉牛的繁育过程,存在着牛种质量差、公母混养、自由交配甚至近亲交配等诸多问题。结果导致后代犊牛早产、体质弱及品种不良等情况,而且饲料利用率低、增重不明显、出肉率较低以及抵抗力较差,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建议养殖户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利用良种肉牛精液给母牛授精以改良后代肉牛,这样还可以减少饲养种公牛的成本。不过人工授精对技术要求较高,养殖户应系统学习后再进行操作,或者可以寻求畜牧站配种员的帮助。
四、肉牛防疫问题
防大于治,不过多数中小养殖户并没有防疫观念,而是一味等到肉牛发病后才去寻求帮助进行治疗。可是牛一旦发病后无论治疗效果好坏都会造成一定损失,严重的情况下造成牛群大量伤亡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损失。
对此养殖户应按照当地牛病流行情况制定防疫程序,并定期对肉牛进行驱虫、健胃等保健措施,进而最大程度降低肉牛发病率。